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奎爾的受眾理論視角分析電視劇和網劇的差異

2021-01-07 人民網

來源:《視聽》2019年第7期

摘要:麥奎爾的《受眾分析》是傳播學中受眾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麥奎爾的研究,受眾是媒介和社會共同作用下的產物,隨著技術發展,受眾分化是必然趨勢。但極度細分並不會改變受眾出於共同的主流價值觀而對內容產生相似需求。麥奎爾對受眾和媒介關係的分析,也是對當前電視劇和網劇差異的精準預測。本文試圖從這一視角分析電視劇和網劇在內容、製作和播放模式等方面的差異。

關鍵詞:麥奎爾;受眾理論;電視劇;網劇

學者尹鴻認為,電視劇「是中國大眾最喜愛的一種虛構性敘事形態,它一方面成為當代人生活、情感的『見證』,同時它的發展過程也成為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組成部分」①。網劇則是指區別於電視媒介,通過網際網路播出的劇演。網劇是網際網路的產物,因此與電視劇的差別最初僅體現在播放媒介上。隨著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和資本的大量注入,網劇走向規範化、產業化,受眾規模不斷擴大,電視劇和網劇的差異越來越明顯,二者儼然已走向不同的發展方向。

研究電視劇和網劇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網劇而言,洞察了電視受眾的一般需求和興趣,對於網劇能否在電視臺播出的判斷更合乎理性;而電視劇也能去粗取精,精準把控高收視率的來源。當前國內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部分學者致力於研究電視劇和網劇的「臺網融合」,而忽略了差異以及二者在受眾群體上的分化。

一、丹尼斯·麥奎爾的受眾理論

(一)受眾是媒介和社會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丹尼斯·麥奎爾是世界著名的傳播學者,長期從事電視媒介與受眾研究,並著有《受眾分析》一書。麥奎爾認為,在大眾媒介時代和信息化社會的初期,社會本身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大眾傳媒仍是追求社會認同的工具。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受眾群體開始出現碎片化、個性化和移動化的特徵②。新媒介的賦權使受眾開始主動擺脫大眾媒介的束縛,求新、求異心理在技術和圈層的突破中得到滿足。

而這正是電視劇和網劇產生差異的必然因素。電視劇繼續扮演大眾媒介的守門人的角色,在內容生產上繼續向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向努力;而網劇則走向垂直細分,細化為多種類型內容,如《中國有嘻哈》《狐妖小紅娘》等網播綜藝、動漫將大眾的目光聚焦到嘻哈、二次元等小眾文化中。

(二)受眾分化是必然趨勢

在《受眾分析》的最後,麥奎爾對「電視受眾的未來」給出自己的見解,並指出受眾分化是媒介在社會發展下的必然趨勢。他認為,受眾分化起源於信息超載,媒介和受眾之間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電視媒介受眾分化表現最明顯的是大量頻道節目的出現。

在中國,電視頻道從最初的單一、固定頻道到中央電視臺針對不同受眾群體,開闢了50個電視頻道(16個免費頻道、21個付費頻道、13個境外/外語頻道)。除此之外,地方衛視也增設了各種類型的專業化頻道。③而在網絡播放平臺,更是從建立之初就根據受眾群體對內容進行分化。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優酷、愛奇藝、騰訊等視頻網站甚至實現了根據用戶使用偏好進行算法推薦,對相同內容產生興趣的用戶被分到更細的圈層。受眾分化是媒介發展到今天的必然,電視和網播平臺都實現了受眾細分,但二者受自身限制,在分化程度上產生了較大差別。前者實現受眾分化是多種因素和社會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後者則從出現起就扮演了垂直細分的角色。

(三)極度細分不會改變主流訴求

根據對電視媒介的研究,丹尼斯·麥奎爾將受眾分化最後一個模式稱為「媒介分裂」,即「受眾以不固定的方式,分散到許多不同的頻道中,只是偶爾會出現受眾共享媒介經驗的情況」。這個研究結果,無疑是對當前國內媒介使用現狀的精準預斷:受眾在網劇、短視頻、直播等媒介內容面前被分化到各自的興趣圈層,但仍會在社會公共領域重新聚集到一起,並在網際網路上自發進行討論、擴散。

