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大伯患上血液病「殺手」 骨頭出現大量空洞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65歲大伯患上血液病「殺手」 骨頭出現大量空洞

  血液病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白血病了,其實白血病的殺傷力遠沒有多發性骨髓瘤大,在所有血液病中,排名第二的「殺手」是多發性骨髓瘤。

  昨天上午,浙大附屬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舉辦了第五屆多發性骨髓瘤的病友會,在病友會上,中心主任蔡真教授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不明顯,不少人都是在發病很久後,才輾轉來就醫,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65歲大伯

  患多發性骨髓瘤被誤診

  65歲的王大伯,之前身體不錯,一年前,他突然背米袋感覺腰很痛,貼膏藥也無法緩解,就到當地醫院就診。結果一拍片,發現腰椎上的骨頭有大量的空洞,這樣的空洞在四肢的骨頭上均有出現。醫生直搖頭,說王大伯是晚期惡性腫瘤的骨轉移,建議家人準備後事。王大伯的子女無法接受這個結論,帶著王大伯來到浙大一院,門診醫生將王大伯轉到血液科,結果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社會上知道這個病的人不多,包括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因為沒有見過這種病,也容易誤診為別的疾病,比如癌症晚期的骨轉移,或者是腎衰竭等,因為多發性骨髓瘤表現出來的症狀多種多樣。」蔡教授介紹,多發性骨髓瘤會表現為反覆的蛋白尿、貧血、骨頭痛等情況,不少人都因為這些症狀,到相應的科室去就診,耽誤了治療時機。

  重視肝功能檢查中

  球蛋白的指標

  其實要發現多發性骨髓瘤並不難,只要做個有心人。蔡教授介紹,現在體檢越來越普遍了,體檢中有一項是肝功能,如果體檢結果發現肝功能中球蛋白的指標升高,一定要到血液科密切隨訪。

  「通過研究發現,這些球蛋白指標升高的人群中,有部分人是意義未明的單克隆球蛋白升高,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每年大約會有3%的人會轉化為多發性骨髓瘤。」蔡教授介紹。

  如果沒有體檢,也可以觀察自己身體的異常信號,如果小便的時候泡沫增多,多次蛋白尿卻找不到真正的病因時,就要考慮是否是多發性骨髓瘤了。

  「我們強調早發現,就是因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會對多臟器造成損害的血液病,如果早一點發現,對身體器官的損害就小一些。像腎臟的損害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併發症,雖然到這個階段,我們仍舊能夠治療,但是早期未發病前幹涉,效果會更好。」蔡教授說。

  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也不要太悲觀,雖然迄今為止,其病因也未知,但只要接受規範的治療,也是可以長期生存的。

  蔡教授說,多發性骨髓瘤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個需要終身治療的疾病,不能因為病情緩解了,就放棄治療。

