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贈送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

2021-01-09 新華社

新華社盧布爾雅那1月29日電(記者汪亞雄)中國科學院代表團28日在盧布爾雅那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贈送了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

在贈送儀式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與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院長塔代伊·巴伊德共同為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揭幕。複製品再現了當年由清朝乾隆皇帝任命的斯洛維尼亞籍欽天監監正劉松齡監製的璣衡撫辰儀的風貌。

張亞平在致辭中說,這件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不僅代表了中國與斯洛維尼亞之間的長期友誼,也象徵著雙方合作將繼續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巴伊德說,斯洛維尼亞非常感謝中國科學院精心製作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並把它帶到盧布爾雅那。這將促進兩國科學家和人民在未來進行更多合作,共同開展科學探索和交往,分享人類文化成果。

中國駐斯洛維尼亞大使王順卿和旅居斯洛維尼亞華裔畫家、劉松齡研究學者王慧琴出席贈送儀式。

劉松齡1703年出生於盧布爾雅那。1739年,劉松齡來華,後被清朝乾隆皇帝任命為欽天監監正,任職28年直至去世。任職期間,劉松齡監製了璣衡撫辰儀。這臺大型天文觀測儀器如今陳列在北京古觀象臺上,是古代天文文物中的瑰寶。(完)

相關焦點

  •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贈送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 2019-01-30 新華網 汪亞雄 【字體:大 中 小】
  •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渝成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九龍坡區相關領導參加本次揭牌儀式。據了解,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是重慶九龍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三方共同努力籌劃的成果。早在2019年10月25日,九龍坡區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洽商共建科學與藝術學院,就學院籌建達成了初步意向。
  •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重慶成立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11月24日,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重慶九龍坡舉行。早在2019年10月25日,九龍坡區就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洽商共建科學與藝術學院。一年多來,三方多次進行會談研討,展開實地考察,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並於近期完成《「科學與藝術學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選定九龍半島為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落戶地址。
  •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落戶九龍半島
    11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物理學家李政道94歲生日之際,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九龍會堂舉行。李政道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經其同意後,科學與藝術學院最後命名為「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對於科學與藝術的關係,李政道一直有一個基本思想,即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 一周藝術人物|隈研吾建展廳植物館,斯洛維尼亞一館長被解職
    在美國,建築師愛德華·馬茲裡亞摘得2021年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獎;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茲登卡·巴多維納茨不久前剛因其對東歐和全球藝術史的貢獻獲得伊戈爾·扎貝爾獎,卻遭到了新政府強行撤職;在中國北京,中央美院附中的重要創辦者之一、美術教育家趙允安於2020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9歲。
  • 北京古觀象臺:中國古人的科學智慧體現
    現在在北京古觀象臺上陳列的共有八件:它們是天體儀,地平經儀,象限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紀限儀(以上都是清康熙十三年即公元1674年鑄造的),地平經緯儀(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造),璣衡撫辰儀(清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造)。這些古代天文儀器用銅鑄造,利用各種環圈和它上面的刻度,通過窺管並轉動環圈,以測定星體在天空的位置。儀器坐架上還雕著飛龍、雲彩等圖案,極為精美。
  • 強強聯合,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重慶成立。恭喜重慶學子
    重慶傳來好消息,李政道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重慶九龍半島成立!為什麼說是強強聯合?學院是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重慶九龍坡區三方共同籌建!最值得重慶學子高興的,是這所籌建中的高校,是公辦性質的,將作為西南大學二級教學科研單位。
  • 雲南藝術學院
    作為新興的專業院系,電影電視學院還充分認識到在文字語言向視聽文化的世界性轉移的今天,建立具有現代藝術特點的影視學院,在教學上突出從本體論的角度去看待視聽媒介,注重學生視聽思維的培養,教學、創作、科研緊緊圍繞著視聽語言這個中心展開,同時提倡實證和實踐性的教學理念,重視紀錄片的理論和實踐,相信實踐是最好的教學手段。
  • 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召開
    中國網9月23日訊 昨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北京聯合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聯合主辦的「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科學與藝術•綠色、創新與協調發展」。
  • 作曲家葉小綱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新作《重慶組曲》奏出...
    葉小綱北京時間4月24日,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發布信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葉小綱當選該院2020年新進院士。
  • 藝術遇見科技 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成果匯報展「出山」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科技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影響著藝術。1月5日,「出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0成果匯報展」(以下簡稱「匯報展」)正在四川音樂學院本部南校區開展。展覽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主辦,周思源擔任藝術總監,王文、田野、白小墨、林印吉擔任學術支持,鍾舒擔任策展人,黃佼擔任策展執行。參展藝術家包括周思源、田野、白小墨、林印吉、夏凡、鍾舒、陳意、魏盛傑、王妍力、張晉、徐靜平、易加義(持有者)、徐寶(設計)、張唯義(製作)、熊周藝。
  • 【美國電影月】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AP Photo) 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英語: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AMPAS),是一個由逾7,000名電影界專業資深人士組成的美國著名影業組織,它於1927年5月11日在加州成立,以主辦一年一度的學院獎,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奧斯卡金像獎而聞名。
  • 廣西藝術學院舉行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
    &nbsp&nbsp&nbsp&nbsp會上,兄弟院校代表內蒙古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李延俊向學校80周年華誕表示祝賀。校友代表、廣西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林燕飛對學校80周年校慶表示祝賀。
  • 當科學碰上藝術?今晚相約雲上「聽月」!
    當科學碰上藝術?今晚相約雲上「聽月」!他於2013年捐資建立「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旨在推動科學與藝術融合,培養科藝雙修的創新型人才。他認為「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並提出「科學與藝術如一個硬幣的兩面」。他曾邀請吳作人、李可染、黃胄、華君武、吳冠中等著名畫家聯訣創作主題科藝字畫作品,將科學思想融入藝術創作之中,再借藝術形式表現科學的深刻內涵。
  • 人工智慧時代 科技將把藝術帶向何方
    人工智慧時代,科技將把藝術帶向何方  日前,由中國文化報社理論部主辦的第31期「藝海問道」文化論壇在京舉行,來自文化藝術界、科技界以及「網際網路+藝術」平臺的多位專家學者就「AI時代的藝術邊界」進行了探討。
  •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趙老師: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是在1999年由浙江理工大學創辦的獨立學院,2000年開始面向浙江省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6年開始在杭州餘杭倉前辦學,2017年9月搬遷至杭州灣上虞經濟開發區濱海新城康陽大道58號辦學。校園面積550畝,地處杭州灣南翼,位於上海、杭州、寧波三大城市中心地帶。
  • 十位華人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新院士—新聞—科學網
    據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官方網站消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日前公布了新入選的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