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半保留複製的另一實驗證據

2021-02-08 真姐的生物課堂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真姐。

在一個孤獨寂寞的深夜,某同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簡訊。

【靠閱讀輸入,靠寫作輸出】,這個回答貌似有應付同事問題的嫌疑,但在那一瞬間,真就非條件反射式地蹦出了這句話。這種不假思索恰恰是自然而然,是真情流露。

靠閱讀輸入,這是在「學」,靠寫作輸出,這是在「用」,「學」以致「用」,再從「用」中不斷地「學」,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正所謂【讀而不寫則罔,寫而不讀則殆】。

接下來,進入真姐的生物課堂,藉助於一個案例,為大家【復盤】當我遇到不懂問題時我的處理習慣,在這個程序化的過程中就能體現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這兩天在做骨頭老師的教材知識彙編手冊時,碰到下面這個問題,這是論證DNA分子是半保留複製的另一實驗證據。

原理及實驗過程如下:

猛一看,這裡面的每一字我都認識耶,好棒好棒!

仔細一看,出現了幾個有點陌生的詞語,心裡一沉,這是什麼鬼?冷靜下來想一想,大致能猜出是什麼意思。

沒關係,先到百度百科查一下:

信息顯然不夠,瀏覽網頁,總結如下:

【5-溴尿嘧啶脫氧核苷】:是由鹼基5-溴尿嘧啶與脫氧核糖以糖苷鍵的形式連接起來的分子,它是胸腺嘧啶核苷的類似物。5-溴尿嘧啶與胸腺嘧啶T的結構類似,可作為胸腺嘧啶T的鹼基類似物與腺嘌呤A配對,即A-T → A-BU。

按照同樣的程序來弄清楚使用吉姆薩染料的染色原理:

接下來,我們來梳理一下實驗原理:

用圖解的形式來簡化實驗原理:

【假說】:DNA是半保留複製。

【演繹】:假如DNA分子真如我們假設的那樣是半保留複製,那在經吉姆薩染料染色以後,染色體應該呈現出如上圖所示的染色情況。

【實驗驗證】:

【總結】:關於DNA複製有三種假說:半保留複製、全保留複製和彌散複製三種模型。

必修二教材中介紹了用「同位素示蹤技術」和「密度梯度離心」的方法來證實DNA分子是半保留的複製方式,先用15N標記大腸桿菌的DNA,然後將標記後的大腸桿菌轉入普通培養基中培養,20min、40min以後分別提取大腸桿菌的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結果如下:

如上兩種不同的方法都論證來DNA分子是半保留的複製方式。

好,這就是當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整個的思維流程。


以前遇到不懂問題時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去問別的老師,但通常這樣得到的答案總是容易遺忘,這是一種思維惰性,它會讓大腦一直處於「舒適區」,無法把一個問題真正想透。

後來,我嘗試著遇到問題時先自己搜集資料,瀏覽網頁、查找專業書或去知網下載相關文獻,這是通過閱讀在「輸入」,再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總結,以簡圖或者文字的形式呈現,這是在「輸出」,輸入→輸出的過程很漫長,但此時大腦是在主動獲取知識,邊看邊總結時已經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了同化順應,這符合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能讓大腦活躍起來,保持思維上的勤奮。

鼓掌!!!

佩服,說出這麼專業的教育心理學術語,我都忍不住想給自己磕個頭拜一拜了!

好,今天就忽悠到這裡,

再賤!

