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中的「水」有什麼用?

2021-01-09 騰訊網

一、水中五種物質

(一)溶解氧--水產動物生命要素

同人一樣,水產動物也必須在有氧的條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頭,嚴重時泛池致死。一般來說,養殖(育苗)水體的溶解氧應保持在5-8mg/L(ppm),至少應保持3mg/L以上。輕度缺氧雖不致魚蝦死亡,但魚蝦生長會變慢,飼料係數提高,生產成本上升;而水中溶氧過高則會引起魚類氣泡病。

(二)PH值--水質狀況的晴雨表

PH值是水質的重要指標,這是因為PH值決定著水體中的很多化學和生物過程,如氨氣NH3和硫化氫H2S等有毒物質,由於PH值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PH值過高或過低對魚蝦都有直接危害,甚至致死。

酸性水中(PH值低於6.5)可使魚蝦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載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儘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魚蝦浮頭。由於耗氧降低,代謝急劇下降,儘管食物豐富,但魚蝦仍處於飢餓狀態。

PH值降低時,水質中的溶解氧減少,硫化氫、亞硝酸鹽、氨氮等有害物質增多。

PH值偏高時,水體中的氨氮、碳酸鹽鹼度的毒性增強。

PH值過高的水則腐蝕鰓組織,引起魚蝦大批死亡。如鰻魚在PH值低於5時,鰓變紅褐色粘液分泌增多,呼吸衰竭而死亡。

PH值在低於4或高於10.5時,魚蝦不能存活。海水養殖PH值一般應控制在7.5~8.5之間,淡水養殖PH值一般應保持在6.5~9.0之間。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種化學變化均能引起PH值的變化,PH值的變化對魚蝦和水質均有很大影響。

(三)氨(NH3)--水產動物的隱形殺手

氨由水產動物排洩物(糞便)和底層有機物經氨化作用而產生。氨是水產動物的劇毒物質,養殖池中由於有動物排洩物,必定存在氨,養殖密度越大,氨的濃度越高。

水體中的氨過高的話會破壞魚蝦等水生動物的皮膚、胃、腸道的黏膜,造成體表和內部器官出血,抑制其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為保證魚蝦的安全,水產養殖(育苗)生產中,應將氨的濃度控制在0.2ppm以下。

(四)亞硝酸鹽(NO2-N)--水產動物的致病根源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成硝酸鹽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在這一過程中,一旦硝化過程受阻,亞硝酸鹽就會在水體內積累。當養殖水體中存在亞硝酸鹽時,魚蝦類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抑制血液的載氧能力。魚類長期處於高濃度亞硝酸鹽的水中,會發生黃血病。亞硝酸鹽在水產養殖中是誘發暴發性疾病的重要環境因子。

當亞硝酸鹽達到0.1ppm時,魚蝦紅血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量逐漸喪失,會造成魚蝦慢性中毒。此時魚蝦攝食量降低,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躁動不安。

當亞硝酸鹽達到0.5ppm時,魚蝦某些代謝器官的功能失常,體力衰退,此時魚蝦很容易患病,很多情況下魚蝦暴發疾病而死亡就是由於亞硝酸鹽過高造成的。

亞硝酸鹽過高可誘發草魚出血病,鰻魚亞硝酸鹽中毒時魚體發軟,胸部、臀部帶淺黃色,肝臟、鰓、血液呈深棕色。對蝦中毒時,鰓受損變黑,導致死亡。

為確保魚蝦蟹(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議將亞硝酸鹽含量必須控制在0.2mg/L以下。

(五)硫化氫(H2S)--水中劇毒氣體

硫化氫(H2S)是一種可溶性的毒性氣體、帶有臭雞蛋氣味。

有兩個主要原因導致產生硫化氫:

一是在於養殖池底中的硫酸鹽還原菌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硫酸鹽;

二是厭氧菌分解殘餌或糞便中的有機硫化物。

硫化氫與泥土中的金屬鹽結合形成金屬硫化物,致使池底變黑,這是硫化氫存在的重要標誌。硫化氫是水產動物的劇毒物質。大約0.5ppm的硫化氫可使健康魚急性中毒死亡。當水中的硫化氫濃度升高時,魚蝦的生長速度、體力和抗病能力都會減弱,嚴重時會損壞魚蝦的中樞神經。

硫化氫與魚蝦血液中的鐵離子結合使血紅蛋白減少,降低血液載氧能力,導致魚蝦呼吸困難,造成魚蝦中毒死亡。養殖(特別是育苗)生產中,水質中硫化氫的濃度應該嚴格的控制在0.1ppm一下。

