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已介紹了很多的螺中貴族,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位特別好看的螺中美人——黑星寶螺,殼面平滑而富有光澤,貝殼的背面至周緣以白色至淺褐色為底,綴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點。從海水中透視著如黑珍珠般的色澤,猶如一位優雅的黑美人在水中遊蕩著。
黑星寶螺黑星寶螺,又名:虎斑寶貝、虎皮斑紋貝
拉丁文名稱:Cypraea tigris
英文名稱:Tiger Cowrie
黑星寶螺
貝類動物:腹足綱、寶螺超科、寶螺科。
貝殼大而重,背圓膨,底部扁平或微凹。殼緣在殼上半部呈長形隆起,外唇齒短而寬;內唇齒較細而長,但最下端四枚齒則大而短。殼表底色為白色。
花紋圖案分兩層:下層為淺藍灰色;上層介於淺紅和深褐色之間。雙層的構圖使殼表斑點顯得擁擠,且常常融合在一起;上層圓點周圍常為黃橙色。(已發現全黑殼體及巨型的種類)
尺寸:9釐米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
棲息地:珊瑚板之下。
黑星寶螺(學名:Cypraea tigris )是腹足綱寶螺科的軟體動物。貝殼渾圓,螺層內卷。殼口狹長,外唇和內唇有細齒,齒舌紐舌形。外套膜薄、二葉型,活體幾乎完全覆蓋貝殼。
螺旋部至成體時幾乎消失,成體無厴。殼面平滑而富有光澤,貝殼的背面至周緣以白色至淺褐色為底,綴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點,棲息在潮間帶至水深40米處的巖石及珊瑚質底。
主要以藻類或珊瑚動物等為食。因其美麗的黑澤外形,而倍受廣大貝類收藏者的青睞,具有較高觀賞和收藏價值。
黑星寶螺長38 - 134 mm,屬於大型寶螺。貝殼堅固大而重,背圓膨,底部扁平或微凹。殼緣在殼上半部呈長形隆起,表面鍍有一層琺瑯黑質,極光滑並富有光澤。
貝殼的背面至周緣以白色至淺褐色為底,綴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點,殼面上的背線(mantle line)為淺黃色,腹面為白色,花紋圖案分兩層:下層為淺藍灰色;上層介於淺紅和深褐色之間。雙層的構圖使殼表斑點顯得擁擠,看上去如點點星光。
其外唇齒短而寬;內唇齒較細而長,但最下端四枚齒則大而短,強度弱,齒間縫隙大。
體螺層長大,殼口狹長,在殼體背面的中央線上呈縫狀,共長度幾乎等於殼長,兩唇很厚向內卷,唇緣厚,邊緣具齒紋,無厴。成年個體的螺旋部極小,一般埋於體螺層中,吻和水管都比較短。
外套膜和足都十分發達,一般具有外觸角,生活時外套膜伸展將貝殼包被起來,寶貝的身體可以全部縮入殼內,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地區,例如:菲律賓群島、澳洲的亞伯洛赫(Abrolhos)以及西澳至新南威爾斯北部、中國廣東、海南及西沙群島。
產於臺灣北部、東部、南部,產量多,例如:臺北、宜蘭、花蓮、花東海岸、綠島、高雄、屏東、澎湖、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
生活在熱帶、亞帶淺海中,常在潮間帶低潮線附近巖礁質的海底棲息,潮水退了以後,多隱人礁石塊的下面、珊瑚礁的空隙間和洞穴內,行動緩慢,怕強光。
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巖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是肉食性的種類。它們用齒舌捕食海綿、有孔蟲、藻類、珊瑚動物和小的甲殼類動物。
黑星寶螺是海洋母親給予我們的藝術品,如此漂亮的黑美人,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個人圖書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