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南海區40餘萬學生迎來特殊的「開學日」,以居家網課的形式「回歸」校園。學校給學生提供了網絡課堂,家長們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擔心孩子長期對著電腦,近視度數可能會加深。
專家指出,遠程教學模式會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學習模式和用眼習慣發生改變,家長應重視對孩子們視覺健康的保護工作,提前做好防護。
警惕
開學或迎來配鏡高峰
「小孩子一天到晚都盯著屏幕,近視度數不停往上漲怎麼辦?」「正在計劃換臺大屏幕電腦或者買防藍光眼鏡,這些方法有沒有效果?」……連日來,隨著寒假時間的延長、居家遠程學習模式的鋪開,學生們的視覺健康成為不少家長們焦慮的問題。
「預測在開學後的周末會出現就診、配鏡小高峰,近視發病率會增加。」專家介紹,最近不少家長諮詢相關問題,常見有:間歇性外斜視;視近不能持久、眼痛等視疲勞表現。
隨著孩子們居家學習時間拉長,有的孩子上完網課後手機、電視屏幕不停歇,過度用眼可能會導致眼健康不良,例如近視加深或視疲勞,以及眼乾等視頻終端症候群,主要表現為:眼酸眼脹,眼乾,眼紅,刺痛,看近太久後看遠模糊,有些甚至出現頭痛等,這些都是視疲勞的表現,有些是屬於雙眼視調節和集合的問題。
防控
居家學習要做好預防
專家提醒,在居家遠程學習期間,家長應引導孩子們培育良好的用眼習慣,及時糾正錯誤的學習姿勢,並可從光線、用眼時間、運動等方面做好近視防控工作。
在上網課時,顯示器屏幕的中心和雙眼平齊。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保持在45~65釐米之間。「建議眼睛離顯示屏的距離越遠越好,可將手機內容投屏到電視機上播放,有條件的家庭可參考學校教學,採用投影儀替代電子屏幕,要注意顯示屏與外部光亮度需接近。」此外,顯示視標的大小需適中,不要太小,如視角太小,越需要專注,越不敢眨眼,太大則影響視野範圍。
讀書寫字的過程中,正確的姿勢很重要。學習時選擇合適的桌椅高度,保證正確的讀寫坐姿,做到「三個一」: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與書本距離應約為1尺(33cm)、胸前與課桌距離應約為1拳(6~7cm)、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應約為1寸(約3cm)。
家長需注意的是,學習的光線也很重要。如果是白天,建議將寫字檯搬到有自然光的場所,光線充足的陽臺和窗戶旁是非常好的選擇,可以遠眺,也可以在那裡看書寫字。但要避免陽光直射書本或眼睛。夜間使用檯燈時,燈光亮度要以眼睛直視時覺得不刺眼為宜。檯燈放置位置需正確,檯燈光線從寫字的手寫斜前方射入。如右利手的,檯燈應放在左前方,避免寫字時手影遮擋光線。此外,使用檯燈時,房間裡大燈也應該開著。
提醒
有以下症狀應及時就醫
當孩子眼睛不舒服時,家長們時常感到手足無措,是用眼過度還是眼睛出了問題,在疫情期間是否應該帶他去就診?
據了解,判斷是否立即就診最重要的關鍵詞是:短期明顯視力下降;短期明顯眼痛;眼外傷。具體的症狀表現為:伴有視力明顯下降的眼紅;突發明顯眼痛、眼紅、頭痛;突然發生的或短期加重的明顯視力下降;突發的看東西有持續的遮擋感;眼部外傷(輕微的眼皮擦傷,無視力下降的碰傷等可先在家觀察);異物進眼等。如果有以上症狀,家長應儘快帶孩子就診。
如果只是眼疲勞,如出現眼部乾澀或眼癢症狀,不一定要馬上用眼藥水,可用以下方式改善眼疲勞,如注意不要揉眼,眼乾可適當熱敷,如平時有眼部過敏史,出現眼癢可適當使用冷敷,如合併其他眼部不適,如分泌物增多等,仍需及時就診。
撰文/整理 吳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