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社會怎麼變,這種人一定不會被社會淘汰

2020-12-04 晨曉讀書

2020年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不少中小企業主因為房租和工人的工資問題而被迫停業,由此導致很多人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有些事情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換工作就得需要和成千上萬的人競爭,年齡、工作經驗、性格、做事的態度……這些又得被篩選無數次。年輕人還好,有年齡優勢,而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換工作就意味著承受成倍的壓力。

因為沒有時間等著你去挑三揀四找工作,也沒有公司會花費時間去培養你。因此,在還沒有家庭壓力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一項技能,這項技能可以幫你從容應對未來的不測。

學技能跟家裡有錢沒有關係

幾年前,表姐嫁到了常州。大姑逢人就誇表姐嫁得好,說她婆家是開賭場的,很有錢。家裡住的別墅,開得車子都幾百萬,人很大方,一頓飯就得幾千塊。

表姐嫁過去第二年就生了個女兒,婆家對她也不錯。國家嚴厲禁止賭黃貪的實施,表姐婆家的賭場也倒閉了,她公公也被抓了。

表姐的生活也一落千丈,表姐夫是富家公子,從小到大衣食無憂。沒吃過苦,沒上過班,突然間要上班掙錢了,卻什麼工作都幹不來。這時候婆婆提出來要跟表姐分家,很明顯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的生活開支。

表姐沒有辦法,只能把孩子交給大姑帶,表姐夫也變得頹廢起來,因為掙錢的工作,他幹不來也吃不了苦,沒有什麼技能,招聘者也看不上。不掙錢的工作他又看不上,到最後,還是表姐工作掙著給他吃。

以前,大姑夫就勸表姐夫不能只能跟著父親後面享福,年紀輕輕的,應該自己學會獨立,哪怕能學點東西,以後自己開店也行。那時候,表姐夫覺得自己家裡有花不完的錢,根本不需要自己費腦力去學習。

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想到生活這麼快就轉了風向。一個人上進不上進和家裡有錢沒錢無關,有時候家裡越窮的人越努力,也有的人家裡腰纏萬貫依然起早貪黑奮鬥。

無論什麼時候,社會都不會淘汰有技能愛拼搏的人。俗話說「藝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沒有人會嫌棄有能力的員工,也沒有人會遠離有實力的老闆。

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想學習很費力

前幾天遇到了大學同學,幾年沒見,卻發現他的變化很大。沒有了年輕時的活力,也沒有了剛走進社會時的幹勁。

他說,我現在就只想找份安穩的工作,最好能交上五險一金就心滿意足了。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這樣一份工作不是很好找嗎?

他說了很多關於工作和生活的事情。大學一畢業他就進了一家金融公司,這我是知道的。他很努力,畢業的第二年,工資就可以過萬了,而那時大多數同學也不過就是四五千、三四千的工資。

那時候,我在一家輔導機構上班,對他的高工資很是羨慕。他說從去年開始,他所在的公司突然間資金出現問題,兌付不了客戶的錢。導致很多客戶去公司鬧,警察也介入了。

最後公司被定性為非法集資,他因為之前給客戶寫過擔保,而背上了五十餘萬的債款。他家兩個孩子,大的剛上小學,小的才十幾個月。妻子在家照顧孩子不能上班。

他經常因為壓力大而睡不著覺,現在找工作也不好找。因為有幾家金融從業經歷,很多公司都不要他,生怕後續會有客戶糾紛問題。三十出頭的年紀,說年輕不年輕,說年長不年長。

他說自己喜歡金融行業,換其他的工作,自己也沒有經驗,隔行如隔山,再從底層做起,完全沒有機會,因為家裡要開銷,每天要吃飯,貸款要去還。

無奈嗎,挺無奈。好在他會開車,找工作的同時,還可以開車掙點錢補貼家用。希望他能早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無論什麼技能,能安身立命便好

自古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在哪個行業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能堅持,肯努力,一定能有新的突破。

不知道什麼原因,最近身邊的朋友總是在辭職換工作的路上。有一個朋友,前段時間辭掉工作,不聲不響地開了一家乾洗店,生意還不錯。

這個朋友是我輔導班的同事,以前在一塊上班的時候,她總是那個被老闆批評的人。老闆認為她工作能力不強,沒有幹勁,因此有學生補課,老闆基本會優先安排給其他老師。

也是由於今年疫情,中間有三四個月沒有上班,老闆也延遲發工資。就在其他同事都考慮該不該換工作的時候,她已經遞交了辭職信,把店開起來了。

有人說,開乾洗店應該很麻煩,生意不好,得著急。生意好了得累死,什麼髒的臭的衣服鞋子都得洗。衣服的種類,布料種類那麼繁多,什麼包包修補,皮製品上色翻新,針織縫補……一個人怎麼能做?