二、塘水變壞的徵兆和原因

塘水變壞多半發生在高溫季節,由於腐殖質的發酵分解及水生植物繁殖過盛等所致。其徵兆是:

1、水色呈黑褐色渾濁,是池中腐殖質過多,腐敗分解過快所引起。這種水往往偏酸性,不利於天然食料的繁殖和魚的成長;

2、水面出現棕紅色或油綠色的浮層或粒狀物,一般是藍綠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藍綠藻類又大多不能被魚作為食料利用,反而消耗養料,清瘦水質,抑制可消化藻類的繁殖,影響魚的生長;

3、水面有浮膜(俗稱「油皮」),是微生物死亡腐敗後的脂肪體,粘附塵埃或汙物後形成的。多呈灰黑色,魚吞食後,不利於消化;同時,浮膜覆蓋水面也影響了氧氣溶於水中;

4、水面上常有氣泡上浮,水色逐漸轉變,池水發苦帶腥臭,是腐殖質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碳酸、硫化氫、氨氮、沼氣造成,這些氣體都有毒性,對魚有一定危害;

5、魚的活動反常,有時在水面旋轉打團,久不下沉(某些魚病也有此種現象);有時浮頭起來後,遲遲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漸減少。發生這些現象,如檢查不出魚病,則是塘水轉壞的徵兆。

三、水質的「肥、活、嫩、爽」

水質的肥、活、嫩、爽是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對良好水質和水色在視覺上的一個概括。

1、「肥」指水色濃,浮遊植物量高並形成水華。養魚人常用水的透明度大小來衡量水的肥度,或一人站在上風頭的池埂上能看到淺灘13-16釐米水底的魚或貝類等物為度;或以手臂深入水中16-20釐米處彎曲手腕時五指若隱若現作為肥度適當的指標,這樣的肥度相當於25-35釐米的透明度和20-50毫克/升的浮遊植物量。

2、「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變化。養魚人所謂「早青晚綠」或「早紅晚綠」以及「半塘紅半塘綠」等都是這個意思。觀察表明,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華。這種鞭毛藻類的遊動較快,有顯著的趨光性。白天常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而產生垂直或水平的遊動,清晨上下水層分布均勻,日出後逐漸向表層集中,中午前後大部分集中表層,以後又逐漸下沉分散。當這種藻類群聚於魚池的某一邊或一角時,就出現所謂半塘紅半塘綠的情況。

養魚人看水時,不僅要求水色有日變化,還要求每十天或半個月有周期性變化。因此,「活」還意味著藻類種群處在不斷被利用和不斷增長,也就是說池中物質循環處於良性循環狀態。

3、「嫩」指水肥而不老。所謂水老主要有兩種徵象:水色發黃或發褐色;水色發白。水色發白或發褐色的情況就是前面已指出的藻類細胞老化現象,所謂的老茶水(黃褐色)和黃蠟水(枯黃帶綠)也屬此類。

水色隱約發白的水中,主要是藍藻,特別是那些極小型藍藻滋生的一種徵象。這種水的特點是PH值很高(9-10以上)和透明度很低(通常低於25-20釐米),白天隨著濁白程度的加強,鹼度迅速下降。

由此可見,水色發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碳酸氫鹽不斷形成碳酸鹽的結果。與此同時,PH的升高促進了藍藻的增長。

4、「爽」是指水質清爽,水色不太濃,透明度不低於25-20釐米。透明度過低的原因或是浮遊生物量極高,或是藍藻佔優勢(集中表層),或是泥沙和其它懸浮物過多。不僅難以利用的懸浮顆粒過多對魚的濾食不利,而且易利用的浮遊生物量過大也不是好的標誌。因為在密養池塘中,由於魚類的大量濾食,浮遊生物不易長期保持很高的密度,過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餌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質循環不良的緣故。

所謂「爽」的肥水,浮遊植物量一般在100毫克/升以內。100毫克/升大致是鞭毛藻類塘「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線,但藍藻塘「肥水」浮遊植物往往超過200毫克/升。

四、較好的三種水質

從水色可以判斷水質的好壞,以下三種水質,可認為是較好的。

綠豆色:遊植物主要種類為綠球藻類和隱藻、硅藻,有時有黃綠藻等,透明度約在25-30釐米。

淺褐帶綠色:透明度較高,浮遊植物主要種類為硅藻、綠球藻目一部分、金黃藻和黃綠藻等。

油綠色:浮遊植物主要種類為隱藻、硅藻、部分金黃藻和綠球藻目一部分。當隱藻和綠球藻特別多的時候,透明度就低些。

這三種水色,天熱時水面上均無任何顏色的浮泡或浮膜出現。

五、養魚最適水體的生物指標

根據對「肥、活、嫩、爽」的生物學分析,可以看出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認識到的養魚最適生物指標應是:

