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首次發現1400萬年前海螺化石 或解開日本列島形成之謎

2020-12-0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海螺化石(每日新聞)

海外網10月31日電 日本新潟縣系魚川市30日稱,在本市內發現了一種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海螺化石。雖然日本臨太平洋一側海域曾發現過類似化石,但這是在臨日本海一側第一次被發現。專家稱,這將成為解開日本列島形成過程之謎的貴重資料。

據日本《每日新聞》31日消息,此次發現的是一種類似翁戎螺的原始海螺化石,發現者是居住在魚川市、從事翻譯行業的艾瑪郎荷(音譯)和古見浩。兩人也都是日本大裂谷帶博物館化石研究組的成員。今年(2019年)7月,他們在本市內一個火山灰凝結成的凝灰巖中發現了化石,大約高3釐米,殼寬3.62釐米。經專家鑑定後得知是翁戎螺相關化石。專家評價稱:「在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都發現了類似化石,這對於解開日本列島形成之謎是重大發現。」

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海螺化石(朝日新聞)

大裂谷帶博物館方面推測稱,化石還存活時,日本大裂谷帶或許是海洋,和太平洋海域一側相連,這種海螺是從太平洋過來的。

翁戎螺被譽為海洋貝類中的「活化石」,目前在溫暖的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水深100-500米的地方生活,共36種。日本千葉縣和靜岡縣內,從恐龍滅絕後的新生代地層中也曾發現過化石。(海外網 王珊寧)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磊)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該過渡型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一重大科學發現,為解答 「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從寒武紀大爆發開始,節肢動物便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 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的奇特花朵,或可解開花的演化之謎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是花朵是如何演化的卻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近日,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在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距今約有1500萬年歷史。研究者們將之命名為「丁氏花」,以紀念我國著名數學家丁石孫先生。
  • [每日閱讀]「臺灣島」形成之謎多解
    大家都知道,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然而,關於臺灣島的成因,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其實這在地質學界也是一個眾說紛紜、尚無定論的謎。目前,對其成因的解釋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看法認為,臺灣是東亞島弧中的一個環節,它的形成與東亞島弧的形成、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該過渡型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一重大科學發現,為解答 「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該過渡型物種被命名為「章氏麒麟蝦」,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又一重大科學發現,為解答 「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11月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野三關發現的螺型化石,為菊石化石或鸚鵡螺化石
    菊石是推算巖石年代、劃分和對比地層最有效的標準化石,可劃分出頗為精細的菊石帶,例如在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每一個紀均可劃分出30個以上的菊石帶,平均每個菊石帶延續時限在100~200萬年之間,在西歐古生代早石炭世晚期賽爾布霍夫期地層劃分出
  • 中國空軍首次飛越對馬海峽 赴日本海遠洋訓練
    中國空軍於當日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偵察機等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新華社發     中國空軍繼上周首次提出「繞島巡航」概念後,昨日下午再度公布重磅消息:中國空軍成立68年來首次飛越對馬海峽,赴日本海國際空域訓練。這則消息背後,有哪些看點?
  • 從地質學上來說日本沉沒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一個層面,日本列島主要是太平洋板塊向西俯衝形成的火山島弧。在地質上,這樣的結構是不斷上升的。第二個層面,日本列島除了主要為俯衝帶火山島弧以外,還包含有從外東北脫離下來的陸地地殼。這與日本海的形成歷史有關。日本海的年齡並不久遠,只有短短的2500萬年而已。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臺灣島形成之謎
    一種看法是,臺灣地層與大陸屬於同一結構,在地質年代新生代的第四紀前即距今100萬年前後,它本是大陸的一部分,同大陸連接在一起,最多是一個半島。第四紀後因地層變動,局部陸地下沉出現了臺灣海峽,使臺灣成了海島。持這種看法的人還指出,即使出現了海峽,澎湖列島南部同福建陸地之間,直到5400年前,還有一條經過臺灣礁的陸地聯繫著,而澎湖與臺灣的陸地聯繫則一直維持到距今6200年前。
  • 首次被發現!一隻5億年前的「蝦」,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
