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直到去世都不知自己患癌,還有人確診癌症無法接受當天跳樓

2020-12-06 騰訊網

(健康時報記者 李寧)「我這都輸了好幾天的液了,為什麼嗓子總還是疼?之前嗓子發炎的時候也沒見這麼長時間總不好啊?」

「之前你年輕,現在老了沒抵抗力了,很正常!」

這是吉林省四平市鼻咽癌晚期患者張俊旺和老伴兒孫春花在病床前的對話。

類似對話老兩口已重複很多遍,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幾個月的長度,也不知道輸液器中快速落下的液體不是消炎藥,而是殺滅癌細胞的化療藥。

很多患者和張俊旺一樣,一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兒女小心翼翼瞞著的,理由有「怕患者知道了心態崩了」,還有「想最後的日子開開心心的過」等等,但是從來沒有人會問。

浙江邵逸夫醫院胃癌中心,醫生在和癌症患者以及家屬溝通治療方案。張赫攝

確診:鼻咽癌晚期與扁桃體發炎

已過耳順之年的張俊旺平時極愛抽菸,隨著越抽越多,酒越喝量越大。

慢慢的,由一開始的咳嗽咳痰,到最後呼吸都困難,症狀緩解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

「兒女都忙,他張不開口讓子女帶自己去看病,於是選擇忍耐。只有在咳嗽的劇烈到無法入睡時才自行去藥店買藥堅持。」孫春花告訴記者,後來直到疼的忍無可忍,老伴兒才和自己說。

拿著CT和核磁診斷,孫春花被醫生戲劇性的留下了。

「是肺癌,接下來怎麼辦啊?」孫春花一邊給兒子打電話一邊哭著問,電話那頭的張生也異常緊張,但是一直囑咐的都是「千萬別哭,千萬別告訴我爸,千萬別讓他看出來。」

「中國有那麼多人抽菸喝酒,身邊抽菸的人也都還活的好好的,為什麼癌症就找上了我父親?」張生在和記者提起剛知道父親確診癌症時說,一直到最後,他也始終接受不了好好地父親突然被扣上癌症晚期患者這個身份的事實。

因為怕父親接受不了晚期癌症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利於治療。經家人一致協商,張生和家人決定:暫時瞞著父親,由平時最張俊旺最為寵愛的小女兒張蕊告訴父親病情「你得的是扁桃體炎,醫生說時間有點長了,需要配合長期治療一下才能去根兒。。

「和老家的醫生也說好情況,一家人和醫生一起,開始了漫長的謊言。」孫春花說,那時候其實特別想問老伴兒還有什麼想做的事兒,陪著他實現,但是有不敢,心裡非常煎熬。

就這樣,無論什麼治療,吃什麼藥,在張俊旺的意識裡,他都覺自己只是個扁桃體發炎患者。

如何告知病情

在接下來幾個月裡,孫春花和兒女輪流帶著老伴兒在長春醫院和縣裡醫院做檢查和治療,

也許是相信自己強健的體質,或是出於家人的信任,經過了一段時間治療,張俊旺開始脫髮,他也開始詢問老伴兒,「為啥前幾年我扁桃體發炎吃點藥一周就好了,這次2個月都不見好?」

「前幾年你多年輕呀,現在身體抵抗力下降了。」說完,孫春花把頭埋的很深,噼裡啪啦掉下來的眼淚被瞬間擦掉。但她做不到的是,在這不到兩個月以後,老伴兒就去世了,而這些謊言,也變成了全家人的痛。

如何告知患者病情事實?在如今的中國家庭似乎已經變成了共同的難題。

「作為一個從醫三十多年的老醫生,我同時也是一位肺癌患者的患者的兒子,在臨床上見過太多癌症患者的老婆或者子女讓幫忙隱瞞,怕患者承受不了自己得了癌症。但我都會拒絕,沒有例外。一位北京三甲醫院腫瘤科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更多時候家屬認為的『保護性醫療』其實是自己的想當然,患者從確診那刻起就會變得很敏感,通常已經察覺病情不太樂觀,再加上平時用藥的副作用他們很快就會知道。只是為了不讓家人難過而選擇糊塗。

