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H48成員馮薪朵,最近發了條微博,自曝患有抑鬱症。
嚴重的時候,她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個星期沒出門,看到任何文字都會讓她發抖。
這一次比以往更是來勢洶洶,時常發作的幻聽讓她難以入睡,甚至感覺臉上的每一塊肌肉都不受控制。
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一個詞經常出現在微博知乎的熱搜話題上,那就是:抑鬱症。
抑鬱症這個看似普通卻很難被他人察覺的病症,就像惡魔一樣折磨著患者,沒有人能真正走進抑鬱者的世界。
因為抑鬱症,我們曾經失去了很多可愛的人。
張國榮,喬任梁,韓國著名女星崔雪莉,具荷拉......
還有很多人因為抑鬱症而離開世界,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或許他們曾希望這個世界能理解他們一點,哪怕只是認真地、靜靜地傾聽他們說的話,都是對他們的一種寬慰。
但沒有人認真聽過他們心裡發出的聲音,於是,我們失去了他們。
正如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諸多煩惱一樣,我們期待的也不過是有人能傾聽,理解我們當下的感受,能與我們共情。
但我們永遠無法輕易對別人的經歷感同深受,正如我們永遠也無法輕易猜出別人的心裡在想什麼。
我們大多數人的身上,都缺乏一種共情的力量。
全球共情研究專家、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亞瑟·喬拉米卡利在失去了弟弟大衛之後,深深地感受到共情的重要性,根據自己多年的心理研究和案例分析寫下了《共情的力量》。
正如作者亞瑟所說,共情就是一束光,能夠穿透痛苦和恐懼的漫漫黑暗,找到我們生而為人的共通之處。
1
大衛的故事
作者亞瑟之所以研究共情,是因為他弟弟大衛曾經在絕望的邊緣時,亞瑟沒有利用共情挽留住大衛的生命。
當我們失去一些東西的時候,總會得到另一些東西,大衛的死對亞瑟刺激很大。
他研究心理學,想要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壁壘,實現心與心的溝通。
亞瑟找到了。
共情就是通往愛與寬恕的道路,不管有多麼痛苦,多麼絕望,每個人身上都具有成長和改變的各種可能。
2
認識共情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並相應地做出回應的能力。
共情的兩面性是指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既能用來助人,也能用來害人。
我們每個人生來就具有共情的能力,共情能讓我們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親近,也能被一些極端分子用來操縱他人。
共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對方感受到自己被共情時,就會敞開心扉。
這個世界幾乎所有的生物生來就有共情的能力,小到單細胞生物黏菌,再到螞蟻和毛毛蟲之間的共情,再到靈長類生物之間的共情。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共情。
共情能力是直接連在大腦的神經迴路中,尤其連在大腦的兩個不同但相互關聯的區域中——杏仁核和新皮層。
所有生物都有產生共情的腦迴路,但只有人類擁有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告訴他人自己想法的同時,感受來自他人的傷心迷茫和求助的能力。
我們通過共情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信任,它幫我們克服恐懼,實現心理治療的過程。
3
表達共情
每當我們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總希望有一個人能來理解和包容自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對你表達共情。
總會有人在這個時候把所有的道理擺明,或者以同情的方式安慰,這種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
共情不等同於同情,同情是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則是為了理解他人。
就像在職場類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一季第4集中,實習生們要和自己的法律委託人見面。
在李浩源和何運晨這組種,面對委託人的真情講述,李浩源很好地運用了共情的能力安撫情緒不安的委託人,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法律道理他們都懂,但是此時委託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法律上的支持,更多的是來自他人的共情,就是那份包容和理解才能撫平他們受過的傷。
