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董沛
12月1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最新一期人類發展指數報告,在該指數推出30周年之際,首次納入二氧化碳排放和材料足跡兩大全新衡量指標。
所謂材料足跡,是指為滿足最終消費需求而提取的原材料總量,能夠顯示出為支持經濟增長和滿足人類物質需求而對環境所施加的壓力。
報告稱,這麼做的目的是呼籲所有國家重新設計發展道路,將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納入考量。
這份報告提出,目前,人類和地球已經進入了一個被稱為「人類世」的全新地質時代。
地質時代是地質學專業術語。科學家目前把地球歷史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兩部分。隱生宙混沌初開。顯生宙則由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個部分和十一個章節,即「紀」組成。其中新生代分為三「紀」,每個紀又可分為多個小節「世」。比如,新生代新近紀上新世人猿祖先出現,第四紀全新世人類繁榮。
2000年,諾貝爾獎得主、荷蘭科學家克魯岑首次提出了「人類世」的概念,指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足以開創一個新的地質時代,全球變暖、生物棲息地減少,以及混凝土和塑料等材料的出現正在改變地球生態系統,其導致的變化將持續千年甚至更久。
2019年,隸屬於國際地層委員會的「人類世工作組」投票認定,地球已經進入「人類世」,並將20世紀中葉定義為「人類世」的起點,該小組計劃在2021年向國際地層委員會提交相關提案,正式定義這一新的地質年代。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表示,在納入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材料足跡兩項新指標後,旨在衡量各國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等方面發展程度的人類發展指數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報告顯示,在加入新指標後,有50多個國家因為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和材料足跡過高而掉出了「高發展水平」的行列,但也有哥斯大黎加、摩爾多瓦和巴拿馬等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國家,排名出現了30名以上的大幅提升。
報告指出,全新的人類發展指數為全球領導人敲響了警鐘,如果不採取大膽措施減輕自然環境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人類的發展也將隨之陷入停滯。
比如,最新估計顯示,受到氣候變化影響,到2100年,全球最貧困國家每年遭遇極端氣候的天數最多將增加100天。
一邊是地球氣候的加速變化,另一邊則是人類為發展經濟,持續加劇著對環境的破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各國通過公共財政,對化石燃料進行補貼的直接和間接成本總額可達每年5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5%。
「報告顯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避免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實現高度的人類發展……當前,人類對於地球所施加的影響力前所未有的強大,在新冠疫情、創紀錄高溫和不平等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應該利用這種影響力,來重新定義何為發展和進步,讓碳足跡和消費足跡的成本不再被掩蓋……這將是人類發展新的前沿。」 對於「人類世」的開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這樣表示。
責任編輯: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