「那件事情雖然責任不完全在於當夜的值班醫生和護士,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很愧疚。」在北京的一個三甲醫院呼吸內科工作了十二年的護士趙月婷說道。十一年前,趙月婷所在的呼吸內科,基本上都是晚期人肺癌患者,劉老是當天下午確診的其中一位,夜班值班的醫生和護士也都被白班值班人員「重點交班」

夜晚再三查房後,王月婷在護士站書寫護理記錄,劉老從她跟前走過打招呼「我去一下廁所」。

王月婷應聲後繼續工作,直到十分鐘後潛意識中覺著劉老去廁所還沒回來。警覺的她快速起身去廁所查看,但還是晚了一步,她看見一個黑影從樓道窗臺一躍而下:患者對突如其來的癌症帽子,接受不了而自盡。

「這個事情對我們整個科室影響都很大,醫生們開始考慮如何委婉又真實告訴患者病情,夜班護士會再三查看樓道窗戶是否鎖死;醫生和護士們定期組織學習分析患者生存狀態下的睡姿和意外時的睡姿有何不同。」

王月婷說,自從這件事情發生後原本就注重溝通的醫生和護士會更加注重這方面,有些醫生還會在問診時詢問是否有精神類疾病等,如果判斷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般會讓心理醫生介入,給予專業的疏導。

「但都會如實相告病情,不會隱瞞。在治療過程中,也不會直言患者是癌症晚期,一般比較委婉,比如患者的床頭卡會寫上患者個人信息和所患疾病,為了照顧患者的感受,會將『肺癌晚期』的診斷寫成『肺CA』。CA是癌症英文『肺CA』的縮寫。」王月婷補充道。

患者對最後人生的選擇權,

「現在,我國近70%的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超過5%。大多數肺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因身體出現不適再去就醫一般多已經是中晚期。」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李峻岭主任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不論出於何種目的,不論疾病是晚期還是早期,隱瞞患者病情都違背醫生職業道德,我在臨床上不會對患者故意欺瞞病情,但他們會特別注重告知的方式。

「也許患者得知自己的真實病情後會更加注意日常飲食和保養,更有利於對抗癌症;也許患者會更加珍惜最後有限的人間餘額,將未了的心願一一完成;也許了無遺憾的帶著家人的愛離去,是對一個即將終結的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盧凱華教授則表示:最難治的病人往往都是不聽醫生話的病人。只有每位患者有了足夠的信心,再配合醫生制定的個性化治療方案,這條抗癌之路才能更容易。

「父親是最後一個月才知道自己得的是鼻咽癌,直接不怎麼吃喝,也不說話。不管誰去看他,統統都不搭理,天天躺著看天花板。」張生說,如果重新來一次,他會心平氣和的告訴爸爸他的病情,讓他自己選擇最後的日子應該以什麼方式去度過。

