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元朝建立;《胡桃夾子》首演;《西行漫記》出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阿凡達》首映;王安石、約瑟夫·約翰·湯姆遜、史達林、蔡鍔、維利·勃蘭特、孫道臨、雷鋒、施振榮、史匹柏、布拉德·皮特出生;讓-巴蒂斯特·拉馬克、翦伯贊、約瑟夫·巴伯拉逝世
元朝建立
1271年12月18日,大蒙古國可汗忽必烈下詔改國號為「大元」,元朝建立。元朝的正式國號叫大元,取自於《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南至暹羅,是中國疆域最遼闊的王朝。
《胡桃夾子》
1892年12月18日,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和歌劇《約蘭塔公主》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首次公演。
《胡桃夾子》是柴可夫斯基編寫的一個芭蕾舞劇。根據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改編。舞劇的音樂充滿了單純而神秘的神話色彩,具有強烈的兒童音樂特色。聖誕節,女孩瑪麗得到一隻胡桃夾子。夜晚,她夢見這胡桃夾子變成了一位王子,領著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戰。後來又把她帶到果醬山,受到梅糖仙子的歡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快樂。
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芭蕾舞劇之一,有「聖誕芭蕾」的美譽。
《西行漫記》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1938年12月18日上海復社翻譯出版中譯本時,由於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開始,考慮到聯合統一戰線等情況,書名改為《西行漫記》。
《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寫的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導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導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等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了毛澤東寫的《七律·長徵》。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由華國鋒主持。會議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全會在正確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否定「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
電影
《手機》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手機》是馮小剛執導的一部賀歲喜劇片,於2003年12月18日上映,由葛優、範冰冰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事業如日中天的電視主持人嚴守一因為手機給他的生活帶來快樂、帶來愛情的同時,也使他的婚姻遇到了很大的危機。
2009年12月18日,電影《阿凡達》美國首映。《阿凡達》(Avatar)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該片講述了人類與潘多拉星球大戰的故事。該片以全球累計27億5400萬美元的票房,一舉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紀錄(不計算通貨膨脹)。2010年該片還獲得第6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獎等多個獎項。
《一步之遙》(Gone With The Bullets)是由北京不亦樂乎電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於2014年出品的電影,該影片由姜文執導,姜文、葛優、周韻、舒淇、文章、王志文等主演,影片劇情改編自歷史上真實的民國奇案「閻瑞生案」。該影片於2014年12月18日作為賀歲檔影片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入圍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十一月十二]-1086年5月21日[四月初六]),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論斷:「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年12月18日),義大利最偉大的小提琴製作家。
他對小提琴幾何學的詮釋和其設計被其後延續250年至今的小提琴製造家尊為概念模型。以至於他的名字已經成為至高無上的品質的代名詞。他一生共製造了大約1100件樂器,其中流傳至今的約有650件左右。
讓-巴蒂斯特·拉馬克
讓-巴蒂斯特·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年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法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偉大的奠基人之一。他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是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
1809年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理論,即通常所稱的拉馬克學說。書中提出了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兩個法則,並認為這既是生物產生變異的原因,又是適應環境的過程。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曾多次引用拉馬克的著作。
他還是一個分類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e)的繼承人。
主要著作有《法國全境植物志》《無脊椎動物的系統》《動物學哲學》等。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Joseph John Thomson,1856年12月18日-1940年8月30日),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電子的發現者。190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是第三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以其對電子和同位素的實驗著稱。受到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工作的影響和X射線的發現,他推導出陰極射線存在於帶負電的粒子,他稱之為「微粒」,這種微粒現在認識為電子。電子曾經被約翰斯東·斯通尼提出過,作為電化學中電荷的單位,但是湯姆生認識到電子也是亞原子粒子,這一點是第一次被發現。1897年他的發現為人所知,並在科學圈內引起了騷動,並最終於190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兒子喬治·佩傑特·湯姆生(G.P.Thomson)因證實電子是一種波而在1937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
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 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原姓朱加什維利,喬治亞人,前蘇聯政治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zong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史達林曾協助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列寧逝世後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在任期間提出了「在一個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放棄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同時也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發動「大清洗」運動。大量屠殺和壓迫流放少數族裔,造成逾數以十萬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蘇聯紅軍,與盟軍協力擊敗軸心國,取得了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中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
