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MET 抑制劑的失敗案例

2020-12-03 騰訊網

MET 通路發現於 1980 年代。近年來,隨著對於 MET 功能及其在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中作用的了解,MET 信號通路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NCCN 等指南已推薦將 MET 異常作為 NSCLC 患者的檢測靶點。本文將梳理 MET 靶向藥物的種類、機制,以及前期臨床研究的失敗案例及其啟示。

MET 通路究竟何方神聖?

如何見招拆招,對 MET 通路進行靶向?

MET 基因,全名間質上皮轉化因子,其編碼合成的蛋白 c-Met 是可以與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結合的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MET 通路異常激活在許多實體瘤中發生,包括腦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胃癌、頭頸癌、肺癌、肝癌、皮膚癌、前列腺癌和軟組織癌等,這種異常激活可通過非 HGF 依賴性機制發生,主要包括 MET 14 號外顯子跳躍突變、MET 擴增、重排和 MET 蛋白過表達[1]。

MET 通路異常激活除了作為獨立的致癌驅動因素,也是預後不良的指標。此外,MET 擴增引起不依賴於 EGFR 的 ErbB3 磷酸化和 PI3K/AKT 通路的激活,提供了旁路信號激活,是引起 EGFR-TKI 耐藥的機制之一[1]。

MET 通路可以通過幾種不同思路進行靶向。根據 HGF/c-Met 信號通路中作用位點的不同,可將 MET 靶向藥物分為三大類:抗 HGF 抗體、抗 c-Met 抗體和小分子 TKI。

理論上講,抗 c-Met 抗體和抗 HGF 抗體分別作用於 c-Met 蛋白和其配體,減少 HGF 與 c-Met 的結合,故對於 MET 蛋白過表達的患者是潛在的治療方案;小分子 TKI 則直接作用於酪氨酸激酶結構域,抑制蛋白磷酸化激活,故理論上對於不依賴配體的 c-Met 激活及非 MET 過表達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在上述不同類型的 MET 抑制劑中,目前研究最多的也最具有治療潛力的是小分子 TKI。根據構象和作用機制,MET-TKI 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圖 1):I 型與 II 型 TKI均為 ATP 競爭性抑制劑,但 I 型 TKI 一般僅與 c-Met 結合,其中又分為 Ia 型和 Ib 型,區別在於 Ib 型 TKI 可以結合的位點較少,不包括甘氨酸殘基的 G1163 位點,因此特異性和選擇性較高,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II 型 MET-TKI一般為多靶點 TKI,不僅佔據 ATP 結合位點,還能通過管家基因(即所有細胞中均要穩定表達的基因)進入相鄰非活性「DFG-out」構象形成的疏水口袋,較好地與靶點結合,故理論上具有逆轉由 Y1230 等位點突變引起的 I 型 MET-TKI 耐藥的能力;III 型 MET-TKI則在佔據 ATP 結合口袋的同時,疏水芳環不進入「DFG-out」構象形成的疏水口袋,而是進入 α-C 螺旋位移形成的疏水空腔中。

圖 1. MET-TKI 的作用機制和分類示意圖[2]

那些年失敗的 MET 靶向藥物

隨著對於 MET 通路研究的深入,出現了多種 MET 靶向藥物,而其療效也有喜有憂。讓我們來看看曾「敗走麥城」的 MET 靶向藥物研究。

c-Met 抗

Onartuzumab(MetMAb):是一種靶向 c-Met 的抗體,曾開展過治療胃癌和轉移性 NSCLC 的 Ⅲ 期臨床研究、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和成膠質細胞瘤的 Ⅱ 期臨床研究,以及治療肝癌的I期臨床研究。該抗體可封閉 HGF 的 α 鏈與 c-Met 的高親和力結合,而不作用於 β 鏈。在 onartuzumab 聯合厄洛替尼治療 c-Met 陽性(定義為 ≥ 50% 的腫瘤細胞中 c-Met 2+/3+)晚期 NSCLC 患者的隨機雙盲 III 期研究(METLung 研究[3])中,onartuzumab 與安慰劑的中位 OS 分別為 6.8 和 9.1 個月(HR=1.27,P=0.067),無顯著差異,其中 onartuzumab 組的死亡人數更高(130 vs 114),中位 PFS 為 2.7 個月 vs 2.6 個月(P=0.92),且 c-Met 表達狀態(2+ 或 3+)與 onartuzumab 的療效無顯著相關;另一項 III 期研究比較了化療單藥與化療聯合 onartuzumab 在 c-Met 陽性(定義為 ≥ 50% 的腫瘤細胞 IHC 顯示出弱、中等或強染色(c-Met 1+/2+/3+))且 HER2 陰性胃食管腺癌(GEC)中的療效(METGastric 研究[4]),然而在一線化療方案中添加 onartuzumab 並未顯著改善 OS、PFS 或客觀緩解率(ORR)。由於療效不佳,該藥的多項臨床研究項目已被終止。