麥奎爾的進一步研究認為,受眾分化模式下,極度細分並不會改變大眾對主流內容的訴求,「受眾對於主流內容的訴求幾乎是共同的,連續不斷地提供大眾化內容的媒介具有優勢?」④。對於新媒介,麥奎爾具有審判精神,儘管網際網路帶來了巨大變革,但電視仍然是大眾化的主流傳播媒體。在這樣的情況下,網劇的細分反而襯託了電視劇在價值觀上的普世化。

二、電視劇和網劇的差異分析

電視劇和網劇在內容的選擇和製作上具有明顯區別,主要取決於目標受眾。衛視平臺受眾以中老年用戶為主,網播平臺受眾則以年輕人為主。根據CNNIC《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截至2018年6月,城鎮網民佔網民總數的73.7%,農村網民僅佔26.3%;年齡分布上,20歲—40歲是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⑤因此,網劇主要用戶以年輕城市人群為主,反之,電視劇受眾以年齡在40歲以上的農村群體為主。因此筆者將根據受眾分化理論,從內容、製作和付費模式三個方面淺談電視劇和網劇的差異。

(一)電視劇和網劇的題材差異

圖1 2017年綜合指數TOP20的電視劇和網劇類型

不同於網播平臺精準的用戶畫像,衛視對受眾的判斷更多基於以往經驗。電視劇在題材上傾向於符合大眾審美和主流價值觀的故事,根據2017年綜合指數TOP20電視劇和網劇類型(圖1)可看出,電視劇題材相對保守,以現代劇、年代劇為主。2018年第一季度,在衛視平臺播出的年代諜戰劇《風箏》在衛視收視率均排名前三,在網絡平臺播放量卻表現一般,網媒上更是毫無話題度。然而,類似的抗戰劇、諜戰劇在山東衛視、安徽衛視等衛視輪番上演,收視率卻能得到保證,積累了穩定受眾群。

網劇題材類型複雜多元,求新求異,符合年輕人的心理訴求,也填補了電視劇在題材上的空缺。根據圖1可知,玄幻、懸疑等非現實題材是網劇的主要類型。網劇在故事結構上追求標新立異,敘事節奏緊湊。除了題材類型上的明顯差異,同類型在兩個平臺所呈現的內容也可能具有較大差異。舉例來說,同樣是IP改編的宮廷劇,在衛視播出的《甄嬛傳》敘事邏輯完整,劇中服化道接近史實;而網播劇《雙世寵妃》的設定則與史實無關,視聽語言上也追求現代化。故事圍繞主角的感情展開,更像是古裝化的偶像劇,其目標受眾精準定位為20歲—35歲的年輕女性。兩部劇雖題材相近,但風格迥異,卻都在收視率上獲得了可觀成績。根據2018年11月的數據,《雙世寵妃》第二部上線39天就在騰訊視頻達到21.3億的總播放量,在同期網劇播放指數榜單排名第一。除此之外,網劇劇情節奏快,甚至傾向於電影化的表達,既提升了質感,又符合網際網路用戶敏捷的思考方式。

(二)電視劇和網劇在製作上有快慢之別

電視劇和網劇在製作上的差異也逐漸變大。電視劇一般製作成本高,定檔播出導致了拍攝時間長,整體節奏較慢。而從受眾角度來看,電視也剛好是「伴隨式媒介」。一項北京城市居民收視行為調查顯示,97%的受眾在收看電視時有聊天、做家務、打電話等伴隨性行為⑥。因此,電視劇的「慢」製作和劇情「慢」敘事的結構與受眾對電視劇的需求相契合。

隨著網劇走向成熟,逐漸形成了小規模、短周期的製作模式。網劇率先採用短劇集模式,一集二三十分鐘,滿足了網際網路用戶碎片化的觸媒習慣。同時,受眾對網際網路的訴求從一開始就是主動尋求新信息,在接觸網際網路平臺時注意力較為集中。針對網劇內容營銷快速更新的內容是製造爆點的基礎。在未來的發展中網劇還有可能向國外靠攏,採用周播方式。