相關焦點

  • 清洗劑當水喝 65歲大伯差點中毒 洗胃用了4箱牛奶
    近日,在北侖大碶,65歲的賈大伯因此差點中毒。他告訴醫生,自己喝的是白電油,自家五金廠裡的一種清洗劑。  事情發生在本月的一天早上。賈大伯像往常一樣在工廠車間裡幹活。由於車間溫度高,沒多久就熱得口乾舌燥。他看到不遠處地上放著一瓶水,也沒細想,就拿過來擰開喝了一大口。當即意識到不對,因為這液體有一股刺激性氣味,雖然不強,但賈大伯很熟悉,這是廠裡用來清洗金屬件的白電油!
  • 耄耋老人渾身骨痛以為是骨質疏鬆 結果是得了會「吃骨頭」的血液病
    骨質疏鬆是很多老年人都會出現的問題,一般來說,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身體裡的鈣質流失所導致的。但你知道嗎?有些骨質疏鬆卻是因為血液病引起的,這種血液病擅於「偽裝」,很難被發現。92歲的唐奶奶曾是一名抗戰老兵,退休後子孫滿堂,孩子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她身體健康,安享天年。然而去年,唐奶奶開始感到渾身骨痛難忍,來到浙江醫院後,查出了一種會「吃骨頭」的血液病——多發性骨髓瘤。
  • 一家三兄弟都患帕金森 裝個腦起搏器,大伯去逛西湖了
    浙江在線1月14日訊去年,錢江晚報報導了「一家三兄弟都患帕金森」的故事。來自桐廬的三兄弟先後被確診為帕金森病,這是因為他們均攜帶兩個致病突變:PARK2基因,它是帕金森病常見的致病基因之一。  多年以來,三兄弟一直飽受疾病的折磨,二哥張大伯更是在輪椅上度過了十年之久。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朵竟然「掏出」腫瘤
    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近日,杭州一位滿頭白髮的大伯就捂著耳朵,滿面愁容地走進了醫院。大伯姓徐,今年78歲。「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吃飯喝水都會漏出來,是不是面癱了?」
  • 四兄弟相繼患上肝癌,10年間3人去世!都是因為沒把它當回事!
    B肝患者但都沒當回事他們為自己的盲目大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兄弟4人相繼患上肝癌,3人去世近日,羅大伯來到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求治。他今年65歲,出現右上腹痛已經半個月。該院肝膽外科主任王海彪主任醫師一查是肝內實質性佔位,高度懷疑肝癌。上周,羅大伯接受了腹腔鏡下右肝切除術,病理切片證實是肝癌,晚期。雖然手術很成功,但術後還需要化療,羅大伯能否挺過5年、10年的生存期還不好說。
  • 只因沒把它當回事 寧波四兄弟患上肝癌 10年間3人去世
    兄弟4人相繼患上肝癌,3人去世  近日,羅大伯來到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求治。他今年65歲,出現右上腹痛已經半個月。該院肝膽外科主任王海彪主任醫師一查是肝內實質性佔位,高度懷疑肝癌。  上周,羅大伯接受了腹腔鏡下右肝切除術,病理切片證實是肝癌,晚期。
  • 84歲老人腦內有空洞 導致顱內積氣的六大因素
    近日有報導,英國北愛爾蘭有一位84歲老大爺,走路的時候總是莫名其妙的會摔倒,而且左邊的身體會感覺沒力氣,這位老人家去醫院做了常規的血液和血壓檢查,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後來做了一個腦部CT,結果發現他的大腦裡有一個空洞,這個空洞居然有三寸半長。
  • 吃雞不吐雞骨頭!成都六旬大爺一個月後咳嗽咳痰進醫院做手術
    66歲的張大伯吃雞不吐雞骨頭,一個月後才發現雞骨頭吃進了肺裡。要不是咳嗽咳痰越來越嚴重,這塊長約2釐米的雞骨頭可能就要在張大伯的肺裡「長住」了。↑紅圈處為張大伯肺裡的雞骨頭險!肺裡取出一塊2釐米雞骨頭據介紹,經過20多分鐘的微創手術,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建從患者張大伯的肺中取出了雞骨頭,長約2釐米。
  • 65歲奶奶把秋天留在樹葉上,這也太美了吧
    秋葉紛飛,滿目金黃美麗的秋色讓很多網友紛紛外出「打卡」在山東濟南,一位65歲的老人卻把稍縱即逝的「秋天」留在了樹葉上6588歲奶奶用魚骨作畫88歲的浙江杭州老人高思佶經常到農貿市場撿拾蟹腳、魚骨頭之類的廚餘垃圾在高奶奶眼中,這些並非垃圾而是代表著生命和藝術
  • 打個噴嚏,骨頭就斷了?1分鐘測出你骨頭是不是「嘎嘣脆」
    咔咔咔~~真脆   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我國是全球骨質疏鬆患者最多的國家,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尤其是中老年女性,5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達32.1%,遠高於同齡男性的6%,而65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更是達到了51.6%。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滿面愁容地走進了診室…… 掏耳朵掏出「膽脂瘤」 大伯姓徐,今年78歲。「醫生啊,我一個禮拜前,突然出現了右側臉麻木,嘴角歪向一邊。吃飯喝水都會漏出來,是不是面癱了?」徐大伯愁眉苦臉地說,最近幾年來,他右耳幾乎聽不到了,現在又撞上面癱了,真是屋漏偏逢雨。 接診的梅顯偉副主任醫師趕緊給徐大伯仔細檢查,醫生發現他面部右側額紋消失,口角明顯向左偏斜,右鼻唇溝變淺。給大伯進行了電測聽檢查,提示右耳混合性聽力下降。
