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媽愛叨叨
有溫度 有深度 有態度 寶媽們都在關注
點擊播放 GIF 0.1M
提到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漢語若是排第二,沒有其它語言敢爭第一!
歸根到底,還是漢語太過複雜:發音難在四聲、一詞多義、意義多重……
許多外國人都想學習漢語,最後都敗下陣下來,美國《時代周刊》就曾對漢語給出高度評價:
「如果你想領先別人,就學漢語吧!」
漢語如此厲害,聯合國自然會給予相對的匹配地位!
據聯合國發布的消息稱,聯合國已確定世界6種通用語言,分別是英語、漢語、阿拉伯語、俄語、西班牙語以及法語!
漢語歷史悠久,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至少15億,是中國、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
但是在此之前,漢語並不是世界通用語言,根本原因還是使用漢語的人數都是中國人,通用度一般。
說起來,漢語被列為世界通用語言,早在一年半前,就被英國廣播公司BBC預料到了。
BBC認為漢語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2018年12月31日,BBC Ideas發布了一個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統一使用漢語寫作嗎?》的視頻,他們認為漢語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BBC給出如此高度評價,這也讓國人「受寵若驚」,可這並不是阿諛奉承,他們給出了自己研究出來的論據。
1.漢語很多都是象形文字,就像表情符號一樣利於理解
說起來,漢字的發展起源跟中國的文明相輔相成,我國最早的成熟漢字就是甲骨文了,而那時的文字的確就是實物演化成符號,根據文字的結構、形狀就能猜到代表的意思。
2.中國有方言,卻能統一漢字書寫交流
中國的方言有很多種,我們平時接觸比較多的就是東北話、四川話、湖南話、河南話、粵語等等,這還不包括少數民族的方言。
由此可見,漢語「心胸寬廣」,放到高中政治課本裡介紹,就是漢語具有包容性和大眾性。
3.漢字很美
法語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都德的《最後一課》中也提到了這句話。
當然,如果單純從語法、文字結構、聲調等方面來看的話,法語的確值得稱讚。
但若是從書法的角度來分析,漢語比法語更美,意境、韻味、氣度在字裡行間體現地淋漓盡致,這是法語難以比擬的。
弗朗西斯·培根曾說過這句話:「像漢字這樣的語言及書寫系統之所以合格,是因為這種符號和其所象徵的東西之間的特殊關係。」
現在,漢語被列為世界六大通用語言之一,BBC的預料著實非常準確。
漢語入圍日語落選,日本人:憑什麼?
聯合國在公布漢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後,日本媒體十分不滿,隔空喊話:「我們申請了這麼多次,怎麼屢次被拒絕?憑什麼?」
聯合國並沒有搭理日本的叫囂,不過據兜媽分析,理由無外乎這3點。
1.日本文字來源於漢字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直到隋唐時代,漢字傳入日本後,日本才開始系統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
如果寶媽對日語有淺顯的了解,就會發現日語的五十音都來源於漢字,而它們的某些發音也類似於漢語的發音。
日語與漢語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說句不好聽的話,沒有漢字,就沒有現在的日語,所以日語自然沒有資格跟漢語比肩。
2.日語受眾有限
在這一點上,其實漢語的受眾也不高,但是耐不住中國人多啊!
14億人口加上國外個別地區也十分看重漢語,這意味著世界上20%的人都使用漢語。
然而,日語的受眾僅限於他們的小島,最多也就2億人,單純從使用人口的數量上看,日語也不夠格啊。
3.綜合實力
王力宏有一首歌曲叫做《龍的傳人》,裡面歌詞寫的非常棒,「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現如今,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毋庸置疑,特別是這場疫情,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的成長與實力。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前往中國尋求發展,漢語被列為世界通用語言也是聯合國對中國國力的認可。
漢語被列為世界通用語言,孩子還要學習英語嗎?
