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全球變暖的第二大溫室氣體,你知道是什麼嗎?

2021-03-01 Youth4Climate氣候行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製作出導致全球變暖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的3D視圖,從中可以發現其地面來源的多樣性以及在大氣中的運動行為。通過將排放清單中的多個數據集(包括化石燃料、農業、生物質燃燒和生物燃料數據,以及溼地來源的模擬結果)整合到一個高解析度計算機模型中,研究人員現在有了一個額外的工具來分析甲烷及其在地球碳循環、大氣成分和氣候系統中的作用。

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甲烷濃度增加了一倍以上。甲烷是造成全球變暖的第二大溫室氣體,迄今為止20%至30%的地球升溫歸因於它,僅次於二氧化碳。

甲烷主要來自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以及海洋、被水淹沒的土壤、農業、反芻動物等。「據估計,目前從陸地到大氣的甲烷通量中,有60%是人類活動產生的。」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高校空間研究協會的碳循環科學家阿布舍克·查特吉說。

為了創建甲烷排放來源的全球圖景,研究者使用各國提交的排放清單中的甲烷數據,以及NASA野外試驗、日本宇航局溫室氣體觀測衛星(GOSAT IBUKI)、歐洲航天局「哨兵-5P」衛星等獲取的觀測數據,然後將數據集整合進一個計算機模型中。該模型可根據某些土地覆蓋類型(比如溼地)的一些已知過程來估算甲烷排放量。此外,研究者還利用一個天氣模式來分析甲烷在大氣中的運動軌跡和行為。

數據可視化結果顯示,一旦甲烷進入大氣中,高空風就能將其帶離到很遠的地方。

在南美洲,由於亞馬遜河流域及其附近的溼地出現季節性泛濫,造成缺氧環境,從而成為甲烷的一個重要來源。「在全球範圍內,大約60%的甲烷排放來自熱帶地區。」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家本·波爾特說。

In South America, the Amazon River basin and its adjacent wetlands flood seasonally, creating an oxygen-deprived environment that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methane.

在歐洲,甲烷排放的「信號」不如在亞馬遜河上強。歐洲的甲烷來源主要受人口,以及能源部門開採和運輸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影響。

European methane sourc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and transport of oil, gas and coal from the energy sector.

在印度,水稻種植和牲畜是甲烷的兩個主要來源。


In India, rice cultivation and livestock are the two driving sources of methane.In India, rice cultivation and livestock are the two driving sources of methane.

中國潛在的甲烷來源主要來自工業上對煤、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的高需求以及農業生產活動

China’s economic expansion and large population drive the high demand for oil, gas and coal exploration for industry as well a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which are its underlying sources of methane.

此外,北極和高緯度地區釋放的甲烷約佔全球甲烷排放量的20%。

The Arctic and high-latitude reg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about 20% of global methane emissions.

