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對鄞州71歲的張大媽來說是新生的日子。這一天,醫生為她在大腦安裝了一個月的「腦起搏器」終於成功開機使用,受「帕金森」折磨10年之久的張大媽終於「變」回了正常人,久違地又能像以前一樣活動自如了。
10年,大媽備受折磨
大約10年前, 張大媽的雙手開始「哆嗦」得難以控制,隨著時間的推移,顫抖的幅度越來越大,到後來整個身體都會不由自主地顫動。不僅如此,還出現了肢體僵直不能活動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她被診斷為「帕金森」病。
張大媽開始服用藥物。起初,藥效十分明顯,但隨著病情的進展,大媽發現身體震顫和僵直的症狀不斷加重,藥效維持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尤其是最近這2年,每次服藥後效果只能維持一兩小時,藥效過後整個人又開始震顫、僵直、行動困難。無奈,大媽只好每隔一兩小時服一次藥,然後躺在床上刷刷手機,等待藥物起效後再下床活動。
眼看著老人毛病越來越嚴重,自理能力也越來越差,張大媽的子女心急如焚,不斷在線上線下求醫問診。後來聽說腦起搏器植入術能夠治療帕金森病,而且本地的鄞州二院神經外科就曾成功開展這個手術,這讓因暈車嚴重而不能出遠門求診的張阿姨看到了希望。
「腦起搏器」讓她變回了正常
鄞州二院神經外科雒仁璽主任等專家對張大媽進行了詳細查體、問診和評估,認為張大媽的情況非常適合腦起搏器手術。
5月30日,鄞州二院神經外科手術團隊成功為張大媽實施腦深部電極植入術。術中測試時,張大媽欣喜地發現,原來抖個不停的雙手、雙腳,居然不抖了。
「當神經刺激器釋放信號,顱內電極就會適當刺激神經核團從而改變神經反射,患者的症狀就能隨之改善。」雒仁璽主任說,不過腦起搏器一般術後一個月左右開機比較合適。
7月1日一大早,家人就帶著張大媽如約來到鄞州二院,醫生通過專用設備,打開已經植入患者體內的「腦起搏器」。開機的一瞬間,張大媽欣喜地發現,僵硬的身體可以活動了,舉手、抬腳、走路,她居然可以行走自如了。
據介紹,「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藥物治療是早期帕金森病的首選治療手段,但藥物治療的「蜜月期」一般只有3-5年,隨著疾病的進展,藥效會越來越差。而腦深部電刺激(DBS)技術是目前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
據介紹,腦起搏器手術並不需要開顱,僅需在顱骨上鑽孔就能完成。不過,據了解,安裝腦「起搏器」的費用需患者自理,而且實施腦「起搏器」安裝手術的技術要求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