  • 剛滿20歲她怎麼就患了宮頸癌
    核心提示:幾天前,曾出演海巖劇演員的宋汶霏因宮頸癌去世,年僅27歲。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從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獲悉,宮頸癌已成為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健康第二大殺手。據了解,我市宮頸癌發病率已達到萬分之三,其中20%患者不到30歲。   幾天前,曾出演海巖劇演員的宋汶霏因宮頸癌去世,年僅27歲。
  • 南極出現巨大的空洞,這個空洞是怎麼來的?科學家給出了解釋
    南極出現巨大的空洞,這個空洞是怎麼來的?現在南極的不少冰川已經開始融化,而南極的冰川融化對地球的生存環境是有很大的影響,最近幾十年來,人類在南極建立了考察站,對南極的冰川進行了研究,找到了能夠解決冰川融化的問題,隨著科學家對南極的不斷了解,現在我們知道南極的冰非常多,而且科學家還在南極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洞,這個空洞在冰層的下面,科學家發現這個空洞之後,就開始一直研究這個空洞,它的高度接近300米,這個神秘的洞穴是在南極洲的思韋茨冰川下面
  • 血液病患者如何選用感冒藥
    因此,對正常人來說,患感冒可選用的中成藥種類很多,但是因個體差異的不同,對藥物的敏感程度不同,用藥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只要是對症選藥就會有療效,感冒患者對所選藥物沒有過多的禁忌。 可血液病人就不同了,血液病患者不可隨便選用感冒藥。
  • 血液病科普小知識
    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很多,諸如: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遺傳、免疫、汙染等,都可以成為血液病發病的誘因或直接原因,由於這些原因很多是近幾十年現代工業的產物,從而使血液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可以說,血液病是一種現代病。 3、什麼是貧血? 貧血不是病名,是症狀,是許多疾病的共同表現。
  • 血液病專家:CAR-T細胞療法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中急性白血病最為兇險,自然病程進展很快,若不及時積極治療,平均3個月到4個月可能出現死亡。人群中,小兒白血病患者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主,約佔小兒白血病的75%以上,此類小兒患者的治癒率可達80%以上。此外,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約佔20%~25%。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則大多是緩慢進展的,且很多患者沒有自覺症狀,發病人群以老年人最為常見,平均發病年齡在65歲以上。
  • 南極上空出現近年來最大臭氧空洞 相當於三個澳大利亞
    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言人努利斯10月6日表示,氣象學家在南極上空發現近年來最大的臭氧空洞。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洞。空氣中的臭氧減少,那麼照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紫外線將增強,過強的紫外線對生物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將會對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和各種生物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 昨天錢江四橋東幾百米的江面上 突然出現巨大「漩渦」 湧出大量...
    首席記者 陳中秋 攝 昨天下午,錢塘江四橋附近江面出現大面積泡沫,工作人員在抽取水樣。記者 朱丹陽 攝 錢塘江岸邊聚集了不少圍觀的市民 記者 朱丹陽 攝 圖片來源網絡(作者請與本報聯繫領取稿酬)昨天下午網友報料:錢塘江復興大橋附近江面上,突然出現很大一片白色漩渦,不斷湧出白花花的泡沫…… 見習記者朱家豪核實:從網友提供的一段視頻看,這一帶江面上泛起大量白色泡沫,中間成一個圓形,圓心水面起伏,水波翻湧。
  • 懷念大伯尚有文
    記得那日,我雙手給大伯敬酒,第一次叫「大爺」(本地稱呼),大伯雙手接杯一飲而盡並祝福我們白頭偕老。和大伯不常見面,即使見面,也是親朋好友或結婚時,或孩子們過圓鎖之日,或逢年過節。每逢見面,我主動上前打聲招呼,而大伯總會問:「軍軍媳婦,工作忙嗎?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