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求知視野的開闊,人類對宇宙、自然和自身的探索不斷深入,活動空間和認知層次也在前所未有地得到擴展和提升。
因為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匯,將會促成觀念的同化,再通過發展中不斷的對比與實踐檢驗,優勝劣汰,去偽存真,最終在地球這個小小空間內,也必將實現各種理論、流派和意識形態上的統一。
對人體的結構層次,古人的認識是這樣的:形、氣、意、神。我們現在把它概括為:實體結構體系和能量信息體系。
實體結構體系包含了:
1,「形」,形體結構部分,四肢百骸,皮脈筋肉骨,五臟六腑,組織器官,細胞結構等等物質結構,包括精微物質,精氣神中「精」的部分;
2,「氣」的一部分,即氣狀物質中諸如:分子、粒子、電子等有質量的,有形態結構的能量粒子。
能量信息體系包含了:
1,「氣」的另一部分,即氣狀物質中無質量,無形態結構的波態能量;
2,「意」,即思維意識產生的腦電波,以及潛意識活動輻射出來的空間能量波;
3,「神」,已知和未知的場態能量,不可見光,量子統一場等等。
實體結構體系譬如電腦的硬體,能量信息體系相當於電腦的軟體;硬體配置要高,但光有硬體是成不了事的;軟體程序才是創造,有無限的潛力,所以,能量信息體系的可塑性很強,便於我們挖掘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