同事說,她自己比較喜歡鑽研,經常在晚上跟著別人學習,時間久了,就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幹得起來,於是就開了一家店。雖然很小,但不用看別人臉色,能維持自己的日常支出,好的時候,還能有些結餘,她覺得比上班強一些。

現在有很多斜槓青年,他們有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依然會在八小時之外,發展自己的愛好,使它們變為第二職業。這些人難道不知道吃喝玩樂享受生活嗎?不,他們只是有更為明確的人生規劃,條件一允許,他們就可以立馬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充滿競爭的社會,需要趁著年輕多一項技能傍身。你記住了嗎?

相關焦點

  • 一個老實人,是怎麼被社會淘汰的?(深度)
    在一個社會裡,當有一小撮人因為投機取巧而先獲得利益,此時如果社會的懲罰和價值體系不能使他們付出代價,那麼剩下的大部人必然也不會再堅守自己原則:聰明人會把才華用在利益的爭奪上,平庸的人為了爭取利益則會鋌而走險。  經濟上叫:「劣幣驅逐良幣」,社會上就是:「壞人淘汰好人」。
  • 社會生存法則已變,你再不懂就晚了
    天變了,世道變了,這個社會越來越不一樣了。 要想能在未來立足,必須讀懂未來的生存法則。 看一下這個社會吧,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無論你是一個多麼牛的人,總有一種革新針對你。 比如機器人要取代藍領、人工智慧要取代白領。 所以,我們必須隨時做好各種準備和防範,靜觀其變。
  • 激發我們的求知熱情,才不會被社會淘汰!
    十餘載寒窗苦讀,起五更爬半夜,戰嚴寒,鬥酷暑,在加上施教者的方式,方法上的一些不當,使我們對學習有了一種畏懼,牴觸心理,這是許多人一畢業就馬上拋開學習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們也知道,不學習就要落後的,落後就要被淘汰。因此我們必須找到學習的內驅力,激發起求知慾,才能自覺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
  • 達爾文進化論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有的人可能被無情淘汰
    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適用於自然界動物界,也適用於人類社會。人類也在進化,而且是不停的進化,有的人可能被淘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能適應環境的動物或人,會被淘汰;在身體方面,如果不能進化出新的特點,也會被淘汰。
  • 社會潛規則:真正大智若愚的人,無論對付誰,都悄無聲息,警惕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他們也許看起來很「憨厚」,可背地裡卻隱藏著他們的企圖和秘密。這些人,無論對付誰,都是悄無聲息的。所以,當你遇到這樣的朋友時,就要警惕了。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都是還未深入「大海」之中的人。在生活中,有一個詞概括得很好,叫做「暗流湧動」。在你所看到的平靜的背後,也許就隱藏著你難以窺視,難以看到的「暗流」。而「暗流」的背後,還有無數的「暗礁」和「漩渦」在吞噬著裡面的魚群。
  •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幾種人永遠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其實答案是否定的,那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出人頭地,才能永遠不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才能彌補學歷的缺失,我相信努力成為這幾種人,將來必定會出人頭地。第1種人社交能力強的人可能大家身邊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從小學習成績並不咋地,但是天生社交能力極強能,和男女老少打成一片,我們也發現這樣的人長大後,發展都不會太差,這也得益於他有一個好的交際能力,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都離不開交際能力,所以很多公司在招聘人員時都會特別的在意一個人的社交能力。
  • 社會很現實的人生感悟,句句真諦,讓人瞬間清醒!
    人沒能力把錢帶到地獄,但錢有魔力把人帶進棺材。2. 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說什麼就是什麼;當你失敗的時候,你算什麼?世界就是那麼的現實殘忍,你有時間抱怨倒不如多學習。3. 時光是一位現實的老人,無論他帶給你什麼樣的人生,他在走時總是不會兩手空空。4. 這個世界上,太多的為什麼沒有答案,太多的答案沒有為什麼。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下去,無論以什麼樣的姿態。
  • 人類社會發展是否類似生物進化論?
    在人類進入了蒸汽機時代後,人類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在經歷過經濟危機後,現代各個國家反思如何維持社會正常運行,如何維持發展,而後提高了各種福利待遇。這些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起著了作用,但是卻也不能阻擋社會進化。二八定律告訴我們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財富。
  • 叢林法則:人是社會的動物
