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杭州大伯的這種病,所有人都可能得!

2020-12-05 健康浙一

「唉~喲~醫生,你一定幫幫我,我真當苦啊。」11月9日,麥大伯滿臉愁容走進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全科診室,還未坐下就朝醫生訴起了苦。

原來,麥大伯前不久毫無預兆地出現咽喉痛、脖子痛,本來以為自己可能是感冒了,就一個勁喝白開水想壓一壓,但幾天過去,他沒打噴嚏、也沒流鼻涕,一點不像感冒的樣子,痛感卻越來越厲害。

「更要命的是,除了喉嚨和脖子痛,耳朵和頭也開始痛了。」再也忍受不住的他來到家附近的醫院就診,醫生考慮可能是咽喉炎,但喉鏡檢查沒有發現異常,考慮到C反應蛋白(炎症指標)高,便對症進行了口服和靜脈注射消炎藥治療數天,但麥大伯感覺情況並沒有緩解,痛得連睡覺都受影響。

隨後,他又在當地另一家醫院就診,醫生讓他去神經內科看,在門診兜兜轉轉,折騰了一天也沒有個所以然,他索性直接來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全科醫學科就診。

「醫生,你們不是全科麼,一定很全面,一定要治好我啊。」在之江院區全科門診,麥大伯越說情緒越激動。

「大伯,您先別激動,我們重新捋一捋您的病情。」聽了麥大伯的自述,接診的全科醫生秦紅莉一邊安慰他,一邊開始詳細問診。

「大伯您說喉嚨痛和脖子痛,是兩個地方都痛嗎?痛起來怎麼樣的?」

「喏,就是有時候是喉嚨痛,有時候麼又是這裡痛,反正就是一陣一陣的,不是固定的,整根脖子都在痛。」

「那麼,耳朵痛呢?是耳朵哪裡痛?怎麼痛?」

「是從兩隻耳後根這裡痛,痛起來會延伸到整隻耳朵還有頭皮這裡。」

咽喉痛、頸部游離痛狀、耳部放射痛,查體發現咽紅、未見膿點,甲狀腺稍有觸痛,心率快……秦醫生腦海中細細梳理麥大伯的症狀,並與他之前的相關檢查一一對應:血象檢查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喉鏡檢查排除了咽喉炎,需要進一步明確甲狀腺和淋巴結是否存在異常。綜合病情,考慮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性比較大,就給他開了相關檢查。

最終的檢查結果證實了醫生的判斷:甲狀腺功能化驗結果FT3、FT4高、TSH低、ESR高,甲狀腺B超提示有炎症可能,亞甲炎診斷明確。

秦醫生解釋,根據病史、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亞急性甲狀腺炎一般診斷多無困難,但不典型病例常易出現誤診,國內報導誤診率為12%-48%。麥大伯頸部疼痛、查體發現甲狀腺有觸痛、實驗室檢查發現血沉增快、甲狀腺毒症、血清TGAb和TPOAb陰性,B超提示甲狀腺炎症性改變,符合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標準。目前經過半個月的藥物治療,麥大伯的疼痛症狀明顯減輕,複查指標也基本恢復正常。

亞急性甲狀腺炎是什麼病?不僅麥大伯沒聽過,小編也頭一次聽說。

但其實,這是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好發於40至50歲的中年女性群體。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但通常認為與病毒感染等原因有關,無論患者本身是否存在甲狀腺方面疾病都有可能發病。

在症狀上,頸部遊走性的疼痛,特別是放射到耳後的疼痛,是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典型表現,當然也會有患者表現出吞咽疼痛,也因此常常會有人將它與一般的感冒發熱引起的咽喉痛或者扁桃體炎、咽喉炎、中耳炎等疾病混淆,導致找錯就診科室、耽誤治療。

浙大一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任菁菁主任醫師介紹,亞急性甲狀腺炎常通過病史、體格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血沉和B超檢查進行診斷,除了對症使用藥物外,專家還建議患者要加強休息,提高免疫力,在飲食結構上暫時停食含碘食物。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

