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喲~醫生,你一定幫幫我,我真當苦啊。」11月9日,麥大伯滿臉愁容走進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全科診室,還未坐下就朝醫生訴起了苦。
原來,麥大伯前不久毫無預兆地出現咽喉痛、脖子痛,本來以為自己可能是感冒了,就一個勁喝白開水想壓一壓,但幾天過去,他沒打噴嚏、也沒流鼻涕,一點不像感冒的樣子,痛感卻越來越厲害。
「更要命的是,除了喉嚨和脖子痛,耳朵和頭也開始痛了。」再也忍受不住的他來到家附近的醫院就診,醫生考慮可能是咽喉炎,但喉鏡檢查沒有發現異常,考慮到C反應蛋白(炎症指標)高,便對症進行了口服和靜脈注射消炎藥治療數天,但麥大伯感覺情況並沒有緩解,痛得連睡覺都受影響。
隨後,他又在當地另一家醫院就診,醫生讓他去神經內科看,在門診兜兜轉轉,折騰了一天也沒有個所以然,他索性直接來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全科醫學科就診。
「醫生,你們不是全科麼,一定很全面,一定要治好我啊。」在之江院區全科門診,麥大伯越說情緒越激動。
「大伯,您先別激動,我們重新捋一捋您的病情。」聽了麥大伯的自述,接診的全科醫生秦紅莉一邊安慰他,一邊開始詳細問診。
「大伯您說喉嚨痛和脖子痛,是兩個地方都痛嗎?痛起來怎麼樣的?」
「喏,就是有時候是喉嚨痛,有時候麼又是這裡痛,反正就是一陣一陣的,不是固定的,整根脖子都在痛。」
「那麼,耳朵痛呢?是耳朵哪裡痛?怎麼痛?」
「是從兩隻耳後根這裡痛,痛起來會延伸到整隻耳朵還有頭皮這裡。」
咽喉痛、頸部游離痛狀、耳部放射痛,查體發現咽紅、未見膿點,甲狀腺稍有觸痛,心率快……秦醫生腦海中細細梳理麥大伯的症狀,並與他之前的相關檢查一一對應:血象檢查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喉鏡檢查排除了咽喉炎,需要進一步明確甲狀腺和淋巴結是否存在異常。綜合病情,考慮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性比較大,就給他開了相關檢查。
最終的檢查結果證實了醫生的判斷:甲狀腺功能化驗結果FT3、FT4高、TSH低、ESR高,甲狀腺B超提示有炎症可能,亞甲炎診斷明確。
秦醫生解釋,根據病史、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亞急性甲狀腺炎一般診斷多無困難,但不典型病例常易出現誤診,國內報導誤診率為12%-48%。麥大伯頸部疼痛、查體發現甲狀腺有觸痛、實驗室檢查發現血沉增快、甲狀腺毒症、血清TGAb和TPOAb陰性,B超提示甲狀腺炎症性改變,符合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標準。目前經過半個月的藥物治療,麥大伯的疼痛症狀明顯減輕,複查指標也基本恢復正常。
亞急性甲狀腺炎是什麼病?不僅麥大伯沒聽過,小編也頭一次聽說。
但其實,這是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好發於40至50歲的中年女性群體。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但通常認為與病毒感染等原因有關,無論患者本身是否存在甲狀腺方面疾病都有可能發病。
在症狀上,頸部遊走性的疼痛,特別是放射到耳後的疼痛,是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典型表現,當然也會有患者表現出吞咽疼痛,也因此常常會有人將它與一般的感冒發熱引起的咽喉痛或者扁桃體炎、咽喉炎、中耳炎等疾病混淆,導致找錯就診科室、耽誤治療。
浙大一院全科醫學科主任任菁菁主任醫師介紹,亞急性甲狀腺炎常通過病史、體格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血沉和B超檢查進行診斷,除了對症使用藥物外,專家還建議患者要加強休息,提高免疫力,在飲食結構上暫時停食含碘食物。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