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量子掃描儀:矢量渦旋光束被用於醫療中的量子應用

2021-01-08 量子認知

我們許多人都知道,光通過任何一種介質,無論是自由空間還是生物組織,傳播時都會發生散射。光的散射是光通信和光成像系統的普遍特徵。通過結構化的光及其投射圖案的使用可以抵禦這種散射,因此已成為一種多功能工具。特別地,結構化的攜帶軌跡角動量的光的模式,已經在生物醫學成像中的應用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軌跡角動量,英語: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簡寫為:OAM,是光的內部屬性,它賦予空間輪廓以特徵性的甜甜圈似的形狀,還可以構造軌跡角動量光模的偏振輪廓。如圖所示不同的螺旋模式的特徵顯示了光束的螺旋結構及其相應的強度分布:

兩個軌跡角動量模式的疊加,可以得到矢量渦旋光束(vector vortex beam,簡寫:VVB),其特徵在於光束橫截面中的甜甜圈似的強度分布,並且具有空間變化的偏振。 矢量渦旋光束被認為適合用於醫療技術中的量子應用。

創新的癌症掃描儀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近發表了對矢量渦旋光束在散射介質中傳播的綜合研究。該團隊在歐盟的癌症掃描(Cancer Scan)項目的支持下進行合作,該項目提議發展一種全新的生物醫學檢測統一技術概念,並在量子光學和量子力學中運用新思想。

如圖所示乳膠珠溶液中散射過程之前(左側)和之後(右側)的矢量渦旋光束。

這個新概念基於在軌道角動量、糾纏和高光譜影像的三維空間中光子的統一傳輸和檢測。從理論上講,這些元素可有助於開發一種掃描儀,該掃描儀可以對癌症進行篩查,並在對人體的單次掃描中進行檢測,而沒有任何輻射風險。

高光譜影像,英語:hyperspectral imaging,是收集及處理整個跨電磁波譜的信息。不像是人類的眼睛,只能接觸到可見光。高光譜的接觸機制的光譜能夠接觸到紅外線延伸到紫外線的範圍,而這些正是人類所缺少的.

研究報告說,該研究團隊實施了一個靈活的平臺來生成矢量渦旋光束和高斯光束,並研究了它們在模仿生物組織特徵的介質中的傳播,他們演示並分析了不同模式的光的空間分布和偏振模式的退化。

在光學中,高斯光束(英語:Gaussian beam)是橫向電場以及輻照度分布近似滿足高斯函數的電磁波光束。許多雷射都近似滿足高斯光束的條件。

準備、瞄準、散射

對於高斯光束和矢量渦旋光束,研究指出,隨著介質濃度增加超過0.09%,空間輪廓會發生突然變化,對比度突然迅速降低。研究人員觀察到,這種變化是由於光束的散射分量導致均勻背景的存在所致。

如圖所示與由微米級乳膠珠的水溶液構成的散射介質相互作用後,實現任意矢量渦旋光束和軌跡角動量模式以分析空間和極化特性的實驗裝置。通過增加散射介質的濃度攜帶軌道角動量的光的空間模式。

通過研究極化曲線,研究人員發現矢量渦旋光束行為與高斯光束的行為有很大不同。高斯光束呈現出不受散射過程影響的均勻偏振圖案。相反,矢量渦旋光束在橫向平面上呈現複雜的極化分布。該研究小組觀察到,矢量渦旋光束信號的一部分穿過散射介質時會完全去極化,但是一部分信號保留了其結構。

這些與散射介質相互作用如何影響結構化軌跡角動量光的行為的認知,代表了探索光如何與生物組織的相互作用向前了一步。研究小組希望,他們的全面研究將激發對光散射組織模擬介質的影響的進一步研究,以推動對創新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的追求,比如有助於開發一種沒有任何輻射風險的癌症量子掃描儀。

參考:Transmission of vector vortex beams in dispersive media, Advanced Photonics (2020). DOI: 10.1117/1.AP.2.3.036003

