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關注查看更多!把趣之化學設為星標/置頂
來源:科學網 作者 | 馮麗妃 梅進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國和美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因「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Roger Penrose將獲得一半獎金,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將分享另一半獎金。
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過去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
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可用性」。
2018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2016年——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獎,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另外兩位獲獎科學家為愛爾蘭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獲獎理由是「有關蛔蟲寄生蟲感染新療法的發現」。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今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過去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
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可用性」。
2018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2016年——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獎,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另外兩位獲獎科學家為愛爾蘭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獲獎理由是「有關蛔蟲寄生蟲感染新療法的發現」。
【版權聲明】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喜歡,分享,贊,在看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