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稱呼的演變,像極了生物進化的過程

2020-12-05 莫折柳的亂彈

老百姓這個群體的稱呼,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種不同的叫法,說來還是非常有趣,也非常辛酸。這些稱呼有社會階段、文化典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帶著很深的等級觀念。就像生物進化的過程

四千多年前,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他們和東夷一起打敗了從南方前來進犯的九黎民族,並俘獲了大量的俘虜。這些俘虜便成了炎黃部落的奴隸,被稱為「黎民」,也叫黎庶、黎氓、黎甿、黎首、黎民。《詩經·雲漢》有云:周有黎民,靡有孑遺; 《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飢不寒;《史記·五帝本紀》:棄,黎民始飢,汝后稷播時百穀。黎,古通「 黧」,表示黑色,有點像是說頭髮的顏色。秦始皇尚水德, 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平民以黑巾裹頭,「黔首」也就成了秦朝對百姓的稱呼。在統治者眼裡連個具體形象都沒有,就是一片黑壓壓的顏色。

百姓又有被稱為「草民」,「生民」, 《孟子·公孫丑》:「自有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草民」這個叫法我們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聽到,往往是百姓見官時的自稱。」草「之所指,不用說,就是植物,這裡的草很可能是在路邊山野間野蠻生長的植物,不必施肥、不必灌溉,自然生長,這個稱呼倒也形象。雨雪風霜的熬煉、四季更替的捶打練就了頑強的生命力。這樣的野草像極了經常說的「韭菜」,能被不時收割,傷口要能自愈。這樣的百姓,在統治者眼裡就是植物,不能發聲,不能反對,任其收割。

後百姓又被稱作「生靈」、「蒼生」的,《梁書·張纘傳》有云:拯生靈於宇內。《晉書·王衍傳》有云:然誤天下蒼生者,未必非此人者。比之前的草民生民就進步了些,生靈指有生命的東西,雖然有把植物也包含在內了,但是我更願意把生靈理解為動物。起碼比植物多了聲音,多了些喜怒哀樂,多了東遊西走的自由。到達生靈和蒼生這個地步,有百姓自己爭取鬥爭的原因,也有統治者認識的進步。由於被認為是動物,所以把管理百姓稱為「牧民」。《管子》裡有一篇就叫「牧民」的。我估摸著現代「牧民」這個職業就是從古代的意思變化而來,牧民是牧養牲畜的。而在古代,百姓是跟牲畜差不多的。雖有生命,卻無意識,還是逃脫不了被宰割的命運。西漢就有官名稱之為「州牧」的。

後有被稱為「白身」、「白丁」、「匹夫」、「布衣」的,劉禹錫的《陋室銘》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終於進化到人了,雖然百姓被定義為沒有文化,沒有官職的人,但起碼從四腳著地變成直立行走了。雖然還是逃脫不了被鄙薄輕視,好在當人看了。這些稱呼讓我們看到了階層之間不可逾越的界限,就像魯迅先生《故鄉》裡說的厚障壁。要突破這種階層分離,幾乎是不可能的,唐宋以前,基本是門閥氏族控制了官員的推薦任免。唐宋以後,科舉制度開始發揮了重要作用,百姓還有可能通過科舉改變命運。雖然數量極少,總算聊勝於無吧。

