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伏特加就能做出傳說中的「失身酒」? 不想死請不要這么喝酒好...

2020-12-01 騰訊大渝網

還記得前一陣子在網上傳的非常廣的「失身酒」嗎?科學家發現用「紅牛」和「伏特加」混合就可以製作,而且後果非常危險……

微博上所說中的「失身酒」、「斷片酒」是大多指的是來自美國的酒精飲料Four Loko,據說喝了它立刻就會不省人事。

傳聞雖有誇大,但是也有一定依據。這種飲料讓人「懵」主要是因為飲料中含有12%的酒精(遠高於啤酒),酒精再混合含有咖啡因的功能飲料,讓人會比平常多喝三倍!

不知不覺就能喝下兩瓶Four Loko,這幾乎相當於平時喝下10-12瓶啤酒的酒精含量!

不僅僅是在中國,在美國這種飲料也引起了巨大爭議。不少人開始意識到,面對大量混合了咖啡因的酒精飲料要格外注意!有些愛喝「愛爾蘭咖啡」的人會告訴你這種混合飲料喝了之後特別美滋滋,但是要不要嘗試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愛爾蘭咖啡」是一款以愛爾蘭威士忌為基酒,咖啡為輔料,調製而成的雞尾酒。

那麼,為什麼混了咖啡因的酒會讓人比平常多喝三倍?

根據研究,把紅牛和伏特加混合飲用之後,最大的危害並不是其中的咖啡因和酒精會讓你的心臟瘋狂跳動。而是功能飲料會麻痺酗酒者對於「醉酒」的感覺,而這種麻痺,會造成很危險的後果。

加拿大研究者查閱了35年內對這一課題的研究,發現與直接飲用酒品相比,大量咖啡因與酒精混合飲用導致受傷的機率明顯增加。

詳細內容最初由研究者Audra Roemr發布在《酒精與毒品研究雜誌期刊》上:

「咖啡因的刺激作用掩蓋了大多數人喝酒的結果。通常你喝酒喝累了就會選擇回家,但是喝了功能飲料,你感受不到這種疲憊,咖啡因讓你保持興奮,你會低估自己的醉酒情況選擇繼續喝,再加上你平常不太犯的醉酒習慣,比如發酒瘋。很容易讓自己受傷。」

「扶我起來!我沒醉!」——可拉倒吧……

Roemer表示,她進行此項研究是因為她之前研究了食用「古柯鹼+酒精」的效果。許多毒癮者會將這二者混合使用,來增加毒品給人帶來的刺激感。因此自然而然地想到,像咖啡因這樣,與古柯鹼相比效果並不那麼強烈的興奮劑,是否會產生程度較小的類似影響。

不過她還很坦率地認為,對於喜歡冒風險的人來說,是否受傷他們根本不在意……比起安全飲酒,他們更願意從酒精和功能飲料的混合中獲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感。

「為我們的友誼,乾杯!」——那我還能說什麼呢……

如果你就是這樣喜歡冒風險的人,就是想把紅牛和烈酒兌著喝……

那麼請牢記:

不要開車!不要打架!不要玩弄電鋸!

