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His單抗Wb鑑定,醜了點,但的確表達!快遞還在發……」2月4日,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新檢測技術中心負責人叢鋒在繁忙的工作間隙,抽空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上是一條長長的、見不到頭的快遞面單。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廣東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和病毒搶時間。叢鋒所帶領的團隊在春節期間成功表達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N蛋白表達菌株,並決定將菌株無償提供給全國範圍內的科研院校和生物醫藥公司。自2月1日公布該消息後,叢鋒接電話接到手軟。截至2月4日,國內外,包括加拿大和新加坡等科研院校和生物醫藥公司已預約了800多份,「大家主要想試試用於研發單抗和血清學診斷試劑產品。」
提供菌株可節約近10天科研時間
N蛋白表達菌株的作用體現在哪呢?1月10日左右,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全序列由復旦大學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提交至NCBI GenBank資料庫,其中28274—29533位為「N」基因可產生病毒核衣殼蛋白(N蛋白)。「參考其他冠狀病毒,已知N蛋白與病毒基因組RNA相互纏繞形成病毒核衣殼,在病毒RNA的合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N蛋白相對保守,在病毒的結構蛋白中所佔比例最大,感染早期機體就能產生抗N蛋白的高水平抗體。」叢鋒介紹說,「N蛋白具有建立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血清抗體方法的潛力,也可以進一步製備單抗或開展解析該蛋白結構等研究。」
1月17日,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緊急為該研究進行內部立項,全力支持。新檢測技術中心團隊放棄春節假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他們採用全基因合成的策略獲得新型冠狀病毒的N基因序列,構建了pET28a-N表達質粒,通過大腸桿菌成功表達了新型冠狀病毒N蛋白表達菌株。「此研究工作是根據網上公開序列合成獲得,屬於基礎工作。」他說。
團隊放棄春節假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
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決定把新型冠狀病毒N蛋白表達菌株「共享」出來。「N蛋白表達菌株不能直接發揮抗疫作用,但它是後續科研研究的一個基石。」叢鋒說,比如科研人員可利用該蛋白製備單抗從而做成類似「驗孕棒」的快速檢測卡,操作簡易,這樣社區醫院、小區門口,甚至普通人自己在家也可自我檢測是否感染了病毒,單抗是後續科研常用的基礎原料。
「最為關鍵的是,合成和鑑定N蛋白表達菌株需要7-10天時間,如果共享該成果,可節省十分寶貴的研發時間。並且,如果所有人都投入精力做同一件事,對科研經費也是一種浪費。」叢鋒為記者算了一筆帳。N蛋白表達菌株的合成費用大概2000多元,以目前需求量800份計算,則可節約160萬元以上的序列合成費用。
「共享」成果助力疫病防控
這種全國範圍「共享」科研成果的方式,以前是罕有的。科研人員獲得可表達蛋白的菌株後,可以一直養著菌株,讓其不斷去表達新蛋白,然後當成產品,可銷售。一旦把菌株分享出去,意味著把
「種子」給出去,大家都可以自主生產,該菌株也就失去了商業價值。
不久前,科技部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技攻關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各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及時匯交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實驗數據、臨床病例、流行病學統計數據等。
「在疫情防控中,無論是部裡還是省裡,尤其鍾南山院士作為廣東省疫情防控科技攻關組的專家指導組長,他提出『共享』倡議,要求『救治為主,科研為輔』。『共享』該成果,這也是疫情之下,科研人員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的一種新方式。」叢鋒表示。
準備寄出的菌株。
他的「共享」想法得到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所長黃韌的支持。「菌株的共享,一方面減少了科研人員重複工作,節約寶貴時間,避免重複合成病毒基因序列造成科研經費浪費;另一方面為有資質、有能力的單位早日研發出單抗、血清學診斷試劑等產品提供支持,助力疫病防控。」黃韌說。
令叢鋒開心地是,「聯繫我的老師也有許多表態願意共享利用該菌株製備的蛋白、單抗、多抗等產品,風氣已開。」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