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

2020-11-28 中國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

2015-07-28 16: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北京水世紀生物公司        瀏覽量: 3201 次 我要評論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養殖動物不明原因的出現一些症狀,比如表現在魚上面是急劇活動、身體痙攣、焦躁不安,解剖發現肝臟及鰓已經發生病變;表現在河蟹等甲殼動物上是溜邊、上網、上草頭等,解剖發現鰓變黑、肝胰臟發白。筆者根據在塘口的經驗,結合有關文獻,發現這樣一些疾病多與中毒有關,而中毒的因素又是多種多樣,具體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類,在此總結出來與廣大養殖戶分享,望能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一些幫助。

一、藻類中毒

微囊藻引起中毒
微囊藻屬於植物界藍藻門色球藻綱色球藻目色球藻科微囊藻屬,能引起中毒的主要是銅綠微囊藻和水華微囊藻。當微囊藻大量繁殖並死亡後,其儲存物質藍藻澱粉和藍藻顆粒體分解產生羥胺(NH2OH)、H2S等有毒有害物質,毒死水產動物。微囊藻喜歡生活在溫度較高鹼性較高的富營養水體中(溫度28.8~30.5℃、pH8~9.5)。其原理是:在白天藍藻進行光合作用時,pH上升到10左右,可使魚體硫胺酶活性增加,在硫胺酶作用下,VB1迅速發酵分解,使水產動物缺乏VB1,導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系統失靈,興奮性增加,急劇活動。
那有哪些防治方法呢?
1.在夏秋高溫季節做好預防,可定期(10~15天)用大水面芽孢配合全效底改片,在晴天上午潑灑。
2.當微囊藻已經大量繁殖時,可全池遍灑濃度為0.7mg/L的硫酸銅,或者藍藻一次淨1袋/畝/米,撒藥後及時增氧及觀察,用藥後第二天可用解毒靈按1袋/5畝進行解毒,第三天用活肥(10畝/袋)配合優加益生菌(3畝/袋)平衡藻相調節水色。

二、農藥中毒

農藥中毒在水產上主要是各種殺蟲劑的使用,以及在引進外源水時,不小心將農業廢水引進池塘,農業廢水中含有的各種殺蟲劑除草劑等引起養殖動物中毒。
農藥種類:
1.有機氯殺蟲劑:如DDT、地特靈等,殘留時間長,性質穩定,容易在生物體內蓄積,對富含脂肪的神經組織、肝、腎以及心臟等器官產生毒害作用。
2.有機磷殺蟲劑:如敵百蟲、敵敵畏等,殘留時間短,進入血液內即與血液內膽鹼酯酶直接結合,作用迅速猛烈,中毒後表現為神經麻痺,行動緩慢,最後死亡。
3.有機硫殺蟲劑:如代森鋅、代森銨等,進入動物體內後,主要損害神經系統,能刺激皮膚,使鰓充血。
對此,建議養殖朋友在引進外源水時注意其來源,是否為農業廢水,如果是,在引入池塘後應進行解毒,在殺蟲時選擇一些藥性溫和,殘留較少,對養殖動物傷害小的藥物,如用敵百蟲等,應嚴格控制劑量。在殺蟲後及時解毒,能有效減少對養殖動物的傷害,本公司的「解毒靈」含有降解劑、核酸及有機調節素,使用後能有效降解各種農藥殘留,還廣大養殖朋友一個「乾淨」的水體。其次是在年前用過清塘藥物並曬塘之後,在次年放苗之前,應對水體進行解毒,然後再放苗,避免放苗後出現死亡、上網等情況。

三、重金屬鹽類中毒

無論是空氣、泥土,甚至食水都含有重金屬,其主要來源是工業的廢水、廢氣、廢渣以及一些生活垃圾,在地表經雨水等富集、衝刷進入池塘,其對水產動物的毒性一般以汞最大,銀、銅、鎘、鉛次之。當水體中重金屬含量達到一定數量後,對養殖動物產生毒害作用。其致害機制是重金屬離子與鰓所分泌的粘液結合成為蛋白質的複合物,覆蓋在整個鰓部並填塞鰓絲間隙,阻礙鰓組織與水的接觸面,使其不能進行氣體交換,發生窒息而死。同時金屬離子通過鰓的表面,進入鰓內或體內其他部位,與體內主要酶的催化活性部位中硫氫基結合成難溶的硫酸鹽,抑制酶的活性,妨礙機體代謝。為了能保持水體中的重金屬含量不超標,建議在天氣突變等情況下配合「水博士」調水穩水,同時「水博士」中高濃度(有機酸含量多於70%)的有機酸能絡合水體中的重金屬元素,起到解毒的作用。

