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仙居蓮荷文化園內上演了一場唯美旗袍秀,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看。王華斌攝
神仙居入口前的200畝馬鞭草開得正盛,一片紫色花海美如畫;東鮑的300畝蓮荷文化園裡,白天可看荷花競相開放,晚上能賞五彩燈光秀;圳口村邊的韋羌溪段,水清流緩,正是一處得天獨厚的天然泳池……
夏日的仙居縣白塔鎮,因其夢幻般的鄉野景色,散發出無窮魅力,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納涼避暑客。「這裡的生態田園感覺真好,我都不想回去了。」8月5日,上海遊客汪先生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白塔鎮黨委書記滕新生介紹,今年以來,鎮裡圍繞打造國際旅遊健康養生目的地這一目標,積極拉高標杆,進一步明確定位,全力彌補集鎮建設、項目發展短板,推進美麗鄉村與美麗產業融合,全域景區化建設一步一個腳印,整個白塔一天比一天迷人。
拉高標杆找差距,全力以赴補短板
4月15日,由厚仁至白塔鎮區的老35省道城市化改造提升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全長3.6公裡,改造完成後,從臺金高速白塔出口一下來,前往鎮區的遊客將找到與以往全然不同的感覺。
不僅僅是老35省道,立足於彌補集鎮建設短板,今年以來,白塔集鎮區的十條主要道路全部在進行「白改黑」。
作為旅遊重鎮,白塔的集鎮建設一直比較滯後,與境內的國家5A級景區神仙居嚴重不匹配。去年,圍繞建設全國生態發展型示範鎮這一目標,鎮裡組織人員去開化華埠鎮、永康古山鎮和義烏佛堂鎮考察,就生態發展、項目建設等方面尋找差距,認真「取經」。
除了道路,覆蓋集鎮區的14.6公裡雨汙管網分離工程,原先日處理能力3000噸的汙水處理場擴容一倍工程,可服務白塔經濟協作區4個鄉鎮和臺創園、神仙居景區、仙居旅遊度假區、仙居國家公園和白塔經濟開發區五大平臺的一級消防站等工程,今年相繼開工,整個白塔鎮區儼然一個大工地。
「集鎮建設上我們安排了19個項目,總投資5.4億元,計劃三年完成。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三年努力,補足前十年發展短板,為今後十年更好發展打下基礎。」滕新生說。
此外,對提升白塔城市服務能力和旅遊輻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的白塔文化與旅遊綜合體,受項目建設範圍內242穴遺留墳墓困擾多年,嚴重影響了建設進度。今年3月至5月底,鎮裡發動各種力量,想盡各種辦法,最終成功破難,完成所有遺留墳墓的和諧遷移。
與集鎮建設同步的,還有其他重點項目的推進。
神仙居遊客中心周邊的景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十七都港兩岸總面積200餘畝的櫻花林,明年3月將讓遊客陶醉在滿眼櫻花中;位於臺創園內的浙江楊梅研究院項目,已完成土地徵用,臺灣風情小鎮項目正在土地流轉中;為確保文化創意園、國家公園展示館項目落地,所涉及村莊的政策處理正在緊張進行……
一個項目,一個鎮班子領導負責,一個相應的工作組,一套抓落實的方案——鎮裡建立的「四個一」工作機制,成了彌補短板、項目推進的「利器」。
「全鎮所有幹部都奮戰在一線,『7+黑』是大家的工作常態。」滕新生說。
美麗鄉村再提升,美麗產業現魅力
8月5日晚,位於白塔鎮東鮑村的神仙居蓮荷文化園內,遊人如織。這裡的荷花池間,時光隧道、浪漫愛情路、瓜果長廊等五彩燈光秀,讓大家目不暇接,到處都是遊客拍照留影的場景。
神仙居蓮荷文化園是白塔鎮今年5月份引進的項目,佔地300畝,共有200多個品種的荷花。除了賞荷花,投資方台州市荷塘月色鄉村旅遊有限公司還在園內設立了磨豆腐、農耕區、火車冰吧等內容,7月9日試開園以來,遊客絡繹不絕。
推進美麗鄉村與美麗產業的融合,正是白塔鎮黨委、政府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經過兩年來的努力,白塔境內的上橫街—東鮑田園觀光、寺前—圳口休閒體驗、高遷—厚仁歷史文化三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已基本建成,耕讀上橫街、如意東潘、古窯東鮑等美麗鄉村精品村脫穎而出。點上出彩,線上成景,為白塔全域景區化建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一個大手筆,讓白塔的美麗鄉村更加靈動,那就是總投資3000萬元的神仙居生態田園綠道。該綠道總長60公裡,目前已建成40公裡,全部完工後將串起白塔境內33個行政村。綠道沿線,既有田園、山谷等自然風光,也有生態農業示範區和古窯、古瓷等傳統民俗體驗區。
與綠道配套,白塔鎮還投入300萬元,在沿線設立了11個公共自行車驛站。「讓遊客在這兒能夠真正享受到舒適的鄉村休閒慢生活。」該鎮鎮長應杭平說。
高遷、上橫街、景園……一個個農家樂特色村不斷湧現。今年以來,白塔新開的農家樂就有25家,新增床位488張,餐位1240個。
「還是做旅遊有前途。」上橫街村的種糧大戶王新偉對記者說,他今年投入30餘萬元,裝修了十個標準房,生意還不錯,「鎮裡很支持,主動幫我們銜接信用社,為我們在貸款方面爭取便利。」
6月17日開業的神仙居上橫街九品蓮莊農家樂主題酒店,有42個房間90張床位,但每到周末,還不得不勻一部分客人到別的農家樂去。「白塔的生態田園景色很有魅力,這也是我們當初選擇投資這裡的惟一理由。」總經理李福友說。
學習取經不停步,分級培訓效果顯
正值周末,白塔鎮景園村的四季紅農家樂裡,生意紅紅火火。這裡的鄉野土菜,讓從上海、江蘇等地遠道而來的遊客嘖嘖稱讚。
這家農家樂的主人叫李天廣,他也是景園村的黨支部書記。他告訴記者,眼下,全村400戶人家開設的農家樂房間已達200間,一般都是「吃飯加住宿」的經營模式,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的村民比比皆是。
「村民通過農家樂增收,得益於鎮裡的推動。」李天廣說,這兩年來,鎮裡不僅組織各村「兩委」主職幹部到安徽黃山、湖州德清等地學習考察,還有針對性地開設培訓班,「這讓我們開拓了視野,有了全新的農家樂發展理念和思路。」
滕新生介紹,去年3月,鎮裡與浙江農林大學聯合開設美麗鄉村及農家樂發展專業研討班,全鎮各村80多名主職幹部均到杭州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學習。今年3月,鎮裡又在浙江農林大學開設美麗鄉村轉型升級暨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專題研討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開了腦洞、有了信心的村幹部,帶動著村民大力發展美麗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著眼於提高農家樂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鎮裡又下足了功夫。
去年下半年,白塔鎮與仙居電大聯辦農家樂經營戶學歷進修班,學制兩年半,學員59人。課程針對性很強,包括電子商務、服務禮儀、廚藝等等。主辦這樣的進修班,在仙居各鄉鎮中尚屬首次。
此外,鎮裡組織的農民轉移就業和勞動技能培訓,每年都有五六期。這兩年來的總人次在2000以上,內容全部是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和鄉村休閒旅遊需要的。
「硬體軟體一起抓,有效推動了白塔全域景區化的健康發展。」滕新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