1953年3月5日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年74歲。著有《史達林全集》。
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臺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史達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別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寧),僅次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斯託雷平。
註:史達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
保羅·克利
保羅·克利(Paul Klee 1879年12月18日-1940年6月29日),德國最富詩意的造型大師。
出生於瑞士藝術家庭,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瑞士人。對後來他的藝術生涯奠定基礎。年輕時受到象徵主義與年輕派風格的影響,產生一些蝕刻版畫,藉以反映出對社會的不滿。後來又受到印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和未來派的影響,這時的畫風為分解平面幾何、色塊面分割的畫風走向。後來在1920-1930年任教於鮑豪斯學院,認識了康丁斯基、費寧格等,被人稱為「四青騎士」。1935年得到皮膚硬化症。
1940年6月29日,保羅·克利由於心臟病發作,在洛迦諾逝世,時年61歲。
代表作品:《亞熱帶風景》《老人像》。
蔡鍔
蔡鍔(1882年12月18日[十一月初九]-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
蔡鍔在一生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鬥到底的英雄氣概。
在作戰指導方面,他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克服初戰時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及時修改作戰計劃,調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動,避免被動,基本體現了他自己所主張的「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戰爭指導思想。
其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
埃德溫·霍華德·阿姆斯特朗
埃德溫·霍華德·阿姆斯特朗(Edwin Howard Armstrong,1890年12月18日-1954年1月31日),美國無線電工程師,調頻廣播技術的發明者。
1913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過三級管並設計反饋電路,後任該校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巴黎的美國陸軍通信部隊實驗室工作,發明了超外差電路,這種高選擇性電路的放大倍數遠遠超過再生電路,現己為無線電、雷達和電視接收機普遍採用。戰後返回母校任知名物理學家浦品(Michael Idvorsky Pupin)的助手,後來繼任浦品的教授位置。他因發明反饋電路而獲金質獎章,還獲得美國最高榮譽獎富蘭克林獎章。1933年,獲得了有關頻率調製(寬頻帶調頻制)的發明專利權,頻率調製的廣播方式解決了無線電收音機的天線和噪音問題。在無線電、電視、微波中繼通信以及衛星通信中廣泛應用。
後糾纏於調頻專利權的糾紛,加之病魔纏身,於1954年1月31日自盡。被國際通信聯合會追認為世界電學領域的偉人。
王個簃
王個簃(1897年10月20日[九月二十五]-1988年12月18日),名賢,字啟之,江蘇省海門市人。現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藝術教育家。
16歲到南通求學,篤好詩文、金石、書畫。27歲由諸宗元介紹,去上海拜師吳昌碩,兼從吳學書畫篆刻,為入室弟子。曾任上海新華藝術大學、東吳大學、昌明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上海美專教授兼國畫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上海畫院副院長、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術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文史館館員等職。全國政協3-5屆委員。他三訪日本,1985年訪問新加坡,講學並舉行畫展,促進對外文化交流。
翦伯贊
翦伯贊(1898年4月14日[三月廿四]-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縣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
翦伯贊先生早年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伐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翦伯贊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翦伯贊是馬列主至義新史學「五名家」(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之一。他治學嚴謹,著作宏富,為史學界所推崇和頌揚,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並主編了《中國史綱要》。
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專案組以交代「有關劉少奇的問題」為名對翦伯贊進行逼供,時年70歲的翦伯贊與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藥自殺,以死抗爭。
杜布贊斯基
杜布贊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 1900年1月25日—1975年12月18日),出生於俄國的美國遺傳學家、進化生物學家,新達爾文主義(綜合學說)的創建人之一。
1937年出版了他的《遺傳學與物種起源》一書,完成了達爾文主義與染色體遺傳理論的綜合,為創立現代綜合進化學說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進化、遺傳學和人》《進化中的人類》和《進化過程的遺傳學》等著作在學術界有很大影響。
羅伯特·布列松
羅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1901年9月25日-1999年12月18日),法國著名電影導演。他是繼讓·雷諾瓦(Jean Renoir)以後,享有最高聲譽的法國電影導演。布列松在《電影手冊》的法國導演排名榜中排名第一。對電影藝術和法國電影新浪潮有著深刻的影響。
1934年,執導劇情短片《公共事務》,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1943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罪惡天使》。1951年,執導劇情片《鄉村牧師日記》,獲得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影評人獎、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和提名金獅獎。1956年,執導劇情驚悚片《死囚越獄》獲得第1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提名金棕櫚獎。1959年,執導犯罪片《扒手》,提名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62年,執導劇情片《聖女貞德的審判》,該片獲得第1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提名金棕櫚獎。1966年,憑藉《驢子巴勒達扎》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評審團專業致敬獎。1967年,執導劇情片《穆謝特》,獲得第2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提名金棕櫚獎;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