Emibetuzumab 是一種雙價人源化抗 c-Met IgG4 抗體,可阻斷 HGF 與 c-Met 的結合,並促進 c-Met 的內吞和降解,同時抑制 HGF 依賴及非 HGF 依賴的 MET 信號通路。Scagliotti 等對厄洛替尼 +emibetuzumab 作為 EGFR 突變陽性 IV 期 NSCLC 患者的一線治療的多中心、隨機對照、開放性 II 期研究[5]發現,與單用厄洛替尼相比,中位 PFS 無顯著差異(聯合用藥組為 9.3 個月,單用厄洛替尼組為 9.5 個月,HR=0.89),但探索性分析表明 MET 表達較高(以 ≥ 90% 的腫瘤細胞中 c-Met 染色 3+ 作為陽性)與不良預後有關,且厄洛替尼+emibetuzumab 可使這類患者的中位PFS改善(15.3 個月),但中位 OS(P=0.24)無顯著改善。

HGF 抗體

Rilotumumab(AMG-102)是一種全人源 IgG2k 型的 HGF 單克隆抗體,是第一種進入 III 期臨床研究階段的 HGF 抑制劑類藥物。該藥物曾進行過治療胃癌的 III 期臨床研究,治療結直腸癌、膠質瘤、前列腺癌、腎癌和小細胞肺癌的 II 期臨床研究,以及治療其他類型實體瘤的 I 期臨床研究。然而受限於療效及安全性因素,目前針對該藥物的臨床研究項目均已終止。

Ficlatuzumab(AV-299)是一種人源化的 HGF 抗體,在應用 ficlatuzumab 治療實體瘤的 I 期臨床研究中,患者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然而針對該藥開展的兩項臨床研究目前均處於終止狀態:一項研究為探討中高風險、先前未經治療的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中 ficlatuzumab、順鉑聯合調強放療(IMRT)療效的 1b 期研究(NCT02277184),因研究員離開機構而終止;另一項研究為在之前未經治療的轉移性 EGFR 突變 NSCLC 和 BDX004 陽性受試者中比較 ficlatuzumab 聯合厄洛替尼與安慰劑聯合厄洛替尼療效的 II 期研究(NCT02318368),因贊助者決定的原因而終止研究。此外,還有一項研究旨在亞洲晚期肺腺癌患者總體人群中比較吉非替尼聯合 ficlatuzumab 與吉非替尼單用的療效,結果吉非替尼聯合 ficlatuzumab 方案與吉非替尼單用相比並不能顯著改善 ITT 患者的主要終點 ORR(40% vs 38%,P=0.77);該聯合方案也不能改善次要終點 PFS(HR=0.94,P=0.67)或 OS(HR=0.98,P=0.91)。

MET-TKI

Tivantinib 是一種 I 類 MET-TKI,在 METIV-HCC 研究中,對於 c-Met 高表達、索拉非尼治療後進展的肝細胞癌患者,tivantinib 組和安慰劑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 9.1 和 8.4 個月,tivantinib 並未改善這類晚期 HCC 患者的總生存。

對於晚期非鱗 NSCLC 患者,tivantinib 產生了令人失望的結果,已接受過全身化療的患者隨機分配後接受 tivantinib+ 厄洛替尼,與厄洛替尼 + 安慰劑相比,OS(中位OS:8.5 vs 7.8 月,P=0.81)並無顯著差異。探索性亞組分析顯示,其中的 MET 擴增患者(定義為 GCN > 4)或是 c-Met 高表達(定義為 ≥ 50% 的腫瘤細胞 c-Met 染色強度 ≥ 2+)的患者 OS 有所改善(HR 分別=0.83 和 0.70),但由於樣本量過小,不具有統計學差異[6]。