相關焦點

  • 採用矢量渦旋光的量子人體掃描儀
    疊加兩個軌道角動量模式,可以得到一個矢量渦旋光束(VVB,vector vortex beam),其特徵是光束橫截面上的圓環狀強度分布,並且具有空間變化的偏振特性。矢量渦旋光束被認為是醫療技術中量子應用的有利條件。
  • 「超自由度」矢量渦旋光束雷射器誕生
    具有隨空間變化的偏振矢量,以其獨特的自旋(SAM)-軌道角動量(OAM)耦合性質催生了廣泛的應用,SAM對應了光子偏振態,OAM對應了空間渦旋相位,SAM-OAM雙自由度所構成的不可分離疊加態也恰恰對應了雙比特量子糾纏態,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和經典量子耦合系統等基礎物理效應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也在各個領域拓展了先進的應用
  • 「超自由度」矢量渦旋光束雷射器誕生
    圖片來源:optica02背景介紹矢量渦旋光具有隨空間變化的偏振矢量,以其獨特的自旋(SAM)-軌道角動量(OAM)耦合性質催生了廣泛的應用,SAM對應了光子偏振態,OAM對應了空間渦旋相位,SAM-OAM雙自由度所構成的不可分離疊加態也恰恰對應了雙比特量子糾纏態,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和經典量子耦合系統等基礎物理效應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 多維、 雙通道渦旋光束髮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光學渦旋(Optical vortices),是一種可以攜帶軌道角動量,在許多應用程式中提供特殊能力 的裝置。一個單一的雷射源,配備雙光束模式 的輸出,可以為雷射在非線性光學和量子光學中開拓一個廣闊的新的研究領域。
  • 多維、雙通道渦旋光束髮生器
    這一提出的系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設計,並將成為超分辨成像、非線性光學和多維量子糾纏等應用場合的激動人心的平臺 。 對於光學渦旋的應用來說,可以用猛增來形容。因此,如何使用更好的辦法來產生光學渦旋就提上了日程。活躍的、直接的從雷射諧振腔中產生光學渦旋被認為是一種最佳的辦法。對於光學渦旋在量子光學和超高解析度影像學中的應用,一種可以在較寬光譜範圍內產生光學渦旋的雷射源是至關重要的的。
  • 金賢敏團隊製備出矢量渦旋光輻射器光子集成晶片
    光子集成晶片內矢量渦旋光的嵌入式產生,使得在單個晶片內實現產生、傳輸和操控一體化變得可能。結合陣列化集成能力,該工作為大規模集成化地利用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資源,以及開展高容量通信和高維量子信息處理奠定了基礎。該嵌入式的矢量渦旋光輻射器光子集成晶片技術已經獲得了國際PCT專利。
  • 渦旋光束助力新型雙通道OPO
    近年來,光學參量振蕩已經被證明是實現波長連續可調諧輸出的重要技術,可以實現波長覆蓋紫外到中紅外乃至遠紅外波段的雷射輸出。其中,飛秒雷射器泵浦的光學參量源,輸出脈衝具備高峰值功率、寬光譜覆蓋範圍和超短脈衝寬度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雷射精密測量、生物光子學、大氣監測、雷射加工、量子光學、光學頻率梳等領域。
  • 中科院:基於級聯四波混頻,實現新型多色同心環形超快矢量光束!
    超快矢量光束在光化學、生物學和物理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用於泵浦探測實驗、高解析度成像、操縱微粒、經典光通信和量子光通信。在實驗中,採用兩束由兩個渦旋半波片調製的徑向偏振泵浦光束對玻璃板進行泵浦。當兩束光束在空間域和時間域重疊時,顯示出具有徑向偏振的同心環形光束、寬光譜範圍內的多色邊帶和飛秒脈衝寬度,觀察到高達10個徑向偏振頻率上轉換的寬帶同心環狀邊帶。研究發現,前7階的光譜範圍可以從545 nm延伸到725 nm,一階邊帶的脈衝寬度測得為74fs。
  • 科學家實現「扭曲」的雷射光束
    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雷射器的幾何相,首次實現了一種改變雷射光束的軌道角動量的方法。  《自然光子學》NaturePhotonics 雜誌發表了由南非和義大利的研究人員發現的這一新型雷射器的研究成果,這種雷射器能夠產生「扭曲」的雷射束作為其輸出。雷射輸出和新型雷射形成的一組雷射束疊加,稱為矢量渦旋光束。
  • 完美渦旋光束拓撲荷值的在線原位測量
    在渦旋光束中,拓撲荷值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它決定了軌道角動量大小及波分復用與信息編碼能力。對這一參數進行實驗測定是理解渦旋光束其他特徵性質的前提。近年來,完美渦旋光束及艾裡渦旋光束等新型光束被不斷產生出來,不過此類光束僅出現在空間光調製器的傅立葉平面。對於這些新型光束拓撲荷值的測量,傳統的幹涉/衍射方法已不適用。
