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地圖寶螺 藏景致(圖)

2020-11-21 華夏經緯

地圖寶螺側線很像峽谷中的河流,每隻呈現的河川分布都不同

吳淑君/攝影

 

華夏經緯網5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地圖寶螺名副其實,側線像峽谷河流,且圖樣繁多,是寶螺收藏者的最愛,宜蘭縣南方澳「寶貝家族」張議顯積極籌設寶貝館,要趕在七月兒童節前開張,秀出難得一見各式活體寶螺。

 

據悉,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寶貝館展出的貝殼標本、活體,幾乎都是張議顯提供,讓人驚豔不已,活動結束後,他把整個館的設備、水族箱搬回南方澳老家,要讓寶貝館永續發展下去。

 

據張議顯說,地圖寶螺在宜蘭近海400公尺深的潮間帶就找得到,但漁民很少在這個地帶漁撈,所以捕獲量不多,他家收藏貝殼九年餘,經手過無數的標本、活體,但地圖寶螺只有10個,地圖寶螺側線像峽谷中的河流,但分布都不一樣,另半邊是點狀,好象海中小島,意境各有千秋。

 

據了解,貝殼生態比貝殼標本更有趣,活體寶螺行進時會從身體底部兩側伸出外套膜,把貝殼包覆起來,像黑星寶螺的外套膜就長得像刺蝟,地圖寶螺會冒出像楓葉上半部的齒狀,變化多端,一般標本貝殼是看不到的,所以很吸引人。

 