1971年,執導劇情片《一個夢想者的四個夜晚》,第2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提名金熊獎。1977年,執導劇情片《很可能是魔鬼》,獲得第2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銀熊獎、提名金熊獎;同年,獲得第21屆義大利大衛獎盧奇諾·維斯康蒂獎(終身成就獎)。1983年,執導犯罪片《錢》獲得第3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提名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1989年,獲得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1994年,獲得第7屆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
哈羅德·拉斯韋爾
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 Lasswell 1902年2月13日-1978年12月18日),著名的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傳播學者。傳記作家形容他為「猶如行為科學的達爾文」。
他曾去柏林大學學習心理分析學說,最先向美國學界引介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其《世界政治與個人不安全感》一書也深受弗氏理論的影響。他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論文中的「一句話」、「三功能」確定了他在傳播學中的創始人地位。這一句震撼學術界的話就是:「誰?說些什麼?通過什麼渠道?對誰說?有什麼效果?」,從而引申出「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課題,並長期左右著美國的傳播學研究方向。三種功能為:監視社會環境、協調社會關係、傳衍社會遺產。其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鮑比·瓊斯
鮑比·瓊斯(Bobby Jones 1902年3月17日-1971年12月18日),美國高爾夫球星。被稱為美國高爾夫傳奇人物,史上最偉大的業餘球手。
年僅28歲便拿下英國公開賽、英國業餘賽、美國公開賽、美國業餘賽的四個大滿貫,之後便宣布封杆隱退。
電影《鮑比·瓊斯:天才一擊》以鮑比-瓊斯的成長和高爾夫運動生涯為主線拍攝,2004年上映。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
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Alexei Nikolayevich Kosygin 1904年2月21日-1980年12月18日),蘇聯政治人物,1964年10月15日至1980年10月23日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
柯西金1919年加入蘇聯紅軍,參加了蘇聯國內戰爭。戰後,柯西金被送往列寧格勒接受培訓,其後赴西伯利亞工作,192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30年代,柯西金進入列寧格勒紡織學校學習,畢業後成為當地一家紡織廠廠長。1938年,柯西金出任列寧格勒議會主席(相當於市長)。
1939年,柯西金進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並擔任蘇聯中央政府紡織人民委員(相當於部長)。1940年,柯西金被任命為蘇聯人民委員會(即蘇聯部長會議的前身)副主席,主管消費品生產工作。1943年起,他還兼任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1946年,柯西金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48年成為正式委員。1964年,赫魯雪夫下臺後,柯西金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一職,直到1980年去世前夕方才卸任。著有《朝著偉大的目標》(1979年)等著作。
喬治·史蒂文斯
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 1904年12月18日-1975年3月8日),美國導演,演員。
1938年憑藉《活潑的小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特別推薦獎。1944年,憑藉《房東小姐》提名第1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51年導演《郎心如鐵》,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最佳影片獎;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54年憑藉《原野奇俠》,獲得奧斯卡撒爾伯格紀念獎,提名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1957年憑藉《巨人傳》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最佳影片獎;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60年憑藉導演的《安妮少女日記》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提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1955年就任美國電影科學藝術學院會長。他還得過大衛葛雷菲斯獎、亞溫達爾巴克獎,為影視界做出極大貢獻。
吳永剛
吳永剛(1907年11月1日-1982年12月18日),江蘇吳縣人。我國著名編劇、導演。
1934年由編導《神女》而一舉成名,被譽為「中國無聲電影的扛鼎之作」。吳永剛先後執導了《浪淘沙》《壯志凌雲》《盡忠報國》《遼遠的鄉村》《哈森與加米拉》《秋翁遇仙記》《碧玉簪》《尤三姐》和《劉三姐》等影片。1980年與吳貽弓聯合導演的《巴山夜雨》是他的藝術高峰。這部影片中,他充分調動電影作為視覺藝術的各種手段,細膩地刻畫了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對話洗鍊、雋永,格調清新、淡雅,實現了他一輩子孜孜以求的素描風格。1981年,他又作為總導演,執導了以描寫革命領袖人物董必武在大革命前夕革命活動的影片《楚天風雲》。該片樸素、平實,也得到廣泛好評。
1982年12月18日,吳永剛病逝。1995年,吳永剛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導演獎。
康拉德·楚澤
康拉德·楚澤(Konrad Zuse 1910年6月22日-1995年12月18日),德國工程師。
他提出了電腦程式控制的基礎概念,1941年首次設計完成了使用繼電器的程序控制計算機Z3。1942年,在緊張研究的間隙裡,他寫作了世界上第一個下西洋棋的電腦程式。1945年又建造了一臺更先進的電磁式計算機,為了使機器的效率更高,楚澤甚至設計了一種程式語言Plankalkuel,這一成果使楚澤也躋身於計算機語言先驅者行列。
直到1962年,他才被確認為計算機發明人之一,得到了8個榮譽博士頭銜以及德國大十字勳章。
楚澤創辦了「楚澤計算機公司」,1966年,他的公司被著名的西門子公司收購,楚澤擔任了西門子公司的顧問。
約瑟夫·巴伯拉
約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1911年3月24日-2006年12月18日),美國知名動畫家及電視導演。
1932年加入凡伯倫製片廠(Van Beuren Studios),繪畫卡通及對白,當凡伯倫1936年倒閉時,他曾轉到米高梅製片廠(Metro-Goldwyn-Mayer)的卡通部工作。1940年與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製作了風靡全球數十年的動畫片《貓和老鼠》,另一劇作《史酷比》亦大受歡迎,是1960至1970年代紅極一時的美國卡通界的重要人物。他們為米高梅影片公司制出一百多部動畫片,曾獲得7項奧斯卡金像獎和8項艾美獎,其中1960年《哈克狗》創造了艾美獎授予一部動畫片的歷史。1957年,巴伯拉和漢納離開了米高梅影片公司,創立漢納——巴伯拉(Hanna-Barbera)製片公司,他們運用電子計算機以驚人的速度攝製了許多電視動畫系列片。主要有《打火石》《約吉熊》等。
