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博士生黨支部組織「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2020-11-30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訊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10月13日下午,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考古學博士生黨支部組織了題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學習討論會。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參加了學習討論會。

  會上,黨支部組織委員趙今同學帶領支部黨員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趙賓福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他講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肯定了考古學的重大作用、成就和意義,還表達了對考古事業的大力支持。考古工作是一項高尚、偉大的事業,是幫助民族和國家恢復歷史記憶的工作。近年來,考古學院在進一步推動考古學科發展方面採取了很多措施和行動。身為考古人,要勇於擔起重擔,帶著思考深入學習體會這次講話精神,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服務於祖國和人民。

  與會學生黨員暢談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學習科研中的心得體會。大家紛紛表示,作為吉大考古的博士生黨員,要充分發揚吉大考古學嚴謹治學的優秀傳統,紮根田野做工作、踏踏實實做研究,投身於考古研究、歷史學習、文物保護中去,努力配合國家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建設,共同朝著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不斷努力,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相關焦點

  •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吉大考古青年在行動
    講話引起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正在山西運城夏縣師村遺址以及杭州良渚博物館實踐教學基地、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全體實習師生的強烈反響。師生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表明了考古事業的重要性,肯定了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並對進一步做好考古文博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們一致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以實際行動踐行講話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努力奮鬥。
  • 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系主任 白彬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在西南考古、西藏考古、中國歷史考古學、宗教考古、山地考古等領域已初步形成特色,我們將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圍繞「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的總體目標進行人才培養,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海內外考古實習基地,優化辦學條件,讓更多的青年才俊熱愛、投身考古事業
  • 段天璟: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作者為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教授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深刻認識中國歷史文化,離不開考古學。考古發現不僅能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而且能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 川大考古60年名家專訪③ |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川大考古...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10月31日,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紀念會上,「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正式揭牌。60年來,川大考古學專業取得了哪些成果?新成立的「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在促進考古學發展上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 校長張希到吉林大學夏縣田野考古實習基地調研考察
    【文/攝 曲家偉】10月8-10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化學校「師德學風」建設,加強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工作,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一行前往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調研吉林大學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情況,考察師村遺址田野考古實踐教學成果,慰問正在參加田野考古實習的考古學院師生
  • 在山西早期聚落遺址,吉林大學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石雕蠶蛹的發掘出土不僅為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1926年在夏縣西陰村發掘的半顆人工切割的碳化蠶繭提供了例證,在時間上也早了大約500年。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段天璟表示,此次發掘出的石雕蠶蛹意味著早在仰韶早期,東莊類型的先民們很可能已經掌握了養蠶繅絲的技術,為絲綢起源與傳播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 大力發展田野考古教學 培育未來考古英才
    【文/曲家偉 攝/考古學院】近日,吉林大學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正式啟用。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有關領導,北京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等全國40餘所高校的考古文博專業學科帶頭人、專家、學者參加啟動儀式和相關會議,對吉林大學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工作和基地建設情況給予了高度評價。
  • 這場高端考古盛會 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0月31日報導「此次盛會本身以及考古文博學院成立,對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今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川大考古系原系主任李永憲教授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
  • 雲複試、雲答辯、雲中情——記吉林大學考古學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
    中國教育在線 訊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雲模式」成為了時下最為流行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截止5月31日,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順利完成了本年度碩士研究生線上複試和碩博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線上答辯,共錄取77名碩士研究生,並有28名碩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順利通過論文答辯。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
  • 團委與化學學院高分子所博士生黨支部共話「兩會」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何志慧)3月5日晚,化學學院高分子所博士生黨支部成員來到學生活動中心與團委黨支部共同組織開展了一次支部生活會,生活會以座談的形式,圍繞「兩會」、學習溫總理視察南開的重要講話精神、讀《光輝的歷程——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一書感想、博士生就業問題等話題展開。
  •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縱觀歷史,中華文明具有獨特文化基因和自身發展歷程,植根於中華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時代共進步,有著旺盛生命力。
  • 習近平: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我們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歷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歷史正確方向之上。我多次強調,各級黨委(黨組)和領導幹部應該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一些我國歷史知識。今天,我們以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目的是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教工黨支部書記會議
    1 福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召開教工黨支部書記會議2019年3月28日下午,我院在經管中樓307會議召開教工黨支部書記會議,院黨委李玲書記、翁穗平副書記和各教工黨支部書記參加會議。會議由院黨委翁穗平副書記主持。
  • 浙江大學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整合藝術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等單位建立。學院以「5系+1館」為主要建設架構,擬先設考古與文博系、藝術史系、美術學系、設計學藝術系四個學系和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條件成熟時將「考古與文博系」分設成「考古學系」和「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系」。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成立於2019年5月,由原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藝術系、文化遺產研究院、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等單位組建。學院現擁有考古學、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藝術設計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現設藝術史系、考古與文博系、設計藝術系、美術系四個學系,藝術史研究所、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研究所、中國藝術研究所三個研究所。
  •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60周年大會舉行
    作者:張宸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
  • 緣系小南山:孤獨中的堅守——記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校友、小南山遺址...
    原創 請關注 吉林大學2020年5月5日,中國考古領域的最高獎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黑龍江省雙鴨山饒河小南山遺址成功入選。小南山遺址宛若天鵝頭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而為這顆明珠拂去蒙塵的重要學者之一便是我校考古學院2000級校友李有騫,作為小南山項目的領隊,他對於整個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李有騫,男,吉林大學2000級博物館學專業本科生,2009年博士畢業,本碩博均就讀於吉林大學。主要從事東北亞史前考古研究,現為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信息資料部主任。
  • 吉大考古學院教師赴京參加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
    考古前線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文博實踐工作隊在良渚博物院門前與國旗合影近日,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的30名學生在唐淼副教授的帶領下,來到我國最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良渚古城,開始為期50天的教學實習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