(1)浮遊植物量在20-100毫克/升;

(2)隱藻等鞭毛藻類較多,藍藻較少;

(3)藻類種群處於生長期,細胞未變老化;

(4)浮遊生物以外的其它懸浮物不多。

實踐證明,合乎這四項條件的是好水,但不完全具備這四項條件的也可能是好水。比如螺旋魚腥草和擬魚腥草的水華都是較好的水,但這類水華只是「肥」的一項標誌。北方有些魚池常施化學肥料,硅藻和綠藻較多,水色「肥」、「爽」,但不「活」,也是較好的水。

END

來源:廣東飼料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分享,在看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微藻在水產養殖和特種飼料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藻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微藻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水產動物苗種的鮮活餌料;微藻調水劑降解水體中的氮、磷,產生溶解氧,使水體溶解氧豐富,同時抑制有害的病菌生物,給水體一個健康的水體環境,為水產養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水環境,促進健康養殖;做為次級餌料,為輪蟲、枝角類、滷蟲作為餌料形成一個整體食物鏈,因此是魚、蝦、蟹的餌料,主要包括輪蟲橈足類、蠕蟲、枝角類等,在特種養殖中,像海參、鮑魚、貝類淨化方面用處廣泛。
  •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健康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水產科技情報》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1 12:15:00   近年來,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養殖環境和養殖水域的水質日趨惡化,制約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並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此,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開始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中!菌類到底怎麼用?
    微生態製劑在水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EM菌,乳酸菌,光合細菌,酵母菌等各種微生物到底如何應用,養殖朋友不一定全面了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水產中的有益菌 1、什麼是芽孢桿菌 芽孢桿菌(Bacillus
  • 水產養殖中應該用好藻類,它可以提供氧氣,也可以改善水環境
    水產養殖中應該用好藻類,它可以提供氧氣,也可以改善水環境原創 | 王旺愛三農 圖片來源: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在水產養殖中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我們都應該多注意,浮遊生物的影響就很大,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藻類也是其中的一種
  • 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養殖和水產品中的應用
    @zju.edu.cn摘要&nbsp本文介紹了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涉及養殖水體殺菌和環境消毒、毒藻清除,以及酸性氧化電位水在水產品活體淨化、清洗殺菌、貯藏保鮮等衛生品質中的應用進展。
  • 歸納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產養殖池漆如何抗藻?
    水產養殖池漆是專用於水產養殖領域的水泥養殖池防水塗料,在防水、抗藻、抑菌特性上有較為明顯的優異性,具備防黴抗鹼、高耐水性,極佳附著力,抗海水(氯離子)腐蝕、耐汙性強的顯著特點。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黃藻門等。
  • EM菌的在水產養殖中的作用?
    例如:當水體藻類數量稀少時,只需使用EM菌母液配合胺基酸類的肥水產品,就可在一兩日內從瘦水轉化為肥水;使用EM菌母液進行肥水,最好在晴天中午9時-11時施用,在12時-14時打開增氧機對整個池塘進行增氧曝氣,雙管齊下,加快肥水的效果。
  •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
    水產養殖中各種藻類危害你知道嗎?出處:南京宏遠生物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7-05-09 20:24:00 淡水水產養殖中的常見藻類大致分為:藍藻門、裸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可供選擇的魚類有白鰱、花鰱、白鯽等。實踐表明放養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魚類時,基本不會爆發藍藻。&nbsp裸藻&nbsp1.裸藻的發生產生裸藻水華的水環境:裸藻喜生長在有機質豐富、靜止無流水的小水體中,並在營養充足時大量繁殖形成水華,成為水體中優勢種迅速佔領整個水表面。
  • 腐殖酸鈉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1.2 水產飼料加工生產中應用水產養殖業由於其特殊的養殖環境,對飼料生產有特殊的要求,首先是顆粒密度較小,在水中具有懸浮作用。但是,滿足這個條件,飼料在造粒生產中會造成微粒成份粘合力下降,造成產品運輸過程中易粉碎,魚類或蝦對飼料的食用率下降,養殖成本上升。腐植酸的應用將會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腐植酸具有膠體性質,有很好的吸附粘結作用。在水中又顯示疏鬆的結構。
  •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_水產養殖網
    誘食劑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出處:本站整理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7-11-29 15:32:00 &nbsp 近年來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由傳統的自然放養轉向高密度集約化飼養,水產飼料的需求量不斷攀升,大量的集約化飼養幾乎全靠人工飼料,然而,人工飼料與傳統的天然飼料相比,其風味和適口性往往存在很大差異,而且不同的水產動物其喜好各不一樣。
