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2020-07-24 知社學術圈
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可重構功能器件由於可在不同的工作模式間切換以適應多種需要,目前已經應用在信號傳輸、能量收集、生物信息採集等諸多領域。力學加載控制的幾何可重構方法能夠規避傳統電路開關式可重構方法在功耗、噪聲方面的問題,同時適用於廣泛的高性能材料和較寬的特徵尺度範圍,因此在多種複雜應用場景下具有獨特的優勢。


最近,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張一慧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Geometrically reconfigurable 3D mesostructures and electromagnetic devices through a rational bottom-up design strategy」的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自下而上實現複雜幾何可重構微結構的設計策略,實現了多種基於該策略的高性能可重構微電磁器件。


2018年,張一慧課題組曾在Nature Materials合作發表研究論文 「Morphable 3D mesostructures an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by multistable buckling mechanics」 (2018, 17: 268-276),報導了一種利用非線性屈曲力學實現可重構細微結構及器件的新方法。由於缺乏對其力學機理的深入探究,已有研究中給出的結構形式較為單一,難以實現從簡單到複雜多功能結構的自下而上設計。


本論文中提出了矢量調控超彈性基底加載的方案,更全面地利用了基底的應變空間,從而為相關力學機理的探明和自下而上的複雜結構設計提供了途徑。一個典型的案例如圖1所示,將由平面製造工藝(如光刻技術,雷射切割技術等)得到的二維結構選擇性地與預拉伸的超彈性基底粘接,通過改變基底預應變的釋放方向,基底預應變全部釋放後可以得到不同的三維構型。由於基底再次拉伸後可以將三維結構恢復為二維平面結構,合理設計後的結構在整個變形過程中不會進入塑性,因此整個過程是可逆的,進而得以實現幾何構型的重構,其中三維構型與釋放方向的關係如圖1右下的相圖表示。

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圖1:矢量調控實現結構幾何可重構的概念示意圖。


對於上述的力學引導幾何可重構結構,其不同三維構型間具有直接的聯繫,不同加載方向會形成不同的初始幾何缺陷,並誘導結構在後續變形中產生較大的差異。以圖2所示的圓環形條帶結構這樣一種幾何上最為簡單的結構為例,通過在數值模擬中不考慮基底的接觸作用,觀察結構發生的自由屈曲變形可以發現,最終不同的三維構型實際上是關於基底平面的鏡像。而如果進一步地將基底的接觸作用以抬升的方式引入,則可以得到與實際情況相同的三維構型。以上的現象揭示了基底接觸作用帶來的對稱性破缺是結構可重構性的關鍵來源。

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圖2:力學機理:基底接觸作用帶來的對稱性破缺是結構可重構性的來源。比例尺,2mm。


除了如圖2所示的圓環形條帶結構外,張一慧課題組還發現了圖3中包括對稱橢圓結構,圓弧-相切直線組合結構,半橢圓弧-直線組合結構以及雙相切圓弧等一系列具有簡單幾何構型的可重構單胞,這些單胞相比於圓弧形條帶結構具備更強的可重構性以及更大的構型間差異,通過引入參數K可定量地表徵可重構性的強弱,可以得到如圖3E所示的可重構性與幾何參數的關係,更好地指導後續複雜結構的設計。

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圖3:其他可重構單胞的設計與可重構性的分析。A,C,D圖分別為對稱橢圓結構,圓弧-相切直線組合結構以及雙相切圓弧在幾何參數空間上可重構性的分析,B圖為A圖中典型參數組合下的實驗結果。E圖為對稱半橢圓與直線相切結構的可重構性分析,其中越深的顏色代表該參數組合的可重構能力越強,F圖為E圖中典型參數組合的實驗結果與對應的相圖。比例尺,2mm。


基於上述的可重構單胞和相應的構型-釋放角的關係相圖,可以非常簡單地實現如圖4所示自下而上的複雜可重構結構設計。依據單胞在組合結構內的角度與位置關係,可以由單胞的構型-釋放角的關係相圖直接地得到組合結構的構型-釋放角關係相圖,這樣的過程得到了數值仿真與實驗的驗證。通過合理地設計結構內單胞的類型與角度關係,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到具有多個不同三維構型的可重構幾何。

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圖4:由簡單可重構單胞到複雜可重構結構的自下而上設計。比例尺:2mm。


基於上述的可重構單胞的力學特性,本論文將線圈布置在結構中的合理位置,實現了如圖5所示,具備兩種不同工作模式的可重構線圈,通過調控線圈與布置在下方主線圈的距離,可以對電路中感應電壓的大小進行調控,從而實現對線路中LED的明暗關係進行調節。而依據構型-釋放角度關係相圖,可以將多個線圈天線布置為整體的可重構線圈天線陣列,並實現10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包括典型的「T」,「H」和 「U」三種工作模式。圖6則展示了一種具備多種不同輻射性能的可重構天線,通過將可重構天線單元合理地布置在平面上,可以得到一個具有9種不同方向的可重構天線,其工作頻率在不同構型下都穩定在4.5GHz附近。

