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心理學家:居家隔離要少上網刷疫情

2020-11-29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消息報》19日稱,俄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當天公布了從疫區回國的俄羅斯民眾的隔離規定。俄羅斯民眾稱,政府的隔離政策還是非常嚴格的。

規定稱,居家隔離即意味著禁止離開住所、不許去商店、取包裹或者扔垃圾。在此期間,要將垃圾打包放在住所門外,請求朋友或者鄰居將垃圾丟棄。為避免感染家人,最好在單獨的房間裡進行隔離,還要使用單獨的餐具和個人衛生用品。

在強制隔離期間,許多人會感到恐懼和焦慮。對此,俄託木斯克國立大學心理學家奈曼編寫了一份隔離指南,稱隔離期間重要的不僅是監測身體情況,還要關注情緒問題。不要頻繁上網查看疫情信息,因為有些信息是虛假的,不僅對防疫毫無幫助,還會讓一些人感到沮喪、甚至精神崩潰。居家隔離應該從事一些讓心情愉快的事情。(大鵬)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專家:突發疫情環境下的「隔離期」或可成為孩子的特殊成長期
    (英文釋義Isolation)是一種極端特殊環境,比如,南極科考、航天任務(典型空間站要執行180天任務)、潛艇、遠洋石油鑽井平臺等,心理學家觀察到,情緒是隔離環境中最易產生的心理問題。 針對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造成的居家隔離情形,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數據分析中心副主任吳瑞林,解讀了居家隔離的特徵、居家隔離情境下的親子關係特徵、以及居家隔離時期如何為青少年設置家庭學習課程表。吳瑞林表示,突發疫情環境下的隔離期或可成為孩子的特殊成長期。
  • 「居家隔離」竟然是SpaceX太空人的訓練科目之一
    一、思想上進行隔離訓練2020年,由於疫情,大家居家隔離已經數月。而這種隔離的生活,竟然也是太空人的訓練科目。,NASA與SpaceX更是順勢將兩名太空人的訓練全部改為「居家隔離」模式,只能讓親屬遠遠地看上一眼。
  • 瀋陽:200餘名快遞從業人員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
    瀋陽:200餘名快遞從業人員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 2021-01-09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州最新通知:3類人員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5次核酸檢測
    2.重點人員集中隔離滿14天且核酸檢測結果陰性的,集中隔離點及時聯繫重點人員在黔居住地政府安排專車將其轉運到居家隔離場所,並辦理交接手續。重點人員轉運實行全程封閉管理,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3.當重點人員到達居家隔離場所後,居住地鄉鎮(街道)組織社會防控部門、衛生健康部門、疾控部門及社區(村、居)做好居家隔離各項工作。
  • 貴州下發最新通知:3類人員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5次核酸檢測!
    三、居家隔離管控要求(一)居家隔離的條件。居家隔離人員須身體健康,應單獨居住;或能提供有通風良好且有獨立衛生間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並保持相對獨立。居住環境要配備體溫計、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帶蓋的垃圾桶等。(二)居家條件評估。
  • 螢石居家隔離人員防疫解決方案 開創「人機聯防」新模式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各地正積極落實疑似人員的集中隔離政策。除了人力以外,科技也在積極參與這場疫情防控戰,螢石推出居家隔離人員防疫解決方案,開創"人機聯防"新模式,用"智慧"助力疫情防護。疫情防控需要信息化系統"內防擴散、外防輸入"面對國內外疫情管控,做好疑似人員的居家隔離工作是社區防疫的重中之重。以上海為例,7 月 27 日零時起,上海開始對境外抵滬人員實施有條件的"7+7"政策,即 7 天集中隔離、7 天居家隔離,社區落實居家隔離措施更是從嚴從緊。
  • 如何用英語正確表達「居家隔離」?
    為了防控疫情,居家隔離、避免人群聚集是必要的措施之一,那麼「居家隔離」的英語應該怎麼說呢?這還是一個曾經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的話題,起源是一段兩位民警對話外國友人的視頻,這個視頻裡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引發網友熱議呢?
  • 南非著名心理學專家:邪教借新冠疫情社交隔離滋生
    核心提示:新冠疫情的發生,在世界範圍內引發經濟、政治和社會巨變,其中包括人們的心理變化。針對這一現狀,國外「每日電影」網(Filmdaily.co)近日登載文章,介紹南非著名臨床心理學家薩沙西維亞·庫珀觀點,認為新冠疫情期間,各國為防範病毒傳播普遍採取社交隔離措施,而邪教會利用這一情況,拉攏弱勢群體加入邪教,從而對他們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們要重新進入的世界,與我們居家隔離前的世界不同。