(三)付費模式加速二者差異

網劇根據內容付費,用戶想要獲取獨家內容或者關閉廣告就必須為此付費,電視劇卻面向大眾免費播放。這一分水嶺也導致二者受眾產生較為明顯的分化。網劇付費模式起源於《盜墓筆記》在網播平臺的播出,此後,網劇迎來了紅利期。付費為網劇的盈利模式提供了方向,同時也為電視劇和網劇收集了更為精準的用戶畫像。付費模式在多頻道、多內容之間徘徊的用戶指明了自己的圈層,受眾更為分化。年輕用戶在自己的圈層中找到歸屬感,並心安理得地為喜歡的內容買單。網劇的付費模式一方面促進了網劇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加劇電視劇和網劇之間的差異。

三、優質內容能打破圈層壁壘

正如麥奎爾對受眾分化所做的判斷,細分達到一定程度,用戶反而會共享相同內容,因為具有相同歷史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對主流文化的訴求是一致的。這也可以用來解釋部分在電視端和PC端均斬獲流量的優質內容的成功之道。以2017年上半年現實反腐題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為例,該劇的綜合播放指數高達9.29,口碑9.6,在兩個埠的點擊量和播放指數都曾佔據第一,可謂實現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贏。《人民的名義》是主流圈層文化獲勝的表現,但是在當前電視劇市場上這類作品仍十分稀缺。同樣打破圈層壁壘的還有2018年暑期熱播劇《延禧攻略》,這部走「先網後臺」路線的宮廷古裝劇在網絡埠斬獲收視和關注度,獲得全民關注和討論,在衛視平臺播出後,在電視受眾群中同樣獲得了高收視和好口碑。

真正能打動受眾的內容和產品未必是雷同題材的,但一定能抓住受眾普遍性心理訴求。麥奎爾在《受眾分析》的最後幾章及其本人的晚年,致力於研究新媒體對電視及電視受眾的影響。麥奎爾認為,對電視受眾的研究不會隨著新媒體的到來而產生顛覆式轉變,技術的變革不會完全影響人們固有的心理和社會習性。這一觀點對電視人、媒體人以及當前不穩定的市場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語

麥奎爾在《受眾分析》一書中對電視受眾做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本文僅選取其對受眾分化的觀點和對未來媒介走向的預測,結合電視劇和網劇差異的現象化進行分析。電視劇和網劇的走向是融合還是分化,目前尚無定論。受眾具有不斷變化又相對穩定的特質,需要學界和業界不斷對此進行研究。而無論媒介如何轉換,只有真正的精品內容能夠滿足受眾需求。

注釋:

①尹鴻.意義、生產與消費──當代中國電視劇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現代傳播,2001:1-7.

②劉燕南.麥奎爾學術背景探源:評丹尼斯·麥奎爾《受眾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3(01):143-151.

③百度百科.中央電視臺[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中央電視臺/5559?sefr=enterbtn.

④[美]丹尼斯·麥奎爾.受眾分析[M].劉燕南,李穎,楊振榮 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67.

⑤CNNIC《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 ,2018-08-20.

⑥張同道.電視看客——調查中國電視受眾[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3):334,352.

