模仿老師的鐘美美被約談:我們的教育竟然容不下一個孩子?

2021-01-08 魔扣少兒編程
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最近,網上有個小孩,特別紅。

紅到什麼程度呢?只要他發布的視頻,瀏覽量和點讚率,都極高。

這個網名為「鍾美美」的孩子,以其獨有的表演天賦,徵服了我們眾多的成人。

鍾美美,是黑龍鶴崗的一名初二學生,他上傳的視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師。不管是臺詞還是肢體動作,表現得都極其真實。

「鍾美美」的視頻幾乎都是臨時發揮,沒有劇本,他生動再現了老師教訓同學、髮捲子、佔課、帶病上課時的話語、表情和動作。

一口地道的東北話,加上「妖嬈」的肢體動作,讓屏幕前的觀眾,忍不住拍手大讚。

著名編劇史航在看完視頻後也發微博說:「這孩子以一己之力,把我踹回了少年時代。身為語文課代表的我看到如吳麗麗、丁黃岡、王麗麗、王曉紅之輩,依然瑟瑟發抖」。

就在「鍾美美」的模仿教師系列視頻走紅不到半個月,很多網友發現他已經刪除、下架了視頻。網絡上有傳言說,他被約談了。

小編當時還很納悶兒:模仿老師上課的這孩子很可愛啊,惟妙惟肖的,演技吊打一串小鮮肉、小花。這種視頻只不過是一種誇張化、娛樂化的表達,根本談不上是「抹黑教師形象」(話說這個帽子未免扣得太大了)。怎麼這孩子就被約談了呢?

查了一下當時的新聞,當地教育局承認學校與鍾美美接觸,表示是希望從正面引導孩子,去拍一些正能量作品。

說白了,「鍾美美」突然下架視頻,應該是在私底下收到了來自上方的阻力。

為何有些人會有一個非常迷的邏輯:反應現實、批判負能量=負能量?

「鍾美美」模仿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老師,怎麼就負能量了?

消息一出來,很多網友覺得學校和教育系統實在管得太寬,紛紛為「鍾美美」說話。

或許是感受到了洶湧的輿論壓力,關於這件事的新聞又變成了這樣:鍾美美站出來說是小孩和家長自行刪除的,教育系統是鼓勵的。

5月29日,鍾美美針對網上的猜測回應:「我不想發那些了,我想換個風格,也是表演,但是不模仿老師了,我看他們挺多看膩了。」

這條新聞,讓我想起了疫情期間被迫剃頭的護士。

剃頭視頻發出來以後,引發了網友的討伐。

很快,就有宣傳稿出來,說這些護士是自願的。

哦,這當然是「自願」的。我們在應酬桌上被灌酒,不也是「自願」的嘛。你不剃頭、不喝酒,就影響收入甚至可能丟掉飯碗,我們不得「自願」嘛。

新聞出來的時候,小編就在想:這些眼裡閃現淚光的護士,回頭會不會被上司批評不顧大局?

像「鍾美美」下架視頻的事件,說到底是當地某些人太過玻璃心,動不動就把別人定義為負能量,無法接受有趣的東西。

今天鍾美美模仿志願者的「正能量」作品上了熱搜,網友的評論卻多是說「可惜了」「自主作文變成了命題作文」「沒有內味了」……

小編真心替這個孩子感到惋惜,可以想見他以後的作品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才華橫溢、靈氣逼人了,因為他的創作已經有了無形的桎梏。

有媒體評論,「鍾美美」們是教育包容度的試金石。

對「影帝」鍾美美最好的保護,就是讓他依舊能夠模仿老師。

我們天天喊讓孩子有一點創新意識、有一點興趣愛好,等孩子真有了一點創造力,我們又擺出一副教導主任臉,要用所謂的正能量來扼殺他,這究竟是何苦來哉。

小編覺得父母們也要借鍾美美的故事反思一下,有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會用你以為的「正確」,去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呢?

李文亮醫生用他的生命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鍾美美的視頻「轉型」則提醒我們,一個多元的社會,要能容得下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1,激發興趣、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是創造力的前提興趣是創造性活動的動力。只有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趣,孩子才會觀察,而觀察是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只有養成經常觀察的習慣,孩子才能獲得新的發現,才能有正確的創造。因此,我們組織孩子進行專門的觀察活動以外,還在孩子的一日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捕捉良機,如經常帶領孩子到附近公園綠地、體育廣場等地,引導孩子對周圍環境和現象進行觀察,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為孩子的創造積累了大量素材。

