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李寧)「我這都輸了好幾天的液了,為什麼嗓子總還是疼?之前嗓子發炎的時候也沒見這麼長時間總不好啊?」
「之前你年輕,現在老了沒抵抗力了,很正常!」
這是吉林省四平市鼻咽癌晚期患者張俊旺和老伴兒孫春花在病床前的對話。
類似對話老兩口已重複很多遍,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幾個月的長度,也不知道輸液器中快速落下的液體不是消炎藥,而是殺滅癌細胞的化療藥。
很多患者和張俊旺一樣,一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兒女小心翼翼瞞著的,理由有「怕患者知道了心態崩了」,還有「想最後的日子開開心心的過」等等,但是從來沒有人會問。
浙江邵逸夫醫院胃癌中心,醫生在和癌症患者以及家屬溝通治療方案。張赫攝
確診:鼻咽癌晚期與扁桃體發炎
已過耳順之年的張俊旺平時極愛抽菸,隨著越抽越多,酒越喝量越大。
慢慢的,由一開始的咳嗽咳痰,到最後呼吸都困難,症狀緩解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
「兒女都忙,他張不開口讓子女帶自己去看病,於是選擇忍耐。只有在咳嗽的劇烈到無法入睡時才自行去藥店買藥堅持。」孫春花告訴記者,後來直到疼的忍無可忍,老伴兒才和自己說。
拿著CT和核磁診斷,孫春花被醫生戲劇性的留下了。
「是肺癌,接下來怎麼辦啊?」孫春花一邊給兒子打電話一邊哭著問,電話那頭的張生也異常緊張,但是一直囑咐的都是「千萬別哭,千萬別告訴我爸,千萬別讓他看出來。」
「中國有那麼多人抽菸喝酒,身邊抽菸的人也都還活的好好的,為什麼癌症就找上了我父親?」張生在和記者提起剛知道父親確診癌症時說,一直到最後,他也始終接受不了好好地父親突然被扣上癌症晚期患者這個身份的事實。
因為怕父親接受不了晚期癌症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利於治療。經家人一致協商,張生和家人決定:暫時瞞著父親,由平時最張俊旺最為寵愛的小女兒張蕊告訴父親病情「你得的是扁桃體炎,醫生說時間有點長了,需要配合長期治療一下才能去根兒。。
「和老家的醫生也說好情況,一家人和醫生一起,開始了漫長的謊言。」孫春花說,那時候其實特別想問老伴兒還有什麼想做的事兒,陪著他實現,但是有不敢,心裡非常煎熬。
就這樣,無論什麼治療,吃什麼藥,在張俊旺的意識裡,他都覺自己只是個扁桃體發炎患者。
如何告知病情
在接下來幾個月裡,孫春花和兒女輪流帶著老伴兒在長春醫院和縣裡醫院做檢查和治療,
也許是相信自己強健的體質,或是出於家人的信任,經過了一段時間治療,張俊旺開始脫髮,他也開始詢問老伴兒,「為啥前幾年我扁桃體發炎吃點藥一周就好了,這次2個月都不見好?」
「前幾年你多年輕呀,現在身體抵抗力下降了。」說完,孫春花把頭埋的很深,噼裡啪啦掉下來的眼淚被瞬間擦掉。但她做不到的是,在這不到兩個月以後,老伴兒就去世了,而這些謊言,也變成了全家人的痛。
如何告知患者病情事實?在如今的中國家庭似乎已經變成了共同的難題。
「作為一個從醫三十多年的老醫生,我同時也是一位肺癌患者的患者的兒子,在臨床上見過太多癌症患者的老婆或者子女讓幫忙隱瞞,怕患者承受不了自己得了癌症。但我都會拒絕,沒有例外。一位北京三甲醫院腫瘤科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更多時候家屬認為的『保護性醫療』其實是自己的想當然,患者從確診那刻起就會變得很敏感,通常已經察覺病情不太樂觀,再加上平時用藥的副作用他們很快就會知道。只是為了不讓家人難過而選擇糊塗。
「那件事情雖然責任不完全在於當夜的值班醫生和護士,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很愧疚。」在北京的一個三甲醫院呼吸內科工作了十二年的護士趙月婷說道。十一年前,趙月婷所在的呼吸內科,基本上都是晚期人肺癌患者,劉老是當天下午確診的其中一位,夜班值班的醫生和護士也都被白班值班人員「重點交班」
夜晚再三查房後,王月婷在護士站書寫護理記錄,劉老從她跟前走過打招呼「我去一下廁所」。
王月婷應聲後繼續工作,直到十分鐘後潛意識中覺著劉老去廁所還沒回來。警覺的她快速起身去廁所查看,但還是晚了一步,她看見一個黑影從樓道窗臺一躍而下:患者對突如其來的癌症帽子,接受不了而自盡。
「這個事情對我們整個科室影響都很大,醫生們開始考慮如何委婉又真實告訴患者病情,夜班護士會再三查看樓道窗戶是否鎖死;醫生和護士們定期組織學習分析患者生存狀態下的睡姿和意外時的睡姿有何不同。」
王月婷說,自從這件事情發生後原本就注重溝通的醫生和護士會更加注重這方面,有些醫生還會在問診時詢問是否有精神類疾病等,如果判斷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般會讓心理醫生介入,給予專業的疏導。
「但都會如實相告病情,不會隱瞞。在治療過程中,也不會直言患者是癌症晚期,一般比較委婉,比如患者的床頭卡會寫上患者個人信息和所患疾病,為了照顧患者的感受,會將『肺癌晚期』的診斷寫成『肺CA』。CA是癌症英文『肺CA』的縮寫。」王月婷補充道。
患者對最後人生的選擇權,
「現在,我國近70%的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超過5%。大多數肺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身體出現不適再去就醫一般多已經是中晚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李峻岭主任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不論出於何種目的,不論疾病是晚期還是早期,隱瞞患者病情都違背醫生職業道德,我在臨床上不會對患者故意欺瞞病情,但他們會特別注重告知的方式。
「也許患者得知自己的真實病情後會更加注意日常飲食和保養,更有利於對抗癌症;也許患者會更加珍惜最後有限的人間餘額,將未了的心願一一完成;也許了無遺憾的帶著家人的愛離去,是對一個即將終結的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盧凱華教授則表示:最難治的病人往往都是不聽醫生話的病人。只有每位患者有了足夠的信心,再配合醫生制定的個性化治療方案,這條抗癌之路才能更容易。
「父親是最後一個月才知道自己得的是鼻咽癌,直接不怎麼吃喝,也不說話。不管誰去看他,統統都不搭理,天天躺著看天花板。」張生說,如果重新來一次,他會心平氣和的告訴爸爸他的病情,讓他自己選擇最後的日子應該以什麼方式去度過。
【來源:健康時報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