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疫情之下,科研人員為國家做貢獻的新方式」

2021-01-20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His單抗Wb鑑定,醜了點,但的確表達!快遞還在發……」2月4日,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新檢測技術中心負責人叢鋒在繁忙的工作間隙,抽空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上是一條長長的、見不到頭的快遞面單。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廣東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和病毒搶時間。叢鋒所帶領的團隊在春節期間成功表達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N蛋白表達菌株,並決定將菌株無償提供給全國範圍內的科研院校和生物醫藥公司。自2月1日公布該消息後,叢鋒接電話接到手軟。截至2月4日,國內外,包括加拿大和新加坡等科研院校和生物醫藥公司已預約了800多份,「大家主要想試試用於研發單抗和血清學診斷試劑產品。」

提供菌株可節約近10天科研時間

N蛋白表達菌株的作用體現在哪呢?1月10日左右,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全序列由復旦大學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提交至NCBI GenBank資料庫,其中28274—29533位為「N」基因可產生病毒核衣殼蛋白(N蛋白)。「參考其他冠狀病毒,已知N蛋白與病毒基因組RNA相互纏繞形成病毒核衣殼,在病毒RNA的合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N蛋白相對保守,在病毒的結構蛋白中所佔比例最大,感染早期機體就能產生抗N蛋白的高水平抗體。」叢鋒介紹說,「N蛋白具有建立快速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血清抗體方法的潛力,也可以進一步製備單抗或開展解析該蛋白結構等研究。」

1月17日,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緊急為該研究進行內部立項,全力支持。新檢測技術中心團隊放棄春節假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他們採用全基因合成的策略獲得新型冠狀病毒的N基因序列,構建了pET28a-N表達質粒,通過大腸桿菌成功表達了新型冠狀病毒N蛋白表達菌株。「此研究工作是根據網上公開序列合成獲得,屬於基礎工作。」他說。

團隊放棄春節假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

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決定把新型冠狀病毒N蛋白表達菌株「共享」出來。「N蛋白表達菌株不能直接發揮抗疫作用,但它是後續科研研究的一個基石。」叢鋒說,比如科研人員可利用該蛋白製備單抗從而做成類似「驗孕棒」的快速檢測卡,操作簡易,這樣社區醫院、小區門口,甚至普通人自己在家也可自我檢測是否感染了病毒,單抗是後續科研常用的基礎原料。

「最為關鍵的是,合成和鑑定N蛋白表達菌株需要7-10天時間,如果共享該成果,可節省十分寶貴的研發時間。並且,如果所有人都投入精力做同一件事,對科研經費也是一種浪費。」叢鋒為記者算了一筆帳。N蛋白表達菌株的合成費用大概2000多元,以目前需求量800份計算,則可節約160萬元以上的序列合成費用。

「共享」成果助力疫病防控

這種全國範圍「共享」科研成果的方式,以前是罕有的。科研人員獲得可表達蛋白的菌株後,可以一直養著菌株,讓其不斷去表達新蛋白,然後當成產品,可銷售。一旦把菌株分享出去,意味著把

「種子」給出去,大家都可以自主生產,該菌株也就失去了商業價值。

不久前,科技部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技攻關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各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及時匯交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實驗數據、臨床病例、流行病學統計數據等。

「在疫情防控中,無論是部裡還是省裡,尤其鍾南山院士作為廣東省疫情防控科技攻關組的專家指導組長,他提出『共享』倡議,要求『救治為主,科研為輔』。『共享』該成果,這也是疫情之下,科研人員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的一種新方式。」叢鋒表示。

準備寄出的菌株。

他的「共享」想法得到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所長黃韌的支持。「菌株的共享,一方面減少了科研人員重複工作,節約寶貴時間,避免重複合成病毒基因序列造成科研經費浪費;另一方面為有資質、有能力的單位早日研發出單抗、血清學診斷試劑等產品提供支持,助力疫病防控。」黃韌說。

