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情緒感受是信號
近日有個鄰居被診斷出了癌症,聽到這個,我並不驚訝。因為隔三差五就能聽到來自隔壁的爭吵和哭喊聲,還有摔門的巨響。
情緒上的痛苦,是一股強烈的能 量,一定會找某個出口發洩,要麼是藉由某個小事情緒爆發,要麼是身體以疾 病的方式發出警告。
情緒感受,本身有它的信號作用,比如恐懼讓我們遠離危險,憤怒幫助我們保護自己,焦慮提醒我們做出改變。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情緒感受。
當情緒的信號燈亮起,持續地沉浸其中,或對信號視而不見,通過各種方式躲避,
比如:
失戀後,持續地痛哭悲傷,或者通過買醉忘記傷痛;夫妻爭吵後,想著息事寧人,當一切沒有發生;孩子哭了,期望哄好就得;......
這些方式,我們常常用,負面情緒面前的我們手足無措,慌忙地掩蓋。
這些方式的背後,是忽視和看不見。
02 . 看見,即開始療愈
看見,意味著體會自己或對方的真實情緒和感受,去體會憤怒、暴躁、指責的背後:
我看到了和你分開後,自己的脆弱、害怕和孤獨;你常常不在家,我又孤單又擔心失去你;原來孩子是做了噩夢,恐懼讓他向爸媽求助。
看見,本身即有療愈作用。
我有個閨蜜,因為遭遇家庭變故,曾抑鬱萎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如今的她,笑顏常開,她身邊的人都知道這和她的男友密不可分,「我知道糾結的她,渴望愛又害怕,不知道怎麼愛」 就是男友對她的看見。
不是每個人都像閨蜜這樣幸運,遇到一個看見自己的伴侶,自此改寫人生的色調,讓過往的傷痛在看見中消融。
現在,我們可以不用等待幸運的降臨,因為即時傾訴,即是看見、聽見。
我們希望成為一個能給你支持的地方,讓悲傷、脆弱、孤單被看見,在這裡卸下憤怒、焦灼地外殼,照見真實的自己。
03 . 心理學家帶你從電影中看見自己
我們常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意思是從他人的故事裡借鑑經驗。
電影就像一面魔鏡,它通過講述他人的命運,幫我們照見自己的人生。而心理學電影,尤其能夠撕下 皮 囊 面 具,直擊人性的黑暗面。
他們從心理學視角解讀了影響自己人生歷程的經典電影,通過富有洞察力的剖析和溫暖有愛的抱持,啟發我們療愈過去的苦痛,活出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