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批化工原料從南方某市發往瀋陽,原料為氫溴酸和雙氧水共計15噸。經一周偵查發現,這批原料已運送至鐵嶺市鐵嶺縣某村的一處隱藏在大山中的工廠內,經過進一步分析研判,與這批原料同時出現了一批外省籍製造冰毒前體麻黃鹼的高危人群,經綜合分析,這批人有在鐵嶺市製造冰毒前體麻黃鹼的重大嫌疑。
經請示省公安廳領導後,禁毒總隊抽調瀋陽市局、鐵嶺市局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代號「4·19」並全面展開各項偵查工作。
由於製毒工廠位置選擇極為隱蔽,三面環山,且周圍安裝多處攝像頭,最遠的探頭設在距工廠1.5公裡外的農電輸電鐵塔上,給偵查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面對反偵查意識極強的犯罪嫌疑人,專案組民警恪盡職守、連續奮戰,成功摸清了工廠的基本情況。
通過近四個月的縝密偵查和經營,專案組確定這是一個涉及遼寧、福建、廣東三地,以犯罪嫌疑人劉某餘為首的,特大製造、運輸製毒物品團夥。該團夥主要犯罪嫌疑人劉某餘與陳某東、項某在遼寧鐵嶺尋址建廠,組織人員大肆製造、運輸製毒物品麻黃鹼,團夥成員近20人,分工明確,組織嚴密。
專案組通過四個月的秘密工作,對犯罪嫌疑人來遼物色製毒場地、運輸調試製毒設備、運輸製毒原料、製造毒品和製毒物品等各個具體環節,實施了全方位的精準掌控和證據固定。
根據案情進展情況,專案組經過認真分析研究認為收網時機已經成熟,9月1日,遼寧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組織指揮瀋陽、鐵嶺兩地公安機關,出動200餘名警力,分別在鐵嶺、福建展開收網行動,一舉破獲此案。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對製造、運輸製毒物品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經認定,「4·19」特大製造、運輸製毒物品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遼寧破獲的規模最大、製毒原料最多、製造出的毒品成品及製毒物品數量最多的特大案件,也是我國破獲的第一起製造製毒物品苯丙酮案。
(責編:王斯文、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