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魚尾鰭、海百合……日本國會大樓成一座「化石寶庫」

2020-12-06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海螺、魚的尾鰭、海百合……在日本國會眾議院3樓中央大廳周邊及參議院1樓至3樓的樓梯牆壁和柱子上面,可以看到很多化石。

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13日報導,之所以會有化石,是因為日本國會使用衝繩縣產的珊瑚石灰巖作為牆體材料。日本國會內尤其有名的化石是參院2樓中央大廳附近牆上的直徑超過10釐米的兩個大海螺。

不管是參觀眾院還是參院,都會經過有化石的地點。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可以看到很多化石,日本國會被稱為化石寶庫」。

一位參觀了日本國會的初中生驚訝地表示,「很意外竟然能夠在國會看到衝繩過去的生態系統」。日本國會裡有化石的梁柱和牆壁可以用手觸摸。如果有機會去日本國會參觀,請一定要看看這些化石。

相關焦點

  • 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即將亮相貴州省地質博物館
    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這就是即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序廳展出的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百餘平方海百合化石局部,顯露出碩大的「花朵」( 張璐婷/攝)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序廳的地位尤為重要,它決定了參觀者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在這裡,一座博物館的主題、風格甚至結構都得到呈現。
  • 新化縣遊家:發現「海螺化石」(組圖)
    日訊(分站記者 歐陽紅霞 分站特約記者 邱向明)11月28日,新化縣遊家鎮村民向記者透露,他們在配合縣政府「搜集旅遊資源」時,在該鎮井衝村發現大量的海螺化石,並將申請有關部門進行科學考察。  他帶領記者,找到他3年前用挖土機挖出的「毛馬路」邊,記者找到不少的海螺化石。在大塊石頭上,記者也找到了鑲嵌得密密麻麻的化石。  最小的為1釐米,最大為150克  記者將一些化石帶回家並仔細測量了一下,化石單個最大為:10釐米寬,高6釐米;稱重150克;最小的為1釐米大。
  • 天然天珠是海螺化石打磨而成的,難怪那麼貴!
    天然天珠的起源:  最早的天然天珠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後來由於化石的稀缺,古西藏人開始採用一種含玉質及瑪瑙成分的沉積巖打磨天珠,這種沉積巖有極強的磁場,天然形成的規則圖案,以眼球為主,輔以三角形、四邊形等,據稱可闢邪。  琢磨後的成品凸顯眼球妝紋飾,是價格無法估量的佛教聖物--天珠。
  • 觀賞魚中的上品——蝶尾,它那舒展的尾鰭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樣美
    觀賞魚中的上品,它那舒展的尾鰭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樣美蝶尾,全稱蝶尾金魚,是在龍睛金魚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尾鰭舒展如蝴蝶的金魚品種,上品觀賞魚。特徵與龍睛金魚比較相似,眼球特別發達,突出於眼眶之外。蝶尾金魚的尾鰭十分發達,其前緣想頭部「鉤」過去,整個尾鰭四葉舒展開來,或如「V」形,或如「X」形。遊動時尾鰭不能左右均勻擺動,尾鰭基部受傷或有受傷折印的,有身體缺陷或眼睛脫落的,還有就是尾鰭太大超過身體部分的以及尾鰭不完全張開的,挑魚的時候不要選擇有以上這幾種情況的魚。
  • 《旅遊地學新視野》之六|聖潔之花: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我對海百合的深入了解是在2003年承擔了《貴州關嶺國家地質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任務,對關嶺一帶進行了深入調研之後,才知道這種化石的科研價值及意義。關嶺地區在晚三疊紀為海灣環境,並逐漸由淺海陸棚向局限盆地演化。
  •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即將展出國寶級巨型海百合化石
    隨著化石修復技師小心翼翼地剝去圍巖,一朵朵直徑達半米左右的碩大「花朵」呈現在人們眼前,朵朵「巨花」和纏繞盤旋的「莖杆」,構成上百平方繁花似錦的畫卷。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這就是即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序廳展出的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
  • 日本海首次發現1400萬年前海螺化石 或解開日本列島形成之謎
    來源:海外網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海螺化石(每日新聞)海外網10月31日電 日本新潟縣系魚川市30日稱,在本市內發現了一種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海螺化石。雖然日本臨太平洋一側海域曾發現過類似化石,但這是在臨日本海一側第一次被發現。專家稱,這將成為解開日本列島形成過程之謎的貴重資料。據日本《每日新聞》31日消息,此次發現的是一種類似翁戎螺的原始海螺化石,發現者是居住在魚川市、從事翻譯行業的艾瑪郎荷(音譯)和古見浩。兩人也都是日本大裂谷帶博物館化石研究組的成員。
  • 宜昌發現寒武紀化石寶庫