  • 微生物製劑在水產養殖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河蟹、河蝦、烏鱧、甲魚的養殖過程中,大部分的養殖戶都習慣用微生物製劑來調整、改善、保護水生水產動物的生活環境;控制、消滅病原、達到生態環保的養殖目的。但是,其中一部分養殖戶只是隨潮流而動,根本沒有按照微生物製劑的使用規定去做,使用後導致養殖池塘缺氧,有的養殖戶使用後起不到明顯效果,甚至給漁業生產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 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
    水產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五類「毒瘤」2015-07-28 16: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北京水世紀生物公司        瀏覽量: 3201 次 我要評論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養殖動物不明原因的出現一些症狀,比如表現在魚上面是急劇活動、身體痙攣、焦躁不安,解剖發現肝臟及鰓已經發生病變
  • 「白撞雨」天氣對水產養殖的危害有多大?
    「白撞雨」天氣對水產養殖的危害有多大?南、北方都有,有的地方稱作「跑暴」「太陽雨」等。白撞雨以南方居多,從6月到9月都有發生。每次持續的時間從幾分鐘到兩三個小時不等,白撞雨對養殖水體環境和魚蝦等水產養殖動物都帶來很大的影響,下面介紹一下它的危害和應對措施。
  • 水產養殖中藻類的定向培養方法
    由於近些年來生態環境的破壞,養殖水體的外源水質源遭到了嚴重的汙染,有些水有重金屬、農藥、化學藥品,還有有害的生物,因此用現成的「老水」中的藻種肥水,可能會給養殖水體帶來大量的汙染或者有害藻類大量繁殖。今年一個廣東的養殖戶朋友就是清塘後,直接引入渠道的水,還沒等定向培養,藍藻就大量繁殖起來。
  •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_淡水養殖(水產養殖百科...
    微生物對水產養殖環境的生物修復作用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11-16 17:01:00 在現在以投餌為主的養殖模式下,殘餌、糞便、N、P等富營養因子排入水體,使養殖水體中化學需要量(COD),生物耗氧量(BOD)嚴重超標,有的已超過國家三類水質標準。據估計每生產一噸蝦可水體中增加0.2噸的N無素和0.05噸的P元素,其結果是導致魚蝦病害和產量的瓶頸。
  • 芽孢桿菌、乳酸菌、光合細菌等在水產養殖中都有哪些神通?
    4、淨化改良水環境: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分解和利用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質,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抑制有害細菌滋生,改善水體環境,促進水產動物的健康生長。 小編每周都會邀請眾多的一線養殖技術專家在微信交流群裡做免費培訓和技術問題的解答,群裡也有眾多的小龍蝦養殖戶,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學習 添加小編微信,拉您進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交流群 2益生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水產動物生活在水環境中,其體內微生物組成除了受自身機體內在因素的影響,還易隨著來自外界環境與食物中的微生物入侵而發生改變
  • 光在水產養殖中的作用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  文|工業化水產圈李釩  長期以來,已經研究了環境因素對水生動物的影響。物理因子(溫度、光、濁度)和化學因子(DO、pH、NH3、NO2-...)在水產養殖中起重要作用。真實,特別是光,是一個較少關注的因素,但對水體具有重要意義,對水環境和水生動物生命都有間接和直接影響。但是,仍然有一些物種可以在沒有光的情況下生存,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深海或洞穴中的物種。  水體中光的一些概念  光線質量:不同波長的水會吸收不同程度的波長。
  • 水產養殖中降低氨氮的八大方法
    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含氮化合物,總氮去除率可達70 %-95 %,主要有傳統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時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有時要採取多種技術的聯合處理,才能取長補短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    在水產養殖生產中降氨和減少氨的危害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八種    一.換水。
  • 水產養殖抓住兩個關鍵字,尾水處理、以漁淨水都不是問題
    水產養殖抓住兩個關鍵字,尾水處理、以漁淨水都不是問題2020-11-27 14:37:00  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為什麼會造成汙染?農業農村部曾在國新辦的《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回應,「不是所有水產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會對水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換言之,粗放的水產養殖體系才會造成汙染,典型的汙染物就是化學需氧量、氨氮、磷等,富營養化也是較為常見的汙染形式。
  • 起底6大水產養殖新途徑_水產快訊(水產養殖)_水產養殖網
    其實,科學的混養概念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水產混養的目的在於:(1)充分利用有限的水體空間;(2)合理安排各生物群體之間的食物鏈;(3)減少病害傳播的機會;(4)提高綜合養殖產量;(5)提高綜合養殖效益。從這些角度考慮,我們可以大膽地設計出全新的混養模式,甚至魚、蝦、鱉、蟹之間也可以合理搭配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