2、環境的創設是培養創造力的條件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孩子發展條件,孩子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長變化。陶行知提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寬鬆、民主的環境是培養孩子創造力重要條件。而創新的湧現離不開自由安全的心理環境和外部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充要條件。用一顆寬容之心來對待孩子「與眾不同」的言行,並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孩子解決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首創性、互異性和多樣性,使幼兒在輕鬆、自由愉快、平等民主的心理環境中進行創意活動,釋放自己的創造潛能。

相關焦點

  • 網紅鐘美美參加活動,回答問題好像哲學家,活得還不如一個孩子
    鍾美美,黑龍江鶴崗人,2020年5月,因模仿老師的視頻而在網絡上走紅,鍾美美小姨覺得他模仿老師很像,於是他就把視頻發到了網上,剛開始很少有人關注,後來不知為何一下火了,自己挺激動的。2020年5月29日,鍾美美被大量下架模仿老師的視頻。傳言稱他被約談。鍾美美回應不想再發模仿老師的視頻了,網友會看膩,想發其他視頻。其模仿列車售票員、廣場舞大媽等視頻仍然保留在主頁上鍾美美原名鍾宇升目前13歲,是初二的一名學生。
  •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周末談
    在保護和鼓勵孩子創造力已經成為共識的當下,鍾美美的意外走紅,和他下架老師視頻「轉型」模仿鐵路工作人員、景區賣票員和志願者的事件,讓我們意識到,社會對於創造力依然存在許多誤解。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並未對創新的含義達成共識。一名網名「烏拉旮旯鍾美美」的鶴崗男孩,因為「神模仿」老師系列視頻而意外走紅網絡。
  • 鍾美美的模仿究竟刺痛了誰的敏感神經?
    6月2日,「鍾美美」回應媒體稱,被約談是謠言,以後還會有老師的模仿視頻更新。所以接觸過和約談有什麼區別?最後的結果還不是教育了孩子?相關人員稱「關於刪除視頻的問題,是小孩和家長覺得不太好,自行刪除的,咱們沒要求他做這個事情。」這都找上門來了,孩子和家長可不得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嗎!
  • 黑龍江「網紅男孩」鍾美美,拍視頻模仿老師走紅,卻引發網友爭議
    一些人覺得鍾美美的模仿行為在對抗師道尊嚴,是對師長的不尊重。更有甚者說這關係到了無數教師內心尊嚴,甚至會影響到當今的教育環境,惡化師生關係,鍾美美同學應該在自己的視頻中更多地弘揚正能量,不要只在視頻裡惡搞和調侃。我想這就是鍾美美媽媽最擔心的,明明只是娛樂消遣博人一笑的視頻,為什麼一定要什麼都扯上正能量?
  • 鍾美美拒絕千萬籤約費,在利益誘惑下,有個「人間清醒媽」是福氣
    孩子成了父母撈金的工具,不得不停下學業去參加各種通告,畢竟這種方式來錢會更快一些。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一下超級小網紅鐘美美,這個只有13歲的初中生,因為在網絡平臺模仿老師的行為舉止而一夜爆紅。 鍾 美美拒絕千萬籤約費,在利益誘惑下,有個「人間清醒媽」是福氣 鍾美美曾經獲得新周刊第二十一屆中國視頻榜年度自媒體獎,可以說他是個極具有天賦的孩子,在自媒體領域裡,一夜之間暴漲70萬粉絲,這樣的人才真的很難得。
  • 一個女孩用生命質問:什麼是正能量,何為負能量
    正能量是個筐,什麼都能裝,負能量是個缸,什麼都可以容。前有鍾美美模仿老師被當作傳遞負能量,於是,學校引導他傳播正能量。後有一個小學生,寫了一篇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後感》,被老師指責為傳播負能量,並且請家長,在家長與老師談話時,衝出教室,跳樓自殺。
  •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名「翻車現場」,老師看完忍不住笑,手法太拙劣
    而有些小學生故作聰明,竟然自己模仿家長籤字,可不料卻「翻車」,讓老師一眼識破,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翻車現場」。手法拙劣,仿佛看到小時候的我們自己一樣。有的小學生在籤字欄處勾勾抹抹,就好像自己承認了這不是家長籤的字,還有的小學生還學會了「自賣自誇」,自己不僅模仿家長籤字,還寫了一句「作業有進步」。可惜寫的大小不一,老師回復道:「不可以自己寫哦」!
  • 一個邊緣ADHD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生活不和諧,就是娃太皮了。從他上苗苗班開始,我就被老師幾次約談。說他紀律性差,打小朋友,還撞老師,把老師撞得坐到地上。老師當時還建議我帶他去看醫生,說他好像站都站不穩,是不是身體有些問題。老師當時拿著自己家同齡的孩子作比較,說他存在的問題,當時真的說的我滿心拔涼拔涼的。
  • 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我們來了解下
    落後但不智障的孩子大多比較自在社交生活應該是猶豫的。老師最適合幫助他應付新情況情境的人。但是老師們怎樣才能幫助他呢?老師必須做母親該做的事做同樣的事情——與學生建立聯繫並對他產生興趣。不能只是懲罰和懲罰。假設一個孩子到了學校,發現學習很困難當與老師或同學交流時,老師對待他們的方式是批評或責備這只是給了他一個討厭學校的好藉口。
  • 國際不打小孩日 心理專家:暴力行為會被孩子模仿