2006年12月18日,他在洛杉基郊區,斯蒂迪奧城的住所中自然離世,享年95歲。
馬克·費爾特
馬克·費爾特(Mark Felt 1913年8月17日-2008年12月18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揭露二十世紀美國最大政治醜聞「水門事件」的英雄。
從1942年起加入聯邦調查局,至1973年退休,三十年間從一名忠於胡佛的普通特工逐步晉升為聯邦調查局第二號人物。1980年,他因涉嫌授權聯邦調查局特工侵犯極端組織「地下氣象員」成員而被判有罪,但被裡根總統特赦。他的妻子由於不堪忍受多年來丈夫緊張工作和身處訴訟風波的壓力,於1984年自殺。正是費爾特推動了尼克森總統下臺連鎖事件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因「水門事件」醜聞入獄的批評者認為,費爾特出賣了總統,是一個叛徒。但支持者則認為他曝光了一個試圖掩蓋破壞對手行動的腐敗政府,他是一位英雄。
維利·勃蘭特
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德國政治家,1969年—1974年任西德總理。
以和蘇聯集團和解的新東方政策打開外交僵局,尤其以1970年在華沙的華沙之跪引起全球矚目。為此他在1971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在1974年5月6日他因為東德間諜入侵事件曝光被迫下臺,下臺後更被報料就任總理時的性醜聞。2005年11月28日,德國電視二臺投票評選最偉大的德國人,勃蘭特名列第5位。
唐亞偉
唐亞偉(1915年5月28日-2012年12月18日),我國中文速錄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亞偉式速記」創始人,「亞偉中文速錄機」發明人。
曾任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南京、杭州、蘭州、香港等地亞偉速記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教授,《中國生活》畫報主編,北京《速記月報》主編。1934年,創造出「流線體中文速記音符總表」和「字符略法表」。1938年,出版《規格化亞偉中文速記學》。1939年,成立「亞偉中文速錄學社」。2007年,以「亞偉中文速錄機技術與裝置」獲得200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2年12月18日12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羅伯特·萊基
羅伯特·萊基(Robert Leckie 1920年12月18日-2001年12月24日),美國著名戰爭史學家作家。
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很早就開始了寫作生涯,16歲時就給報紙體育專欄撰寫稿件。1941年12月,日軍空襲珍珠港後,21歲的萊基應徵入伍,參加了海軍陸戰隊,成為一名機槍手。在戰爭中,萊基參加了陸戰一師除衝繩之外的所有重大戰役,包括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新不列顛島戰役和貝裡琉島戰役,1944年9月在貝裡琉島被迫擊炮爆炸衝擊波震傷,被撤離前線,這也是他第十次被送入醫院,從此結束了軍旅生涯。獲得海軍陸戰隊嘉獎獎章,紫心勳章,總統集體嘉獎,亞太戰功獎章,二戰勝利獎章。
戰後,萊基成為一名通俗作家,戰爭經歷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寫作,其大部分作品都是軍事歷史題材。萊基在1957年出版了個人回憶錄《把鋼盔當枕頭》暢銷一時,並且成為2010年美國HBO迷你戰爭劇集《血戰太平洋》的原始素材之一。
孫道臨
孫道臨(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孫以亮,生於北京,原籍浙江嘉善年。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導演、朗誦藝術家。
多次獲國內外電影藝術大獎,出任加拿大蒙特婁等國際電影節評委。歷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華夏影業公司藝術總監。
主演並獲廣泛好評的影片:《雷雨》《烏鴉與麻雀》《渡江偵察記》《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曾為《王子復仇記》《白痴》等二十餘部外國影片配音。解說影片《魯迅傳》。2001年,80歲的他導演的電影《詹天佑》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及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2007年12月28日上午8點59分,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
代表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烏鴉與麻雀》。
瓦茨拉夫·哈維爾
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捷克劇作家、異議人士,1993年到2002年間擔任捷克共和國總統。作為一國之領袖,他因出色的思想和高尚的實踐,被譽為現代「哲學王」。
代表作《乞丐的歌舞劇》《無權力者的權力》《給奧爾嘉的信》《哈維爾自傳》《反符碼》
維爾娜·麗絲
維爾娜·麗絲(Virna Lisi 1936年11月8日—2014年12月18日),義大利女演員。
1980年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女演員。1983年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女配角。1990年提名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女演員。1994年,憑藉《瑪戈皇后》獲得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法國凱撒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大衛獎-最佳女配角。1996年憑藉《心會跟愛一起走》提名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女演員;獲得義大利大衛特別獎。2009年獲得義大利大衛終生成就獎。2011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皮埃特羅·比安奇獎。2015年憑藉《拉丁愛人》提名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女演員。
哈羅德·艾利洛·瓦慕斯
哈羅德·艾利洛·瓦慕斯(Harold Elliot Varmus,1939年12月18日-),美國科學家。從事胚胎幹細胞方面的研究。1989年,他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雷鋒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中國湖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
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5月,雷鋒作為全團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瀋陽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並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他克己奉公,助人為樂,為集體、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因公殉職,年僅22歲。
雷鋒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它影響了後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
施振榮
施振榮(Stan Shih 1944年12月18日-),宏碁集團創始人,華人企業家,亞洲管理學院董事、臺灣企業經理協進會常務理事、臺灣管理科學學會監事、臺灣自創品牌協會理事長。
生於臺灣彰化縣。童年飽嘗生活艱辛。1971年施振榮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後加入榮泰電子公司任設計師,1976年創辦多技國際公司,後改名宏碁公司。1981年開始生產自創的品牌機,1988年宏碁電腦成為熱門產品,1992年施振榮再造新宏碁,1995年獲《世界經理人文摘》全球15位最創時勢的企業家,1996年被《商業周刊》選為全球25位最佳企業總裁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綠色臺商。