【來源:健康時報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年輕人患癌後的反思:我總是在拼命,一不小心就「拼」出了癌症
    年輕人不能太懶,懶出癌症晚期 在27歲這個風華正茂的年齡階段,被確診癌症,這是多麼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而2019年5月份就有一位27歲癌症患者發表一篇「患癌後反思」的文章,這篇文章雖然簡短,但是迅速的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字字引人深思: 2016年5月,我被確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俗稱血癌。一發病率僅有10萬分之0.67且在臨床上生存期限僅為一年的特殊血液惡性腫瘤。
  • 「國嘴」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趙忠祥罹患癌症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100秒回顧生前影像。家父於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歲。父親於2019年底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為了不影響家人的心情,父親一直樂觀而積極地配合治療。他非常尊敬醫護人員,多次向他們表示感謝。住院期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身邊,盡心照顧,直到父親安詳離去。
  • 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為什麼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會前後患上兩種看上去八桿子打不到一起的癌症呢?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癌症會遺傳嗎? 癌症不是遺傳病。
  • 90後女演員患癌去世 別忽略這些「癌症信號」
    腫瘤君》故事原型熊頓都死於淋巴瘤。  多數人是通過疼痛、瘙癢、腹瀉等症狀,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 其實,人體內也有對疾病敏感,並能及時發出信號的器官,淋巴結就是很重要的一種。年輕人患癌發現時多為晚期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尤長宣表示,從臨床實踐來看,白血病、骨肉瘤等青少年高發性腫瘤的總體預後都不是很好,導致青年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低,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腫瘤的生物學特徵是造成生存率差異的首要原因,包括增殖、分化
  • 確診癌症,還能活多久?壽命是長是短,關鍵看4個條件!
    最近有很多粉絲在後臺問小艾:確診癌症了,還可以活多久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有的人患癌,仍然存活幾十年:香港闊太陳嵐,6歲確診白血病,骨髓配型成功;而到46歲時患腦瘤仍然治療成功,目前幸福地活著。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17歲患癌治療康復;34歲再次患癌再次治療康復,目前健康平安。
  • 丈夫癌症病逝後,妻子每天在恐癌中度過!癌症到底有多恐怖?
    曾經收到一位用戶的留言說:從丈夫去世後,自己每天都在恐慌中度過,感覺快要窒息。黃大夫細問之下得知,她的丈夫在一年前因為胃癌去世,去世前她寸步不離地照顧丈夫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強壯的丈夫,從150多斤瘦到不到90斤,到後來不能吃飯、不能睡覺。
  • 李詠姚貝娜癌症去世,今又一明星已經患癌晚期,僅僅能活2個月
    娛樂圈中有很多因癌症去世的明星,我們深深為這些明星感到惋惜,還那麼年輕就離開人世,希望他們下輩子能如願以償。  大家都知道,李詠和姚貝娜都是因癌症去世,李詠的意外去世讓大家悲痛萬分,同時也讓大家再一次領略到了病痛的可怕,一個人飽受病痛折磨,又渴望求生,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
  • 女子去世後捐贈器官 傳染癌症給受贈者致3人死亡
    她去世後捐贈器官,傳染癌症給受贈者致3人死亡  器官移植過程中傳播感染疾病,這似乎不難理解。因為器官移植而被傳染上癌症倒還是萬中有一的少見。《美國移植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上最近發布的一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起「極為罕見」的案例。
  • 那些身患癌症的年輕人,他們還好嗎
    年輕人更能平靜接受患癌事實,有人準備去世後捐獻遺體浙江一位腫瘤醫生每年看1500位左右的癌症患者,他說,「大部分年輕人能比較平靜的接受患癌事實,比如根據自己的情況,沒錢了我就不治或者怎麼樣,大部分都是比較理智的。反而老年人有時候很容易感情用事,而且很多時候掌握不了完全的信息,家屬不告訴他」。
  • 總是懷疑自己患癌了,害怕得癌怎麼辦?專家道出了實情