另據了解,未來貝殼館的水族箱必須保持低溫,燈光不能太亮,讓民眾就近看看活體貝殼美麗的一面,寶貝館內還規劃貝殼DIY,及貝殼相關手工藝展出。

相關焦點

  • 東海寶螺欣賞
    之前我有概述了寶螺的知識(第六期),而這期主要介紹的是東海的一些有名寶螺。    東海淺海中寶螺的食物少,所以東海寶螺大都生活在深海,很難獲得。由於它們的少見,看起來卻更加美麗,更顯高貴了  1玉女寶螺    玉女寶螺是東海最常見的寶螺之一,價格便宜,粉嫩嫩的腹部很可愛。
  • 大海的饋贈—美麗的寶螺
    寶螺的種類十分繁多,花紋色彩豐富,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國內外有很多寶螺愛好者,喜歡收藏寶螺的貝殼。       寶螺行動緩慢,行動快的每分鐘可向前爬行15釐米,慢的向前移動僅約7釐米(感覺很好抓的樣子)。怕強光,晝伏夜出,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巖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所以白天很難採到生活的寶螺,但夜間到海灘珊瑚礁盤間採集時,便很容易採到。
  • 海裡藝術瑰寶黑螺美人——黑星寶螺
    黑星寶螺黑星寶螺,又名:虎斑寶貝、虎皮斑紋貝拉丁文名稱:Cypraea tigris英文名稱:Tiger Cowrie黑星寶螺貝類動物:腹足綱、寶螺超科、寶螺科。貝殼大而重,背圓膨,底部扁平或微凹。殼緣在殼上半部呈長形隆起,外唇齒短而寬;內唇齒較細而長,但最下端四枚齒則大而短。殼表底色為白色。
  • 珍貴明代地圖南京居江南中心 找不到上海無錫
    金陵晚報記者 段仁虎 攝  □金陵晚報記者 於峰  南京是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著名的《鄭和航海圖》也是繪製於南京。然而,留存至今的明代航海圖並不多。日前,鄭和下西洋歷史研究者、鄭和後裔鄭自海先生給記者「曬」了一幅不多見的「明朝中葉彩繪航海圖」。他說,這幅珍貴的航海圖上也有南京,而且,南京和其他周邊城市的對比關係頗為有趣。
  • 郫縣6旬老人捐出200年前家廟地契 家裡藏上千老地圖(圖)
    郫縣6旬老人捐出200年前家廟地契 家裡藏上千老地圖(圖)   經檔案專家鑑定,這份珍貴的檔案系家廟產權轉移和分割的契約,對研究宗教文化和民間文化有一定的史料研究和利用價值。
  • 地圖湃 | 山水相逢:在中國古地圖裡「找不到北」
    傻傻分不清楚古代地圖以形象感和美感很強的示意圖居多,講究意境,與山水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沒有把實用性和藝術性明顯地區分開來。圖片來源:「江西省輿圖」(局部),清初絹本彩繪,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上圖為臺北故宮館藏的「江西省輿圖」。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張珍貴的手繪地圖
    「革命(紅軍)根據地」、「紅軍活動(遊擊)區」、「瓊崖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一張泛黃的手繪地圖上,黑、紅線條交叉,清晰明了地展示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瓊崖革命根據地及工農紅軍活動區域
  • 林梅村:《雪爾登中國地圖》入藏牛津大學始末
    牛津大學鮑德林圖書館藏《雪爾登中國地圖》1679年(康熙十八年),比利時耶穌會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當選中國副省代理人,奉命前往羅馬,向教皇匯報在中國傳教情況,並尋求資助和招募赴華傳教士。臨行前,耶穌會中國副省會長南懷仁決定挑選幾名中國教徒隨柏應理前往羅馬,旨在向教廷證明中國亦有優秀的神父。
  • 雁翅樓店周末舉辦「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為讓公眾更直觀地了解中華古籍,感受傳統典籍文化,深入理解古籍重要的文化意義,適逢「4·23世界讀書日」,中國書店將在雁翅樓店舉辦「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展覽時間為23日、24日,每日9時至17時30分。
  • 《地圖上的寧波》首發 300幅地圖全方位展示寧波前世今生
    (寧波地區現存最早的地圖《寶慶四明志》。寧波市檔案館供圖)  今天下午,一本匯集了300幅與寧波有關地圖的新書《地圖上的寧波》在寧波市檔案館首發。改圖由新學會社於1914年發行。繪圖者為寧波人李海澄。由寧波市檔案系統收藏。)  《地圖上的寧波》一書匯集了300幅與寧波有關的各種地圖,包括古舊地圖和現代地圖,跨越了宋、元、明、清及近現代700多年歷史。
  • 這些孔府舊藏珍貴文物首次集中外出展示
    在為期三個月的展覽中,孔子博物館提供的73件(套),86件館藏珍貴文物將開啟孔府舊藏珍貴文物的首次集中外出展示。《孔子燕居圖》《孔子聖跡圖》據悉,《孔子文化展》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舉辦以孔子文化為內容的展覽,也是孔子博物館開館之後參與的第一個對外合作交流項目。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西漢 長沙國南部駐軍圖 湖南省博物院藏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幅珍貴的古代軍事地圖: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和駐軍圖。宋 《禹跡圖》石刻(該圖為反色效果)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裴秀所繪的地圖皆已失傳,現存最早的「計裡畫方」實例是南宋石刻《禹跡圖》,此圖為全國地圖,刻有山川、州郡等地理要素,橫70方,豎73方,共5110
  • 地圖上的中國:帶你看看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歷史
    裴秀是河東縣聞喜(今山西運城)人曹魏時期,裴秀在宮中佔有重要地位,從西晉到石空,裴秀開始專心於地圖測繪。《晉書·裴秀傳》載:「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藏於秘府。」,文獻有明確記載,裴秀曾製作了《禹貢地域圖》,經過上奏而「藏於秘府」,而這種地圖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貴族們才有機會閱覽。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部《禹貢地域圖》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導語: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摹繪版本。這幅地圖還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員告訴雅昌藝術網:「中國人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出現了地圖的概念,《墨子·地圖篇》中就有文字描述過地圖、漢代馬王堆出土帛畫中也有地圖的雛形。但是中國古代的地圖始終介於圖像描繪和山水畫之間。和利瑪竇所繪《坤輿萬國全圖》是有很大差別的。」
  • 網友發現扎心細節:地圖藏在C裡,代表臺灣...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灣中華航空(華航)貨機新塗裝昨天(14日)曝光,機身英文「CARGO(貨機)」裡藏臺灣地圖形狀。然而,就在島內綠媒歡呼「機身上有臺灣」沒多久,臺媒12月15日消息稱,華航貨機新塗裝被罵翻。有島內網友稱:「臺灣藏在C( 註:China)裡面,懂了」。
  • 經天緯地:中國古代地圖博覽
    我們正在逐步進入一個以圖像和影像資料來獲取信息的「讀圖時代」,而中國古代地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容豐富、類型多樣、畫法獨特,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和中華文化的珍貴遺產更是值得我們細細研讀。它們既是中國歷代王朝管理疆域、劃分政區、治理河道、用兵作戰、營建城市、巡遊出行的重要依據,也是歷代學者士子通經明史、著書立說、傳承學術的有效手段,還是商賈經商旅行的參考工具。
  • 在林芝,尋一方淨土,感受那萬種風情的自然景致
    林芝就像是入藏的門戶,在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三大山脈的環抱之中,西接拉薩與山南,東臨昌都和雲南迪慶,北面是那曲,南部為印佔藏南地區及與緬甸接壤。林芝有著青藏高原的壯闊,也有著江南的秀麗,這是一個自然景致非常優美的地方。
  • 谷歌衛星地圖
    谷歌衛星地圖下載器,一款能在手機上看到世界衛星地圖的軟體,由大名鼎鼎的google公司開發,由於谷歌衛星地圖2020手機版是由衛星拍攝而成,所以真實度非常高,以至於有些中東國家ZF禁止了google地圖在當地的運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