施振榮除了領導宏碁集團外,亦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馬來西亞「多媒體超級走廊」(MSC)計劃國際顧問,行政院國科會太空科技五人指導小組委員,亞洲管理學院董事,行政院國家資訊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前召集人。
史蒂文·史匹柏
史蒂文·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1946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猶太人血統,電影導演、編劇和電影製作人。
1974年,完成了個人首部電影長片《橫衝直撞大逃亡》獲得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獎、提名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1976年憑藉《大白鯊》,提名第3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78年憑藉《第三類接觸》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獲得土星獎-最佳導演。1982年憑藉《奪寶奇兵》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獲得土星獎-最佳導演。1983年憑藉《外星人E.T.》,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86年憑藉《紫色》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86年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終身成就獎。1987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埃爾文·G·撒爾伯格紀念獎。
1993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1994年憑藉《侏羅紀公園》獲得土星獎-最佳導演。1994年憑藉《辛德勒的名單》獲得第5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大衛·林恩導演獎;獲得土星獎-主席獎。1995年獲得法國榮譽凱撒獎。1998年憑藉《斷鎖怒潮》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99年憑藉《拯救大兵瑞恩》獲得第56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獲得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最佳影片;提名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
2001年憑藉《人工智慧》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未來數字電影獎;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獲得土星獎-最佳編劇。
2002年、2003年憑藉《兄弟連》《劫持》獲得艾美獎最佳迷你劇。2002年憑藉《少數派報告》,提名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獲得土星獎最佳導演獎。2004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獲得義大利大衛特別獎。2006年,憑藉《慕尼黑慘案》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2007年憑藉《硫磺島來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2008年獲得美國金球獎塞西爾·B·戴米爾獎。2009年1月12日,獲得第6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終身成就獎。
2010年憑藉《太平洋戰爭》獲得艾美獎最佳迷你劇。2011年10月26日,執導的3D動畫電影《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上映。2012年,憑藉《戰馬》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2013年,憑藉《林肯》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2014年獲得安妮獎溫瑟·麥凱獎。2016年憑藉《間諜之橋》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2018年憑藉《華盛頓郵報》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2018年3月26日,拍攝的科幻冒險片《頭號玩家》首映。
阿爾文·埃利奧特·羅思
阿爾文·埃利奧特·羅思(Alvin Eliot Roth),1951年12月18日出生,美國經濟學家,哈佛商學院教授。羅思在博弈論、市場設計和實驗經濟學領域做出顯著貢獻。在2012年,他與勞埃德·沙普利(Lloyd Stowell Shapley)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布拉德·皮特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1963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美國電影演員、製片人。
1987年,皮特以臨時演員的身份參加了他的第一部電影《無主地》的拍攝。1993年,皮特出演《加州殺手》,並憑此片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1995年,憑藉《燃情歲月》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出演《十二隻猴子》,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2002年,布拉德·皮特創立了B計劃影業。2005年,皮特與安吉麗娜·朱莉合作《史密斯夫婦》,兩人相戀。2005、2006年獲得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男主演。2007年,憑藉《神槍手之死》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09年,皮特憑藉《班傑明·巴頓奇事》提名第8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2011年,主演電影《溫柔的殺戮》。2012年,憑藉《點球成金》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2013年,皮特主演的《末日之戰》上映。2014年,憑藉《為奴十二年》獲得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憑藉《平常的心》提名艾美獎最佳電視電影。2016年,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好萊塢愛情諜戰片《間諜同盟》於11月30日在中國上映。2016年,憑藉《大空頭》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2016年,布拉德·皮特以3150萬美元排《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男星第十位。據CNN消息,2016年9月19日,安吉麗娜·朱莉申請和布拉德·皮特離婚。
代表作品:《燃情歲月》《七宗罪》《搏擊俱樂部》《史密斯夫婦》。
斯琴格日樂
斯琴格日樂,1968年12月18日出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蒙古族,歌手。
斯琴格日樂自幼習舞,13歲考入內蒙古藝術學院舞蹈專業。
1999年,加入「臧天朔樂隊」擔任貝斯手。在隨臧天朔在全國各地演出時,演唱了自己創作的歌曲《故鄉》,受到熱烈歡迎。11月赴南寧參加首屆廣西南寧國際民歌節,並與臧天朔以及600名「劉三姐」共同演唱了一首臧天朔重新編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並定為開臺歌。
1999年,參加廣西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2000年,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多檔節目的錄製,並演唱了《故鄉》《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
