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9 年 04 期
作者:張杰1,2,3,劉夢雲1,2,3*,張萌萌1,2,3,楊靜涵1,2,3,曹潤珊1,2,3
單位: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2. 農業部西北植物營養與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3. 農業部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
摘 要
為研究純林、混交林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排放特徵,有效評估不同林型組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差異。本文以黃土臺塬7 種典型純林及其混交林為研究對象,採用靜態箱-氣相色譜法,比較各林型土壤CO2、CH4 和N2O 的排放規律及其對環境因子的響應。
結果表明:研究區各林型土壤均為CO2、N2O 的排放源,CH4 的吸收匯。不同林型土壤溫室氣體排放差異顯著,在土壤CO2 年均排放中,沙棘刺槐混交林最高(130.73 mg·m-2·h-1),油松最低(51.33 mg·m-2·h-1);在土壤CH4 年均吸收中,油松最高(60.82 g·m-2·h-1),側柏最低(36.67 g·m-2·h-1);在土壤N2O 年均排放中,沙棘刺槐混交林最高(4.42 g·m-2·h-1), 油松最低(-0.06 g·m-2·h-1)。各林型土壤CO2 與土壤溫度呈正相關,與土壤含水量呈負相關;側柏和沙棘刺槐混交林土壤CH4 吸收與土壤溫度呈正相關,隨0~5 cm 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後減少的規律;刺槐和油鬆土壤N2O 與土壤溫度為顯著正相關,其他林型與土壤溫度及含水量無明顯相關性。
研究表明:土壤溫室氣體排放與林型組成有關,受環境因子影響,各溫室氣體表現出不同的排放特徵。
結 論:
(1)黃土臺塬7 種林型土壤均為CO2 和N2O 的排放源,CH4 的吸收匯。
(2)不同林型土壤溫室氣體季節排放或吸收存在差異,在生長季,喬灌混交林土壤CO2 通量顯著高於純林,針闊混交林土壤CO2 通量居於針、闊葉純林之間,而喬灌-針闊組合型混交林的土壤CO2 通量則低於闊葉林高於針葉林,在非生長季,3 種混交林均低於其純林;在土壤CH4 吸收中,3 種混交林的土壤CH4吸收能力均低於其純林;在土壤N2O 排放中,喬灌混交林土壤N2O 排放能力高於其純林,針闊混交林居於針、闊葉純林之間,而喬灌-針闊組合型混交林低於闊葉林高於針葉林。3 種組合方式的混交林土壤 CO2、N2O 排放和CH4 吸收能力從高到低依次為:喬灌混交林>針闊混交林>喬灌-針闊組合型混交林。
(3)不同組合方式的混交林土壤溫室氣體與土壤溫溼度的相關性不同,與純林、喬灌混交林以及針闊混交林相比,喬灌-針闊組合型混交林土壤CO2與土壤溫溼度的相關性最高,其土壤CO2 排放量隨土壤溫溼度的升高而增加;森林土壤對CH4 的吸收隨土壤溫 度升高而增加,但對土壤含水量有一定的適應範圍, 當超過一定的閾值時,土壤對CH4 的吸收能力會隨之減弱;各林型土壤N2O 與土壤溫溼度相關性較低,僅針、闊葉純林土壤N2O 表現出與土壤溫度的正相關性,其他林型與土壤溫溼度均無顯著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