四、化學物質中毒

1.硫化氫中毒
池塘中硫化氫的來源主要是池塘中的殘餌、糞便、動植物殘骸在厭氧型的硫酸鹽還原菌的作用下分解產生硫化氫,硫化氫具有臭雞蛋味,通常在硫化染料、製藥、含硫橡膠、含硫金屬冶煉等工廠排出的廢水中也存在。硫化氫的毒素主要有刺激和麻痺作用,能在魚體黏膜和鰓表面很快分解,與組織中的鈉離子結合可形成具有強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鈉。硫化氫還能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阻礙體內生物氧化反應,引起組織細胞窒息。為此,人為的增加底部溶氧量,破壞厭氧菌的生存環境,就能減少硫化氫的產生,其次,通過改底,將池底殘餌糞便分解氧化,切斷厭氧菌營養來源,也能減少硫化氫的產生。本公司生產的「全效底改」和「強效底淨」,高含量的過硫酸氫鉀和過碳醯胺,能有效氧化池塘底部殘餌糞便,同時還能增加池塘溶氧,定期使用可預防硫化氫產生。

2.氨氮、亞硝酸鹽中毒
目前,氨的非離子化形式(NH3)被認為是有毒的,但離子態的氨和銨在一些報導中也被認為有毒。水生動物的排洩物、施加的肥料、殘餌、動植物屍體含有大量蛋白質,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後形成胺基酸,再進一步分解成氨氮。當氧氣不足時,水體發生反硝化反應,亞硝酸鹽、硝酸鹽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分解而產生氨氮。從產生的途徑來說,氨氮和亞硝酸鹽與硫化氫的產生途徑有相似之處,都是底部殘餌糞便積累產生的,由此來看,改底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3.工業汙水引起中毒
工業汙水的來源很廣,焦化廠、煤氣廠、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等所排汙水都是工業廢水,廢水中所含其他有毒成分也很多,有的含重金屬,有的含硫化氫,有的含樹脂酚,總體來說,工業廢水進入池塘有百害而無一利。那麼,為了池塘安全,我們能做什麼呢?首先一點是自己管理,因為你不知道哪家工廠排放的廢水不達標,也不知道是否有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出來,所以能做的就是堅決不讓工業廢水進入池塘。但有些情況也是無法避免的讓工業廢水進入了池塘,那這時候如何處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換水,將有毒的水排出池塘,打進新水。在不方便進行排水的時候,只能進行綜合治理,物理的化學的或者生物的方法。物理方法有沉降法、過濾法等,化學的可以使用有機酸或螯合劑等進行解毒,如使用「水博士」「解毒靈」等產品。

五、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在養殖過程中不少見,通常是出現中毒現象但還找不出中毒原因,因為在養殖動物發病時,一般會去找外部水體環境或檢查生病個體的表徵現象,通常會忽略食物這一環節。而食物中毒一般是一個長期積累毒素的過程,在初期可能不易觀察。所以對於這一點,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投食方面下功夫。那麼,通常毒素或者致病因素會引起食物中毒呢?我們知道有一個術語叫油脂酸敗,何為油脂酸敗?就是指油脂或含油脂食物,在貯存過程中經生物、酶或者氧化作用,發生變色、變味的等變化,這就是油脂酸,通常會引起食物中毒。另一個方面,近些年通常說到的一個東西,叫黃麴黴毒素,它是藍綠色的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也會引起食物中毒。這種黴菌最容易生長在各種油料植物的種子碎片上,而長時間存放的飼料中也容易滋生。所以對於食物中毒這一點,是可以靠人為作用進行預防的,合理的飼料配方和投食比例,投新鮮的餌料等措施都可避免食物中毒的發生。

對於以上這各種各樣中毒現象,有些是完全可以預防和人為控制的,而有些確是不可抗因素所引起,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有一個預防的意識,通過預防可能不發生,但不預防,卻有很大把握會發生,為了讓養殖更加順利,讓產值更高效益更好,永遠記住防重於治!當然,在養殖過程中還會有其他一些如抗生素、棉酚、黏合劑、抗生素、甲烷等因素會引起中毒,在此不做贅述,只拋磚引玉,一為廣大養殖朋友提個醒,不要忽視毒素作用,一為傳達一個我所贊同的思想,僅此而已。
&nbsp