    國際不打小孩日原標題: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 你的童年挨過打嗎泉州網4月30日訊(記者 陳玲紅)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了,但很多讀者不知道,今天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與我們的童年記憶息息相關:國際不打小孩日
  • 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拍照,看到照片後,老師都忍不住笑了
    孩子皆鬼靈精怪,他的模仿力和創造力皆來源於豐富無邊的想像力。只要老師稍作點撥,孩子就能給予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所以,孩子的潛力是萬萬不可小覷的。01小學生模仿「世界名畫」拍照,看到照片後,老師都忍不住笑了特殊時期,老師們也絞盡腦汁給孩子布置不一樣的作業。
  • 全腦開發 孩子不容錯過的教育
    我們需要學習過去的知識,我們同樣需要創造屬於未來的知識,這樣的知識來自具有創造力的大腦。 "只要大腦的奧秘尚未大白於天下,宇宙仍將是一個謎。」190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西班牙神經組織學家拉蒙-卡哈爾說。
  •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名,老師哭笑不得,家長吐血回家挨打
    小學時,學生們都會遇到一件特別煩心的事情,那就是找家長籤名,每次考試完都需要找家長,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知道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有些學生看著成績不算好的試卷,不敢讓家長籤字,只能想出辦法,模仿家長籤字,老師看到後哭笑不得,家長氣得吐血,學生們只能回家接受男女混合雙打。
  • 這個世界教育強國,延用的竟然是孔子兩千年前哲學
    最近,星貓園長在一部名叫《他鄉的童年》紀錄片中,發現芬蘭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是這種「熊」樣。可是,絲毫不影響孩子們成績好、創意強……要知道,芬蘭是世界公認的「教育最強國」,連教育強國都能「包容」孩子,那我們是不是要反思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了?
  • 一個吃貨老師對K12在線教育的品頭論足
    1、組卷系統這類系統通常包括題庫,據說好像是老師們需要的產品,但我們要問:究竟一個老師一個學期需要組幾份卷子?據不完全統計,平均也就是不超過兩份,也就是一年不超過四份,那我們為這個需求去做的精心打造有沒有光輝的前景?我們想一想,老師是說第15頁的二、四、六、八、十題來布置作業方便?還是每天去千挑萬選題目來組捲髮作業容易?你究竟要給老師什麼樣的題?
  • 小學生研究癌症一等獎論文被撤銷:你爭取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網站上的部分實驗記錄中,小陳同學這樣記錄: 2018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 2018年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02雲南省啟動調查,專家組一致認為: 獲獎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遠遠超出了一個12歲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是作者本人獨立撰寫,撤銷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隨後小陳父親公開致歉:他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撰寫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因為小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叫黑柳徹子「小徹子」,而她因為年紀小發音不準確就把「小徹子」說成「小豆豆」,所以小的時候她就以為自己叫小豆豆。)黑柳徹子從一個被老師約談家長、被學校責令退學的孩子成長為現在的主持人、隨筆家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和平運動家。這也離不開她童年裡那段教育時光。她把這段時光記錄在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
  • 老師體罰學生致吐血?劇情反轉令人心寒!毀掉孩子的是誰?
    劇情反轉這件事情幸運之處,在於孩子的病情是虛構的,可怕之處,在於家長竟然僱傭水軍發動網絡暴力來對付一個手無寸鐵的老師在當前教育模式下,一個班主任管理幾十名學生,對於孩子性格和承受力的認知,難免會存在偏差,即便是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也可能會出現教育方式不適合某個學生的情況。但是雖非盡善盡美,真正負責任的教師,依然會盡力去管理、去教育、去批評、去引導,甚至,去懲戒學生。而不是選擇做老好人、選擇不作為。3.教師這個職業,是良心活,真正作為的人,才會得罪學生或家長。
  • 古代一男子結婚不到6個月,妻子就生下孩子,他大怒下做下蠢事
    古代有個男子娶了妻子,不到六個月妻子卻生下了孩子,男子認為她婚前與人有姦情,大怒離了婚。不久後男子又娶了妻子,結婚當天前任跑上門,只求從此當個下人。一年後前任又生了個孩子,婆婆生氣的罵道:「淫婦一定不想活了吧!」可是接下來男子認錯,婆婆被打。這其中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