  • 上海光機所矢量漩渦光束雷射器研究取得突破
    矢量、渦旋光束是在光束橫截面內同時具有非均勻偏振態和螺旋位相結構的新型雷射光束。與其他雷射光束相比,矢量光束可被高數值透鏡聚焦更小的尺寸,並且在焦點處可形成極強的縱向電場或者縱向磁場,因此在粒子捕獲、生物光鑷、高解析度顯微鏡技術、帶電粒子加速以及高精度材料加工等領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
  • 量子計算一周要聞!多企合作加速量子計算應用落地
    Atos的量子退火模擬器將與Atos量子學習機兼容,為客戶提供完善的量子解決方案,同時能夠根據客戶特定需求任意選擇。詳見:https://atos.net/wp-content/uploads/2020/07/PR-Atos-opens-up-a-new-path-to-quantum-annealing-simulation.pdf歐洲科學家探索使用量子技術開發癌症篩查掃描儀
  • 清華大學&深圳大學LSA綜述論文:光學渦旋三十年發展史
    撰文 申藝傑、付星 編輯 戚譯引 渦旋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大到銀河中的螺旋星系、海洋環流、颱風氣旋,小到液氮中的量子渦旋,都有渦旋的存在。1989 年法國科學家 P.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真空渦旋之間的相互作用
    由於流體內部渦旋常常表現為一種柱狀結構,所以很可能我們通常理解的微觀量子並不是球形結構,而是柱狀結構(實際中應該是上下收口的紡錘形結構)。因為我們知道的絕大多數量子其實是弦的某種振動,而弦是由多個量子比特構成,這樣,實際上量子比特就是真空渦旋,可以說量子比特其實不是「物質」,本身就是真空的一部分,是真空的某種運動狀態而已。上圖中綠矢和藍矢,分別表示經典計算中所用的0和1兩種狀態。
  • 你還不知道「渦旋光束」?
    1836年,Whewell在對同潮線和潮汐峰演變過程的觀察中發現,多列同潮線交匯於同一點,並沿該點旋轉,潮汐峰隨之消失,且此處潮水位為零,該點就是存在於潮汐波中的相位奇點。在光學領域同樣存在著類似現象,我們稱這類光束為渦旋光束。
  • 量子計算在化學應用領域取得突破
    問題在於大多數感興趣的分子包含數百個電子,而這些電子在量子力學中與其他電子相互作用——導致了數百萬個相互作用,即使是強大的計算機也無法處理。為了克服方程的量子性質,費曼提出量子計算機作為最終答案,它基於量子物理定律進行計算。不幸的是,這樣精確地操縱單個量子物體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過去35年的一個笑話是,量子計算總是在10年後才出現。在過去的幾年裡,曾經遙遠的夢想已經慢慢成為現實。
  • 科學家: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
    量子感測領域涉及量子源(例如糾纏)和量子測量的設計與工程,這些量子源在許多技術應用中均能超越任何經典方法的性能,通過光子系統或固態系統來完成。量子傳感器是對刺激做出反應的量子設備。科學家們現在開始在尋求開發用於探測量子材料的量子傳感器,以進一步理解量子材料的隱藏秘密,因為需要只有能夠運行量子原理的工具才可能達到預定的目的。美國新的能源部研究中心正在專注開發這些工具。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量子傳感和量子材料中心匯集了來自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專家。
  • 量子磁力儀測量磁場矢量最終理論精度極限找到
    每經編輯:彭水萍近日,中國科大官網信息顯示,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合作者合作,在量子磁力儀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個分量的平行糾纏方案中,找到了平衡不同參數測量精度間的最小制衡方法,首次給出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分量的最終理論精度極限。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二維材料人工渦旋系統展現超強非線性手性
    自由空間光束除具有自旋角動量(SAM)之外,還可以攜帶軌道角動量(OAM),對應於一個渦旋光束在傳播方向的螺旋相位。眾所周知,每個光子自旋角動量為 ±,而渦旋光束的相位變化為exp (ilφ),使偈每個光子攜帶值為l的軌道角動量,其中l為拓撲數(可以為正或負整數),φ 為方位角相位。過去二十年多年來,光學渦旋光束已經被應用在了許多領域,如光學操縱微粒子、超解析度聚焦、光通信、量子信息處理、幾何拓撲光子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