相關焦點

  • 微課|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證據
    DNA結構的發現,是科學史上的重要篇章,在DNA發現的背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想了解DNA結構背後的故事,就猛戳32 江湖紛爭/看科學界中無與倫比的逆襲之戰,今天藺磊老師的微課再度來襲,幫助大家理一理,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證據
  • DNA的半保留複製與複製子
    關於DNA複製的基本機制,即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沃森和克裡克在1953年5月就已經根據DNA的雙螺旋結構提出(Nature. 1953;171:964–67.),與其發表雙螺旋模型論文僅隔一個月。
  • 一輪複製:DNA的複製
    DNA複製方式的探究歷程在 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公布後不久,科學家就提出了DNA 以半保留方式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的假說,即以原有 DNA 雙鏈分子中的2 條單鏈分別作為模板,根據鹼基互補配對複製出另一條單鏈,產生的子代 DNA 雙鏈分子中,一條單鏈是完整保留下來的母鏈,另一條單鏈是新合成的互補鏈。
  • 高中生物說課稿:《DNA的複製》
    (2)教學難點:DNA複製的過程,特別是半保留複製。4.教材處理及課時安排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內容只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順序是「推測-實驗證據-複製過程」 進行。然後才引出沃森和克裡克對DNA複製過程的推測,從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複製過程。
  • 岡崎令治與DNA的半不連續複製
    #梅塞爾森和凱恩斯等人證實了DNA的半保留複製機制。但是,關於DNA鏈延伸的具體機制,還存在一個「延伸方向悖論」,即所有DNA聚合酶均以5』-3』方向合成,而實驗觀察中兩條反向平行的DNA鏈又都是連續延伸的。也就是說,下面的兩個模型都缺乏實驗支持。
  • 生化名詞解釋:半保留複製,別構效應,核酶,操縱子,SD序列
    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在DNA複製過程中鹼基間氫鍵先破裂並使雙鏈斷開,然後每條鏈可作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補鏈。在此過程中,每個子代分子的一條鏈來自親代DNA,另一條鏈則是新合成的,這種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2.
  • DNA分子的複製學習
    3、實驗結論DNA分子的複製是半保留複製要點二:DNA的複製——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1、場所:繼續在無放射性的培養基中培養時,由於DNA的半保留複製,所以DNA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個染色單體含一個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單體含放射性。
  • BrdU染色下的半保留複製驗證試題解析
    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1個DNA複製3次所產生的DNA分別位於2條染色體上B.b圖每條染色體均有1個DNA的2條脫氧核苷酸鏈都含BrdU   C.c圖中有2條染色單體的所有脫氧核苷酸鏈都不含BrdUD.若再進行分裂,第4次分裂中期則只有1條染色體出現深藍色【答案】B【解析】根據DNA分子半保留複製的基本原理
  • 有關DNA的複製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含新舊教材比較)
    Watson和Crick緊接著發表了第二篇論文,提出了半保留複製假說,想要驗證假說就必須要進行實驗,尋求證據。,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成功地證明了DNA的半保留複製。實驗驗證的重要性。圖13 半保留複製與全保留複製(圖片來源:Wikipedia)新版必修Ⅱ的圖太糊了,這裡就沒有放上去主要是想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全保留複製 新教材關於DNA複製的過程的插圖更加科學合理
  • DNA複製
    ,能與DNA單鏈結合的蛋白質是:A 【2011-130,生物化學,B型題】具有催化短鏈RNA分子合成能力的蛋白質是:D題目解析:考查要點:DNA複製【2014年西醫綜合大綱「生物化學部分(三)基因信息的傳遞」中的第2個知識點】解題思路:
  • 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上)
    DNA複製是生物遺傳的基礎,是所有生物體中最基本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半保留複製,是以最開始的雙鏈分子中的一條作為模板進行DNA複製,產生兩個完全一致的DNA分子。細胞水平的校正和糾錯機制能確保非常精確地複製DNA的拷貝。DNA複製發生在基因組的特定位置也就是起始點,DNA分子在起始點形成複製叉開始複製。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我們看到通過dna檢測方法,可以立即鎖定犯罪嫌疑人,而收集犯罪嫌疑人的證據只需要一根棉籤。儘管這些虛構的犯罪現場調查(csi)技術像變戲法一樣不可思議,但近年來csi證據收集領域,特別是dna提取和純化方面,的確取得了一些技術突破。
  • 高中生物必備知識點:DNA的複製
    1、全保留複製:新複製出的分子直接形成,完全沒有舊的部分;
  • 探究DNA複製的過程是如何測定的?
    試題:下列有關「探究DNA的複製過程」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培養過程中,大腸桿菌將利用NH4Cl中的N合成DNA主鏈的基本骨架B.將大腸桿菌放在以15NH4Cl為唯一氮源的培養液中培養若干代,所獲得的大腸桿菌的核糖體中也含有15NC.通過對第二代大腸桿菌DNA的密度梯度離心,得出DNA複製的特點為半保留複製
  • DNA複製、轉錄和翻譯的拓展閱讀
    一、DNA複製DNA複製過程中,DNA雙鏈解螺旋後,每一條鏈上所暴露出來的鹼基各自與一個游離的三磷酸脫氧核糖核苷酸
  • Cell:從拓撲學角度揭示DNA複製之謎
    但是,DNA雙螺旋中那兩條熟悉的鏈是如何在沒有纏繞的情況下成功複製的,這就很難解釋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拓撲學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這種雙螺旋形狀對DNA複製的影響。通過使用真核生物作為模型系統,他們發現染色質(由DNA、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等成分組成)的內在機械性能決定著染色質纖維如何纏繞。
  • DNA複製、轉錄、翻譯的比較
    DNA複製、轉錄和翻譯的比較(以真核生物為例)遺傳信息的傳遞
  • 人類首次拍攝DNA複製過程 每條單鏈高度獨立複製
    近日,來自美國加利福尼大學的科學家Stephen博士在頂級雜誌《Cell》上發表成果稱,所在團隊創奇蹟般的攝錄了單個DNA分子複製的近距離高清無碼影像。事實證明人類半個多世紀以來「臆想」的模型是何其錯誤百出,此發現徹底改寫我們高中所學的生物知識。
  • 什麼是B肝病毒dna 它是怎麼檢查的
    但是B肝病毒dna大家都不怎麼了解。那麼,什麼是B肝病毒dna呢?B肝病毒dna檢查是怎樣的呢?檢查需要空腹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B肝病毒dnaB肝病毒dna是判斷B肝病毒有沒有複製的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人的身體內B肝病毒的多少和傳染的程度。如果檢測值大於1000或者1.0e+ 003拷貝/ML。
  • 接受骨髓移植後,DNA 報告顯示他變成了另一個人?
    2014 年,朗在進行半馬訓練的時候被診斷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比較幸運的是,他很快匹配到了合適的捐獻者,並成功進行骨髓移植。骨髓移植的原理,即為造血幹細胞的替換。這就意味著,捐獻者的 DNA必然會出現在接受移植的患者血液中。不過,這種 DNA 的變化是否也會出現在接受者的血液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