  • 居家上網課 護眼很重要
    ……連日來,隨著寒假時間的延長、居家遠程學習模式的鋪開,學生們的視覺健康成為不少家長們焦慮的問題。 「預測在開學後的周末會出現就診、配鏡小高峰,近視發病率會增加。」專家介紹,最近不少家長諮詢相關問題,常見有:間歇性外斜視;視近不能持久、眼痛等視疲勞表現。
  • 大連通報14+7居家隔離管控的起算標準和截止時間計算方法
    今天(4日)15時,大連市舉行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十四次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防控最新情況。會上大連市民政局局長湯易對14+7居家隔離管控的起算標準和截止時間進行說明和通報。
  • 疫情「心病」怎麼治 多位心理學家支招
    原標題:疫情「心病」怎麼治 多位心理學家支招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了全網熱議的話題,在鋪天蓋地疫情信息的「轟炸」下,有的人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失眠、抑鬱等心理問題,影響情緒,進而影響人的免疫力。因此,疫情「心病」的問題備受關注。
  • COVID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收集定性研究數據
    COVID居家隔離期間如何收集定性研究數據新型冠狀肺炎在全球的大流行不只造成生命的消逝,居家隔離對科學研究也形成非常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需要接觸溝通搜集結果的定性研究,在這個要求社交安全距離的時刻格外難進行。
  • 這種居家上網課的方式,眼科專家也點讚
    哈羅 操心著上網課的 這段時間居家時間大幅增加,家長除了要管住孩子學習,管住孩子營養,還要注意近視的防控。如何做到科學護眼,場所、姿勢、時間的要求做到了嗎?來和孩子一起聽聽浙二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怎麼說。 不是只有戶外活動才能護眼,特殊時期,倪主任給孩子和家長總結三個關鍵點,培養孩子近視防控的好習慣。
  • 面對疫情,長期隔離如何才能不焦躁
    先說一種很極端的情況:把你和外部世界徹底隔離,你能撐多久?很久很久以前(1954年),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名字叫「感覺剝奪」。把參加實驗的學生獨自關在一間房子裡,戴著特製的眼鏡(剝奪視覺)、戴著袖套和手套(剝奪觸覺)、房間隔音(剝奪聽覺),要求學生靜靜地躺著。
  • 心理學家建議新冠隔離期視頻聚餐:長期無事可做會讓人發火
    「這次疫情下,每一個人都是被隔離的,會有孤獨感、被拋棄感、無助感。」心理學家柏燕誼近日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說,「隔離對人的安全感有破壞性作用,可能會有『被拋棄到孤島上求助無援』的情緒。長時間無事可做會讓人發火、不知所措、不能承受。」
  • 印度實施全民居家隔離政策,孟買上演抗疫空城計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當地時間22號,印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民居家隔離」,時間從當天早7點持續至晚9點。作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孟買也屬於印度的疫情「重災區」之一。22號當天,孟買全城齊心協力,上演了一場抗疫「空城計」。
  • 男孩居家隔離眼饞外面的雪 暖心大白給他送來了
    不過對於處於居家隔離期間的辰晨小朋友來說,看著窗外的大雪,只有趴窗戶眼饞的份。不過呢,讓辰晨一家沒想到的是,在寒冷的冬季,他們卻收穫了意外的溫暖。因為懷疑孩子是急性腮腺炎,奶奶帶著辰晨去了醫大二院,所以按照防疫要求,付女士一家從2020年12月28日開始了居家隔離的日子。在家待的時間久了,辰晨難免有些悶。趕上了上周的大雪,辰晨也只能望著窗外的風景解解饞。
  • 莫斯科面臨「紐約式」疫情爆發,半數感染者為中青年,動用軍事資源...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三月都近乎「免疫」的俄羅斯,在近期迎來了疫情的全面爆發。據俄羅斯新冠病毒防疫官網公布的數據,14日俄羅斯境內新增確診病例2774例,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其中疫情最嚴重的莫斯科一日間新增1489例,累計達到13002例。
  • 河北三河:今起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並實施7天居家隔離,暫停...
    每經編輯:王曉波 據「網信三河」微信公眾號1月12日消息,三河市當日發布關於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和居家隔離觀察的通告。 通告要求,自1月12日上午起,利用3天時間,開展第一次全員免費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長期處於居家學習生活的大學生不僅要完成正常課業任務,同時也面臨著網絡學習、課業壓力、就業壓力以及和家人相處等問題,諸多矛盾積累必然會加劇其焦慮或抑鬱情緒,戰「疫」期的心理調適成為這屆大學生的一堂「人生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