III 期研究 ATTENTION 研究(NCT01377376)聚焦厄洛替尼聯合 tivantinib 對亞洲 IIIB/IV 期 EGFR 野生型、非鱗癌 NSCLC 患者人群的療效,該研究因 tivantinib 組間質性肺病(ILD)發生率升高而提前終止(ILD 發生率:9.2% vs 4%),中止前臨床數據顯示聯合組與厄洛替尼單藥組的中位 OS 無顯著差異(中位 OS:12.7 vs 11.1個月,P=0.427)[7]。

MARQUEE 研究也針對非鱗癌 NSCLC 患者中厄洛替尼聯合 tivantinib vs 厄洛替尼+安慰劑的療效進行了對比,tivantinib 組 PFS 有所延長(PFS=13.0 vs 7.5 月,P[8]。

以上研究的失敗結果提示:MET 抑制劑的療效受諸多因素影響,適用人群的選擇(例如 c-Met 陽性和 MET 擴增的截斷值)、應用時機、聯合方案、不良反應等因素共同決定了 MET 抑制劑的應用策略。

迷霧中的曙光:兩類可能有希望受益於 MET 靶向的患者

儘管多個 MET 靶向治療研究取得不盡如人意的結果,隨著新藥物問世和更大規模臨床研究的開展,有兩類患者讓 MET 靶向治療看到了曙光。

首先,由於 MET 通路異常激活會引起不依賴 EGFR 的 ErbB3 活化和下遊通路激活,因此有必要在 EGFR-TKI 耐藥時加用 MET 抑制劑。幾項 II 期及 III 期臨床研究發現,應用MET 單抗(對於 MET 過表達)MET-TKI(對於 MET 擴增)聯合 EGFR-TKI 的治療方案對MET 通路異常激活作為 EGFR-TKI 治療後耐藥機制的患者值得嘗試[9]。

其次,MET 14 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產生缺少負性調控區、持續異常磷酸化激活的 c-Met 蛋白,故採用 TKI 類藥物抑制 c-Met 激活是極具潛力的治療方案。一項對攜帶 MET 14 號外顯子突變患者的多中心研究顯示,在 NSCLC 治療期間至少接受了一種 MET-TKI 治療的患者與未接受 MET-TKI 患者相比中位 OS 時間為 24.6 vs 8.1 個月(HR=0.11, 95% CI: 0.01-0.92,P=0.04)[10]。

總結

針對 MET 通路的異常激活,一大波靶向藥物爭相上場,主要包括 c-Met/HGF 抗體、小分子 MET-TKI 和 MET 下遊通路抑制劑。雖然多種 MET 靶向藥物在臨床研究中表現令人失望,但 MET 靶向藥物在 MET 14 號外顯子突變的 NSCLC 患者以及伴有 MET 擴增的 EGFR-TKI 耐藥 NSCLC 患者中的應用值得期待。

黑暗後的黎明即將到來。

參考文獻

1. De Silva DM, et al. Targeting the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Met pathway in cancer. Biochem Soc Trans. 2017;45(4):855-70.

2. Liang H, Wang M. MET Oncogen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chanism of MET Dysregulation and Agents Targeting the HGF/c-Met Axis. Onco Targets Ther. 2020 Mar 25;13:2491-2510.

3. Spigel DR, et al.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 of Onartuzumab Plus Erlotinib Versus Erlotinib in Previously Treated Stage IIIB or IV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METLung. J Clin Oncol. 2017;35(4):412-420.

4. Shah MA, et al. Effect of Fluorouracil, Leucovorin, and Oxaliplatin With or Without Onartuzumab in HER2-Negative, MET-Positive Gastr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The METGastri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2017;3(5):620-627.

5. Scagliotti G, et al. A Randomized-Controlled Phase 2 Study of the MET Antibody Emibe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Erlo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EGFR Mutation-Positive NSCLC Patients. J Thorac Oncol. 2020;15(1):80-90.

6. Scagliotti G, et al. Phase III Multination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ivantinib (ARQ 197) Plus Erlotinib Versus Erlotinib Alone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15;33(24):2667-74.

7. Yoshioka H,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of erlotinib with or without a c-Met inhibitor tivantinib (ARQ 197) in Asia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stage IIIB/IV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wild-typ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TTENTION study). Ann Oncol. 2015;26(10):2066-72.

