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吉大考古青年在行動

2020-11-30 澎湃新聞

原創 請關注 吉林大學 收錄於話題#吉林大學56個

9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引起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正在山西運城夏縣師村遺址以及杭州良渚博物館實踐教學基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全體實習師生的強烈反響。師生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表明了考古事業的重要性,肯定了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並對進一步做好考古文博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們一致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以實際行動踐行講話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努力奮鬥。

9月29日,正在山西運城夏縣師村遺址進行考古實習的考古學院師生群沸騰了!在遺址發掘的考古工地上,研究生趙若辰同學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工地廣播系統裡連續朗讀了兩遍。探方裡的同學們和工人們都被這個消息振奮著、鼓舞著。

9月29日,考古工地的廣播喇叭傳來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宣讀

9月30日,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山西運城夏縣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師生和杭州良渚博物館實踐教學基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全體實習師生開展了集中學習,認真討論、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9月30日,師村遺址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師生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9月30日,良渚文博實習教學隊全體師生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對於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在考古工地和博物館實踐教學基地的師生們也有著很多很多的感慨。

田野實習帶隊教師段天璟教授說:我們現在正在迎來考古的春天,考古的未來會越來越好!我已經從事考古很多年了,親歷了考古學科的發展與壯大,並且也對考古學科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一代又一代中國考古人殫精竭慮、艱苦奮鬥,開闢出了具有堅實基礎、富有深厚底蘊的中國考古學之道,為中國考古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世界考古學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總書記的講話振奮人心、鼓舞鬥志,我們要投身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事業之中,為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研究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貢獻力量,做中華文化遺產的保護者、中華文明的詮釋者和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段天璟教授在田野考古基地多功能廳為本科生授課

文博實習帶隊教師呂軍教授說,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發表重要講話,主題是「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他用四句話總結了我國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明鏡以照形,古事以知今。也就是說從一個更為縱深的視角來看,當今中國正在進行的偉大實踐創新,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考古文博從業者責無旁貸。

呂軍教授帶領學生體驗戶外活動面夯築

田野實習帶隊教師方啟副教授對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的「要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讓考古事業後繼有人、人才輩出。」這一點深有體會。他認為,吉大考古學科近年來得到了學校姜治瑩書記、張希校長的大力支持,人才培養無論從硬體方面還是軟體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吉大考古在夏縣的實習基地的建立和建設正是學校關注和扶持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是對吉林大學重視支持考古學科的肯定,也是對於吉林大學考古學科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鞭策。

方啟副教授在田野考古工地現場為本科生授課

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俯瞰

文博實習帶隊青年教師張崢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學發展及其意義的重要講話在考古文博領域引發了巨大的震動,這不僅意味著此前「神秘」的考古事業從國家層面上被充分認可,也代表了廣大考古工作者的辛苦和努力被國家肯定,更標誌著考古工作的重要意義從宏觀角度被確認下來。作為考古學院博物館學專業的教師,我深感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對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張崢老師在良渚博物院組織同學們參加講解培訓

田野實習帶隊青年教師盧成敢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凸顯了黨和國家對考古事業前所未有的重視,極大振奮了考古人的心氣。這既是對百年中國考古過往的肯定,又是對未來中國考古的殷切期待。偉大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學術巨人的引領,更呼喚年輕一代的積極參與。吉大考古人不忘張忠培先生的育人理念,始終重視年輕學子的田野考古發掘訓練,努力做到立足田野、紮根田野,並最終在田野中快速成長。我們和一些研究生帶著2018級考古班的五十七名本科學子,八月份自長春奔赴山西夏縣考古基地,正在指導他們進行人生中的第一次田野實踐活動。希望他們堅定事業選擇的初心,苦練考古發掘本領,為中國考古的下一個一百年而努力奮鬥!

盧成敢老師(右)在田野考古工地指導本科生發掘

田野實習帶隊教師趙裡萌心潮澎湃地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考古文博工作者打了一劑強心針,作為一名剛剛入職的90後考古人,我為這項事業感到自豪,也為行業春天的到來感到幸運。放眼世界,考古行業都是個「賠錢買賣」,尤其在西方國家,考古一般都是專屬於上流社會的「高雅」職業。然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力扶植考古文保事業,健全機制,免費開放博物館,這些舉措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考古事業奉獻青春和汗水!