    對此,只能這麼理解,人類生活在社會中時,是萬物的精靈,一旦淪為個體,就只是老者眼裡的「稀飯」了。對此,可以很不客氣地說,自然界的大型動物裡,的確找不到比人更笨拙的動物了。借用古人的說法;「走不如馬,力不如牛」。比羊是厲害些。但羊們若撒開四蹄,人連人家的屁也聞不上,世界冠軍也聞不上。當然,掠食動物來了,人連逃跑的希望都沒有。
  • 達爾文主義適用於人類社會嗎?
    社會達爾文主義講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自然淘汰,理論上是沒什麼大毛病,尤其是放在大自然的進化過程當中,但放在人類社會,就是完全的荒謬和錯誤,回顧當年納粹的種族優越論,對猶太人以及以納粹的標準是劣等民族的人,猶太人可以被理所當然被消滅、人為淘汰,而沒有絲毫負罪感,因為納粹的行為有理論依據,就是達爾文主義被應用到了人類社會,
  • 商業社會瀕臨五大終結 管理邏輯也面臨五大挑戰
    我想,我有這種感覺是不是因為我年紀大了,所以感覺時間快了。我就問本科生,他們說,現在過年快啊,一閉眼睛,就過年了。那我們都有這種感受,其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呢?是這個時代信息量的爆炸,當巨大的信息量急速湧向你,你瞬間接收的信息都在變,這種不停變的節奏,使得未來和現在之間的時間差非常短。我們就遇到很可怕的情況——今天發生的一切幾乎就是未來發生的一切。那這意味著什麼?
  • 社會、人與自然的能量轉換
    一:社會、人與自然能量相對應的關係當第一堆篝火被人類點燃時,時代的巨輪就被隆隆地推動起來了,而且越來越快!以此為標誌,人類開始主動掌握自然界中的能量。其實能量一直在流動,比如陽光被植物吸收,植物被兔子吃掉,兔子被人吃掉,人死後又被植物吸收……能量生生不息地就這樣流動著。我將這種能量稱為自然能量或生命能量。
  • 學長:「如果能重來,一定不會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匆匆準備考研」
    近年來,考研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有些人說是因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考研是為了逃避;也有人說是因為國家鼓勵高層次教育,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投資教育;還有人說是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於「打工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 弱肉強食不適用於人類,吃人的要被人吃,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批判
    否則請試想一下,如果真有那麼一種「蟲」,在同種內部以「大蟲吃小蟲」為生存法則,體強的吃體弱的,個大的吃個小的,成蟲吃幼仔,先生吃後生,這種「蟲」還能存在於自然界麼?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當食物極其匱乏的時候,有一種成年的魚也會以本種的幼魚為食,但這卻不是生存法則,而只是極偶然的現象。如果這是它們的生存法則,這種魚也就不會存在於自然界,所謂的「生存法則」也就成為了地道的「自殺法則」。
  • 社會人必備的八大觀人術
    常言道: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溼鞋。作為社會人必備的技能之一,這察言觀色、辨人識人的技能可以說必不可少。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學會做一枚「算命先生」都能助你事半功倍,把時間用在對的人身上。毋庸置疑,觀人術是建立在一個人豐富的閱歷以及對人心和社會透徹的認知上。
  • 「社會人」群體心態與當今的時代氣質格格不入
    網友「起名一時爽」說:「據我了解,我的學校就有90%以上學生迷戀這種操作。」因為不羈的靈魂、年輕的熱血和躁動的心,這種「社會人」的走紅,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讀書人」的枯燥,滿足了「書本黨」的獵奇。然而,稍有辨識能力的年輕人並不會喜歡這種套路,因為他們深知這種炫耀式、鬥狠式的「社會人」本質上是一種叛逆、自卑、宣洩或者表演,層次有點low。
  • 當我們確認了自己的主體性,就不會是社會的囚徒
    個體與社會緊密相連,這也是社會學的一個基本觀點。自誕生近兩百年以來,社會學不斷地考問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社會唯實論」認為,社會是一個外在於人的客觀實體,社會對人起主導作用。與之相反,「社會唯名論」則認為,社會只是一個名稱,它是個人行動的產物或互動的形式。
  • 古代社會人紋身之路
    今天咱們說說古代人紋身那事,現代人問社會人的標配是啥?答案一定是大金鍊子、大金表、大墨鏡和大花臂,這四件套打我出生以來就沒變過。在古代紋身可是有很多說法的,紋的好,你可以走在時尚的最前沿,帶起一波時尚的風潮,紋的不好,就是恥辱的標杆了。
  • BBC紀錄片永遠不會說的現實,西方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會分層
    無論從過程還是結果來看,都非常有趣。 節選幾個片段,從片子裡看起來,好像西式教育和我們的教育蠻大的。大多數在歐美短期待過幾年的家長,都會把這種印象帶回國內,作為他們與朋友們閒聊時的重要談資。
  • 墨學的淘汰:中國古代統治者在社會背景和現實下做出的文化選擇
    後期又憑藉著戰亂頻發的戰國時期的大背景,這個精於研究器械製作的思想學派吸引了許多關注,亦或者是因為在諸侯爭霸的社會中,人們的包容性更強。 但是政治是一直存在的,這種科學思想在當時卻被認為是晦澀難懂的,不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在社會上傳播,所以其最終在戰國時期興盛了一把之後,最終還是走向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