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是群眾的「生命線」,為了加快實現農村群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轉變,2018年,台州市正式啟動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專項行動,保障百姓飲水安全。我們欄目聯合台州市水利局,共同推出「百鄉千村問水安」新聞行動,重點關注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作,曝光問題,推動落實。今天我們來關注仙居縣白塔鎮的情況。
擰開水龍頭,就有白花花的自來水汩汩流出,這種場景對於如今的農村來說已經十分常見,在仙居縣白塔鎮感德村圳口自然村也是如此。
目前,圳口自然村的200多戶村民使用的是自備水,那情況是否真的如村民所認為的一樣,他們日常所用的都是「放心水」呢?
村裡的黨支部書記王明奇告訴記者,以前村裡引用的是山泉水,後來因為水源枯竭等問題,2015年,村裡自己投資、設計、建造了現在這一套供水設備。
這口井深125米,水通過水泵抽上來之後,經過淨化,最終流向村民家裡。水井周圍建有圍牆,平時也都上鎖,避免閒雜人等入內。
不過記者注意到,這裡還是存在管道布設不規範、設備設施簡陋等問題:水井的蓋子鏽跡斑斑,一處水管的下方還墊著黑色橡膠,用鐵絲簡單地綑紮著。從水井輸送到淨水設備的一段水管全部裸露在外。
據了解,自來水廠的主管網已經鋪設到村裡了,但是由於村莊建設規劃的原因,目前自來水還無法接入村民家中。
王明奇說,村莊規劃何時才能完成目前還無法確定,所以短期內村民還需要使用自備水。他認為村民的飲水是足夠安全的,早在2015年村裡就曾把水樣送去檢測,根據浙江省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台州監測站出具的檢驗報告,依據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大部分的指標都符合一類標準。而且近幾年村裡對自備水的消毒以及設備設施的維護也更加到位,安排了專人負責。目前使用的這套新的消毒設備是今年五月份鎮裡統一換上的,藥水也由水利部門集中配送,水管員按照要求定期添加,不過每次添加的藥量都是靠估計。
一桶藥水可以使用一個月,由老餘負責保管,平時,他就把裝著藥水的藍色塑料桶放在自己家中,與一堆雜物擺放在一起。老餘說,藥水保管有哪些注意事項,並沒有人跟他講過。那這種存儲方式是否合乎規範呢?
隨後記者來到白塔鎮的厚仁下街村,與圳口村的情況不同,前兩年,這裡的村民家中已經接入了橫溪水廠供應的自來水,不過村裡的自備水還是每天兩次向村民供應。
陳金軍表示,雖然禁止村民飲用自備水,但實際上他們還是發現有個別老百姓不聽勸說。
與圳口村相比,厚仁下街村的設備明顯陳舊許多:水管上放著雜物,有些地方甚至管道都已經斷開,牆壁上電線裸露,一片凌亂。外邊的水井上面蓋著一塊鐵皮,已經有好幾處破損,水面上漂浮著樹葉等雜質。
水管員老吳說,自己從事這項工作已經近四十年,主要的工作就是每隔五天向水中添加一次漂白粉,每次放三斤。
這裡的水質是否合格呢?老吳說,以前還有相關部門的人來採樣檢測,結果是合格的,但是最近三四年時間就沒有再檢測過了。
這個月初,台州市水利局委託專業機構對水質進行檢測時發現,圳口和厚仁下街兩個村的樣本均沒有達到飲用水標準。這兩個村在供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鎮裡是否了解呢?仙居縣白塔鎮副鎮長吳健表示,這兩個村情況比較特殊,一個已經接入自來水管網,另一個也有條件接入,所以在監管上有些放鬆。
下一步,鎮裡將加強監管,督促問題整改。據了解,白塔鎮的28個行政村中,有10個村因為地勢較高等原因,還在使用自備水。目前,個別村莊已經計劃接入自來水廠。
吳健表示,鎮裡正在積極改造提升這十個村的飲用水消毒設備,水務部門也會定期進行水質抽查,保障村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主持人:陽光、水和空氣,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存資源,但在我市一些鄉村,「合格放心的自來水」還未能做到全覆蓋。去年年末,台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專項行動,並且提出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許多地方應聲而動。可是,真正落實下去卻比想像中複雜,地理條件有缺陷,百姓們不理解,等等等等。所以,要實現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的工作目標,除了加大工程投入、建設供水項目外,各地還需充分認識到供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在各地已經出臺的縣級統管辦法的基礎上,做好人員培訓、專業指導、專業管護、資金保障等工作,讓村民早日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