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偏心離間了兄弟感情
穆磊記得,小時候自己還是很喜歡弟弟穆楊的。
弟弟比他小四歲,他出生時他們的父親出了意外去世了,只留下母親辛苦拉扯他們兄弟倆。
打穆楊出生起,四歲的穆磊就懂得了母親的不易和弟弟的弱小。
所以,他從小就懂事聽話,什麼都讓著弟弟。而他們的母親,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關注小穆楊,而忽視了穆磊,養成了習慣性的偏愛。
可穆磊雖然懂事,可也是渴望母親關懷的啊。
但母親就像忘記了他的存在一樣,每天只是象徵性的問一句「今天怎麼樣?」就再也不關注了。
穆磊雖然心裡難受,但因為體諒母親和弟弟,就一直自己忍著,直到他們都長大了,該成家了。
本來,無論是從年齡,還是倫理習俗,都該是先緊著大的結婚。
可母親卻因為偏愛小兒子,把老大穆磊準備結婚的錢全給了弟弟穆楊,讓小的結在了大的前面。
而本來有了對象,準備結婚的穆磊,硬是被拖了兩年才結婚,要不是他和對象感情深,說不定他的親事就吹了。
這是穆磊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母親偏心,也第一次對被偏愛的弟弟生了嫉妒和埋怨之心。
02.偏心離間了母子親情
後來,他們各自成了家,分開住了。
母親雖然跟著穆磊生活,卻總是整天拿著東西往弟弟家跑,就好像,穆磊家只是個住宿的賓館一樣。
在穆磊妻子懷孕時,更是為了生了點小病的弟弟,而拋下他們一家住到了弟弟家。
母親無時無刻的偏心,讓穆磊越來越失望,越來越不抱期待了。
所以,當有一次,兩家人一起吃完年夜時,母親的偏心讓穆磊終於忍不住反駁出了聲。
原來,每年年夜飯的大部分費用都是穆磊出的,弟弟頂多就是給個打車錢。
而今年,當母親一邊給弟弟夾這夾那噓寒問暖,一邊照常提醒他吃完飯記得付帳時,穆磊終於忍不住說:「媽,為什麼吃飯還要偏心呢?我也是你兒子啊!」
可母親卻說:「你掙得多,你多出點怎麼了?就是因為你是我兒子,你才更要孝順我把錢付了。」
這下,穆磊是徹底心寒了。
03.偏心離間了家庭和睦
從那以後,穆磊雖然還是照常贍養母親,卻再也不會對母親噓寒問暖了,而他和弟弟家,也變成了幾乎不怎麼來往了普通親戚。
一個原本挺和睦的家庭,就這樣一點點因為偏心而散了,真是可悲。
母親的偏愛,讓穆磊始終活得不夠自信,從小到大,他都知道自己不如弟弟好,就算成績很好,在學校總是被表揚的那一個,可在母親的眼裡,弟弟永遠都比自己好。
就算長大了,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一個愛自己的妻子,方方面面都比弟弟好,可是在母親的眼裡,這一切都應該是弟弟的。
穆磊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了哪裡,會被如此的對待。
後來,他想開了,既然一生都得不到認可,那就算了吧。作為子女,盡到自己該盡的義務就好了,父母偏愛弟弟,那就偏愛弟弟吧,與自己無關。
西妹有話說:
教育家培根在《論家庭》中,說過這麼一句話:「作為父母,特別是母親,對子女常常會有不合理的偏愛。」
這句話可謂是道盡了人世間所有家庭的一種常態:偏心。
我想,很多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吧,明明都是父母的子女,明明自己做的那麼好,可最後被表揚的卻總不是自己。又或者自己明明什麼都沒做,卻好像做了天大的錯事一樣,被批評被冷待。
父母的偏心,帶給子女的陰影,幾乎可以算是一輩子的。所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用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子女。
其實,手心手背都是肉,子女都是父母愛的延續,理應被珍惜,被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