2000年11月發行第一張唱片專輯《新世紀》,斯琴格日樂的第一張唱片創造了大陸樂壇的一個神話,她一舉橫掃了當年所有的最佳新人獎,而且以她特有的高亢嗓音、創作才華、蒙族文化底蘊奠定了「中國女性搖滾第一人」的絕對地位,至今仍然無人能望其項背。
2014年12月,斯琴格日樂的自傳《我的夢離你有多遠》由東方出版社出版。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紅透了大家南北的她,第一次出書講述自己的故事。
武田真治
武田真治(Shinji Takeda),1972年12月18日出生於北海道,日本演員。
他是日本赫赫有名的「中性派」的創始人。1989年,還是高中生的武田參加了第二屆JUNON少年偶像評選,從中脫穎而出,由此進入演藝圈。武田出演的首部電視片是富士電視臺的《與誰共迎朝陽歸》,首部電影是1992年的《CULT SEVEN》。他的作品以電視劇居多,包括《暗夜之腦》《幕末高中生》《輕輕握你的手》等。武田的電影雖不多,但不乏精品。1998年他被法國導演看中,在《東京之眼》中飾演一位愛持槍恐嚇他人的神秘青年。憑藉《御法度》,武田獲得了當年度日本學院獎和藍絲帶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楊坤
楊坤,1972年12月18日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影視演員、音樂製作人。
1994年,為電視劇《陌生的海岸》演唱主題曲《陌生海岸》,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1997年,楊坤錄製完成個人原創專輯《無所謂》,但卻被唱片公司反覆退回。1999年,為範琳琳、耿寧、劉俊等歌手創作了《往日難追》、《想念你》等歌曲。2002年,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無所謂》。2003年,獲得「第十屆中國歌曲排行榜頒獎典禮」年度最受歡迎新人獎。2004年,獲得「第11屆東方風雲榜頒獎典禮」最受歡迎男歌手獎。2004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並演唱歌曲《天下父母心》;同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十三月》。2005年,推出第三張個人音樂專輯《2008》。
2007年,推出第四張個人音樂專輯《牧馬人》。2009年,推出第五張個人音樂專輯《楊坤》。2010年,推出第六張個人音樂專輯《DISCO》;同年,獲得「第八屆東南勁爆音樂榜頒獎禮」內地最佳男歌手獎。2011年,主演劇情電影《密室2之不可靠岸》。2012年,推出第七張個人音樂專輯《真的很在乎》;同年,擔任浙江衛視歌唱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導師。2013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與張靚穎合唱歌曲《一輩子朋友》。2014年,推出第八張個人音樂專輯《今夜二十歲》。2015年,獲得「第19屆全球華語榜中榜」最佳男歌手的提名。2016年,擔任東方衛視原創音樂挑戰節目《天籟之戰》的導師;同年,推出個人單曲《跟我回家》。
克裡斯蒂娜·阿奎萊拉
克裡斯蒂娜·阿奎萊拉(Christina Aguilera),1980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史泰登島,美國女歌手、演員。獲得6座葛萊美獎。
童年時期,克裡斯蒂娜加入電視節目「米老鼠俱樂部」後開始演藝生涯。1998年與RCA唱片公司籤約,同年為迪士尼電影《Mulan》演唱主題曲《Reflection》,獲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1999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憑藉歌曲《What a Girl Wants》獲得第42屆格萊美最佳新人獎。2002年發行專輯《Stripped》,憑藉歌曲《Beautiful》獲得第46屆格萊美最佳流行女歌手獎。2006年發行第三張專輯《Back to Basics》,憑藉歌曲《Ain't No Other Man》獲得第49屆格萊美最佳流行女歌手獎。2010年留名於好萊塢星光大道,同年主演電影歌舞劇《滑稽戲》,自創歌曲《Bound To You》入圍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2012年11月13日發行專輯《Lotus》。2013年為電影《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獻唱歌曲《We Remain》。2015年2月與樂隊「A Great Big World」合作的歌曲《Say Something》在57屆葛萊美獎中獲得最佳流行組合獎;同年回歸音樂評論節目《美國好聲音》第八季擔任導師。
《Moves Like Jagger》是美國流行搖滾樂隊魔力紅和流行歌手克裡斯蒂娜·阿奎萊拉演唱的流行歌曲。
馬裡安·德拉古萊斯庫
馬裡安·德拉古萊斯庫(Marian Dragulescu),1980年11月18日出生,羅馬尼亞著名體操運動員。
1999年開始代表羅馬尼亞隊參加世界大賽,2000年獲得體操歐錦賽自由體操金牌。2001年11月,其在跳馬項目上完成的動作「前手翻團身前空翻兩周加轉180度」得到了國際體聯的命名。2002年在匈牙利德布勒森體操世錦賽上,他成功衛冕自由體操冠軍。在自由體操決賽中,他與加拿大選手並列最高分卻因為小分的劣勢屈居亞軍。2006年在丹麥阿胡斯舉辦的體操世錦賽上,他再度成為自由體操和跳馬雙冠王。2007年斯圖加特世錦賽前他由於背傷退出比賽。這一傷勢也影響了他備戰北京奧運會。2009年世界體操錦標賽獲得跳馬金牌。
張國洲
張國洲,1985年12月18日出生於深圳。中國內地魔術師。被稱作「近景小天王」。
2010年推出的首張原創教學碟,該碟的拍攝、剪輯和製作水準都是目前國內最好的。2013年央視春晚,劉謙和李雲迪合作鋼琴魔術,劉謙用撲克變出鋼琴鍵,是劉謙、阿根廷魔術大師Mirko和張國洲一起構思創作的作品。
2008年金牌獎國際魔術大會近景比賽-金獎;香港國際魔術邀請賽2009「最佳近景魔術大獎」;2009第六屆上海國際魔術節近景比賽-金獎;2009第六屆AMA亞洲國際魔術大會近景比賽-冠軍;2010泰國曼谷國際魔術節近景魔術比賽-冠軍。
代表作品《春日下午茶》《下午茶時刻》《妙手仁心》《快樂擦鞋匠》
絢香
絢香(Ayaka),本名飯田絢香(Ayaka Iida),1987年12月18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守口市。日本女歌手,詞曲製作人。
2006年,2月發行出道單曲《I believe》。9月發行第4張單曲《三日月》,首次獲得日本公信榜周榜冠軍。11月發行首張專輯《First Message》,該專輯累計銷量120萬張。同年獲得第48屆日本唱片大獎和第39屆日本有線大賞最優秀新人獎。2007年,發行第5張單曲《Jewelry day》,獲得第49屆日本唱片大獎金獎。2008年,發行第2張專輯《Sing to the Sky》,該專輯累計銷量61萬張。2009年,2月與演員水島宏公結。9月發行首張精選集《Ayaka's History 2006-2009》,該精選集累計銷量93萬張。同年因疾病暫時隱退。
2012年,3月發行第3張專輯《The beginning》宣布回歸。9月發行第2張精選集《Ayaka's BEST -Ballad Collection-》。2013年,發行首張翻唱專輯《遊音俱樂部~1st Grade~》。2015年,發行第4張專輯。2016年,7月發行出道十周年精選集《THIS IS ME ~絢香 10th anniversary BEST~》。2018年,11月發行第4張專輯《30 y/o》。
比莉·艾利什
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2001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美國女歌手、詞曲作者、模特。
2015年,她在網上發布了個人首支單曲《Ocean Eyes》,並因該曲受到了關注。2016年,她籤入了環球音樂旗下的新視鏡唱片公司。2017年,推出了個人首張EP《Don't Smile at Me》。2018年,在歐美地區舉辦了首次個人巡迴演唱會。2019年,獲得第32屆美國兒童選擇獎最受喜愛突破藝人獎;3月,首張個人錄音室專輯《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正式發行,專輯內的單曲《Bad Guy》獲得了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5月,獲得第36屆ASCAP流行音樂獎先鋒獎。7月,獲得第36屆MTV音樂錄影帶大獎9項提名。8月,在第21屆青少年選擇獎中獲得最佳女藝人和最佳突破藝人兩個獎項;在MTV音樂錄影帶大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新人、年度推介新人歌手、最佳剪輯三個獎項。11月,獲得第47屆全美音樂獎年度新人、最受歡迎另類搖滾歌手;同時,被《公告牌》評為「年度女性」。獲得包括最佳新人在內的六個獎項第62屆葛萊美獎提名。