令叢鋒開心地是,「聯繫我的老師也有許多表態願意共享利用該菌株製備的蛋白、單抗、多抗等產品,風氣已開。」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嶽靚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疫情當前,寫論文也是為國家做貢獻嗎?
    近日,各大學術論文網站頻頻發出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文章,吸引眾人關注科學家們抗擊疫情進展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網友的憤怒,狂噴中國的科學家們只知道發論文,對抗擊疫情毫無幫助。 然而疫情當前,發論文也是為國家做貢獻嗎?先別著急噴,今日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吃一吃學術界的這份瓜。
  • 打開連線疫情一線新方式,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疫情防控期間國際科研...
    這場特別的國際科研合作「雲會議」是交大首個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召開的跨國學術研討會。雖然身處異地,但疫情面前無國界,突如其來的新冠災難牽扯著全球科研人員的心。他們決定,「實體」會議可以取消,但研究不能中斷,當前形勢下科研力量顯得愈發重要。藉助上海交通大學完善的網絡平臺,他們舉辦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國際科研合作「雲會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貢獻「合肥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組織力量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科研攻關中,為我國乃至國際新冠肺炎防治作出了應有貢獻。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參建單位中國科技大學與附屬醫院聯合攻關,發現了新冠肺炎引發炎症風暴的作用機理,提出「託珠單抗+常規治療」方法,阻止患者向重症、危重症轉變,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 疫情下武漢病毒研究所做了啥?離職的科研人員萬餘字長文回應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職責,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時不時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日,曾在武漢病毒研究所讀書、工作多年之後於2018年底離職的科研人員趙非,就其所了解的情況並結合公開報導和相關信息,針對公眾關注的與武漢病毒所相關熱點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 文章共分9部分,分別是:1. 他們到底做了什麼?
  • 眼淚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科研人員:警惕傳播新方式
    科研人員:警惕傳播新方式 2020-02-29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玉淵潭中學校長許忠領:做疫情之下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新加入玉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進入2020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為了戰勝疫情,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下,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分別以自己的方式為戰勝疫情做著應有的貢獻:有奮不顧身戰鬥在一線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大批醫護工作者;有神速建起「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有堅守在各個防控崗位的國家公職人員、保安和志願者;有無數為保障人民生活供給的普通勞動者;當然還有我們在場的老師、同學們,居家學習、居家鍛鍊、居家授課、居家社團等等,「居家」成為我們對戰勝疫情最大的貢獻
  • 疫情下武漢病毒所做了啥, 是否預警?原病毒所科研人員回應
    雖然一直在為應對疫情、研究病毒傾盡全力,但面對甚囂塵上的傳言、部分毫無根據的猜疑、少數具有明顯針對性的謠言,以及一些來自外媒用心險惡的中傷,武漢病毒所似乎一直默默背負著所有輿論壓力,全心投入科研攻關。在傳言、猜疑、謠言和中傷之中,也有很多理性的聲音希望了解武漢病毒所在此次疫情中到底做了些什麼。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根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近日瀋陽,大連等地又出現了新冠病毒傳播現象。涉及到的城市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人們的平靜生活似乎又開始有所波動。疫情之下,每個人民都有義務去共同配合「抗疫」,但顯然有的人並未意識到。
  • 科研群體怎麼看待新冠疫情?25000份問卷給出部分答案
    /地區的25000多名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問卷調查,以評估新冠疫情對他們及其工作的最初影響,調查報告於近期正式發布。來自南美國家的科研人員受到影響的比例最高。大多數研究人員希望抗擊疫情作出貢獻,主要是通過對病毒本身的研究或通過跨學科的知識共享來作出貢獻。有44%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表文章,有29%的受訪者更有可能將其工作存放在預印本伺服器上。數據顯示,文化差異可能是研究人員是否選擇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原因之一。
