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兄弟都患帕金森 裝個腦起搏器,大伯去逛西湖了

2020-12-04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月14日訊去年,錢江晚報報導了「一家三兄弟都患帕金森」的故事。來自桐廬的三兄弟先後被確診為帕金森病,這是因為他們均攜帶兩個致病突變:PARK2基因,它是帕金森病常見的致病基因之一。

  多年以來,三兄弟一直飽受疾病的折磨,二哥張大伯更是在輪椅上度過了十年之久。但最近,他終於擺脫了輪椅的束縛,能像正常人一樣站立、行走了。

  這全靠醫生在他腦袋裡植入的一個「腦起搏器」,減輕了他的運動異常症狀。據了解,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是帕金森病治療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技術,是部分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可以考慮的治療手段。

  1月13日,錢報記者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見到了前來複查的張大伯。上次見面時,他全程坐在輪椅上,沒有家人的攙扶根本無法站立。但這次,他已經能自如地走動了。

  張大伯今年63歲,早在40歲出頭就患上了帕金森,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病史。隨著疾病的惡化,他的四肢從抖動到無力,最後只能坐在輪椅上度日,「我坐輪椅快十年了,坐壞過三個輪椅。」

  因為行動不便,他已經十幾年沒來過西湖。上周末,他專門去西湖轉了轉,整整逛了大半天,好像要把這些年落下的美景都補回來似的。

  浙大二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羅巍教授說,張大伯患病多年,分級已經達到了中重度,藥物的效果越來越差。經過一系列的評估,羅巍醫生團隊認為他適合做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也就是用微創的方式在腦袋裡安裝一個「腦起搏器」。

  羅巍醫生解釋說,DBS是在大腦的特定核團中植入電極,通過電極發出高頻電刺激,阻斷異常的神經電活動,從而減輕帕金森病的運動症狀。羅巍醫生說,一般開機後還需要3~5個月調試,所以這段時間張大伯經常來醫院複查。

  在神經內科的走廊上,錢報記者又見到另一個DBS術後的患者。臨安的徐大伯今年60周歲,他2011年被診斷出帕金森病,一直服藥控制。病情加重後,藥物的效果越來越差,一天吃5次都沒什麼用,還出現了副作用,最後在醫生建議下接受了手術。

  手術的效果出奇得好,徐大伯術後就沒再吃藥,還扛著鋤頭上山挖竹筍了。但羅巍醫生說,手術可以讓大部分患者減少藥量,只有極少數患者在一段時間內甚至可以停用藥物。

  「我們目前就有三名患者暫時沒有用藥,但我相信以後他們遲早會再需要用藥物的。術後減藥並不是DBS手術的主要目的,改善疾病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療目標。」羅巍醫生說。

