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選防藍光設備
孩子上網課每天都對著電腦,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視力遭到損壞。面對鋪天蓋地的防藍光產品宣傳,許多家長都給孩子用上了防藍光設備。那麼防藍光眼鏡和防藍光設備到底靠譜嗎?
「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對藍光危害的過度解讀。防藍光和視疲勞與近視防控,應該說沒有直接的關係。」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魏文斌說。
魏文斌表示,藍光分為長波長的藍光和短波長的藍光,只有短波長的藍光才會對眼睛健康產生影響,但是這需要長時間、高強度、不間斷的照射,質檢合格的電子產品都已經過濾了有害的短波藍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電子產品,沒有必要加裝防藍光的設備。
為什麼要防藍光
人眼所看到的自然光線(白光)分別由紅光、橙光、黃光、綠光、藍光、靛光、紫光這些不同顏色的光譜組成,其在視覺上給人以白色的感受。不同的波長在視覺上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波長越短,能量就越高。
目前,類似電腦、手機等含有電子屏幕的產品,使用的LED等材料的顯示屏發出的光主要以紅、綠、藍3種顏色為主,且藍光佔了主要部分。藍光屬於可見光的範圍,屬於短波,波長約在400納米至500納米之間,波長接近紫外線,攜帶的能量大。而其中400納米至450納米的這一部分,我們稱之為高能短波藍光。
短波藍光射入眼底經過聚焦後,焦點落在視網膜與晶狀體之間,這就增大了光線在眼內聚焦的色差距離,從而形成模糊。所以,長時間的短波藍光射入會加劇色差和視覺模糊度,導致眼部肌肉過度緊張,加重眼部血液供應負擔,形成視覺疲勞。
因此,我們便需要減少藍光的攝入,於是,現在的電子設備大多具有了護眼模式。護眼模式普遍是通過屏蔽藍光,調節屏幕亮度來達到。比如通過增加黃色調,用軟體算法減少藍光,從而使得RGB色調中的紅光、綠光得以更多地融合,形成我們常見的屏幕黃光。
眼鏡需要防藍光嗎?
那在選擇眼鏡上,需不需要佩戴防藍光鏡片呢?
其實平時是不需要帶的。人類在千萬年的進化中,早已適應了自然光線。陽光中藍光的強度,並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但近年來,手機、電腦、電視、路邊的電子廣告牌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它們的屏幕,都是LED屏幕。LED發出的光和太陽光有很大區別,包含的藍光比例要遠遠高於陽光。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眼睛受到的藍光照射強度比較高。如果是長時間看電腦等LED屏幕的人群,可以考慮佩戴防藍光鏡片。
戴了防藍光鏡片,就看不到藍色?答案是不會的。因為防藍光鏡片只阻擋了部分藍光,而不是全部藍光。藍光並不是都對人體有害,有部分波長的藍光對人體是有益,甚至是必需的。
實驗證明,波長在479納米附近的藍光可以影響褪黑素的分泌,從而調節人體的心率、睡眠、體溫、基因表達等。長期缺乏這種藍光照射,會導致生理節律紊亂。此外,波長在498納米附近的藍光還會影響暗視力。缺少這個波段的藍光照射,會使人在暗處的視力下降。所以說,防藍光鏡片並不是把藍光阻擋得越徹底就越好。
本文來自:新華網、新民晚報、《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