作者:北京水世紀生物公司 譚夢明


參考文獻
戰文斌.2011.水產動物病害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林文輝.2003.池塘養殖水質.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水產養殖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水產養殖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2014-05-15 16:3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在養殖過程中如果滿塘滋生青苔,因其繁殖快,此時不宜使用藥物整塘殺滅,一旦大量的青苔被殺滅,將會嚴重惡化整個養殖環境,青苔敗壞所產生有害物質將嚴重影響到蝦正常生長,輕者會出現不間斷的偷死,重者則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
  • 歸納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產養殖池漆如何抗藻?
    水產養殖池漆是專用於水產養殖領域的水泥養殖池防水塗料,在防水、抗藻、抑菌特性上有較為明顯的優異性,具備防黴抗鹼、高耐水性,極佳附著力,抗海水(氯離子)腐蝕、耐汙性強的顯著特點。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
  • 水產養殖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五種季銨鹽消毒劑介紹
    水產養殖過程中經常使用的五種季銨鹽消毒劑介紹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胡斌 水產養殖網 2016-06-07 17:05:00自然界中存在的季銨鹽,很多都具有生物活性,例如矮壯素[(CH3)3NCH2CH2Cl]Cl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季銨鹽可以分為單鏈季銨鹽、雙鏈季銨鹽、三季銨鹽、多季銨鹽和超支化季銨鹽。主要用作農業殺菌劑,公共場所消毒殺菌,循環水殺菌滅藻劑,水產養殖殺菌消毒劑,醫療殺菌消毒劑,畜禽舍消毒劑,赤潮殺滅劑,藍藻殺滅劑等殺菌消毒領域。
  •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2.水產飼料:水產養殖中,包括水產育苗、調水劑和飼料行業,如餌料行業主要是為魚、蝦、蟹和貝類提供開口餌料,所謂的開口是在動物的卵孵化出後,首先要吃的食物,像嬰兒母乳,再長大點就像嬰兒一樣加一些米糊、乳粉、米羹之類的食物,對於苗種來說就是次級餌料,如輪蟲、橈足類、枝角類的這些次級餌料的食物來源是餌料微藻,所以說其是生物餌料體系,使用非常廣泛。
  • 水產養殖中的常見中草藥介紹及圖譜(二)
    為了能讓更多的水產養殖從業者了解和學習屬於我們國家獨有的中草藥知識,特此開展此一專欄,分別就中草藥在水產養殖的特點、作用、及常用種類等作簡要的介紹,以供參考。
  • 水產養殖中的常見中草藥介紹及圖譜(一)
    隨著水產養殖病害的日趨嚴重,養殖中所使用的漁用藥物的種類和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抗生素、促生長劑、殺蟲藥等的大量使用,既危害人類健康,又汙染環境。所以,無殘留、無汙染的中草藥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 光合菌生理特點介紹及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應用
    光合菌生理特點介紹及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應用2012-01-02 19: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威報光合菌只含有類似植物葉綠體的雙層膜結構,上面主要有細菌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不同種類光合細菌因雙層膜結構中所含色素種類和組成不同而顯示不同菌體顏色。光合菌是集約化水產養殖中應用研究進行得最早、研究成果最多的益生菌。本文就光合菌的營養方式、生態位及在水產養殖中的具體應用作簡單闡述,期望為養殖戶更好地使用光合菌提供參考信息。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
    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04-22 14:32:00&nbsp2、微生物在氮循環中的作用&nbsp養殖水體中的氮能促進或限制水產養殖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的轉化,也是浮遊植物生長限制性營養元素之一。微生物在氮循環中的作用:①氨化作用含氮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而產氨的過程。氨化微生物很多,包括細菌、放線菌和真菌等。②硝化作用即氨經過亞硝酸的中間階段而氧化為硝酸的過程。硝化細菌等。
  •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出處:南京宏遠生物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5-09 20:24:00 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甲藻的危害:甲藻為一大類鞭毛藻的總稱,體呈卵圓形,大量繁殖時,常可改變其生活水域的顏色,有些甲藻可以作為某些水產幼體的餌料,但其中有些類群,在繁殖過程中,可產生多種毒素,引起魚類的神經麻木,代謝失調及呼吸障礙,最後導致死亡。卵甲藻還能附在魚身上,過寄生生活,吸收魚體養料,刺激魚體增生粘液,使魚體像塗了一層米粉似的,故稱「打粉病」,甲藻的防控同藍藻。
