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以銅質判真假對嗎?

2020-12-05 佳偶談旅遊

以銅質判真假 青銅時代鑄造的青銅器,絕大多數採用了銅錫或銅鉛錫三元合金,從夏文化晚期至商周,貫穿始終。

但是,其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則是按所鑄器物的性質與用途有所增減。所以,各種器物的合金比例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種器物,也會因非一次澆鑄等具體情況而出現合金不盡相同的情況。

其合金的顏色,在鑄態毛坯時,絕大多數表面呈灰黑色,斷面應隨含錫量高低而從淺黃色過渡為銀白色,含錫量越高越白亮。

當表面經打磨加工後,一般應為淺黃色。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埋藏環境千差萬別的地下,出土青銅器表面的顏色呈現黃、紅、灰、黑、白等顏色,都是有可能的。

人的眼睛是不可能分得出合金化學成分的。未從事過專業有色金屬合金熔煉的人,對各種青銅合金在各種條件下應具有什麼顏色,也難有理性的認識。看著表面發紅,不等於是紅銅;表面呈現黃色,更不能等於是黃銅。有許多銅器出土時鏽跡斑斑,亦有金屬色澤光亮的。

如在浙江省博物館展櫃裡,展示的從香港回購的越王者旨於賜劍,以及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都是如同剛打磨出來的新劍,並無眼睛看得見的結晶綠鏽。類似外表的兵器及禮器,在湖北省博物館、荊州博物館及浙江省博物館,還有不少在展陳和庫房中。