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圖5:A,B圖為基於可重構幾何設計的單個可重構線圈天線平面構型和兩種不同的三維構型,C圖為單個天線不同幾何構型下線圈內感應電壓的比較;D,E圖為將單個天線布置為陣列的俯視圖和實驗系統,F圖為陣列的構型-釋放角關係相圖;G,H和I圖為線圈天線陣列在三種典型工作模式「T」,「H」和「U」下的實驗結果。比例尺,2 mm。


自下而上地設計幾何可重構三維細觀結構與電磁器件

圖6:A,B圖為可重構方向圖天線的示意圖與實物圖;C,D圖代表不同構型下天線回波損耗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結果;E圖為天線的四種不同構型,F圖為這四種構型下天線H面上輻射增益的模擬與實驗結果。比例尺:2 cm。


清華大學航院張一慧教授為本論文通訊作者。清華大學航院2016級博士生白柯為本文的第一作者,清華大學航院2017級博士生程旭,以及博士後薛兆國、宋洪烈和張帆為本文的共同作者。主要合作單位為合肥工業大學黃文教授課題組。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項目、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和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支持。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0/eabb7417

相關焦點

  • AS:宏觀超分子組裝製備多材質三維有序結構
    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高靈敏性微傳感器、組織工程支架等高端製造領域,迫切需要發展製備多材料、多功能三維有序結構的新方法。
  • 打造二維可重構器件,「瘦身」數字和類腦電路
    目前主流的可重構電路(例如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是基於傳統的矽基電路,其中的P型或N型場效應器件具有單一的電學特性,一旦製備成功,其場效應特性再無法通過電學操作實現動態轉換,只有通過耗費大量的電晶體資源構建複雜的電路結構,才能在電路層面實現可重構的計算能力。
  • Science | 共沉澱法製備多種微觀結構
    具有複雜三維微觀結構的材料在磁學、電子學、光學等方面有可觀的應用前景。受生物質礦化過程啟發,人們用碳酸鹽和二氧化矽共沉澱法,自下而上地製備了具有複雜的三維結構的材料,在不同 pH 下得到多種多樣的形貌。不過,這一方法缺乏理論指導,因而這種沉澱法製備的材料形貌難以控制。
  • 徐志平等揭示二維材料奇異力學特性中的拓撲與幾何效應
    這一發現為低維材料的力學表徵以及利用缺陷對低維材料特性進行調控提供了新的理解和設計參考。與三維體相材料相比,空位、摻雜、位錯等缺陷對於二維材料性質的影響更為顯著。受到單晶石墨實驗製備手段的限制,石墨烯晶粒尺度大小目前最高僅可達到釐米量級,因此宏觀尺度的石墨烯連續薄膜往往有著多晶的微觀結構。由於不同晶粒取向之間的差異,在晶界處存在著大量的拓撲缺陷,例如不同於單晶石墨烯中六邊形的五、七邊形結構。
  • 微波EDA 電磁仿真軟體大觀
    它允許工程師定義頻率範圍材料特性參數的數量和根據用戶的需要自動產生關鍵的無源器件模式,該軟體範圍涵蓋了小至元器件大到系統級的設計和分析,尤其是其強大的仿真設計手段可在時域或頻域內實現對數字或模擬線性或非線性電路的綜合仿真分析與優化並可對設計結果進行成品率分析與優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複雜電路的設計效率使之成為設計人員的有效工具。
  • PAM-CEM:三維電磁仿真軟體介紹
    因此,在設計早期階段掌握EMC兼容性變為一個關鍵的技術問題,數值EMC作為一個使電磁兼容更快更高效解決的途徑而出現。其開發目標是在設計的早期階段選擇更加真實的模型,進行電磁兼容(EMC)模擬仿真,從而預測系統或設備可能的機能問題,並立即仿真結果採取措施。
  • 人生幾何,萬物皆可幾何
    如果我們從空中鳥瞰大興機場的棚頂結構,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六芒星的結構。建築上有很多非常光滑的曲線,實際上看它內部的鋼架結構,裡面有兩族彼此垂直的曲線結構。這個形態非常優美,而它在幾何中是對應一個非常深刻的數學概念,叫做葉狀結構。為什麼要設計成這種結構呢?這種葉狀結構,在曲面上是無處不在的。
  • 國外電磁兼容仿真軟體及相關應用
    該軟體可對飛機、艦船平臺天線布置中的耦合度進行計算,可以對電子設備防雷擊、電磁脈衝和靜電放電威脅進行分析,可以輔助面天線、貼片天線、天線陣的電磁設計。1.9 Sonnet 仿真軟體Sonnet 是一種基於矩量法的電磁仿真軟體,是高頻電路、微波、毫米波領域設計和電磁兼容/電磁幹擾分析的三維仿真工具。
  • 三維數位化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連接BIM模型和工程現場的有效紐帶
    劇院三維數位化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連接BIM模型和工程現場的有效紐帶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是整個三維數據獲取和重構技術體系中的最新技術,其實現了直接從實體進行快速逆向獲取三維數據及模型的重新構建。