  • 科研人員盛讚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大會
    9月1日至2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參會的科研人員和職工創新代表深受鼓舞,表示要深入領會貫徹大會精神,傳承創新基因,實現更大跨越,再接再厲投身公司科技創新實踐,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網際網路企業、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世衛:第二年疫情形勢可能更為嚴峻 中國為全球抗疫做貢獻
    近日,傳來大好消息,在經過一系列臨床試驗後,中國新冠滅活疫苗已在阿聯獲批上市,數據顯示,疫苗有效率達86%。中國疫苗將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在中國國內還沒有大範圍接種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部分發展中國家已經開始注射使用中國疫苗,充分展現了中國在控制全球疫情發展方面做出的重大努力。歐洲和美國為疫苗使用份額爭吵不休,發達和富裕國家忙著囤積過量的新冠疫苗。
  • 我為疫情做貢獻,傳播一點社會正能量!
    選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讓好書、好劇提升自己,不要用「疫情控制」為藉口,發牢騷,宣洩負面情緒?抱怨這不讓幹,那不讓幹!2、提倡安排有序的健身活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在家中有序安排適當健身活動,不當「吃了睡,睡了吃」的懶人,不做「酗酒、通宵熬夜、徹夜追劇」等「人為降低人體免疫力」得事情!
  • 疫情之下,這場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
    本屆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 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疫情之下,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還是決定來到上海。在嚴格執行了14天隔離期後,30日,作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他在上海市舉辦的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做主旨演講。
  • 時尚,在疫情之下
    時尚行業,在歲月靜好的和平時光裡是錦上添花的存在,而在這陰霾籠罩之下的非常時期,它又能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呢?在秀後,參與這場秀的中國模特們換上了2009春夏和2019春夏高級定製系列,這兩季的作品靈感均來自中國。Armani先生在這些中國模特們的簇擁之下為中國獻上關心和祝福。
  • 大家都在為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你做了什麼?
    在這這中不乏一個拾荒的老人把自己僅有的一萬元給捐贈了出來,在這危難的時期,不分貴踐,都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就連小編也獻出了自己的一點愛,在自媒體平臺上捐獻了自己一點的心意,同時也宅在家,為社會做點貢獻。雖然沒有多少錢,也是自己的一點心意。至少我是有愛心的。
  • 疫情下的南方醫科大學怎麼樣?貢獻這麼多
    臨近年關,疫情又悄無聲息地爆發了,全國各地進入了戒備狀態,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時刻關注信息,做好個人規劃和安排。在疫情影響下,我國很多醫學院校積極參與科研,為疫情貢獻力量。其中有所高校,貢獻突出,它就是南方醫科大學。
  • 這張照片火了!疫情之下的希臘精神
    華輿訊 據中希時報報導 最近一周,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持續上升,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如醫生、護士、急救人員、藥劑師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依舊戰鬥在抗擊冠狀病毒的第一線。 疫情之下,希臘的醫護人員心情如何?讓我們看一張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的照片。
  • 疫情之下,杭州的新符號
    在疫情之下,「數字治理」已然成為杭州的一個新符號、新品牌。在3月12日召開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舉行了第一次黨委(黨組)書記改革工作述職。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會上就明確表示:杭州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努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 以生活為志業——在疫情之下理解馬克斯·韋伯
    當下的我們,可以說正處在「疫情之下」,由於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也面臨著很多新的經驗與境況。那麼,對於當前這個「疫情之下」的社會來說,其中哪些現象可以用韋伯的思想進行解釋,韋伯的思想又遇到了哪些嶄新經驗的挑戰?如果設想韋伯處在疫情之中,他會如何行動,如何思考?
  • 圖集:疫情之下的朝鮮,安靜、從容,未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醫護人員為來訪者測試體溫一旦朝鮮覺察到形勢嚴峻之後,行動非常迅速。1月底,為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朝鮮實際上是關閉了邊界,並宣布啟動國家緊急隔離系統。2月,對外國人、去過國外的朝鮮公民以及與這些人有過接觸的人的隔離期延長至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