百姓這樣一個群體,創造歷史,卻被以一種簡單模糊的詞語所代表,被史書上那些有名有姓的所代表,唯有用到時才會被高高捧起,用完了又藏匿不見。

相關焦點

  • 古代夫妻稱呼的漸漸演變
    說起夫妻的稱謂,也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其中的演變還真是源遠流長呢!「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這裡的「良人」就是指古時候夫妻之間最早的稱呼,也是共同相互的稱呼。但是良人一詞顯示不出來男女的性別,但是因此好像可以看出,古時男女地位相差並不懸殊啊!
  • 大自然的啟發:生物演變的過程
    我們知道在非洲有一種蝴蝶,它可以偽裝成三種動物,一類看起來像蟒蛇,另一類看起來像樹葉,還有一類看起來像貓頭鷹,什麼蝴蝶會有如此多變的本領呢?就是因為它能夠向大自然學習,在不斷的進化演變過程中讓自己的外形體貌適應大自然!除了蝴蝶以外,我們知道有很多能夠偽裝自己的動物,比如變色龍,這就是向大自然學習的一種特徵,其實這些小的動物在大自然存活的年代要比人類要更久遠。
  • 人類的進化到底有何秘密?演變過程中,為何還保留了鬍子?
    人類的進化,到底有什麼秘密呢?為何會有鬍子留了下來?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拋棄了很多原有的身體構造。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可以知道人類的祖先,其實並不是神話中的女媧,而是一種渾身是毛的猿類。
  • 在中國古代,夫妻是如何稱呼的呢?其真實反映出男人地位的演變
    在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使得中國的語言在幾千年來一直在不斷的演變,夫妻間的稱呼從古至今更是多變,下面小編就來順一順古代夫妻稱呼的變化。「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先秦時期,夫妻間的稱呼為良人,不過「良人」一詞顯示不出男女性別,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從這可以看出當時男女地位還是比較平等的,但這種不分男女的叫法還是不太方便的,所以後來在良子右邊加上雙耳旁變成」郎」,良字左邊加上「女」變成「娘」。牛郎年年念劉娘,劉娘年年念牛郎。
  • 在地球演變過程中,很多生物已經滅絕,為何熊貓可以毫髮無傷?
    在地球演變過程中,很多生物已經滅絕,為何熊貓可以毫髮無傷?在地球環境的變化過程中,有很多生物因為無法適應而失去生命。然而卻有一個漏網之魚,那就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大熊貓的生存演變可謂一段悠久的歷史,很多與它同時期的動物,都因為殘酷的生存環境而滅絕,然而在我們眼中毫無攻擊力的大熊貓,卻一直活到了今天,它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根據史料記載,其實熊貓生存的時間已經有數百萬年了,可以說大熊貓其實就是地球上的「活化石」。在熊貓生存的那個時代,很多生物因為氣候的異變而失去生命,然而大熊貓卻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並且成為了我國的國寶。
  • 古代男子對妻子的古怪稱呼,現在來看,有的像在罵人,有的很肉麻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很多稱呼習慣都發生了變化,其中我們對自己老婆的稱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向別人介紹自己老婆的稱呼也是不一樣的,下面讓我們探討一下從古至今對老婆的稱呼。這種最早只存在各個諸侯稱呼自己的妻子,後來漸漸發展為平民百姓也對自己妻子稱呼為「細君」,這個稱呼非常搞笑,在現代人聽起來就像是細菌一樣,算是一個比較另類的稱呼了。
  • 戀愛後稱呼從小仙女進化成了奪命大猩猩,多麼痛的領悟…
    戀愛是兩個人甜蜜的事情,連稱呼都是一個悲哀的改變過程。我男朋友剛開始叫我小祖宗,後來叫小仙女,然後叫老婆,到後來,我也很絕望啊。從小仙女進化成了奪命大猩猩,多麼痛的領悟……膽子肥了吧?你還想好好活著嗎?那就好好說話。網友1:一開始叫我老婆,然然,後來變仙女,小祖宗,在後來又變成了狗東西,現在,他叫我前任!怎麼聽出了一絲傷感氣息。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大家好,我是宋傑,小編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變。「有了人,我們就有了歷史。」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提出充分事實和理論來論證生物的進化並且取得勝利的,是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他創立進化論學說的時候,正是英國資本主義向外擴張時期,年青的達爾文,富有科學進取的精神。
  • 從古到今夫妻間稱呼的演變體現了夫妻關係的近疏
    (1)從古到今男女夫妻間有著各種各樣的稱呼,而稱呼上的逐步演變也體現出了各個時代男女夫妻間的親密度,甚至恩愛程度的深淺。 早期的古代我們夫妻間的稱號:男被稱為「相公」,而女被稱為「娘子」。「相公」,這一詞是由戰國時的公爵這一封號演變而來,例如那時的封號就有「魏公」等封號,代表著很高的權勢和令人敬重的地位。由「魏公」等封號演變到「相公」,實際意思己發生很大改變。「相公」,代表著家裡代表著妻子的那一位女人對代表著家裡丈夫的男人的喜歡,愛和敬重。這是由內而外的妻子對丈夫感情的真情流露。男人們用心體會,應該能感覺到這個詞所代表的情感。