    《科學》雜誌同期刊發了題為「寒武紀化石寶庫」的專家評論,國際著名古生物學家Allison C. Daley評價:「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驚的科學發現!其化石豐富度、多樣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學價值巨大。後續研究將有望填補我們對於寒武紀大爆發的認知空白,並解決動物門類起源演化方面一系列科學問題。」
  • 家門口看珍稀古生物化石 日照海百合化石展覽館開館迎客
    一樓展覽區主要展示的是海百合化石、貴州龍化石二樓展覽區向遊客展示海百合化石和恐龍蛋、恐龍骨化石等藏品,並陳列了奇石、古老家具等做點綴。恐龍蛋化石大眾網日照7月31日訊(記者 李婷)  唯美的海百合化石、震撼的魚龍化石,還有萌萌噠的恐龍蛋……這些奇特的古生物化石你見過沒?
  • 貴州地方文史名家講壇|範同壽:海百合的訴說
    海百合身上富集的種種信息,讓今天的貴州人依稀領悟到了腳下這片土地許多想看從未看到、想聽從未聽到、想感覺從未感覺到的東西。海百合是向脊椎動物進化過程中處於過渡分水嶺的一種無脊椎動物,屬棘皮動物類。一般認為,生物的演化線索是:從無脊椎動物演化為脊椎動物,而脊椎動物又從最原始的魚類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
  • 世界上珍貴的溫血魚,在中國是觀賞魚,在日本卻被做成刺身!
    魚類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一直以來,世人都以為魚和蛇一樣是冷血動物,但是你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特殊的溫血魚嗎?這個目前世界上唯一被發現的溫血魚,在中國是觀賞魚,在日本卻被做成刺身!!斑點月魚,一種十分稀少的魚,分布範圍小,不群居,一般只有湊巧才能偶爾捕撈到一條,十分的珍貴!因為色澤好看,尾鰭像月亮一樣,於是被很多中國人當做一種珍貴的觀賞魚。作為目前僅有的一種溫血魚,這種魚的個頭很大,一般來說,一條魚就夠數十個人吃,於是喜歡魚生的日本人通常將之做成刺身。
  • 中國成恐龍化石寶庫 專家稱中國恐龍世紀已來臨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8月3日報導,在發現恐龍的數量上,中國超越了美國,目前中國已成為恐龍化石「寶庫」,是恐龍探索領域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  這得益於中國廣泛的建築工程讓巖石裸露出來,也要多虧過去二十年裡中國政府對恐龍考古工作的大力投入。
  • 世界上最漂亮的觀賞魚,尾鰭就像新娘的婚紗,但遇到同類就廝殺!
    因為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所以很多人們都開始養寵物,比如貓、狗等動物,還有的人會在家裡養一些魚,一般這些朋友的家裡都會放一個魚缸,這些觀賞魚的種類很多,比如鸚鵡魚、錦鯉魚,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世界上非常漂亮的觀賞魚。
  • 紅龍魚的血統是否純正,也可以通過側線和尾鰭來判斷!
    龍魚是一種高端觀賞魚,它在水族界是炙手可熱的存在!龍魚既然能作為高端觀賞魚,必然有它的獨到之處。很多魚友都為龍魚霸氣的體型、優美的泳姿和靚麗的色彩而著迷!但是不知道大家對龍魚的側線和各鰭有沒有深入了解過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紅龍魚的側線和各鰭!
  • 張江永:聽懂金龍魚化石的傾訴
    只有知識面廣、視野開闊的人才能聽懂化石的『傾訴』,悟出其蘊涵的故事。」  要說古生物學家的美夢,莫過於眾裡尋他千百度,突然破土挖掘出一塊漂亮的化石:完整而清晰。  近日,《古脊椎動物學報》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江永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馬克·威爾遜在我國首次發現中華金龍魚化石標本的報導,據說這塊化石完整到堪稱完美。
  • 海百合化石有哪些
    昨天下午,記者在鎮海檔案館的庫房,看到市民捐獻的海百合化石。外表看上去,這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青灰色石頭,長0.7米、寬0.45米,上面有兩朵清晰的海百合,兩條腕足化成的石痕,延伸向石塊兩面。鎮海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海百合化石是由原鎮海城關中學副校長、退體老教師張兆虎前兩天捐贈的,這也是他們建館以來收到的貴重捐贈品之一。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家切割、「加工」化石,一度成了不少農戶的「生意」。一些村民家中堆放著至少幾十塊化石,有殘缺的,有完整的。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釐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
  • 持續關注丨美國國會大樓抗議衝突已致1人死亡 川普社交帳號被凍結
    北京時間1月7日05時41分消息:美國會警官:國會大樓被抗議者「拆毀」 參議院近期內都不會在此開會當地時間1月6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由於支持川普的抗議者們襲擊國會大樓,並破壞了建築設施,國會警官表示,參議院6日或近期內都不會在國會大廈開會,因為大樓被「拆毀」。
  • 侏羅紀化石揭秘: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1.8億年前的化石。通過這個化石標本,研究人員發現了鱷魚家族在進化中缺失的環節,即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一化石標本具有很大的一個脊錐,這表明其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沿海捕食者—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