8. Giorgio V. Scagliotti, et al. Tivan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Erlotinib versus Erlotinib Alone for EGFR-Mutant NSCLC: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MARQUEE Study. J Thorac Oncol. 2017;13(6):849-854.

9. Bylicki O, et al. Targeting the MET-Signaling Pathwa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vidence to Date. Onco Targets Ther. 2020;135691-5706.

10. Awad MM, et al. Impact of MET inhibitors on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MET exon 14 mutation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Lung Cancer. 2019;133:96-102.

CN-67679

學術專業文章僅供醫學相關人士閱讀

內容審核:劉曄、梁思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相關焦點

  • 郊外的家:黎明前的黑暗
    在溼冷的、帶著明顯要比白天多得多的水分的氣息裡,白天碧綠的麥田現在是漆黑的,漆黑之上柳樹的鵝黃居然還能顯現,是只有人眼才能分辨的暗色底板上的顯現,相機裡則是完全沒有區別的漆黑一團;即便是這樣的漆黑一團之中,遠方大楊樹行列的樹冠,還會在黑暗之中形成更其黑暗的一道逶迤的墨線。它的不規則和又暗合著某種規則的圓潤和綿延,引導著人的目光去追尋,去遙望,去做不盡的遐想。
  • 抖音風伴著黎明的歌聲是什麼歌 黎明前的黑暗歌詞完整版
    「風伴著黎明的歌聲」最近這句歌詞在抖音上很火,當然了很多人會覺得這首歌旋律很好聽。那麼抖音風伴著黎明的歌聲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歌名叫《黎明前的黑暗》,是歌手詩人涼/蘇一音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 影視臺詞中的「黎明前的黑暗」,在現實中是有科學依據
    很多諜戰電影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在一天的24小時當中,有一段時間特別的黑暗,這段時間就是黎明之前。可黎明之前為什麼會特別黑暗呢?這還要從地球的大氣說起。氣象學上把日出前到達地面的光線稱為曙光,日落後到達地面的光稱為暮光。曙光持續的時間叫黎明,暮光持續的時間叫黃昏。如果沒有大氣分子散射引起的曙光、暮光,晝夜的交替就會在日出和日落的那一瞬間突然發生。
  • 民間傳說——「黎明前的黑暗」是怎麼來的?
    「黎明前的黑暗」這一自然現象,就被巧妙地附會在「王莽攆劉秀的傳說」中。西漢末年,奸臣王莽把漢朝的江山霸佔了,就是歷史上的新朝。漢朝皇帝,還有那些後代都是窩囊廢,心裡不願意,卻沒有任何辦法。這也是報應。當年漢劉邦斬蛇起義,那條蛇後來就託生成人啦!
  • RET、MET抑制劑在NSCLC靶向治療中的進展
    新藥獲批 FDA批准了用於治療分子亞型疾病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新藥申請,這將改變患者的預後以及對這些伴有腫瘤的NSCLC患者的治療前檢測要求。
  • 武田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Cabometyx...
    研究中,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每日一次60mg劑量Cabometyx或安慰劑。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總生存期(OS),次要終點包括客觀緩解率和無進展生存期,探索性終點包括患者報告結果、生物標誌物和安全性。
  • 黎明前的黑暗!全球確診病例突破6000萬,歐美批量購買疫苗
    與此同時,黃金兩天暴跌70美元,市場並沒有對疫情進一步擴散的前景產生恐慌,那這是不是也意味著目前已經到了黎明前的黑暗,疫情陰霾是不是即將煙消雲散?市場避險情緒的消退與疫苗的進展密不可分。根據美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羅伯特?
  • 黎明前的黑暗,最難熬
    01想做一束光,願有人藉此走出黑暗。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盧思浩。他是一個暖男,他用文字,溫暖了我的整個青春。大概是覺得書名真的很好聽,大概當時也想遇到願意陪我顛沛流離的人,大概也想度過黑暗尋找光明。後來才知道,盧思浩的書並不是什麼心靈雞湯,他筆下的故事或生動或溫暖,點燃了我整個青春。在我花季的時候,碰到一個很喜歡很喜歡的男孩,久久不能釋懷。
  • 諾華泛胱天蛋白酶抑制劑NASH二期臨床失敗
    新聞事件今天諾華在NASH領域的合作夥伴Conatus宣布其泛胱天蛋白酶抑制劑emricasan在一個NASH二期臨床失敗。這個叫做ENCORE-PH的二期臨床招募263位NASH肝硬化患者,其中多數(76%)是相對較輕的代償性肝硬化患者、其餘24%為早期代償不全肝硬化。
