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致森林土壤吸收溫室氣體能力下降

2020-12-02 新華社

新華社華盛頓8月6日電(記者周舟)中美兩國研究人員6日說,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土壤吸收主要溫室氣體之一甲烷的能力下降,這可能會加速提升大氣中的甲烷濃度,進而加劇全球變暖。

四川農業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說,森林土壤可以通過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大氣中的甲烷,但他們發現全球多個地區森林土壤的甲烷吸收能力被高估,其中在森林土壤溼度增加的地區,甲烷吸收能力降低得最為明顯。

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出20多倍。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化導致降雨增多,降低了森林土壤捕獲甲烷的能力。

研究人員測量了1998年11月到2016年12月之間美國馬裡蘭州4個城市和4個農村地區森林土壤的甲烷吸收能力,發現城市森林土壤吸收能力下降62%,農村森林土壤吸收能力下降53%,而同時期這些地方大氣中的甲烷濃度增加。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317篇經同行評議的相關論文,結果發現,1987年到2015年間,世界各處森林土壤的甲烷吸收能力平均下降了77%,下降最為明顯的地區位於北緯0到60度之間,這一區域的降水量因氣候變化持續增加。

論文通訊作者、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彼得·格羅夫曼說,這表明我們不能總是依靠大自然解決溫室氣體問題。正如樹木和海洋無法持續吸收二氧化碳,土壤也無法持續吸收甲烷。(完)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零排放也不能阻止全球變暖
    很多人認為溫室氣體零排放就能阻止全球變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近日,挪威研究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進行了模擬,發現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水保所在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碳庫存及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發現氮沉降促進了農田和溼地土壤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的作用,但氮沉降能夠增加森林和草地應對全球變暖的能力,定量估算出氮沉降對全球土壤的綜合增溫潛勢為10.20 Pg CO2yr-1  針對氮沉降這一全球性問題,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蕾(第一作者)和教授彭長輝(通訊作者),基於多樣點實測數據,計算出陸地生態系統各土地利用類型的氮沉降對土壤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誘導因子(每年每公頃每千克氮沉降所帶來的固碳或溫室氣體排放效應),在此基礎上,結合最新的全球氮沉降分布數據、土地利用分布圖,氣象數據、IPCC公布的溫室氣體增溫潛能(
  • 全球變暖,這些「冷」知識你必須get到
    森林土壤吸收甲烷能力下降 進而加劇全球變暖  四川農業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人員本月6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土壤吸收主要溫室氣體之一甲烷的能力下降,這可能會加速提升大氣中的甲烷濃度,進而加劇全球變暖。
  • 原來吃肉才是全球變暖罪魁禍首 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超過交通工具...
    雖然這個觀念很荒謬,但是,畜牧業導致的排放,確實是應對全球變暖的大難題之一。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事實上,相較於民間的漠不關心,學界對於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和在全球變暖之中扮演的角色早有探討。幾十年來,已經大量的研究證明,牲畜在飼養過程中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去年甚至有環保組織聲稱,牲畜已經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佔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14.5%,超過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總和。
  •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土壤呼吸是陸地生態系統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產生深遠影響。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其增溫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8倍。透氣良好的土壤能氧化大氣中的甲烷,減緩全球變暖,因此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變化能夠通過改變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微生物群落結構,進而對土壤呼吸和甲烷氧化產生影響。
  • 怎麼還一直說全球變暖呢?
    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 【環保知識】全球變暖的一些主要原因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而當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
  • 全球變暖即將再提速?英國專家警告:溫室氣體「正反饋」啟動!
    這種變化是因為科學家們通過模擬估計了自然溼地和永久凍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其是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產生的影響。天然溼地是非常潮溼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能排放出甲烷,這是一種溫室氣體,相同質量的甲烷造成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而在較溫暖的土壤中,甲烷排放量會變得更大,因此在氣候變暖時,甲烷排放量會顯著增加。
  • 武漢植物園揭示森林恢復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的影響
    一直以來,森林恢復工程被認為是可減少人類生存環境中溫室氣體釋放的有效途徑,並被積極倡導實施。森林恢復可通過土壤微生物活動改變土壤碳氮庫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進而影響土壤溫室氣體的釋放。但同時,也有很多研究表明森林土壤對大氣溫室氣體貢獻的影響是不確定的,這個影響可以是積極的正效應、沒有顯著貢獻、也可能是負效應。
  • 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知識
    學者表明:在大氣中任何能吸收和釋放紅外線輻射給地球保溫,並使地球變暖的氣體,統稱為溫室氣體。氫氟碳化合物(HCF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也是溫室氣體,而且引起溫室效應的能力非常強,但由於管控得當,如今它們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應對氣候變暖 少排溫室氣體:中國努力兌現承諾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顧瑞珍)氣候變暖正成為全球共同關心的話題。我國正同世界各國一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統籌考慮節能和汙染物減排的各項措施,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努力兌現承諾。    溫室氣體以吸收地球對外放出的長波輻射,重新向地表放出紅外輻射而得名。
  • 知新科普:溫室氣體之成因、來源及對環境的影響
    在應對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鬥爭背後,是我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溫室氣體是大氣中任何能夠吸收紅外線輻射的氣體化合物,從而捕獲並保持大氣中的熱量。通過增加大氣中的熱量,溫室氣體負責溫室效應,最終導致全球變暖。01 太陽輻射與「溫室效應」其實,全球變暖在科學上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 什麼是溫室氣體?為什麼我們要擔心它們?
    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很低(而且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但這一比例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一直在上升。人為活動(主要來自工業活動,但也來自農業和交通運輸)導致溫室氣體急劇增加,而溫室氣體反過來又捕獲更多的熱量,導致溫度上升。這就是為什麼溫室氣體與人為的全球變暖有關。溫室效應是什麼?科學家於1896年發現了溫室效應。
  • 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下降:中國立大功
    研究人員認為,這將標誌著全球溫室氣體首次在經濟顯著增長的情況下下降。2015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下降此前,全球溫室氣體曾經有過下降記錄,但彼時是在2007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經濟衰退)期間。當然,該文章作者也警示,這種下降有可能是暫時的,為了避免全球變暖的危險,各國依舊需要實現從石化能源向清潔能源的轉型。
  • 黃土臺塬不同林型土壤主要溫室氣體通量特徵
    不同林型土壤溫室氣體排放差異顯著,在土壤CO2 年均排放中,沙棘刺槐混交林最高(130.73 mg·m-2·h-1),油松最低(51.33 mg·m-2·h-1);在土壤CH4 年均吸收中,油松最高(60.82 g·m-2·h-1),側柏最低(36.67 g·m-2·h-1);在土壤N2O 年均排放中,沙棘刺槐混交林最高(4.42 g·m-2·h-1), 油松最低(-0.06 g·m-2·h-1)。
  • 人類對溫室氣體控制能力比預想更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在100年的時間跨度裡,這種溫室氣體的吸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8倍。在過去的3個世紀裡,排放到大氣中的甲烷增加了大約150%,但是研究人員很難確定這些排放的源頭。
  • 稻田土壤施肥可緩解全球變暖—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吳金水團隊利用13C自然豐度法追蹤了稻田中的碳穩定途徑,揭示了長期施肥水稻土團聚體和密度組分中的有機質穩定機制,相關成果發表於《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 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或並非溫室氣體!
    一直以來,導致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原因都被認為是因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其中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所以許多科學家們都呼籲我們要節能減排,使用清潔能源的產品,要低碳生活,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海外最新研究:即使溫室氣體零排放 全球變暖或仍繼續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科研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使用減複雜度模型進行的模擬顯示,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