(作者單位:天津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
    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概述「使用與滿足理論」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在大眾傳播效果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使用與滿足」理論從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動機出發,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於特定需求和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種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 傳媒觀察 | 從受眾視角看兒童電影研究
    湖南工業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金則霜在《傳媒觀察》2017年第8期刊文認為,這一現狀對兒童電影受眾研究提出了挑戰。從個體認知發展視角看,兒童電影受眾研究需關注不同年齡層的受眾在獲取、理解信息方面的不同;從社會認知發展視角出發,則關注兒童電影受眾通過媒介工具理解、甚至建構主流文化的過程。從社會心理發展階段視角看,兒童電影不僅要在內容上聚焦兒童的精神成長主題,更要重視兒童特有的、解決內在衝突的途徑。
  • 受眾研究|新傳理論22
    分類: 根據對信息的關注程度和內容的範圍,分為一般受眾和專門受眾; 根據接觸媒介方式的差異,分為讀者、聽眾、觀眾、網絡瀏覽者等; 有效受眾指不但解讀了媒介內容,而且在態度和行動上也實際接受媒介影響的人。
  • 2020年熱播電視劇研究:觀眾到底喜歡什麼?
    二、2020年頭部劇集五維分析從創作類型、創作人員、題材類型、發行渠道、受眾畫像五個維度來看看今年受市場喜愛的熱播劇目有哪些共同的特點,研究這些頭部劇目,分析市場對於影視作品的偏好3、題材類型:現代劇為主,市場偏好反應社會議題若以時代背景和服飾來分類,2020年頭部劇集中現代劇(包括年代劇)多於古裝劇(包括歷史架空等類型),其中電視劇皆為現代劇,網劇以古裝劇為主。
  • 說服理論的提出和發展結合新情況論述|20北師大新傳學碩真題解析
    2020北師大新傳學碩829真題 論述題1說服理論的提出和發展結合新情況論述 答題思路 說服理論屬於霍夫蘭的基本理論,對於提出部分較為基礎,但要說服理論的發展部分可能思考不夠完善,或者複習準備不夠充分,略有難度。
  • 「雙因素」理論與報業受眾滿意度研究(圖)
    針對報紙的滿意度研究問津者較少,也沒有什麼大的成果;同時,研究理念和方法沉悶老舊,很難適應受眾研究的需要。適當引入社會科學其他領域的研究成果,不失為良策。這裡,管理學著名的「雙因素」理論就提供了這樣一個重要的研究視角。
  • 媒體框架與受眾框架的比較分析
    摘 要:媒介框架理論為研究媒體與受眾的關係確立了一種視角,本文選擇國內電視媒體報導魏則西事件的個案作為研究對象,對深圳都市頻道和法治頻道的相關報導進行內容分析,以了解他們的新聞框架。同時,又通過電話問卷調查,試圖了解公眾接收電視媒體報導事件的特殊框架。
  • 鄉村的味道——淘寶「村紅」直播的受眾研究
    從觀看「村紅」直播的受眾出發,可通過對受眾的量化研究和質化分析,結合直播平臺特色,從傳播學視角探究參與「村紅」直播的受眾的心理動機和媒介接觸行為之間的關係,為電商提供有效的建議,讓農民更好地網銷農產品。
  • 網劇唐人街探案播出時間在哪個臺可以看 電視劇一共多少集
    網劇唐人街探案播出時間在哪個臺可以看 電視劇一共多少集  更新時間:愛奇藝每周三、四20:00 VIP各更新2集,周三至周六免費各更新1集,VIP會員搶先看。  問:電視劇《網劇唐人街探案》什麼時候播?
  • 電視劇vs網劇,多題材劇輪番上陣,人民日報:年度劇王花落誰家
    蕊希聊娛樂:電視劇vs網劇,多題材劇輪番上陣,人民日報:年度劇王花落誰家一轉眼12月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馬上迎來2019年。在即將到來的一年,各大衛視紛紛做出行動,因為還有很多電視劇和網劇沒有播出,他們紛紛收錄好的電視劇和網劇,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電視劇主要是以現實題材為主,而網劇就豐富許多,都市愛情,青春偶像,懸疑,古裝等很多。多題材電視劇輪番上陣,最後到底花落誰家?