翻譯來源 | 中國氣象局

圖片來源 |  NASA

編輯 | 潘    多

審核 | 劉連智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或並非溫室氣體!
    一直以來,導致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原因都被認為是因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其中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所以許多科學家們都呼籲我們要節能減排,使用清潔能源的產品,要低碳生活,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溫室氣體零排放也不能阻止全球變暖
    很多人認為溫室氣體零排放就能阻止全球變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近日,挪威研究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進行了模擬,發現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全球變暖是因為吃豬肉?溫室氣體排放量到底和豬肉有沒有關係?
    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能源革命讓人類社會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隨之帶來的氣候問題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的話題每年都提,但是每年的成效似乎都微乎其微。這回全球變暖的鍋又甩給了中國。環保組織WildAid(野生救援)曾向中國人發出呼籲:少吃豬肉,保護地球。原因是,中國消耗的肉食比其他國家都多,其中豬肉消耗量佔據全球豬肉消耗總量的一半。
  • 溫室氣體排放的停止可能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僅僅停止排放可能不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最新研究認為,現在是投資積極的碳捕獲的時候了。  根據近日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關於1850年至2500年之間全球氣候覆雜性的簡化模型,即使人類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減少到零,全球溫度仍可能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繼續上升。
  • 溫室氣體真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當今地球是否處於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變暖過程當中?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什麼?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真的會導致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嗎?  然而,從更宏觀的時間尺度來審視當前的全球變暖和溫室氣體濃度,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研究表明,新生代早期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在1000ppm至2000ppm之間,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總體趨勢是在逐漸降低。在過去的100萬年間,二氧化碳濃度是地球地質歷史時期中最低的。  中科院院士沈樹忠說,從距今6億年開始,地球生命進入繁盛時期。
  • 你知道嗎|全球變暖下,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升多高?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受到重視。 未來,人類活動影響下,地球溫度會升高多少? 本期特邀中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對其進行解讀。 什麼是溫室效應?
  • 地震也會導致全球變暖?科學家研究表示,它確實是變暖的「元兇」
    提到全球變暖,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和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不過,最近的一項新研究卻表明,除了人類活動之外,大地震或許也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在近日的《地球科學》雜誌上。
  • 如果沒有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地球會不會發生「全球變暖」現象?
    關於全球變暖在人類面臨的眾多環境問題當中,如果問你哪一個環境問題最為人們熟悉、關注度最高?那麼,我想答案肯定是「全球變暖」問題。全球變暖問題的公眾了解程度如此之高,不僅僅是因為該問題是全球性的,而更多是因為全球變暖問題的背後存在著眾多國際勢力的博弈。目前,普遍認為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大量排放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導致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從而使得全球溫度升高。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海外最新研究:即使溫室氣體零排放 全球變暖或仍繼續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科研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使用減複雜度模型進行的模擬顯示,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國際最新研究:即使溫室氣體零排放 全球變暖或仍繼續
    ,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論文作者、挪威奧斯陸BI挪威商學院Jorgen Randers和Ulrich Goluke用一個減複雜度地球系統模型(ESCIMO)模擬了不同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並對全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幅度進行了預測。他們鼓勵其他研究者用不同模型,對「結束溫室氣體排放或許不能阻止全球變暖」這一研究結果進行探索。
  • 全球變暖的危害及措施 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
    談到全球變暖這個話題,與人類息息相關,卻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實全球變暖的危害已經逐步逼近人類了。了解了具體內情的人們甚至擔心,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若是再不實行強有力的控制措施去補救,人類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要知道網上有很多消息稱全球變暖接近臨界點,挽救地球的行動刻不容緩。
  • 全球變暖致森林土壤吸收溫室氣體能力下降
    新華社華盛頓8月6日電(記者周舟)中美兩國研究人員6日說,全球變暖導致森林土壤吸收主要溫室氣體之一甲烷的能力下降,這可能會加速提升大氣中的甲烷濃度,進而加劇全球變暖。四川農業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說,森林土壤可以通過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大氣中的甲烷,但他們發現全球多個地區森林土壤的甲烷吸收能力被高估,其中在森林土壤溼度增加的地區,甲烷吸收能力降低得最為明顯。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高出20多倍。
  • 國際最新研究:即使溫室氣體零排放 全球變暖或仍繼續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科研人員對1850年至2500年全球氣候使用減複雜度模型進行的模擬顯示,即使人為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為零,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全球氣溫可能仍會繼續上升。
  • 溫室氣體減排創紀錄,全球變暖要停嗎,專家:非也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全球碳項目2020年12月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因疫情導致人類經濟活動收縮,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24億噸,較2019年下降7%,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這是個什麼概念呢?這樣的量大約相當於正常年份印度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
  • 溫室氣體最大元兇變城市垃圾?化石燃燒被推翻,全球變暖誰負責?
    全球變暖一直是環境問題中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尤其是2020年這一年的發生的事情,更讓人們對全球變暖引發的各種次生災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化石燃料的燃燒一直是溫室氣體產生的最大元兇,然而,這一論斷卻不斷被新的研究所打破。
  • 全球變暖即將再提速?英國專家警告:溫室氣體「正反饋」啟動!
    這種變化是因為科學家們通過模擬估計了自然溼地和永久凍土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尤其是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產生的影響。天然溼地是非常潮溼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能排放出甲烷,這是一種溫室氣體,相同質量的甲烷造成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而在較溫暖的土壤中,甲烷排放量會變得更大,因此在氣候變暖時,甲烷排放量會顯著增加。
  •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主因
    世界氣象組織6日發布報告說,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過去四年的變暖程度都非同尋常。「這是持續長期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跡象,而持續長期氣候變化與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相關。」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英國氣象局同日發布的報告,以及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項目」、美國伯克利地球研究所此前發布的報告,都得出了類似結論。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基於英美兩國氣象機構採集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