  • 英倫金融黎永達:長假前標普並不樂觀?美國經濟踏入黎明前的黑暗...
    面對美國大選及疫情亦不確定,川普亦有機會在離任前增加外交壓力,同時援助方案尚未能推出市場,即使推出亦較大機會金額較少,並不能解決不少企業年底的資金壓力,若失業及破產率上揚,對大市一定有壓力。所以,多家投行亦指標普現在正準備進入黎明前的黑暗,美國銀行更呼籲客戶借疫苗消息離場。現在美股再次出現較大型回調的機會不低。
  • 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課題組和丁健院士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對乳腺癌治療不敏感的機制。 HDAC抑制劑是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子靶向藥物,但其治療實體腫瘤效果不佳,且因機制不明,尚無合理的用藥策略,極大限制其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成為領域內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該研究以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為切入點,首次揭示細胞因子受體家族成員白血病抑制因子受體(LIFR)的反饋激活,是介導HDAC抑制劑治療實體瘤不敏感的重要原因。
  • c-Met單靶點抑制劑在研藥物
    由於c-Met信號通路可通過多種機制如c-Met突變、擴增、過表達和HGF過表達被異常激活,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發生、發展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的耐藥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c-Met已成為繼EGFR、ALK之後NSCLC的又一重要分子治療靶點。本文就c-Met單靶點抑制劑在研藥物進行簡要概述,供研發人員參考。
  • 度過黎明前的黑暗——《至暗時刻》
    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正好吻合了幾個月前上映的《敦刻爾克》。諾蘭講述的是戰場上肉眼可見的殘酷與血腥,小人物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經受的苦難。《至暗時刻》則是把視角留在了遠離戰火的政壇上,主角就是那個下達"發電機計劃"的人。
  • 《直到黎明》廠商新作《黑暗影集:棉蘭幽靈》實機演示 X戰警猛男遭...
    《直到黎明》廠商新作《黑暗影集:棉蘭幽靈》實機演示 X戰警猛男遭女鬼蹂躪 2019
  • 沃利替尼二期臨床結果公布,有望成中國首款上市MET抑制劑
    和黃醫藥旗下的沃利替尼有望成為中國首款上市的MET抑制劑。6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陸舜教授處獲悉,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II期臨床試驗更新數據成果首登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協會(ASCO)年會。
  • 請定好您的鬧鐘,下周黎明前,可賞2020天琴座流星雨
    我們預計天琴座流星雨將會在周日(4月19日)的深夜出現,在周一(4月20日)的夜晚直到周二(4.21)的黎明將會迎來流星數量的高峰,星期三黎明前可能是最好的觀測時間,但如果你覺得這些還不夠,你可以從星期三晚上(4月22日)到周四黎明(4月23日)再飽享一頓。一般來說,流星數量最多時是在黎明前的幾個小時。
  • 失敗主義與航空航天
    失敗主義是一種認為未來必將失敗的思想,一般認為其將導致消極的作為。
  • 上海藥物所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及聯合用藥方案
    然而研究結果令人失望,HDAC抑制劑治療實體腫瘤效果不佳,且因機制不明,尚無合理的用藥策略。迄今,HDAC抑制劑對實體瘤患者的獲益尚無定論,極大限制其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成為領域內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揭示了HDAC抑制劑對乳腺癌治療不敏感的機制。
  • 重磅|首個P53突變抑制劑III期臨床失敗
    該消息使Aprea Therapeutics的股價瞬間崩盤,下跌78%,由前一日的25.09美元/股降至28日收盤的5.50美元/股。Eprenetapopt是首個P53突變抑制劑,亦稱APR-246,由Wiman等於20多年前發現,劍橋大學等研究人員於2020年11月發表文章揭示Eprenetapopt抗腫瘤作用機制。
  • [昴宿星人訊息] 黎明使者
    誰是黎明使者?他們的角色是什麼? 黎明使者是太陽光線的攜帶者。他們帶來聖光與覺知。他們屬於一個古老的組織。這個組織長久以來提供靈性的聯結紐帶。這些紐帶將他們連接在一起。他們根據這種連接,在某些恆星系中持續進行著特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