相關焦點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腫瘤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近日,杭州一位滿頭白髮的大伯就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醫院。大伯姓徐,今年78歲。
  • 杭州姑娘每天晚上「嗡嗡嗡」 吵得隔壁大伯睡不著
    大伯躲空調噪聲睡客廳「每晚7點準時響起來,這低頻聲音晚上嗡嗡嗡,很吵人的!」成大伯眼睛瞪得很大。他說窗臺是雙層玻璃,按理說隔音效果不錯,可是怎麼都擋不牢這種聲音。這個朝南的主臥,原是睡眠不怎麼好的屠阿姨睡的,成大伯則睡在北側次臥。原來屠阿姨睡眠一直不好,易驚醒,為了照顧她的睡眠,成大伯一直和她分房睡。
  • 銀髮「新生」學英語 杭州大伯大媽迎G20忙充電
    Tao Na給杭州大伯大媽上課 張茵 攝  中新網杭州7月7日電(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劉淵)「Hello!My name is Tao  Na,what’s your name?」9位杭州大伯大媽簇擁著來自辛巴威的志願者老師Tao Na,正在努力學習一些基礎的英文語句,為即將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進行充電。  今天,距離G20杭州峰會召開只剩59天,為確保峰會順利召開,杭州市各項籌備工作正在井然有序的推進中,不甘落後的杭州大伯大媽紛紛出動,哪怕沒有基礎,算是學習英語的「新生」,但還是掀起一股「銀髮」族學習英語當好東道主的熱潮。
  • 喉嚨痛了三天,六旬大伯竟發燒至休克!任何感染都能引起膿毒症,這四...
    杭州日報養生道寒潮來臨,杭州城的氣溫一天比一天低,這幾天,60多歲的孫大伯喉嚨痛,飯也吃不下。起初,他以為是感冒了,沒太在意,直到前幾天傍晚,孫大伯頭昏乏力,連眼睛也睜不開了,這才打電話給女兒。上周開始,喉嚨咽口水就痛得厲害,三天前感覺有些發熱,沒精神沒胃口,但還能熬,現在渾身沒力氣了。」在家,孫大伯一直沒測體溫,沒想到發燒這麼嚴重。賀曉旭檢查發現,孫大伯咽喉充血,下巴上的皮膚紅熱,脖子上還有一顆半個蛋黃大小的淋巴結。正思考著,一旁做生命體徵檢查的護士匆忙叫他:「孫大伯的血壓突然掉得很快!」
  • 大伯一句話扎心:胖得都跑不動了
    周圍有遊客感嘆「松鼠挺肥的」,大伯卻說現在沒幾隻肥的:「肥的跑不動,都被抓走了。」 「其實昨天那隻老鷹一整天都在這裡。到昨天下午4點還有人看到它。」觀景點附近的商販說。 「每年到了這個季節,老鷹都會過來。因為老鷹,現在鴿子都嚇跑了。」一位商販說,「我在這邊工作也只看到過這一次。那隻老鷹吃了一隻松鼠,應該是吃飽了就沒抓其它松鼠。」
  • 杭州大伯們一年中最激動的時候到了,蟋蟀打鬥視頻奉上,最多時這裡...
    今天(9月16日)早上10點,小時新聞記者來到中山中路和裡仁坊巷交叉口,此時已經聚集了20多人,基本都是60歲左右的大伯。離著場子還有十米,記者就已經聽到此起披伏的蟋蟀叫聲。墊上幾張紙,擺上一個鬥棚,一個簡單的鬥蟋蟀的「擂臺」就搭好了。用一個網兜將兩隻蟋蟀分別過稱,保證在同一個重量級上。剛入場的蟋蟀比較慢熱,都停在一邊不動彈。
  • 杭州一洗衣機疑似「原地爆炸」,大伯看「熱鬧」時發現竟是...
    洗衣機除了會發生「罷工」故障,還有可能發生「爆炸」引起火災……今天下午3點44分,杭州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江幹區閘弄口街道濮家新村某幢3單元一住戶家的陽臺起火,現場濃煙滾滾。接警後,艮山消防救援站4車18人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 別人家最怕老鼠進屋 杭州古蕩馬大伯怕的是松鼠……偷花生、咬蘭花...
    都市快報訊 馬大伯來電:松鼠把我們家紗窗咬破了,花生米偷吃了,還把我養的蘭花啃了。你們能不能幫幫忙…… 記者劉抗核實報導:馬大伯來電的時候,快報正聯合杭州幾家專業消殺公司,為杭州一些老年家庭推出義務上門滅鼠服務。在接到的滅鼠求助電話裡,馬大伯的求助讓人十分詫異。 馬大伯74歲,和老伴住古蕩新村西區,房子是2016年買的,兩室一廳一廚一衛。
  • 一家三兄弟都患帕金森 裝個腦起搏器,大伯去逛西湖了
    浙江在線1月14日訊去年,錢江晚報報導了「一家三兄弟都患帕金森」的故事。來自桐廬的三兄弟先後被確診為帕金森病,這是因為他們均攜帶兩個致病突變:PARK2基因,它是帕金森病常見的致病基因之一。  多年以來,三兄弟一直飽受疾病的折磨,二哥張大伯更是在輪椅上度過了十年之久。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很多人因此沉迷於掏耳朵不能自拔,還覺得掏得越乾淨越好,隔三岔五給耳朵「搞衛生」。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徐大伯愁眉苦臉地說,最近幾年來,他右耳幾乎聽不到了,現在又撞上面癱了,真是屋漏偏逢雨。 接診的梅顯偉副主任醫師趕緊給徐大伯仔細檢查,醫生發現他面部右側額紋消失,口角明顯向左偏斜,右鼻唇溝變淺。給大伯進行了電測聽檢查,提示右耳混合性聽力下降。
  • 懷念大伯尚有文
    我知道大伯是老領導,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向來把工作放在首位,故而見面先問工作,這也是他對小輩們的殷切期望:實實在在做人,真真切切做事。也正因大伯這種待人處事原則,認識他的無不說他是個好人;也正因大伯為別人著想勝於自己,他的子女受他影響,在單位都是好人緣。孩子爸告訴我,他中考那年,正趕上公公忙于田裡勞作,抽不出身到城裡照顧他,而大伯毫不猶豫,答應陪伴孩子爸三天。