相關焦點

  • 中晚期帕金森或可裝個腦起搏器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葉勇義、許詠怡)65歲的趙先生受帕金森病困擾
  • 福建一中年女子患帕金森病 深圳醫生給她裝上「腦起搏器」
    去醫院看中醫,後來又轉到神經內科,結果診斷竟然是「帕金森病」。醫生給她開了「美多芭」等藥物,吃了以後症狀明顯改善,日常生活沒有受到很大影響,還能繼續工作。但是最近1年多,病情明顯加重了。整個人出現了「開關」現象,吃了藥,人就處於「開期」,自我感覺比較輕鬆,但是因為藥物作用,產生異動現象,整個人控制不住手舞足蹈,一刻也停不下來,還經常跌倒,摔得鼻青臉腫,沒人扶根本爬不起來。
  • 醫生巧裝「腦起搏器」 讓70歲帕金森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馬遙遙)70歲老人受帕金森病困擾6年多,近段時間症狀加重,藥物已難以控制,經常手舞足蹈,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10月18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為她裝上了「腦起搏器」,老人不久就將回歸正常生活。王璐主任為患者安裝「腦起搏器」。
  • 青島67歲老人患帕金森14年 裝上腦起搏器重新站起來了
    原標題:青島67歲老人患帕金森14年 裝上腦起搏器重新站起來了齊魯晚報青島12月4日訊(記者劉騰騰)年近七旬的老人患有帕金森病長達14年,連吃飯都不能自理,一個月前,老人在齊魯醫院(青島)進行了腦起搏器植入手術,成為青島市「帕金森病特材救助新增項目」的首例受益患者。現在,老人終於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了。
  •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患者「重啟人生」 2021-01-1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患帕金森6年經常手舞足蹈 裝上腦起搏器後婆婆不顫了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馬遙遙)七旬婆婆受帕金森病困擾6年多,近段時間症狀加重,藥物已難以控制,經常手舞足蹈,嚴重影響生活。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她裝上了「腦起搏器」。昨日,記者了解到,待一個月後腦起搏器開機,婆婆將回歸正常生活。
  • 患「帕金森」10年的大媽裝上腦「起搏器」,變回了正常人
    這一天,醫生為她在大腦安裝了一個月的「腦起搏器」終於成功開機使用,受「帕金森」折磨10年之久的張大媽終於「變」回了正常人,久違地又能像以前一樣活動自如了。後來聽說腦起搏器植入術能夠治療帕金森病,而且本地的鄞州二院神經外科就曾成功開展這個手術,這讓因暈車嚴重而不能出遠門求診的張阿姨看到了希望。 「腦起搏器」讓她變回了正常 鄞州二院神經外科雒仁璽主任等專家對張大媽進行了詳細查體、問診和評估,認為張大媽的情況非常適合腦起搏器手術。
  • 機器人當助手精準植入腦「起搏器」 帕金森患者裝上後不抖了
    家住黑龍江的吳阿姨7年前不幸患上帕金森病,不吃藥時身體僵硬、震顫不止,整個人失去控制。這些年來,疾病讓原本該安享晚年的吳阿姨痛苦不堪。日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關宇光帶領醫療團隊,在機器人的輔助下為吳阿姨安裝的「腦起搏器」,成功開機後她終於「變」回正常人,久違地又能像以前一樣活動自如了。
  •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0-31 19:39 來源
  • 六年帕金森 狀如木頭人
    來自粵東地區的方先生患帕金森病6年,幾年了一直服藥治療,... 南方農村報記者 朱斌  「不吃藥就手腳僵直,吃藥就整個人抖得跟跳舞一樣,幸虧在龍醫生這裡做了手術治療,現在就和正常人一樣了。」
  • 我顫抖但我不怯懦 聽帕金森病友痛述抗病30年
    我在得悉確診帕金森病後,曾在當地醫院開出美多巴、息寧、柯丹、溴隱亭、金剛烷等充足的藥物,藥目繁多,劑量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期間,我的症狀進展並不嚴重。這應該與我大量服用口服藥物有關,使我在相對較長的「第一期」裡平靜地度過了尚有一定質量的生活。由於帕金森病狀初期表現都較輕微,患者自己未必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經醫生朋友指導,我還學會了一套確診帕金森病的「自檢法」。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帕金森也能治癒?「腦起搏器」之父發明了近紅外光照療法
    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場腦科學峰會上,「腦起搏器」之父、2014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法國神經外科專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教授講述了一種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
    楚天都市報7月23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鄒亞琴)逾百項的術前測評、100多道手術程序、在米粒大小的丘腦神經核團組織內精準植入刺激電極、從上萬種組合方案中挑選最佳的術後程控模式……這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的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對待每一位適合植入腦起搏器的帕金森病患者必經的流程
  •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 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原標題:「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已成為全球性醫學難題和健康負擔。
  • 得了帕金森病,就活不久了?一個病人的真實經歷告訴你答案!
    看著黃宏滔滔不絕地講著自己患病歷程,你不會相信在2年前,他還因為患上帕金森導致全身止不住的顫動而鬧過自殺,他形容過去的那段時間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我是03年時就出現了帕金森的相關症狀表現了,剛開始是面部有點僵硬,慢慢的全身變得無力,運動變得遲緩,愛打的籃球也只能放棄。」
  • 景昱醫療腦起搏器助力帕金森病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其中藥物治療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基本治療手段,但藥物治療數年後效果會明顯下降,並出現副作用,此時可以採取(DBS)腦深部電刺激手術,也稱腦起搏器治療,比起傳統的手術,DBS療法具備「微創、可調、可逆、安全」的特點,是藥物蜜月期過後,帕金森病手術治療的首選療法。
  • 眾志成城 2020關愛帕金森病患者公益活動啟動
    考慮到受疫情影響很多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和家庭生活困難情況,主辦方表示只要通過官方電話4001122987報名,經此次公益活動主辦方遴選的患者將獲得下列權益:1.有2名帕金森病患者全部免費植入腦起搏器,獲得下列權益:免費提供腦起搏器系統+免費會診+免手術費+免住院費+免費遠程程控1年2.有3名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腦起搏器,獲得下列權益:
  • 65歲大伯患上血液病「殺手」 骨頭出現大量空洞
    65歲大伯患上血液病「殺手」 骨頭出現大量空洞   昨天上午,浙大附屬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舉辦了第五屆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友會,在病友會上,中心主任蔡真教授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不明顯,不少人都是在發病很久後,才輾轉來就醫,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 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本報訊(記者 陳鑫龍)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從2014年在雲南率先開展植入腦起搏器(DBS)手術以來,目前已完成200餘例手術,開展此類手術數量省內領先。目前,國產和進口的腦起搏器已納入省市醫保,緩解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讓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國內權威機構統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