共情不是一個容易掌握的工具和技術,而是一種需要精心培養和持續關注的能力。
作者亞瑟在書中提出了表達共情的七個關鍵步驟:
1、使用開放式問題
2、放緩節奏
3、不要匆忙做出評判
4、關注你的身體感受
5、向過去學習
6、讓故事充分展開
7、設定邊界
4
共情式傾聽
我們在和朋友交流談話的時候,你是否會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談話方式:
當對方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後,你會根據自身的經歷和自我的認知,對他人的經歷進行評判和解讀。
但往往很多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正確答案,他們只是希望自己能被感受和被理解,這才是共情式傾聽的核心。
之前看到一個故事,木木是一個大公司的底層職員,經常加班熬夜,而木木每次都會和自己的閨蜜小西吐槽。
小西聽完木木的吐槽對她說:「你覺得累就辭職啊。」
木木一臉懵,她從來沒有想過離職,她只是想讓自己被理解和被感受,有人能傾聽她說的話。
而小西也沒有做錯,她給出了自己認為對的答案,但她卻沒有做到共情式傾聽木木的心裡話。
共情式傾聽總是以對方為中心,其目的是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理解。
為了更好的理解他人,我們必須放棄自我為中心的視角,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們與自己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5
共情的陰暗面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黑白對立的,共情有陽光的一面,也有被人利用成為陰暗的一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戰的發起者希特勒,他深知共情陰暗面的力量,利用自己對德國人民需求和渴望的敏銳洞察來操控他人的情緒。
現實社會中也有很多人利用共情的陰暗面,將共情作為一種利益營銷手段。
例如保健品推銷員會利用很多老年人不理解藥理的情況,推銷大量的保健品藥方,其中很多的保健品藥其實會對老人的身體產生副作用。
亞瑟在書中也給出了抵禦共情陰暗面的十個步驟:
第一步:分辨出真正的共情和有目的共情。
真正的共情是由真正關心他人和渴望去幫助他人激發出來的,但有目的的共情則主要關注別人能給你什麼。
第二步:了解自己的渴求。
共情讓我們理解自己的渴求,看清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以及未來該怎麼做。
第三步:學著相信自己天生的本能。
共情是我們天生的一種能力,當面臨危險時,本能的共情能力能讓我們感受到危險迅速做出反應。
第四步:保持注意力。
注意人們心情和行為的細微的變化,留心觀察那些不太相符的事實和細節,讓你的頭腦對所有的可能性保持開放的態度。
第五步:當心突兀的接近。
我們會認識一些一見面就讓我們感覺一見如故的人,但是真正的親密關係,需要時間來逐步建立信任。
第六步:小心過冷或者過熱兩個極端。
極端的情緒在一段關係中總是會引發一方的不適,如果不能調整極端情緒,那只能遠離這樣的極端了。
第七步:遠離總是責怪他人的人。
一些人總是在出現矛盾的時候把問題歸結為別人的問題,經常責怪他人的人也會被別人責怪,這是共情的絕對缺失。
第八步:警惕別人為了他們的目的煽動你的情緒。
如果他人為了他們自己的需求來煽動你的情緒,那在表面之的關係之下就醞釀有共情的陰暗面。
第九步:留意不一致的言行。
我們都會偶爾出現不一致的行為,但是持續的不一致行為模式就表明了共情的缺失。
第十步:記住,共情不是善良的同義詞。
6
共情的8種行為
我們在探索共情的過程中,總會發現共情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處,發現共情並利用共情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和諧的同時,抵禦生活中利用共情陰暗面存在的危險。
亞瑟在第二部分中闡述了產生共情的八種行為能夠提高我們的共情能力。
誠實、謙遜、接納、寬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寬恕,在這八種共情的行為中,我們學習如何共情他人,成為一個有共情力的人。
7
結語
每一個陽光燦爛的微笑背後都有可能飽含著不被理解的傷痛或苦衷。
如果可以,請放下心中的急躁,安靜地傾聽一下他人的訴說,或許你的共情能夠引導他人走入一個新世界。
共情不是一時的同情和安慰,而是放下心中的芥蒂和偏見,理解他人的心態。
在複雜混沌的世間,在某些不被發現的陰影下,請用你的共情灑下一片暖陽,溫暖你身邊需要溫暖的人。
作者:周瑤,精讀讀友會會員。在塵埃裡修煉,在俗世間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