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業化水產圈李釩
長期以來,已經研究了環境因素對水生動物的影響。物理因子(溫度、光、濁度)和化學因子(DO、pH、NH3、NO2-...)在水產養殖中起重要作用。真實,特別是光,是一個較少關注的因素,但對水體具有重要意義,對水環境和水生動物生命都有間接和直接影響。但是,仍然有一些物種可以在沒有光的情況下生存,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深海或洞穴中的物種。
水體中光的一些概念
光線質量:不同波長的水會吸收不同程度的波長。與中等波長(綠色,藍色和黃色)相比,短波長(紅外,紫色)的光線更易吸收和分散。波長為450-500 nm的藍光穿透最深的水。
光量:光強度隨勒克斯的光度單位(流明/平方米)而不同。
光周期:一天中的照明時間受季節和地理位置的影響。
富光區:到達一定深度的一層,其光強度是水表面光強度的1%。淺層的深度取決於水的濁度。池塘裡的水通常含有影響光穿透的懸浮物(Boyd CE,1990)。
光在水產養殖中的影響
當光穿過水時,某些入射光不會穿透池塘水面,而是被反射回空中。光穿透水的能力取決於水的光滑度和光線相對於水表面的角度。表面越安靜,入射光線的角度垂直,就越容易滲透到水中。隨著光穿透水,光會改變其光譜質量並降低強度,它會被水柱分散和吸收。
光線影響水生植物
光是池塘生產力的能源。植物、自養生物利用陽光透過水通過光合作用為自己生產「食物」。
浮遊生物是池塘中魚和蝦的食物來源。但是在營養和光的有利條件下,水生植物和植物會出現水華和過度生長。當池塘中的藻類密度過厚時,在中午時光強度很強時,由於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池塘中的溶解氧含量非常高。但是,當光線強度較弱時,呼吸過程將佔優勢,導致池塘中的溶解氧急劇下降。此外,當條件不再適合生長時,藻類會同時死亡,從而產生大量有機腐殖質,這種有機腐殖質的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氣,並會產生有毒氣體。
水華對魚類有毒
因此,光通過水生植物間接影響池塘的溶解氧濃度。為了控制池塘中的藻類,人們經常使用硫酸銅(CuSO4)處理。
光線影響池塘底部
池塘中適當的濁度為20-40釐米,如果水太清澈,光線將很容易穿透到池塘底部,從而促進池塘底部的不良微生物產生有毒氣體。控制許多生長在池塘底部的優質植物的有效方法是施用肥料,使池塘底部渾濁並阻止光線進入池塘。
光對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直接影響
魚對光非常敏感,眼睛是主要的光感受器,儘管在其它一些脊椎動物中,垂體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魚和甲殼類感光細胞也隨著發育階段而變化。當剛孵出時,睛睛通常是透明的,很難分辨出眼睛的視網膜。在消化卵囊的過程中,取決於種類,視網膜會逐漸發展並逐漸完善。在從幼體到仔魚的過渡過程中,光照會嚴重影響色素沉著,如果光照不足,可能會發生一些發育異常。
在一些比目魚物種中,它們的視覺極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而其它感覺器官則會增加。在Gulbrandsen J.等人(1996)進行的一項實驗中,與使用外部光源相比,在餵食大比目魚苗時使用浸沒在水中的照明設備可以提高魚的成活率。與另一類比目魚相似,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飼養的菱角目比目魚的死亡率高達100%(Hart PR等,1996)。相反,對於歐洲鱸魚Dicentrarchus labrax,在強光強度下調養魚苗的成活率非常低(Barahona-Fernandes MH,1979)。
一些魚的性腺發育取決於光化學時期的波動,因此可以通過人工調節光源來調節動物的性成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