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白血病了,其實白血病的殺傷力遠沒有多發性骨髓瘤大,在所有血液病中,排名第二的「殺手」是多發性骨髓瘤。
昨天上午,浙大附屬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舉辦了第五屆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友會,在病友會上,中心主任蔡真教授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不明顯,不少人都是在發病很久後,才輾轉來就醫,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65歲大伯
患多發性骨髓瘤被誤診
65歲的王大伯,之前身體不錯,一年前,他突然背米袋感覺腰很痛,貼膏藥也無法緩解,就到當地醫院就診。結果一拍片,發現腰椎上的骨頭有大量的空洞,這樣的空洞在四肢的骨頭上均有出現。醫生直搖頭,說王大伯是晚期惡性腫瘤的骨轉移,建議家人準備後事。王大伯的子女無法接受這個結論,帶著王大伯來到浙大一院,門診醫生將王大伯轉到血液科,結果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社會上知道這個病的人不多,包括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因為沒有見過這種病,也容易誤診為別的疾病,比如癌症晚期的骨轉移,或者是腎衰竭等,因為多發性骨髓瘤表現出來的症狀多種多樣。」蔡教授介紹,多發性骨髓瘤會表現為反覆的蛋白尿、貧血、骨頭痛等情況,不少人都因為這些症狀,到相應的科室去就診,耽誤了治療時機。
重視肝功能檢查中
球蛋白的指標
其實要發現多發性骨髓瘤並不難,只要做個有心人。蔡教授介紹,現在體檢越來越普遍了,體檢中有一項是肝功能,如果體檢結果發現肝功能中球蛋白的指標升高,一定要到血液科密切隨訪。
「通過研究發現,這些球蛋白指標升高的人群中,有部分人是意義未明的單克隆球蛋白升高,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每年大約會有3%的人會轉化為多發性骨髓瘤。」蔡教授介紹。
如果沒有體檢,也可以觀察自己身體的異常信號,如果小便的時候泡沫增多,多次蛋白尿卻找不到真正的病因時,就要考慮是否是多發性骨髓瘤了。
「我們強調早發現,就是因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會對多臟器造成損害的血液病,如果早一點發現,對身體器官的損害就小一些。像腎臟的損害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併發症,雖然到這個階段,我們仍舊能夠治療,但是早期未發病前幹涉,效果會更好。」蔡教授說。
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也不要太悲觀,雖然迄今為止,其病因也未知,但只要接受規範的治療,也是可以長期生存的。
蔡教授說,多發性骨髓瘤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個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不能因為病情緩解了,就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