  • 林金星教授團隊利用自動化電鏡技術對青杄花粉進行三維重構
    三維電鏡(3D-EM, 3-dimens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技術是將電子顯微鏡技術與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結合,利用大量的二維結構照片進行自動化或半自動數據拼接擬合,最終獲得高分辨三維圖像的技術。
  • 先臨三維3D數位化成功「解剖重構」外星人身體內部構造
    帶著這樣的好奇,我們開啟了「解剖」、重構外星人身體之旅。我們通過先臨三維的3D掃描—內部數據重建—3D列印這樣的技術,讓外星人的內部構造也可以肉眼可見。這次「解剖」的外星人來自Very Museum,是核心藝術家 Steve Wang的作品。他的名字是Alien Grey,有著我們熟識的外星人形象。
  • 三維結構電磁場仿真軟體的快速入門
    三維結構電磁場仿真軟體的快速入門 佚名 發表於 2020-08-10 08:58:28 HFSS全稱 high frequency structural simulator
  • 寄生切角極化可重構微帶貼片天線
    最近極化可切換的極化可重構微帶天線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類天線在無線通信系統多系統工作、頻率復用和克服信號多徑衰落等方面非常有效。其中,多數設計都是在輻射貼片和附加微擾單元之間直接加入PIN開關二極體或場效應管等開關器件,通過開關器件來改變主輻射貼片和微擾單元的電連接特性,從而使天線具有不同的極化工作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極化可重構微帶貼片天線設計方案。
  • 基於fpga二維小波變換核的實時可重構電路
    這個項目旨在利用JBits實時可重構系統完成一個基於二維離散小波變換核的全面設計過程 ,這包括仿真 ,調試 ,以及搭建 硬體與可重構計算平臺的接口。 JBits API的發展使對Xilinx 4000 系列和Virtex系列 器件配置比特流成為可能 。應用JBits API, 設計者可以繞開傳統的邏輯綜合和物理實現步驟 而允許高速比特流的重構。
  • 電磁幹擾介紹及電磁兼容設計原理及測試方法
    摘要:針對當前嚴峻的電磁環境,分析了電磁幹擾的來源,通過產品開發流程的分解,融入電磁兼容設計,從原理圖設計、PCB設計、元器件選型、系統布線、系統接地等方面逐步分析,總結概括電磁兼容設計要點,最後,介紹了電磁兼容測試的相關內容。
  • 複製-重構-列印外星人解構,先臨三維3D掃描技術為創意賦能
    帶著這樣的好奇,我們開啟了「解剖」、重構外星人身體之旅。我們通過先臨三維的3D掃描—內部數據重建—3D列印這樣的技術,讓外星人的內部構造也可以肉眼可見。這次「解剖」的外星人來自Very Museum,是核心藝術家 Steve Wang的作品。他的名字是Alien Grey,有著我們熟識的外星人形象。
  • 三維雷射掃描儀CAD技術
    而測量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對被測實體描述的精確、完整程度,影響到數位化實體幾何信息的速度,進而影響到重構的CAD 曲面、實體模型的質量,並最終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因此,在整個的鏈條中,處於整個工程的開始,因此是整個工程的基礎,也是技術的一個關鍵技術部分。  用條狀雷射三維雷射掃描儀對輸入對象進行掃描,使用CCD相機接受其反射光束。
  • 金屬所等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
    因此,從實驗上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對深入認識晶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傳統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包括透射成像或掃描透射成像)可以對百納米厚度的樣品進行形貌和原子結構的投影成像。儘管像差校正技術已將透射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亞埃尺度,但二維投影包含的有限性信息極易使人們對材料真實三維結構的認識產生偏差甚至誤解。因此,通過三維成像直接從納米,甚至原子尺度解析材料的三維結構變得尤為重要。
  • 結構、流體、多物理場、電磁仿真計算完美硬體配置推薦
    (原標題:結構、流體、多物理場、電磁仿真計算完美硬體配置推薦)
  • 固定幾何結構的FFT算法及其FPGA實現
    針對這種快速信號處理的要求及FPGA器件的特點,本文採用的是一種基2固定幾何結構的FFT算法。採用的是Altera公司推出的最新器件Stratix來做硬體仿真。Stratix器件是一款採用高性能結構體系的PLD器件。它結合了強大內核性能,大存儲帶寬,數位訊號處理(DSP)功能,高速I/O性能和模塊化設計與一體的PLD。其內嵌的DSP模塊具有很高的乘法運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