  • 池塘養殖中常見的四種最常見水質類型
    池塘養殖中常見的四種最常見水質類型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6-20 16:37:00   水是池塘養殖魚類的生活環境。池塘養殖要想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除了要有理想的池塘條件、優質的飼料和健康的魚種及合理的放養密度外,還要具備良好的水質。
  • 腐殖酸鈉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腐植酸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於褐煤,風化煤,泥炭之中,含量達30%~70%,我國70年代曾掀起腐植酸類物質的研究和應用的熱潮,主要是解決當時農業生產肥料的短缺。腐植酸具有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結構性能,在植物生長中起到了奇特的作用。腐植酸在自然界煤炭中提供的有機酸類物質稱MFA,而由我們首創的生化法生產的類腐植酸物質被稱為BFA(BiotechnolosyFulvicscicl)。
  •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養殖網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本站整理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7-11-29 15:32:00 &nbsp 近年來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由傳統的自然放養轉向高密度集約化飼養,水產飼料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大量的集約化飼養幾乎全靠人工飼料,然而,人工飼料與傳統的天然飼料相比,其風味和適口性往往存在很大差異,而且不同的水產動物其喜好各不一樣。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11-16 17:01:00 在現在以投餌為主的養殖模式下,殘餌、糞便、N、P等富營養因子排入水體,使養殖水體中化學需要量(COD),生物耗氧量(BOD)嚴重超標,有的已超過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據估計每生產一噸蝦可水體中增加0.2噸的N無素和0.05噸的P元素,其結果是導致魚蝦病害和產量的瓶頸。
  • 水產養殖中的「水」有什麼用?
    海水養殖PH值一般應控制在7.5~8.5之間,淡水養殖PH值一般應保持在6.5~9.0之間。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種化學變化均能引起PH值的變化,PH值的變化對魚蝦和水質均有很大影響。 (三)氨(NH3)--水產動物的隱形殺手 氨由水產動物排洩物(糞便)和底層有機物經氨化作用而產生。
  • 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水華」有哪些常見危害?如何防控?
    【常見問題】一些養殖池塘特別是高密度養殖池塘在夏季高溫季節,常可在水面見到一層厚厚的藍綠色藻漿,這就是藍藻「水華」。這種現象極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和水體環境惡化。【原因解析】隨著池塘養殖密度的增大,對水體的投人物品增加,當水體超過負載能力時,養殖水域中藍藻類含量逐步增加,水體富集了過多的氮、磷等營養物質。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 淡水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藍藻、微囊藻(死亡後產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類生長);螺旋藻(不易消化)、顫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易產生水華)。
  • 八種常見水產養殖水質!速來辨別你的池塘!
    對水產養殖者來說,池塘的水色是他們天天面對的,但如何根據池塘的水色和狀態來判斷水質的好壞,對於養殖者非常重要,也是進一步採取措施的關鍵。池塘的水色各種情況,有各種性狀和各種顏色,如何判斷根據什麼判斷,有沒有科學根據,答案是肯定的。
  • 水產養殖過程中,常見的幾種底質改良劑
    改良底質的機理就在於,養殖水體使用過硫酸氫鉀複合鹽後,釋放出活性氧,增加底層水體的溶解氧,打破池塘底泥與底層水的界面,疏鬆池塘底質,改底解毒後能夠使底部的泥土變松,使殘餌和死藻等微粒懸浮,形成有機絮團,有利於底部有機物的分解;自身具有強氧化性能(過硫酸氫鉀的電位值高達1.85v),能夠將底泥中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性產物(亞鐵離子等)氧化,提高底泥的氧化還原電位,減少底泥中的氧債。
  •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
    水產養殖水體中各種藻類的危害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2 06:57:00四、甲藻、裸甲藻、飛燕角甲藻甲藻喜歡生長在有機物質多、硬度大、微鹼性的水體中。它們大理繁殖時,水呈紅棕色俗稱「紅水」。甲藻的危害:甲藻為一大類鞭毛藻的總稱,體呈卵圓形,大量繁殖時,常可改變其生活水域的顏色,有些甲藻可以作為某些水產幼體的餌料,但其中有些類群,在繁殖過程中,可產生多種毒素,引起魚類的神經麻木,代謝失調及呼吸障礙,最後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