趙裡萌老師(穿麻布衣服者)在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為同學們模擬古人使用陶紡輪的場景

參與指導田野實習的研究生李萌同學是一個年輕的「老」考古隊員了。從2017年起,她已經連續下了四年考古工地。她說:當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我感覺到國家對考古的重視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考古的春天就要來了,吉大考古的未來會更美好啦!作為「吉大考古小丫頭」的我,一直以自己是吉大考古的一員而驕傲!生於這個偉大的時代,見證了這個美好的時刻,我感到與有榮焉。

李萌同學在田野考古基地的文物陳列室布展文物

參與指導田野實習的趙若辰同學是憑著對考古的熱愛、從外專業跨學科考到考古學院的研究生,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她開心地跳了起來,9月29日,她極力平抑著激動的心情在考古工地的廣播系統裡面連續宣讀了兩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稿。她很感慨地說,讀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時,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這句話深刻地體現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學好考古學,明晰歷史,才能穩步向前。我們青年學子作為新一代考古人一定要不斷探索,細緻認真,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強化公眾考古,讓考古學知識走向大眾化,幫助大家上好歷史的每一堂課。

趙若辰同學對遺蹟進行CAD繪製

2018級考古專業班高千嬌同學是第一次來到考古工地的本科生,她對於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有著很多觸動:我們班是吉大考古學院成立後招生的第一屆本科考古班,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考古學是一項重要的文化事業」頗有感觸。我一直堅信考古學是聯絡古今的橋梁,而我們作為考古人,要引領大眾認識到考古學之於中國歷史、中國事業的重要性。我們是歷史的重現者、見證者和建設者。想要最終建設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我們必須要竭盡全力,將中國考古的薪火延續下去。這是我的使命,也是全體考古人的使命。「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我們要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腳踏實地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

高千嬌同學在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2018級考古專業班田玉峰同學結合自身的感受,談了他的理解:我是一名考古學大三年級本科生,正在輔修雙學位。我非常認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學界要會同多領域研究人員做好研究闡釋工作的一番話。因為考古學有著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的雙重特點,偏居一隅,缺乏其他學科視角會使中國考古學漸失活力。我輔修雙學位的初心也是如此,考古學的溯源尋流結合其它學科的理念和手段,碰撞出的火花或將成為考古學日後發展的助力。我相信考古學與其他學科形成通視,互通有無,才能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從而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的考古學。

田玉峰同學佩戴VR設備通過虛擬仿真實驗課程進行田野考古發掘學習

2018級文博專業班耿默蘭同學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充分表明,黨中央把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擺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這也再一次體現了考古事業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在良渚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去到良渚遺址公園實地考察,才發現原來大遺址的保護工作是那麼的重要。有了考古工作者數十載的發掘和遺產保護專家們對遺址不斷地維護,才讓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恢弘景象再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作為考古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的一名學生,我一直樹立著學科自信,堅信我們的工作是神聖而有意義的。近年來,有更多人開始去了解考古。一直以來,考古工作因為其工作性質備受誤解,但我一直認為,這個社會需要科學家、企業家、經濟學家,同樣需要考古學家,中華民族需要科學技術的趕超,同樣也需要文化自信,這樣才能讓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耿默蘭同學在良渚遺址和同學們進行實驗考古項目培訓

2018級文博專業班華天藝同學說,保護中華文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僅是對文物本身的研究,更是對偉大民族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常有人問我們考古有什麼用,問研究過去那些歷史有什麼用。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對內能不斷增加民族凝聚力與自豪感,對外能向國際展示中華文明,加深對中國的理解。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在考古學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考古學將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華天藝同學在良渚博物館為參觀者講解

2018級文博專業班周辰雨同學說,在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的實習中,我們看到了良渚對於考古成果轉化的實際情況。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搞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等要求,我們深有體會。這些要求也給我們日後的博物館、文化遺產等相關工作指引了方向。考古、研究和闡釋的業績和價值主要通過知識傳播和公共服務加以實現和體現,博物館和遺址公園可能將會是考古成果闡釋的最佳場所。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我們要深入學習,加強對考古成果的轉化,在保護歷史遺蹟的同時,注重向觀眾傳播中華歷史文化。習近平總書記之前就多次提過「讓文物活起來」,此次會議又再一次加強了對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在博物館發展方面,就要做好對考古成果轉化方面的努力,要突出對藏品的展示、傳播,發揮博物館的教育作用,深入挖掘考古工作者、考古學、考古成果、出土文物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挖掘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做好博物館的知識傳播和公眾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周辰雨同學參加良渚博物院社教活動