重大事件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2018年12月18日,吳三大病逝,國家一級美術師。
2018年12月18日,圖爾西·吉裡去世,尼泊爾前總理。
2017年12月18日,金鐘鉉(Kim Jong-hyun)自殺,年僅27歲。韓國歌手、主持人,男子演唱組合SHINee成員之一。
2016年12月18日,莎莎·嘉寶(Zsa Zsa Gabor)去世,美國女演員。一生有九位丈夫。獲得美國金球獎特別獎。
2016年12月18日,梁應辰去世,三峽工程主持者之一、水道和港口工程專家。
2009年12月18日,亞洲小天王林俊傑經歷咳血、失聲後推出第7張全新專輯《100天》。
2008年1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出臺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方案,審議並原則通過《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2008年12月18日,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舉行。
2008年12月18日,委內瑞拉全國代表大會(議會)舉行全體會議,一讀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取消其中總統僅能連選連任一次的規定。
2008年12月18日,阿爾巴尼亞國防部宣布,將在20日開始撤回該國派駐伊拉克的218名士兵。
2008年12月18日,瑪耶爾·巴萊特(Majel Barrett)逝世,美國女演員。
2007年12月18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亮相。
2006年12月18日,露絲·伯恩哈德(Ruth Bernhard)逝世,德裔美國女攝影師。
2003年12月18日,網易《夢幻西遊》正式公測。
2003年12月18日,中國人壽保險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2年12月18日,《南國今報》創刊。
2001年12月18日,馬瑟·穆爾(Marcel Mule)逝世,法國薩克斯管吹奏家。
2000年12月18日,騰訊旗下的增值產品QQ會員正式推出。
2000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考慮到世界上移徙者眾多,而且數目日益增加,決定宣布12月18日為國際移徙者日。
199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紀念大會。
1997年12月18日,克裡斯·法雷(Chris Farley)逝世,美國演員,MTV電影獎-最佳銀幕搭檔。
1995年12月18日,聯合國舉行特別會議,正式宣布1996年為國際消除貧困年,以促進全球採取行動,在最短的時間內消除貧困現象。
1995年12月18日,全國政法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1994年12月18日,我國首臺光學雨量計日前在京問世並通過專家鑑定。有關專家認為,這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94年12月18日,俄聯邦直接派兵進入車臣。俄羅斯曾試圖與車臣籤訂雙邊條約,以給車臣更大的自主權換取車臣放棄獨立,但遭到杜達耶夫的拒絕。
1994年12月18日,莉莉婭·斯卡拉(Lilia Skala)逝世,奧地利裔美國女演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1994年12月18日,傑拉德·貢巴烏(Gerard Gumbau)出生,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93年12月18日,濟青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1993年12月18日,薩姆·沃納梅克(Sam Wanamaker)逝世,美國-英國演員、導演和製片人,提名艾美獎最佳男配角。
1993年12月18日,安娜·波爾格拉斯(Ana Porgras)出生,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
1992年12月18日,陸婷出生,中國內地歌手。SNH48 TEAM NII的成員。
1992年12月18日,布麗奇·門德勒(Bridgit Mendler)出生,美國女演員、創作型歌手。
1990年12月18日,聯合大會通過《保護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決議 45/158)。2009年12月4日通過有關決議,決定宣布12月18日為國際移徙者日。
1990年12月18日,保羅·託特裡埃(Paul Tortelier)逝世,法國大提琴家和作曲家。
1990年12月18日,安妮·裡維爾(Anne Revere)逝世,美國女演員。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1989年12月18日,《經濟半小時》正式開播。是中央電視臺創辦最早,影響最大的名牌經濟深度報導欄目。
1987年12月18日,我國第一部完全國產化的機器人——冶鋼1號機器人,在北京通過了部級鑑定。
1987年12月18日,安藤美姬(Miki Ando)出生,日本花樣滑冰運動員。
1987年12月18日,古川雄輝(Yuki Furukawa)出生,日本演員。
1986年12月18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章程》通過。
1985年12月18日,美國一位女性接受人工心臟的手術成功,是歷史上第一宗成功的人工心臟手術。
1984年12月18日,楊潮凱出生,香港無線電視經理人合約藝員。
1984年12月18日,孫曉姣出生,中國女子體操隊前隊長。2001年世界盃體操賽法國站平衡木冠軍;2002年德國斯圖加特世界盃總決賽平衡木冠軍。
1984年12月18日,保羅·哈裡森(Paul Harrison)出生,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1年12月18日,穆罕默德·謝胡(Mehmet Shehu)「自殺身亡」,阿爾巴尼亞黨和國家領導人。
1980年12月18日,馬裡安·德拉古萊斯庫(Marian Dragulescu)出生,羅馬尼亞著名體操運動員。曾是兩屆世錦賽體操、跳馬雙冠王。其在跳馬項目上完成的動作「前手翻團身前空翻兩周加轉180度」得到了國際體聯的命名。
1979年12月18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聯合國大會通過。
1978年12月18日,我國兩艘海洋調查船——「實踐」號和「向陽紅09」號參加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熱帶海區觀測。
1978年12月18日,喬舒華·達拉斯(Josh Dallas)出生,美國演員。
1978年12月18日,凱蒂·霍爾姆斯(Katie Holmes)出生,美國女演員。MTV電影獎-最具突破女演員。前夫:湯姆·克魯斯。
1977年12月18日,邵均逝世,林學家、林業教育家,中國森林經理學的開拓者之一。為黑龍江林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6年12月18日,王少偉出生,原名王紹偉,中國臺灣演員、歌手、主持人,5566組合成員、183club組合成員。主演《王子變青蛙》《愛情魔發師》。
1975年12月18日,翠許·斯特雷徒思(Trish Stratus)出生,買的女子職業摔跤手運動員,WWE女子精英,摔角女皇。
1971年12月18日,松枝賀子(Noriko Matsueda)出生,日本遊戲音樂人。
1971年12月18日,黛安娜·琳(Diana Lynn)逝世,美國女演員。
1971年12月18日,10國集團在華盛頓集會,最後通過的總體協議決定調整主要國家匯率,美國被迫同意美元正式貶值7.89%,出現了美元自1934年以來的第一次貶值。美元的貶值,標誌著美元霸權地位的跌落。
1970年12月18日,毛澤東會見美國友好人士斯諾。
1969年12月18日,英國議會通過投票廢除極刑。
1969年12月18日,賈斯汀·愛丁堡(Justin Edinburgh)出生,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68年12月18日,馬裡奧·巴斯勒(Mario Basler)出生,德國足球運動員。
1968年12月18日,卡斯派·范·戴恩(Casper Van Dien)出生,美國演員。
1968年12月18日,亞雷漢德羅·桑斯(Alejandro Sanz)出生,西班牙歌手。
1968年12月18日,瑞切爾·格裡菲斯(Rachel Griffiths)出生,澳大利亞女演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1966年12月18日,江角真紀子(Makiko Esumi)出生,日本女演員。獲得第1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
