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銅器是祖先的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最晚的青銅器距今也有2000來年了,雖然我們知道,這些國寶重器大多數是用失蠟法製作的,但一些工藝仍然很難模仿,而那些真品則早已失去了鑄造時那種金屬光澤,被綠鏽和紅斑所覆蓋,這也是造假者專攻的方向,也是識別真假主要的方法,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青銅」是銅和錫或者鉛的合金,熔點比較低,只有1000度多一點,這也降低了青銅器的製作門檻,經2000年後,青銅會變成什麼樣?當然這與環境有關,青銅器絕大多數是地下出土文物,傳世的很少,因此地下出土的青銅器是收藏市場上的主要品種,它們多數都是通體的綠鏽,其間點綴著一些紅斑。
對於古青銅器普通人不可能隨處可見,很少有人擁有一件真品青銅器,那麼學習了解紅斑、綠鏽怎麼辦呢?
有一件東西與之類似,並且來自同一個時代,它就是古錢幣,比如「秦半兩、漢五銖」,通過對這些錢幣進行觀察,我們對2000年前乃至3000年前的青銅自然腐蝕有了感性的認識。
綠鏽:基本上通體覆蓋錢幣,顏色有鮮豔的綠和偏灰色的綠,質地非常硬,用小刀都很難刮下來,費很大力氣刮下一塊鏽之後,漏出的不是青銅的本色,而是略顯黑色的氧化層。
紅斑:顏色類似於瓷器的那種「釉裡紅」,感覺像是從本體中滲出來的,而非浮在錢幣表面,有斑的地方往往伴有腐蝕坑。
有了感性的認識是識別這種鏽的第一步,要想稍專業點,還得記住幾個特徵,幾個足矣區別假貨的特徵,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幾點。
1、紅斑不可能覆蓋綠鏽,綠鏽下可能有紅斑,我一直有一種感覺,就是紅斑的出現要先於綠鏽,一直沒有得到印證,也不知道對不對。
2、紅斑不是「黃斑」,它的顏色有點類似於明代釉裡紅,但凡有些偏黃全是化學品做的舊。
3、綠鏽不是青鏽,它的顏色介於綠和青之間,完全是青色一點都不接近綠色的是酸腐蝕出來的。
4、某個區域一丁點都沒有綠鏽這種情況基本沒有可能,某個區域一丁點都沒有紅斑這種情況十分有可能,通體沒有綠鏽、通體全是紅斑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但是可能性非常小,這兩種情況儘量不要搏。
5、紅斑、綠鏽都應該是腐蝕產物,但沒有一樣是輕易就能摳下來的,綠鏽要厚於紅斑,或者說紅斑只是由裡及外的一種色彩,綠鏽則是實實在在的突起。
6、青銅不會像鐵一樣腐蝕,2000多年的錢幣基本沒見表面腐蝕坑,因此到處是坑的青銅器應該是做舊的。
7、綠鏽不是「膩子」,它的表面不會是平的,更不會是均勻的,而是斷斷續續的、高低突起的。
8、紅斑不是紅漆,它不會高於器物本體多少,明顯的突起是做舊的結果。
以上8點是小編玩古錢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也不知道能否完全適用於青銅器,因為小編還沒有足夠的錢來買一個真品,但如果能對朋友們有所幫助,小編費點腦細胞也是十分值得的,當然小編所說只是一家之言,不同觀點歡迎互相討論。
小編在百家號的平臺上前前後後寫了幾十篇文章了,都來自於小編開店十年的心得,希望能儘快過新手期,再過不了真沒心情堅持了,請客服關注。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