相關焦點

  • 怎麼辨別真假青銅器(一)
    鑑別青銅器的真偽是個複雜的問題,最常用的是從鑄造方法上辨別真假。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的是「陶範法」。僅在河南安陽殷墟遺留的一個商代青銅器作坊遺址,就發現鑄造青銅器的陶範1萬多塊。而偽造的青銅器大部分採用「蠟模」,也叫失蠟法。到了後代的偽造者為了偽造的更逼真,也開始使用類似「範鑄法」的鑄造方法,但是和古代的「陶範法」完全不同。所以判斷真假青銅器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考的就是功力許多人提起青銅器總覺得高深莫測、無從談起,印象中是個遠古而來的「大傢伙」。而事實上,不管從文化內涵還是生活應用上,青銅器在我國歷史中都曾有深遠的影響。扎在文物堆裡幾十年,李米佳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成為目前國內頂尖的青銅器鑑定專家。他可以通過極微小的花紋、裝飾和工藝判斷文物的年代以及真假,這才是真正的「絕活兒」。
  • 土辦法辨別真假青銅器
    土辦法辨別真假青銅器 關鍵詞:青銅器
  • 青銅器作假手段及真假鑑定方法
    雖然此種方法下青銅器偽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質、紋路、鏽色等無法比擬真品,特別是偽鑄的青銅器沒經過地下長期的氧化或腐蝕,因而器體普遍過重,通過分析其重量可辨真偽。拼接法:青銅器深埋地下,常年腐蝕破壞難免造成某些部位的破損,偽造者經常是「移花接木」,將不同的幾件銅器拆分,然後通過粘湊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件「完整」的青銅器,再附之泥土、假鏽,亂人耳目。
  • 商代青銅器應該如何識別
    與其他的投資項目不同,商代青銅器有著其他投資品種所沒有的歷史背景,同時它自身所獨有的政治色彩也更加成為了今天商代青銅器收藏投資的升值點所在。而之所以投資者們會置身於商代青銅器的收藏投資,正是因為從商代青銅器本身所固有的歷史文化中探測出了商代青銅器的稀有和珍貴性,同時精湛的鑄造工藝更是加注了投資者們的投資熱情。 2,要鑑定一件商代青銅器,應對這件銅器有整體的認識,才能作明確的論斷。要從銅質、樣式、鏽色、款識、裝飾、做工、花紋、字體、氣味、聲音等方面入手。真品當然不會有問題。
  •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商代青銅器真假如何鑑別? 1,銘文也稱金文,吉金文字的簡稱。是指鑄造或鑿刻在商代青銅器上的文字。 2,青銅器歷代都被稱為國之重寶。它的製作對象是皇帝或者王公大臣,地位非常高。國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用青銅器作為禮器,所以青銅器以禮器為主。最主要的器形包括鼎、鬲、簋、簠、豆、敦、爵、斝、觚、觶、觥、尊、卣、彝、壺、盤等。這些名稱在宋代就已經定了,主要來源於青銅器的銘文,沒有銘文的就約定俗成,一直流傳至今。
  • 最具升值潛力的,陳設飾品,「傳世」銅器,「工藝銅質」同樣重要
    青銅器考古價值極高,現行法律不允許隨便交易買賣。大部分青銅器都在各級博物館收藏,民間收藏的佔少數。青銅器也是在文化市場很難見到的,偶見於各大拍賣公司。有些近現代按照傳統工藝製作的銅器,工藝好,數量少銅質精的,近現代銅器,經過細心的盤養,是很值得玩味陳設的飾品,也會有一定的價值增長。
  • 青銅器仿品轉手變真品 鑑定方法不靠譜
    :青銅禮器仿品幾經轉手變真品:鑑定方法五花八門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商周楚王孫鍾   X光透視 青銅器難斷真假昨日,一篇關於用X光片觀測法鑑定青銅器的文章在圈內引發熱議。在造假技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光靠「眼學」判定已無法十拿九穩,那麼輔以高科技就一定靠譜嗎?有專家和行家在受訪時表示,該技術僅解決了觀測品相問題,卻無法認定其真偽。目前仍有部分人將新仿品做舊,並通過數次轉手讓它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
  • 極具歷史價值的西周青銅器
    ,西周青銅器的花紋和款識是鑑別的關鍵。不同時段的西周青銅器設計是不一樣的,如夏代西周青銅器以花紋簡單為主,而商代西周青銅器則是主張繁華美,所以在西周青銅器身上會有很多花紋,西周青銅則是趨於平凡樸實,春秋戰國時期的西周青銅器則是百花爭豔般,非常清新脫俗。
  • 從青銅器上的銅鏽就能看出真假?神了
    原標題:從青銅器上的銅鏽就能看出真假?神了 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鏽。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鹼式碳酸銅等。銅器長埋地下,與土壌中的各種化學物質接觸,會生成各種銅鏽,鏽蝕很深,呈藍綠色,有的有裂痕、裂口,裡面也是鏽跡斑斑。
  • 祖傳的青銅器,兒子懷疑真假,不料專家估價讓人眼紅
    祖傳的青銅器,兒子懷疑真假,不料專家哆嗦:在你家多久了?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西漢。如果說,現在我們發現的文物是商周時期的,那麼說,這可謂說是國寶級的寶貝了。畢竟幾千年的歲月磨難沒有把它消逝掉,這得多麼難得啊。
  • 學會看紅斑、綠鏽,青銅器辨真假,一招就夠用
    古代青銅器是祖先的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最晚的青銅器距今也有2000來年了,雖然我們知道,這些國寶重器大多數是用失蠟法製作的,但一些工藝仍然很難模仿,而那些真品則早已失去了鑄造時那種金屬光澤,被綠鏽和紅斑所覆蓋,這也是造假者專攻的方向,也是識別真假主要的方法,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 銅古玩是銅質工藝品總稱,明清存世量最大,現已成為收藏品品類
    銅古玩是銅質工藝品總稱,明清存世量最大,現已成為收藏品品類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明清銅玩的。銅玩,即銅古玩,是古代銅質工藝品的總稱。大致相當於夏代的二里頭文化時期,青銅器已從鑄造簡單的工具、兵器,發展到比較複雜的空體容器青銅爵和鈴。商代的青銅鑄造已達到高度發展的水平。商代青銅器,造型準確,器壁較薄但很均勻,器身都有比較繁多的紋飾,紋飾中以饕餮紋為主體花紋。商代青銅器在類型上,已經有了成組的酒器和食器,除爵、斝外,都是以前沒有的,如尊、鼎、鬲,等等。其中以鼎的數量較多。
  • 青銅器除鏽有這兩種化學方法,你都聽過嗎?
    形成角銀膜的辦法,封閉氯化亞銅的暴露面,以達到控制青銅器腐蝕的目的。首先用機械方法將產生「粉狀鏽」的根源一灰白色臘狀物的氯化亞銅剔除,直到看見新鮮銅質為止,用丙酮將腐蝕區擦乾淨。然後用乙醇將氧化銀調成糊狀填充剔除部分,使未剔淨的氯化亞銅與氧化銀接觸進行反應,形成角銀膜而阻止氯離子的作用。使銅器趨於穩定。
  • 古董 青銅器 年份與真假 炮火連天的古董界 如何辨別與收藏
    青銅器、何為青銅器,首先得有銅、無論古代還是如今高仿銅器、統一分為兩種材料、 銅加錫、鎳、鉛、磷等材料合成,這種材料做出的青銅器 顏色漂亮,成品顏色深黃加微紅。還有一種就是純銅,成品顏色淺黃加微白。 製作工藝有三種工藝,翻沙鑄造、雕刻工藝、和焊接工藝。
  • 鑑古器(青銅器篇)青銅器開啟篇
    文章是自己整理出來的,鑑古器全書,先說古器出處時代文化形成,然後是如何區分真假。必須對古器有興趣的同道中人關注我和收藏我的文章,感謝大家支持,因為了大家閱讀和關注,才能有動力堅持把整套鑑古技術上傳到這裡。青銅器的發現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而經過地下腐蝕較深的青銅器,銅質已經礦化,所以發音渾濁者居多。當然,埋藏在及其乾燥而又純粹的土層中的青銅器,敲擊音也有甚佳的。商代後期矢壺4.範土顏色的辨別:範土通常有紅、灰兩色,黑色的範土未見。若見到黑色範土,一般是存在翻砂跡象。因為,在翻砂時,泥土中要放入適量的石墨和有機物,這些物質經過碳化後就會呈現黑色。
  • 如此瘋狂的青銅器收藏,現在收藏真的還來得及嗎?
    青銅器猶如一匹黑馬再次闖進了古玩市場,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年度最有影響力的藏品,無論從紋飾,銘文,造型,還是從歷史經濟價值來說,青銅器近些年市場發展一直很好,從最初走紅到現在從幾百上千到上萬大幾十萬的成交記錄不停在刷新!
  • 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大全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青銅器具有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每一件青銅器都是獨一無二的。青銅器的發明和盛行,使人類進入了青銅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古代青銅器究竟是如何發展的?各時代青銅器具有什麼樣的特徵?青銅器都有哪些鑑定方法和作偽手段?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困撓著廣大青銅器收藏愛好者。
  • 辨別青銅器真偽有五招
    文/華夏收藏網先看外觀再聞味道聽聲音一是看銅質、掂重量。朝代不同銅質就不一樣。一般「夏粗、商細、周膩」。工藝上,商周青銅器主要是用泥範法製作而成,一器一範,一般會留下範痕,鑄疣等。春秋中期逐步採用失蠟法鑄造技術,其特點整體制模、整體鑄造,既無範痕,又無墊片的痕跡。四是看紋飾、辨銘文。從紋飾上辨偽,範鑄法一般紋飾槽口小裡面大,出現對稱紋飾有高低錯位痕跡;失蠟法鑄造花紋對稱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