  • 生物的演變,高中生物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著名人物:1.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2.達爾文:事實:①生物有過度繁殖的傾向。②物種類的數量保持穩定。③資源是有限的。④個體間普遍存在差異(變異)。繼而推出⑶:有利變異不斷積累生物不斷進化出新類型。自然選擇達爾文創立的進化論重豐富的事件觸發,論證了生物是不斷進化的,並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 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
    文/瑤堇雲詩什麼是生物進化論?生物又為什麼進化,達爾文早已給出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是怎麼來的吧,就是從古猿人一路進化而來的,一直到現在的人類,其中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完成,其過程是相當漫長和艱辛的,讓是生活著不過百年的人類自然是沒有什麼感覺,但要將這些進化的歷史扒出來探討一番,就會發現其中奧秘,當然啦,肯定不會所有人都能發現,這也是需要探討研究一番的。
  • 進化不一定都是正面的,這些生物因為進化而瀕臨滅絕
    了解《進化論》的都知道,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到現在,人類的基因系統已經趨於穩定了,但是進化的過程卻是漫長的。很多人對進化過程有一個誤解,大多數人認為進化是一個主動行為,其實進化是具有被動隨機性的。例如很多在嚴寒中生活的動物,都有豐厚的被毛,於是許多人就認為是因為這些動物為了適應環境才進化出了這麼厚的皮毛,實際上不是的,是因為在進化的過程中,一些皮毛沒有那麼豐厚的個體早已經被淘汰了,剩下的都是皮毛豐厚的個體,隨著發展繁衍,基因趨於穩定,也就留下了這些毛髮豐厚的個體。但是在大自然演變的數以萬年間,還有許多生物的進化是負面的,比如下面這幾種。第一個是孔雀。
  • 中國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你更喜歡哪一種?
    在古代丈夫就是女子的天,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對丈夫的稱呼也是講究的,不可以直呼其名。1.良人古語,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這是最早妻子對丈夫的稱呼,也用於夫妻互相稱呼。從中可以看出古代丈夫們的光輝高大的形象。
  • 生物的演變,高中生物之現代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01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突變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絕對的。與生物生存環境有關。0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的進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的進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動植物化石。   在地層中保留下來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蹟,都稱為化石。   2.生物進化的順序和意義。
  • 古人對老婆是如何稱呼?這個名字聽著像罵人,解讀後才知是個誤會
    這個名字聽著像罵人,解讀後才知是個誤會咱們中國文化歷史淵博,古代讀書人的地位很高,他們不用操心於生計,也不用宥於勞作,每日除了讀書就是讀書,因此在文化知識方面的鑽研可謂是五花八門,不說詩詞歌賦的高深,單單一個對老婆的稱呼,在古人的嘴中,就有多種。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看看你知道多少個?古代男子對老婆如何稱呼?
  • 人類社會發展是否類似生物進化論?
    達爾文在大量觀察、研究動植物的基礎上,於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展起來的,現在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這就是經典進化論。
  • 生物進化能否擴大為宇宙進化
    現代天文科學觀察有兩大決定性的發現,即星光紅移和3K背景,以及宇空黑暗等等的分析,使現代宇宙學的主流觀點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是由約140億年前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奇點演變而來的,並經過不斷的膨脹達到的狀態,這種主流觀點被稱為宇宙大爆炸理論。
  • 初三生物複習資料:九年級生物化石形成的過程;區分神創論與進化論...
    A、B、C、D和a、b、c、d分別代表各種生物群,據兩圖分析:   (1)甲圖代表____________觀點,認為地球上各種生物是由_____________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演變而來的,各種生物間有著或近或遠的關係。   (2)乙圖代表______________觀點。   解析:(1)進化論 共同祖先 (2)物種不變論   4.
  • 古人對妻子都怎麼稱呼?有一個聽起來像罵人,其深意卻如此優美!
    古人對妻子都怎麼稱呼?有一個聽起來像罵人,其深意卻如此優美!對妻子還可以有什麼稱呼呢?除了直呼名姓,或者就按這個身份的專有名詞來稱呼外,可能沒有幾個新穎特別的了,再搜羅網上內容,除了親愛的,寶貝等等,實在無法顯示我泱泱華夏幾千年禮儀之邦所特有的知識韻味。相反,翻一番古詩歌賦,一個個詞語瞬間便抓住了我們的眼睛,過目不忘,一邊還要感嘆我中華文字的魅力。一個稱呼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不光意思不同,連所用語境都還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