1966年12月18日,詹盧卡·帕柳卡(Gianluca Pagliuca)出生,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1965年12月18日,九個非洲國家因羅得西亞問題同英國斷交。
1965年12月18日,肖恩·克裡斯汀(Shawn Christian)出生,美國演員。
1964年12月18日,史蒂夫·奧斯汀(Stone Cold Steve Austin)出生,美國演員,摔角手,六次WWE冠軍。
1963年12月18日,皮埃爾·恩庫倫齊扎(Pierre Nkurunziza)出生,蒲隆地總統。
1963年12月18日,查爾斯·奧克利(Charles Oakley)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1994年入選NBA全明星陣容。
1961年12月18日,布萊恩·奧瑟(Brian Orser)出生,加拿大男子花樣滑冰選手,教練。1987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冠軍。
1960年12月18日,植草一秀(Kazuhide Uekusa)出生,日本經濟學家。
1959年12月18日,世界上第一臺全部電晶體化的計算機——IBM7090,由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製造成功。
1956年12月12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致決定向聯合國大會推薦日本為會員國。
1955年12月12日,雷·利奧塔(Ray Liotta)出生,美國演員,艾美獎最佳客座男演員。
1954年12月18日,姜黎黎出生,內地女演員。1983年憑藉《赤橙黃綠青藍紫》獲得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
1954年12月18日,雷·利奧塔(Ray Liotta)出生,美國演員、製片人。提名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1953年12月18日,一支國際考古隊在尼羅河畔挖掘出卡納克神廟的遺蹟。
1950年12月18日,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的一座活火山——埃特納火山爆發。
1950年12月18日,邪教「一貫道」首腦被逮捕。
1950年12月18日,吉莉安·阿姆斯特朗(Gillian Armstrong)出生,澳大利亞女導演。提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1948年12月18日,米莫·帕拉迪諾(Mimmo Paladino)出生,義大利雕塑家和畫家。
1946年12月18日,史蒂芬·班圖·比科(Stephen Bantu Biko)出生,南非反種族隔離制度運動家。
1943年12月18日,基思·理查茲(Keith Richards)出生,英國歌手、製片人、作曲家,滾石樂隊創始人之一。
1942年12月18日,日本大本營與內閣聯席會議通過了《處理中國問題的根本方針》。
1942年12月18日,阿蘭·魯道夫(Alan Rudolph)出生,美國導演和編劇,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藝術電影聯盟獎。
1942年12月18日,蘭諾·布萊姆(Lenore Blum)出生,美國女數學家,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1941年12月18日,瓊·瓦拉赫·斯科特(Joan Wallach Scott)出生,美國女權主義史學家、理論家。
1939年12月18日,崑崙關反擊戰開始,這是抗戰第一階段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戰役,以我軍最後的勝利穩定了戰線。
1939年12月18日,麥可·穆考克(Michael Moorcock)出生,英國作家、編劇。
1939年12月18日,歐內斯特·勞森(Ernest Lawson)逝世,美國風景畫家,垃圾桶畫派成員之一。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等人藉口講演,從重慶逃往昆明。公開叛國投日。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舉行會議。
1932年12月18日,愛德華·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逝世,德國社會民主主義理論家及政治家。
1917年12月18日,奧西·戴維斯(Ossie Davis)出生,美國演員。
1916年12月18日,貝蒂·格拉布爾(Betty Grable)出生,美國女演員。1947年,美國片酬最高的明星。
1913年12月18日,英國駐南非總督,釋放了因「非暴力抵抗運動」被捕的甘地。
1913年12月18日,阿爾弗雷德·貝斯特(Alfred Bester)出生,美國作家兼編劇。
1912年12月18日,班傑明·奧立佛·戴維斯(Benjamin O. Davis,Jr.)出生,美國空軍上將。
1911年12月18日,清廷代表唐紹儀與革命軍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舉行第一次會議。南北議和。
1911年12月18日,朱爾斯·達辛(Jules Dassin)出生,美國導演、編劇。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08年12月18日,西莉亞·詹森(Celia Johnson)出生,英國女演員,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1903年12月18日,美國迫使巴拿馬籤訂了「美巴條約」,條約規定巴拿馬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向美國出讓巴拿馬運河的主權,以及運河兩側各8公裡,面積1673平方公裡的土地以並轉交給美國永久使用。
1902年12月18日,朱惠方出生,木材學家、林業教育家。
1892年12月18日,理察·歐文(Richard Owen)逝世,英國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
1888年12月18日,羅伯·摩斯(Robert Moses)出生,美國建築大師。
1888年12月18日,格拉黛絲·庫珀(Gladys Cooper)出生,英國著名女演員。3次提名奧斯卡獎女配角。
1880年12月18日,夏萊(Michel Chasles)逝世,法國幾何學家。
1869年12月18日,愛德華·威利斯·雷德菲爾德(Edward Willis Redfield)出生,美國畫家。
1869年12月18日,路易斯·莫羅·戈特沙爾克(Louis Moreau Gottschalk)逝世,美國十九世紀鋼琴家及作曲家。
1865年12月18日,《憲法第13條修正案》正式生效,從此,奴隸制在美國被廢除。
1864年12月18日,何塞·胡斯託·科羅(Jose Justo Corro)逝世,墨西哥第11任總統。
1863年12月18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出生,奧匈帝國皇儲,1914年視察塞拉耶佛時,刺殺身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860年12月18日,愛德華·麥克道爾(Edward MacDowell)出生,美國作曲家。代表作《第二鋼琴協奏曲》。
1803年12月18日,約翰·戈特弗裡德·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逝世,德國文藝理論家。狂飆運動的理論指導者。
1799年12月18日,蒙蒂克拉(Jean-Etienne Montucla)逝世,法國數學家、數學史學家。
1707年12月18日,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出生,18世紀英國循道運動的領袖之一,約翰·衛斯理的弟弟。以創作大量聖詩著稱。
1661年12月18日,克里斯多福·波勒姆(Christopher Polhem)出生,瑞典科學家、發明家、實業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水力提供能源的工廠,被譽為「北方的阿基米德」。
1610年12月18日,杜·孔日(Charles du Fresne,sieur du Cange)出生,法國著名語言學家,研究拜佔庭的歷史學家。中世紀拉丁-希臘語語言學的創建人。
1412年12月18日,朱棣決定令鄭和進行規模更大的一次遠航。
1402年12月18日,朱棣決定遷都北京。
1398年12月18日,帖木兒進攻印度德裡蘇丹國首都德裡,鎮壓德裡城的反叛,屠殺戰俘約10萬人,佔領印度北部。
-218年12月18日,特利比亞河戰役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