  • 六旬大伯身體接二連三「出毛病」 病因令人吃驚
    高燒,耳鳴,四肢麻木,走路無力,咳嗽……攤上這幾個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給正常生活帶來不小的麻煩。那如果一不小心全攤上了呢?上個月,64歲的齊大伯就同時經歷了這幾種情況,被折騰得不輕。這下齊大伯坐不住了,來到浙大二院耳鼻喉科求診。醫生檢查發現是內耳聽神經受損,導致耳鳴、聽力下降。沒有熬夜,沒有勞累,也沒有巨大噪音的刺激,齊大伯將醫生提出的可能導致聽神經損害的因素一一排除,還是沒想通,「好好的聽神經怎麼就受損了呢?」
  • 天花板突然「砰」一聲 杭州大伯家裡吊燈被震碎!
    記者 孫毓 通訊員 童江龍 5月11日中午,餘杭公安崇賢派出所接到王大伯的報警,王大伯說自己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好端端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聽到天花板發出一陣巨響,家裡的吊燈碎了,掉下來的碎片差點砸到他的頭,找樓上的鄰居投訴,鄰居不承認,所以想請民警來評評理。 接警後,民警很快趕到王大伯家中。
  • 65歲大伯患上血液病「殺手」 骨頭出現大量空洞
    血液病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白血病了,其實白血病的殺傷力遠沒有多發性骨髓瘤大,在所有血液病中,排名第二的「殺手」是多發性骨髓瘤。  昨天上午,浙大附屬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舉辦了第五屆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友會,在病友會上,中心主任蔡真教授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不明顯,不少人都是在發病很久後,才輾轉來就醫,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 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 樓上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原標題:杭州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樓上鄰居,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 杭州大伯越挖越癢,耳朵裡還長滿了「毛」……
    冬日、午後、陽光下、板凳上,童年最享受的事,莫過於躺在媽媽懷裡,掏耳朵,媽媽還得再來一句,「你看,噶大一顆!」長大了,沒人再給我們掏耳朵……有些朋友選擇自己掏一掏,還有些朋友則選擇去採耳店。不可否認,掏耳確實非常安逸,但是,耳朵真的越「乾淨」越好嗎?
  • 嫌樓上鄰居太吵 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 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家在杭州文一路某小區的住戶孫大伯美滋滋地想著。孫大伯今年68歲,杭州人。他為什麼對樓上那麼有意見呢?生活在城市,大部分人都過著樓上樓下的生活,當然肯定也或多或少經歷過被樓上噪音騷擾的煩惱。孫大伯就認為自己被樓上可怕的噪音折磨得痛不欲生。
  • 為撈包,大伯被錢江水衝走10米遠·都市快報
    幸遇兩釣友及時出手救起 記者 董呂平 通訊員 陳鈞文 昨天9:49,周先生來電:昨晚7點半左右,一位外地來的74歲大伯差點被錢塘江水捲走,幸好被兩個釣魚的人救起,還把身上的外衣給大伯穿,現在人在市三醫院。 前晚7點多,近江消防接警,說有個大伯掉到錢塘江裡了,請求救援。
  • 愛滋病本來是大猩猩身上的,那麼第一個患病的人是如何得這種病的?
    愛滋病本來是大猩猩身上的,那麼第一個患病的人是如何得這種病的?文\小冉品史現在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在平常的時候都會多加防範。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就有傳染病的存在,不過他們那時候就叫做瘟疫,這是所有疾病的統稱。但是發展到現在,其中一些疾病已經不再危害人類,但是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傳染病,比如到現在還沒有辦法醫治的愛滋病。那你們知道愛滋病是來自於大猩猩嗎?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信息之後覺得不可思議,這會奇怪,那麼第一個患病的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 杭州一大伯為治帶狀皰疹 請「大仙」在身上畫符
    「神婆」、「大仙」通過念咒、畫符給人看病,很多人都在電視裡見過,但現實中很少有了。近日,杭州蕭山人李大伯帶狀皰疹發作後,竟然請當地的一名「大仙」為其治病,不但沒治好,還差點因為耽誤病情而出大問題。反覆疼痛蕭山大伯請村裡「大仙」賜符治療帶狀皰疹昨天下午,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病房收治進來一名「奇特」的病人,他因帶狀皰疹發作,疼痛難忍入院治療。當他掀起衣服,腰上居然是用墨汁畫的各種符號,說是為了治病專門求的,一時間讓醫生和護士都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