國內許多人都曾經說過這句話,「當一個國家的孩子全部被迫學第二種語言時,說明自己太過弱小。」
這句話正確嗎?我們並不清楚,至少短時間看對孩子沒壞處。
那麼,漢語被列為世界通用語言後,孩子還有必要學英語嗎?兜媽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1.未來50年內,英語依舊是世界主流語言
英語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不外乎有2點。
18世紀、19世紀,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獲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不斷地進行殖民地擴展,讓英語快速傳播起來;
20世紀到至今,超級大國的誕生,美國的強盛讓英語的影響力沒有絲毫下降。
可能未來,漢語會取代英語,但是現如今,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依然是英語,這點毋庸置疑。
2.科研文獻
對於國內的科研人士來說,他們研究的資料和雜誌大部分來源於國外,就像《Nature》、《JACS》等等。
而某些學術工具,也都是國外的軟體更加實用,若是不懂英語的話,根本無法深造自己。
孩子學習語言,不要錯過黃金期
前段期間,有一位來自西安的5歲小美女走紅網絡,她在抖音上擁有19w粉絲。
這是因為,她才5歲,英語記憶單詞量就達到3000個。
很多寶媽可能不知道英語單詞量達到3000是什麼概念。打個比方,高考英語詞彙量在3500左右,這就說明5歲萌娃現在去高考背寫單詞,完全沒有問題。
生活中,我們可能聽說過許多「神童」,楊冪女兒小糯米2歲半時,就可以做到開口說話都是英文;趙薇女兒小四月可以跟保姆用雙語交流;劉燁兒子諾一更厲害,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四國語言。
為什麼這些萌娃3、4歲就可以熟練掌握第二種語言?其實,這離不開聰明寶媽的悉心教導。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在1~2歲時,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期,這時候孩子學母語會事半功倍。
語言能力跟智商不同,它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後天培養來改善。
孩子在3~6歲時,是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期,這一年齡段,孩子大腦的中樞神經是開放式的,會對不同的語音信號格外敏感,學習能力超級強!
抓住孩子語言黃金期,聰明寶媽都會這樣做
1.媽媽要學會「喋喋不休」
寶媽總是跟寶寶自說自話,會讓寶寶接受的詞彙量更多。
美國研究顯示,與「語言狂人型」寶媽生活的寶寶,同與「沉默是金」寶媽培養的寶寶相比,他們在2歲時,前者比後者多掌握296個詞彙。
這說明,寶媽跟寶寶「喋喋不休」的話,並非沒有用,寶寶可能會在無意中學到很多詞彙。
當然,這個過程也有注意事項:
寶媽發音要準確;
語速不要太快。
2.根據場景教寶寶詞彙
對於寶寶來說,生活中的任何場景,都是他們學習語言的好時機。
吃飯時,寶媽可以給寶寶介紹各種菜名;
購物時,寶媽可以給寶寶介紹各自蔬菜、肉禽、水果的名稱;
去動物園時,寶媽可以給寶寶介紹各種動物,同理去植物園時,寶媽也可以介紹植物。
就算是上廁所,寶媽都可以可以寶寶介紹廁紙、清潔劑、馬桶等等……
根據情景理解詞彙,這會讓寶寶學習語言倍輕鬆,聰明的寶媽都會抽出時間這樣做!
3.跟寶寶對話而不是講話
生活中,許多寶媽都會跟寶寶說話,不過是講話,而不是對話。
「趕快吃飯。」
「快去睡覺。」
這種帶有命令式的講話,並不適合寶寶學習語言。
相比較而言:
「寶寶,要不要去睡覺?」
「寶寶,在幹嘛?不吃飯嗎?」
這種才是對話。
寶媽跟寶寶對話,會拓展寶寶的詞彙量,引入一些開放性的話題,可以給寶寶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4.給孩子營造學習語言的環境
寶媽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單詞卡片,或者把單詞海報貼在牆上,方便寶寶隨時學習。
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都可以幫助寶寶快速記憶。
另外,寶媽可以多帶寶寶認識新朋友,特別是比自己寶寶年齡大的孩子,這會擴大寶寶社交圈,增加寶寶說話機會,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發展。
5.給寶寶讀繪本或兒歌
寶寶在2歲時,寶媽就可以通過讀繪本、唱兒歌,引起寶寶對語言的興趣,讓寶寶愛上文字、詞彙,增加寶寶詞彙量。
幼兒的主要工作就是「遊戲」,讓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效果也非常理想。
所以,寶媽要堅持給寶寶朗讀故事,並且盡力模仿故事中主人公的語調,這樣寶寶更愛學習語言。
漢語被列為世界通用語言,我們在給祖國點讚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抓住寶寶的語言黃金期。畢竟,寶寶不僅是我們的未來,也是祖國的未來啊!
各位寶媽,你們家寶寶學習語言時有遇到什麼問題嗎?寶寶學話時有遇到困難嗎?不妨把問題分享出來,一起探討吧!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