我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相關焦點

  • 七夕「失身酒」又火了一把,近年來中國大熱的它真有那麼可怕嗎?
    失身酒在中國流傳開來後,慢慢就成為讓人不小心就容易喝醉的一類酒的代稱。 為什麼失身酒一喝就醉? Four Loko,就是失身酒界裡最出名的一種。
  • 粉象是失身酒?你們是不是高估了它?丨不正經喝酒測評
    聲明:不正經喝酒所有測酒言論,僅代表不正經喝意見。「套路玩的深,誰把誰當真」對,這期內容就是證明粉象並不是什麼失身酒。但測完之後還是有點懷疑:這真的是失身酒?如果有人能有勇氣一口氣喝下一整瓶的話,那他應該會從中獲得孤立全世界的勇氣。
  • 如果你送我一瓶伏特加,我會咋喝?
    不就是加點小細節嘛。如果你送我第一瓶伏特加:我醉醉簡單的喝法,就是直接噸噸噸,要是覺得太嗆,我就加點冰塊,會稍微緩和那個衝的氣味。當然,除非你送的那個伏特加比較好(gui)的值得這么喝之外,我一般不這么喝,雖然很簡單。
  • 伏特加的喝法 教你快速學會
    伏特加多少度?相信許多愛酒的朋友都想知道平時喝的伏特加的度數,屬於烈的酒呢還是比較平淡的酒。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詳細講解伏特加的喝法以及度數。其實伏特加有分不同的度數,關鍵在於製作過程中,放入蒸餾水的比例問題。伏特加最高的度數達到90度,平時的度數在40-60度左右。
  • 死也要喝酒!二戰蘇軍多愛喝伏特加?史達林下令:每人一天100克
    要知道酒這種東西在軍隊中可是禁物,可世界上居然有把酒當作軍用物資進行配給的東西國家?當然你可別感到奇怪,俄羅斯人嗜酒如命可是有優良傳統的,18世紀的俄國彼得大帝時期,他就明確他就明確支持俄羅斯人以飲酒釀酒作為習慣,甚至還頒布了一條頗為荒唐的法令,「如果一個妻子敢帶走正在喝酒的丈夫,他將受到鞭刑」,這樣一來飲酒釀酒的習性成風並且累積多年造成了在俄羅斯喝酒是一件神聖的事情,所以嗜酒如命也就並不奇怪了。
  • 最能喝酒的國家:每年數十萬人飲酒致死,卻仍以伏特加為最愛
    所以,這三個人利用業餘時間,在全國各地收集伏特加、葡萄酒容器和生產方法。最後,他們在教師之家中開設了俄羅斯最大、最完整的私人博物館,這也是最詳細的記錄。幾年來,它受到了廣泛的讚揚。有趣的是,這個博物館的主題是建議你不要喝太多。俄羅斯人有多喜歡伏特加?很多人不相信。
  • 竟然被稱為「生命之水」,伏特加為何如此受國人喜愛?
    早期俄羅斯人釀製伏特加的工藝很簡單,用一份酒精加一份水,再調入少量其他添加劑以去其辛辣。製作工藝看似簡單,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胃可受不了!伏特加使俄國人得以度過漫長寒冷的冬天和艱難的戰爭歲月。在衛國戰爭中,為了借酒驅寒以保證紅軍戰士在冰天雪地的戰壕中堅持戰鬥,蘇聯國防部下令保證前線戰士每天至少能喝到100克伏特加。
  • 俄羅斯生命之水和伏特加有什麼魅力?
    不久前,一個短視頻用戶模仿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在網際網路上流行起來。喝酒「小鳥伏特加」,誇大俄羅斯的飲酒習慣,你永遠猜不出他下一步會吃哪道菜。你在看樂呵時知道伏特加?結果,伏特加在俄羅斯中傳播緩慢且無法控制。在16世紀早期,俄羅斯控制了伏特加的生產和銷售。於是俄羅斯出現了第一個伏特加酒圖書館,由官方控制,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到了17世紀,隨著蒸餾技術的發展,伏特加的製造工藝逐漸得到改進。輸出伏特加只能賣給狀態管理。
  • 都是酒,俄羅斯的「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外國人為啥喝不慣
    中國人愛喝白酒,外國人愛喝伏特加,對於咱們來說,應該已經慣例了。但是,這種兩種有啥區別你知道嗎?都是酒,俄羅斯的「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外國人為啥喝不慣?都是酒,愛喝「伏特加」的外國人,可以說兩種酒是兩種極端的差別,伏特加口味極簡口味,白酒則是變化極端,是所有酒類裡味道最複雜的一種。都是蒸餾酒,為啥差別這麼大?
  • 白酒和伏特加都是烈酒,為什麼伏特加的普及度會更高一點?