  • 《奇妙世紀》:電影級網劇的震撼和思考
    如果說《萬萬沒想到》用誇張幽默的手法深獲觀眾喜愛,那麼優酷出品推出的接檔網劇《奇妙世紀》則是一部實實在在的燒腦劇。它的燒腦並不像《星際穿越》那般用環環相扣的物理理論繞得觀眾七暈八眩,而是實實在在的用劇情展開一段段出人意料情理之外的故事,直到最後讓觀眾恍然大悟。
  • 「壞小孩」:高分網劇「隱秘的角落」原著,比網劇更黑暗的「壞」
    這篇文全程模擬朱朝陽的視角,將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如何深陷泥沼成為一個冷酷的壞小孩的經歷娓娓道來。紫金陳非常善用伏筆,前文不經意的幾個字、一段話,後文就是關鍵的線索。這種推理模式的文章,讀者自帶視角、感同身受,慢慢就沉浸其中;結局又叫人驚叫連連,卻絲毫不突兀。
  • 吳秀波和楊穎主演的電視劇受到「出軌門」的影響,已改為網劇播出
    在2017年11月開拍的電視劇由吳秀波和angelababy主演的《欲望之城》本準備在2018年末上映的,可是事與願違,2019年到來了,依舊沒有聽到任何開播的聲音。2019年1月23日,有媒體報導說,相關責任人表示將會在1月27日提檔上映,不過因為主演吳秀波的「出軌門」的影響,已經改為網劇開播了。《欲望之城》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在大城市中兩個孤單的人相互扶持成長,由吳秀波和angelababy主演,不過在開播在即轉為網劇時又將名字給改了,改成了《渴望生活》,不過小編認為改編之後的名字真的是不夠好聽優雅呢。
  • 綜藝被剪,電視劇成為網劇,男主變男二
    不過該部電影的導演和其他主演可就倒黴了。娛樂圈真的很現實,一旦明星有負面新聞,所有的節目都會受到影響。除了電影,吳秀波參演的綜藝也被剪。據悉,吳秀波已經錄製完了北京臺的春晚,還有綜藝節目《王牌對王牌》,這兩檔節目吳秀波的鏡頭均被剪,吳秀波事件真的影響他的前途哇!除了電影,綜藝,吳秀波的參演的電視劇也逃不過這件事件的影響。
  • 使用與滿足視角下「吐槽」式脫口秀節目熱播探析
    三、《吐槽大會》觀眾使用與滿足情況分析 (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概要 使用與滿足理論站在受眾的立場上,通過分析受眾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類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
  • 上海電視節|網劇精品化趨勢下,題材、形式有哪些新玩法?
    在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網際網路影視峰會論壇上,業內人士認為,網絡劇精品化是趨勢,內容上和形式上的創新將成為未來的挖掘點和發力點。&nbsp&nbsp&nbsp&nbsp網劇精品化是必然趨勢&nbsp&nbsp&nbsp&nbsp網劇的精品化是業內公認的潮流和趨勢。
  • 消費文化視角下的Vlog走紅研究
    在研究對象上,多針對於視頻播放量較多的頭部生產者或明星,而忽視了對整體生產市場的考察;在研究理論上,多採用傳統的傳播學視角,但難以透視Vlog區別於其他視頻類型的特質。 本研究將基於消費文化的視角,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針對網絡視頻平臺的Vlog作品及其生產者,探究Vlog作品如何吸引受眾從而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獲得走紅。
  • 網劇刺定檔什麼時候播出 電視劇刺講的是什麼內容故事
    網劇刺定檔什麼時候播出 電視劇刺講的是什麼內容故事  由宋方金擔任監製,李尚龍原著改編,王小列藝術指導,蘇陽、婁霄鵬編劇,趙丹文學策劃,潘戍午執導,肖霄總製片,楊燁製片人,蘇青、李感、施詩、包文婧、莊茱淩主演,袁弘特別出演的刺痛現實話題成長劇《刺》正式宣布定檔。
  • 「專家論劍」臧志彭等|進博會重大活動受眾、媒介與國家認同感
    第一個層面國家認同感建構效果的研究中,除了對活動直觀的經濟效應[4]和國際影響進行分析以外,學者們更多通過受眾對媒介效果的感知來具體分析重大活動對公民國家認同感的影響,並根據效果感知分析,對重大活動中媒介的傳播策略提供優化思路建議[5]。通過受眾媒介參與重大活動前後的國家認同態度對比進行實證分析,來驗證重大活動的參與對受眾國家認同感建構的正向效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