  • 人類起源之謎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指出人是從古猿進化來的,結合當代考古成果,人類進化時間表是: 古猿(1400--800萬年前)南猿(400--190萬年前)猿人(170--20萬年前) 由此來看,古猿與南猿間空缺400萬年,南猿與猿人間空缺20萬年,其間進化的關鍵階段至今未找到過渡種類的化石,因此,科學家們對於人類起源產生了謎團。
  • 日本人祖先從何處來?首次基因解析有新發現
    (觀察者網訊)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神澤秀明等人5月13日發布研究成果稱,通過對繩文人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推斷出繩文人大約在3.8萬年~1.8萬年前從大陸的集團分離並來到日本。 《日本經濟新聞》14日報導稱,這是首次通過基因組解析嘗試解開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哪裡這一謎團,將成為寶貴的數據。具體成果計劃最早於5月底在學術雜誌上發表。
  • 首次被發現!這種5億年前的「四不像」動物,將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它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既有海洋巨型捕食動物奇蝦的掠食性附肢,又有我們熟知的蚊蟲蝦蟹等節肢動物硬化的表皮、癒合的頭殼、多節的軀幹和分節的腿肢。因為其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就如同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瑞獸——麒麟,因此被命名為「c」。
  • 日本人祖先何處來?首次基因解析有新發現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神澤秀明等人5月13日發布研究成果稱,通過對繩文人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推斷出繩文人大約在3.8萬年~1.8萬年前從大陸的集團分離並來到日本
  • 日本人祖先何處來?研究人員首次基因解析有新發現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神澤秀明等人5月13日發布研究成果稱,通過對繩文人的全基因組進行解析,推斷出繩文人大約在3.8萬年-1.8萬年前從大陸的集團分離並來到日本。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4日報導,這是首次通過基因組解析嘗試解開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哪裡這一謎團,將成為寶貴的數據。具體成果計劃最早於5月底在學術雜誌上發表。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共同從位於北海道的禮文島的船舶遺蹟中發掘出生活在約3800年-3500年前繩文時代後期的女性遺骸,研究團隊從該女性牙齒中提取DNA進行了解析。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該青蛙化石距今4500萬~5000萬年,填補我國古近紀及我國南方以往沒有發現青蛙化石的空白。3.龜鱉類化石2006年,化石愛好者趙燦輝首次發現龜化石,距今4500萬~5000萬年。此外,禪城南莊、三水南邊等地也發現一些龜鱉類化石。4.鱷類化石較完整的鱷類化石目前僅見於禪城南莊一處早始新世華湧組含魚地層中,屬種還有待專家鑑定。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這具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的恐龍化石,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大約為1400公斤,體形可與世界著名的暴龍類相比。專家認為,「二連巨盜龍」具有許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認識。對於新發現的這一恐龍種類,專家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長羽毛、有喙但沒有牙齒的最大型似鳥恐龍」。
  • 北京猿人化石失蹤之謎
    因為近、現代以來隨著考古的發現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遠古時代的化石被人們發現,這些化石可以改變許多人的看法甚至顛覆了以前的認知。在中國,曾經有一批遠古人類化石,可惜最後不知所蹤。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這個頭骨的發現,為研究人類的起源及發展,以及再現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原狀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專家們認為北京猿人將人類歷史提前了50萬年,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
  • 南京古生物學家發現1500萬年前奇特花朵,或解開花類演化之謎
    交匯點訊 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是花朵是如何演化的卻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難解之題。也因此花朵演化之謎被Science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這一說法得到很多植物學家的認可,也得到了不少現代植物學研究的支持,但是相關的化石證據卻一直缺席。
  • 河南首次考古出土猿人化石 揭秘欒川人之謎(圖)
    2012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欒川縣伊河南岸孫家洞發現6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當年10月,這裡發現的古人類被稱為「欒川人」。  「欒川人」是在河南境內首次考古發掘出土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專家稱這一發現前推了中原地區古人類的生存歷史。「欒川人」引起國內外考古學者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今年3月14日,有關方面宣布,孫家洞舊石器遺址入圍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