    有差異自然會有比較,在酒文化中,西方的伏特加走向了全世界,我國的白酒,同樣是烈酒產品,但是,普及度並不算高。那麼,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首先,伏特加的受眾面要廣一點。很多國家喝的洋酒和味道、工藝、口味和伏特加都有很多相同之處,所以,對於伏特加的接受度會更容易一些。畢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口味的相似,也會促進推廣。
  • 同樣是烈酒,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為什麼伏特加叫做生命之水?
    都是烈酒,為什麼伏特加叫做生命之水,它和白酒到底有什麼區別?咱們國家的酒文化非常悠久,喜歡喝酒的人很多。除了咱們國家,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也盛產酒,比如說俄羅斯,俄羅斯盛產的伏特加和咱們的白酒一樣,都屬於世界八大烈性酒。那麼伏特加和白酒有啥區別,為什麼伏特加叫做生命之水?而咱們的白酒卻被說影響健康?首先,說說伏特加為什麼被叫做生命之水?
  • 離不開酒的國家,比中國哈爾濱人還能喝,每年喝死50萬人
    可以說只要是俄羅斯人,就不會不喝酒的。世衛組織在2011年公布了俄羅斯人每人每年至少購買15.76升的酒量,差不多一個人一年就能喝掉28瓶普通裝的酒,俄羅斯人的喝酒量已經可以位居世界第四位了。也有雜誌調查過,指俄羅斯人大多數都死於酒精中毒。
  • 《紅樓夢》中的酒告訴我們:酒好喝,可不要貪杯哦!
    過年時,天天忙著請人吃年酒、被人請去吃年酒;過節吃酒,端午節治酒席;元宵節猜燈謎吃酒;中秋節賞月吃酒等等。甚至梅花開了,也要置酒賞花。高興了,喝酒,賈母在大觀園裡擺酒,說今日有趣,大家都喝兩杯。不高興了,吃悶酒,如劉姥姥的女婿狗兒,見冬天生計無著落,吃幾杯悶酒……喝酒好嗎?不好。
  • 不完全統計,度數最高的酒,伏特加96度
    1、波蘭精餾伏特加——Spirytus Rektyfikowany,酒精度96度。2、美國Everclear酒和美國金麥酒,酒精度95度。3、愛爾蘭Poitin,酒精度92.5度。7、蘇格蘭伏特加Pincer Shanghai Strength,酒精度88.8度。8、保加利亞巴爾幹伏特加,酒精度88度。9、斯多爾芳香朗姆酒,酒精度80度。10、牙買加朗姆酒John Crow Batty Rum,酒精度80度。
  • 喝完酒很快就能入睡,但半夜為何總是會醒?喝酒不傷身該做四件事
    每聊飲酒之事必是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當飲酒碰到身體健康的時候,很多人總是難以抉擇,就像今天題目中問到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喝完酒之後一會就睡著了,但是沒睡多長時間就又醒了。這是為何?飲酒和睡眠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靠譜看待飲酒一事,增長健康係數是大家該做之事。
  • 史丹福大學:喝酒的人比滴酒不沾的人收入高10%-17%,也更適合做領導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並深表敬意,侵權請聯繫刪除! 看到這個標題,是不是覺得很荒謬? 愛喝酒的人更適合做領導?那不是表示智商高?而且收入也比較高? 這麼一聽,是不是在給喝酒找理由呢?
  • 俄羅斯生命之水,伏特加有著什麼樣的魅力?
    前陣子,某短視頻用戶靠模仿俄羅斯人喝伏特加而躥紅網絡。喝著「小鳥伏特加」,誇張地做著俄羅斯喝酒的習慣動作,並且你永遠猜不到他下一口吃的是哪一個配菜。那大家看著樂呵的同時,了解伏特加嗎?最早的伏特加源於冰凍葡萄酒。在8世紀到12世紀,波蘭利用酒精冰點更低的特性,將葡萄酒冰凍,將其中結冰的地方扔出,剩餘下純度較高的酒精,這就是伏特加的雛形。當時的歐洲人把最初的伏特加當成藥用於消毒,並不飲用。而後伏特加製造技術由俄羅斯宗教團體傳入了俄羅斯。民間傳說伏特加被飲用,則是在15世紀末了。在俄羅斯的克裡姆林宮修道院中正在釀造伏特加用於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