    現在關於癌症的報導越來越多,加上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很多人越來越焦慮,總是懷疑自己患癌,也害怕患癌,有些人還沒確診就去做傻事,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面對懷疑的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 繼李詠癌症去世之後,又一央視主持人因癌去世:趙忠祥走好!
    2018年10月25日,李詠因癌去世,今天又一央視主持去世,實在讓人惋惜。 2020年1月16日,趙忠祥的兒子通過頭條帳號發布消息說,趙忠祥於今天早上7:30因癌症在京去世,看到消息很震驚
  • 媽媽確診白血病 患癌4年的女兒:我想給她做移植
    說到媽媽,吳曉鳳忍不住落淚2015年6月,家在龍泉驛區西河鎮大龍村的吳曉鳳確診胰腺癌、肝轉移腹腔淋巴結多發轉移,為了給女兒籌醫藥費,方潤華除了家裡的農活、照顧女兒,還到家附近的工廠打工,為了多掙錢,一個月兩天的假期都不願意休。禍不單行,今年2月方潤華也生病了,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本來就因女兒患癌而風雨飄搖的農村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 癌症預防的意義要比治療重要!做好這5件事,或可降低患癌的機率
    而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疾病不單單可能致命,更是會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癌症被確診的那一刻,仿佛死神就已經悄悄降臨了。而為了能活下去,傾家蕩產治療、負債纍纍也成了大部分癌症家庭的現狀。患者每天在疾病折磨中苦苦掙扎,又無奈的看著家人被自己牽連。更為可怕的是,即便是治療、負債,癌症晚期也難以挽救!
  • 為什麼有人發現癌症後,一治很快就去世?醫生委屈:我也有苦衷!
    想必大家都看到過不少關於癌症去世的名人新聞、周圍人群患癌死亡的情況,在癌症面前沒有貧窮和富有、沒有階級化,每個人都是平等的。A:我之前一直都好好的,就是有點不舒服,怎麼就成了癌症了?B:我家人明明確診之前都沒事兒,怎麼治療後就死亡了?這是很多腫瘤科醫生經常會面對的疑問,也是癌症患者最大的疑惑!其實,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癌症患者的死亡與確診之間沒有任何必然聯繫。
  • 這些常見癌症,美國用4種簡單的抗癌方法,讓200多萬人避免患癌
    ,每65人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每年超400萬人患癌,每年都有280多萬人死於癌症。 平平無奇的一天過去了,但在這一天就會有近12萬人確診癌症,7千多人因癌症而死。 一個ICU病房可以迅速榨乾一個普通家庭的所有積蓄,個人對抗癌症的能力很有限,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是束手無策的。
  • 家裡有一個人得了癌症,接下來幾年都是怎麼過的,說說經歷吧
    我家小姑子婆婆,我稱她阿姨,是患子宮頸癌去世的,對於她患癌後的幾年生活,我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2011年春天,3月份,小姑子給我打電話,說是3月9號是自己女兒的周歲生日,給孩子過完生日她就回去原單位上班,女兒交給婆婆帶。
  • 破窗跳樓照片震驚世界 "911"墜樓男子身份大白
    據英國《每日鏡報》15日報導,2001年「9·11」事件中,一組由美聯社記者拍攝的照片震憾了全世界:一名男子慌不擇路,從雙子星大樓的北塔縱身躍下,直至墜地身亡。然而這名跳樓男子的身份卻一直無人知曉。記者調查5年之後,日前終於揭開這個謎團:該男子名叫喬納森·布裡雷,時年43歲,是雙子星北塔頂層「世界之窗」餐廳的一名音響師。
  • 民國美女殷明珠,父親去世當天到頭獎,後成中國影視女星第一人!
    民國美女殷明珠,父親去世當天到頭獎,後成中國影視女星第一人!中國影視發展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很多不知道電影行業剛開始時,女子是不能表演的,那些女性角色都是男子反串的。直到1913年黎民偉主演並擔任劇情電影《莊子試妻》的編劇,讓自己的妻子嚴姍珊擔任女配角時,才真正出現了女子擔任演員的情況。不過讓人感到可惜的是,女主角還是由黎民偉客串的。即便是後來的8年時間裡,都沒有女子出現在電影中。直到1921年,由任彭年執導的劇情片《閻瑞生》和但杜宇執導的劇情片《海誓》出現的時候,才正式有了女演員這個職業。
  • 央視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去世:為什麼有些癌症發現就是晚期?
    為什麼得癌症的越來越多?為什麼有些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一下。為什麼有些癌症發現就是晚期?在大多數人心中,癌症往往與「絕症」是同義詞,癌症的可怕源自人們對不治之症的恐懼,事實上,癌症的真相遠比上述理解更複雜。
  • 人類為什麼至今都無法攻克癌症,達到完全治癒癌症?
    有人問,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人們奇怪為什麼癌症依然難以攻克?完全治癒癌症呢?疾病是人類難以迴避的生存危機,人類5000年的文明史中就是與疾病的抗爭的歷史。天花、鼠疫、瘧疾、肺結核等烈性傳染病曾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人類終於依靠智慧,成功地控制了一輪又一輪傳染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