吉林大學考古學科的創始人、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先生把中國考古學的未來寄望於現在的年輕人。新一代的吉大考古人將努力繼承傳統,塑造人格,修養道德,歷練學術規範,提高素養,刻苦奮鬥,頑強拼搏,抓住歷史機遇,爭取寫出中國考古學的新篇章,用行動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揮灑青春力量。

往期

推薦

歡度國慶,喜迎中秋!2020-10-01

吉大原創歌曲《中國的春天》禮讚祖國,致敬英雄!2020-09-30

選擇吉大官微,甜過秋天裡的n杯奶茶!2020-09-29

排版 / 董昕寧

文字 / 馬嘉男

消息來源 /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吉大考古青年在行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博士生黨支部組織「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中國教育在線 訊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0月13日下午,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考古學博士生黨支部組織了題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學習討論會。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參加了學習討論會。
  • 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二、在「研究」路徑和方法上以問題為導向,推進以考古學為基礎和串聯的多學科融合研究,以產生重大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為任務,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三、在「建設」上重點提升考古學的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和闡釋能力。近幾年,山東大學考古學科在田野考古、斷代考古、科技考古、實驗室考古、博物館建設和國際化建設等方面統籌布局、積極謀劃。四、學科建設中以考古隊伍建設和青年人才的培養最為關鍵。
  • 段天璟: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作者為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教授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深刻認識中國歷史文化,離不開考古學。考古發現不僅能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而且能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
  • 習近平: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記錄了中國3000多年的歷史,同時在甲骨文發明以前在中華大地還有10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超過百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並沒有文字記載。考古學者將埋藏於地下的古代遺存發掘出土,將塵封的歷史揭示出來,將對它們的解讀和認識轉化為新的歷史知識。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
  • 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暨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
    組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  竇賢康在致辭中指出,成立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和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學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指導下的探索實踐,也是響應新時代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動作為
  •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60周年大會舉行
    作者:張宸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
  • 中國建設怎樣的考古學 習近平這三個詞傳遞滿滿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說:「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對此,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對於中國應該建設怎樣的考古學,他用了三個詞來形容: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言語中傳遞著滿滿的文化自信。
  •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中國...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下午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
  •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中國...
    ■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
  • 段天璟教授:「考古是要用一生追求的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科學事業」
    段天璟學習和工作的吉大考古是我國考古學高等教育界僅有的兩個國家重點學科之一,僅有的兩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僅有的兩個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單位之一。談起吉大考古,他由衷地說:「吉大考古不僅為我圓了自己學生時代的第一個夢想——『博士夢』,而且不斷啟發和推動我產生並實現更大、更多的學術夢想。吉大考古是讓人夢想成真的學術家園!」
  • 本周六成都將有考古學盛會 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將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諸多考古專家將齊聚成都,共享盛會。同時,本次大會還將舉行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儀式。
  •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將...
    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機構,匯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的專家學者,將會聚四川大學,共同參與學術討論,為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發展提供智慧。 據悉,在本次活動上還將舉行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儀式,川大考古必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取得更大的發展,發揮更大力量。
  • 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
    為慶祝考古學專業成立60年,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將於10月31日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在新的時代、新的學術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深入推進學科建設、開闢新的學術領域,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成為中國考古學面臨的重大課題。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的各位專家學者,匯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共同參與學術討論,為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發展提供智慧。
  • 大力發展田野考古教學 培育未來考古英才
    【文/曲家偉 攝/考古學院】近日,吉林大學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正式啟用。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有關領導,北京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等全國40餘所高校的考古文博專業學科帶頭人、專家、學者參加啟動儀式和相關會議,對吉林大學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工作和基地建設情況給予了高度評價。
  • 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掛牌,國家文物局、「敦煌的女兒」發來賀信
    國家文物局發來賀信,對武漢大學與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物局)共建、成立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致以最熱烈的祝賀。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在致辭中指出,成立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和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學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指導下的探索實踐,也是響應新時代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動作為。
  • 校長張希到吉林大學夏縣田野考古實習基地調研考察
    吉林大學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位於運城市夏縣裴介鎮,從2019年起由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開始選址並組織建設,佔地面積達0.8萬餘平方米,集教學實踐、文物整理陳列和修復、考古研究及生活保障等功能為一體,開創了國內高校現代化考古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新範式。
  •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起步!專家共聚新鄉紀念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
    在對發掘資料進行整理後,考古隊撰寫了《中國田野考古報告集第一號:輝縣發掘報告》,這本報告也被譽為我國考古報告的典範。因此,學界把新鄉輝縣稱為「新中國考古學的搖籃」,將輝縣的發掘稱為「中國考古學新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