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溫室效應首次獲得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2020-11-25 澎湃新聞

甲烷溫室效應首次獲得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俄克拉何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十年來獲得的對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從大氣中吸收熱量的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這些氣體會吸收地球發出的某些波長的能量。科學家估計,隨著這些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發生變化,它們吸收的能量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但在此研究之前,科學家對甲烷溫室效應的預期尚未在實驗室之外得到證實。

數十年來,美國能源部的大氣輻射測量(ARM)設施一直在收集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高度校準的長期測量結果進行了分析,將甲烷導致的溫室效應的變化獨立出來,首次獲得了甲烷導致溫室效應增加的直接觀測數據。

最新研究發表於4月2日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研究人員稱,21世紀初,大氣中甲烷的濃度停滯不前,溫室效應也遵循同樣的模式;

但從2007年開始,甲烷濃度開始上升的同時,其導致的溫室效應也水漲船高。

研究主要作者、伯克利實驗室研究科學家丹·費爾德曼說:「來自實驗室的測量、理論和模型,都認為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但我們一直持懷疑態度。最新研究直接計量了甲烷濃度的不斷增加如何導致地球大氣層溫室效應的與日俱增。」

ARM項目負責管理和支持3個長期大氣觀測站——南大平原觀測站、阿拉斯加北坡觀測站和東北大西洋觀測站。這些觀測站使科學家能進行詳細而有針對性的調查,促進和提升對地球系統的基本認知。

研究人員認為,此類直接的實驗室外觀測,可為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和其對地表的增溫效應之間的關係,提供更精確而完整的數據。

(原題為《觀點爭議大 數據來說話 甲烷溫室效應獲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溫室效應 甲烷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甲烷溫室效應首次獲得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2018-04-08 16:05 | 科技日報圖片源自網絡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俄克拉何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十年來獲得的對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 甲烷溫室效應獲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原標題:甲烷溫室效應獲實驗室外觀測證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俄克拉何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十年來獲得的對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首次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 甲烷溫室效應獲實驗室外觀測證實—新聞—科學網
    觀點爭議大 數據來說話
  • 甲烷溫室效應究竟是否導致全球變暖?結果出來了
    【每日科技網】  [導讀]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能源部位於俄克拉何馬州的南大平原觀測站十年來獲得的對地球大氣的綜合觀測數據,直接證明了甲烷導致地球表面溫室效應不斷增加。
  • 人類首次在野外證實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視頻)
    據新浪科技27日消息,科學家首次見證二氧化碳捕獲美國大氣熱量。這是「野外」人為活動造成氣候變化的證據。 一項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證實了科學家從基礎物理、實驗室測試、眾多模擬、溫度記錄和幾十個其他氣候指標中獲得的實時實地測量結果。負責開展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稱,他們的科研結果證明了氣候變化的科學性以及二氧化碳吸收熱量造成氣候變化的事實。
  • ...海區儲存大量溫室氣體甲烷海冰消融將致甲烷濃度增大溫室效應...
    ■通訊員 楊保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極地環境研究室教授孫立廣和謝周清等,首次對北冰洋中心海域的甲烷排放進行了實地採樣分析,發現該海域儲存了大量甲烷,海冰對甲烷的區域循環具有雙重作用:阻礙海水中甲烷的排放,同時海冰表面或內部存在消耗大氣甲烷的過程。這一結果為科學評估北冰洋海域對溫室氣體甲烷的貢獻提供了依據。
  • 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溫室效應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糧食短缺,以及因爭奪土地、淡水和自然資源而引發戰爭,這些是氣候科學家對地球文明的未來所做的可怕預言。
  • 排出甲烷氣體引發「溫室效應」 奶牛打嗝地球發熱
    科學家們現在正在想辦法讓奶牛減少打嗝,因為奶牛打嗝時所排出的甲烷氣體,是除二氧化碳之外的第二大容易引發「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    科學家指出,如果能夠找到阻止奶牛在打嗝過程中產生甲烷的方法,那將大幅度減緩地球溫度持續升高的趨勢,有利於人類的久生存。    奶牛打嗝地球發熱    奶牛每天要消化約68公斤的青草、乾草、青貯和9公斤的濃縮飼料。
  • 溫室效應!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甲烷含量仍在不斷上升
    如果世界能夠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變暖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那麼從理論上講,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將會下降。相反,自2007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上升,自2014年以來,增長速度甚至更快。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地球上失控的甲烷的潛在原因和後果。
  • 研究顯示氣溫升高 水體甲烷將增加加劇溫室效應
    這些甲烷氣體是水底沉積物降解產生的,隨後這些氣體從水底析出並進入大氣,加劇現在的溫室效應。  研究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升高1℃,那麼這類甲烷氣體的釋放量將增加大約20%。這種額外的甲烷氣體將進一步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淺淺的湖泊,池塘和河流被認為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源頭之一。其產生的主要溫室氣體便是甲烷。
  • 科學:甲烷對陽光的影響因地區而異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評估木星和土衛六(土星衛星)的觀測後得出了這個結論,其中甲烷濃度是地球上甲烷濃度的千倍以上,以量化甲烷在地球上的短波輻射效應。這些研究結果今天在線發表在「 科學進展 」雜誌上,發表在一篇題為「由木星觀測資料通過人為甲烷強迫大區域短波強迫」的文章中。
  • 中國科學家證明二氧化碳會激發次生溫室效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升高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在科學界看來一直處於「亦正亦邪」的角色。
  • 日本繪製東亞甲烷排放分布圖,明確地球溫室效應的重要因素
    結果顯示,東亞地區每年的甲烷總排放量(2000~2012年平均)約為6730萬噸,相當於全球總排放量的13%左右。另外還發現,近年來排放量增加的趨勢顯著,煤炭開採及農業和畜牧業等人為源排放量約佔89%。該分布圖明確了東亞地區的溫室氣體收支情況,有望為預測地球變暖及制定相應對策貢獻力量。
  • 【高頻考點】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看高考地理是如何考查溫室效應的?
    而這匹無比兇惡的惡狼,就是溫室效應!1.定義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
  • 什麼是溫室效應
    可是,如果沒有大氣,根據地球獲得的太陽熱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間放出的熱量相等,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地面平均溫度應為-18℃。因此,這33℃大體就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大氣像被子一樣造成溫室效應之故。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裡昂以及水汽等。
  • 牛「打嗝」排出甲烷 為釀成溫室效應的兇手之一
    晨報訊 據統計,地球上的牛呼出的甲烷佔到了大氣中甲烷總量的20%。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牲畜營養學家肯·奧爾森說,甲烷最初從牛的瘤胃(反芻動物的第一胃)中分泌出來,然後進入循環系統,最後從肺呼出,而剩餘的一小部分則通過打嗝排出體外。
  •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 溫室效應「禍首」變能源
    原標題:溫室效應「禍首」變能源   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導致了溫室效應等問題,科學界一直在探索如何將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回收並轉化。上海高研院研製相關高科技裝置,讓甲烷與二氧化碳「攜手重生」,變廢為寶。
  • 【地理探究】聊一聊到底什麼是溫室效應?又有哪些影響?
    而這匹無比兇惡的惡狼,就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溫室效應是怎麼一回事
    這種全球性的氣候變暖是由自然的氣候波動和人類活動增強的溫室效應共同引起的。  近50年的氣候變暖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的。預測表明,未來50—100年,全球和我國的氣候將繼續向變暖的方向發展。  氣候變化已經給全球與我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帶來了重要影響,而且許多影響是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