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鋅/聚苯乙烯超疏水複合塗層的製備及其性能

2020-11-28 慧聰網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作者:青勇權,鄭燕升,胡傳波,王勇,龔勇,何易,莫倩】

    超疏水表面具有低的表面自由能和很好的抗粘附性能,在防水、防汙染、抗氧化、防腐蝕和流體減阻等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1-2]。目前,其製備方法主要有溶膠–凝膠法[3]、相分離法[4]、自組裝法[5]、刻蝕法[6]、模板法[7]等。

    自從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問世以來,其獨特的性能就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無機納米粒子/聚合物塗層體系中,用納米粒子作為填充物,不但可以構造微/納米超疏水表面的粗糙結構,還可以利用納米粒子本身的特殊性質,賦予超疏水表面功能性,拓寬超疏水表面的應用領域。安秋鳳等[8]用金紅石型納米TiO2和氟樹脂製備了氟碳塗料,採用刷塗法於鐵片表面構築了超疏水複合塗層,表現出優異的耐水、耐酸鹼、耐洗刷、耐沾汙及自清潔性能。Xu等[9]用全氟辛酸銨改性的TiO2粒子與聚苯乙烯進行雜化,通過噴塗法在銅基體表面製得超疏水納米複合材料,其接觸角達到180°。Wang等[10]用γ−(2,3−環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改性的SiO2和聚苯乙烯(PS)雜化,通過細乳液聚合法在玻璃表面製備出具有草莓結構的超疏水表面,表現出高的附著力。

    本文通過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改性的氧化鋅與低表面能物質PS雜化,在鋼片上固化製得超疏水塗層,並對塗層的疏水機理和性能進行了研究。

    1 實驗

    1.1試劑與儀器

    ZnCl2,分析純,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苯乙烯(PS),江蘇萊頓寶富塑化有限公司;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哈爾濱雪佳氟矽化學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磺酸鈉,化學純,汕頭市光華化學廠;γ−氨丙基三乙氧基矽烷(KH-550),分析純,南京曙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分析純,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去離子水,實驗室自製。

    SL200B接觸角測定儀,上海梭倫公司;VEGA3EasyProbe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捷克TESCAN;Nicolet38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儀,美國ThermoFisher公司;DX-2700X射線衍射儀(XRD),上海精密儀器儀表有限公司;NiComp380ZLS雷射粒

    度分析儀,美國PSS公司;MV800數位照相機,三星;DF-101S熱式恆溫加熱攪拌器,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DHG-9123A熱恆溫鼓風乾燥箱,上海普渡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ZnO粒子的製備

    將20g的氯化鋅(ZnCl2)和20g的氧氧化鈉(NaOH)溶解在60mL的去離子水中,在60°C下磁力攪拌12h,所得產物先用離心機離心過濾,然後用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分別清洗2次,並置於馬福爐中在600°C焙燒3h,冷卻後研磨,即獲得微納米分級結構ZnO產物粉末。

    1.3ZnO粒子表面的改性

    通過熱水反應過程對ZnO表面進行改性。將ZnO(7g)溶解在乙醇(10mL)、蒸餾水中,磁力均勻攪拌,然後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將混合的懸浮液在70°C條件下攪拌6h。最後,將改性後的ZnO在100°C下烘乾、研磨待用。

    1.4超疏水塗層的製備

    在室溫下,將PS(3g)充分溶解在四氫呋喃(50mL)中待用。將一定量的蒸餾水、分散劑(十二烷基磺酸鈉)、催化劑(氨水)混合,慢速(70r/min)攪拌下達到一定黏度,然後向其中加入改性後的ZnO,分散至所需細度。隨後,緩慢加入一定量的PS乳液,並加入固化劑(KH-550),在pH=5、40°C條件下磁力攪拌1h,得到白色均勻的改性ZnO/聚苯乙烯溶膠。最後,將表面處理乾淨的鋼片浸入到上述溶膠中,進行浸漬提拉鍍膜,提拉完畢的樣品在室溫下乾燥20~30min後,在160°C條件下烘烤25min,使塗層完全交聯固化,即得到ZnO/聚苯乙烯超疏水複合塗層。

    1.5性能測試及結構表徵

    (1)水接觸角和滾動角的測試:在室溫下,將4μL去離子水滴在已製得的複合塗層表面上,用接觸角測量儀測定水滴在塗層表面的靜態接觸角和滾動角,每個樣品取5個不同的點測試,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測量值。

    (2)附著力按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劃格試驗》測定;塗層硬度按GB/T6739–2006《色漆和清漆鉛筆法測定漆膜硬度》測定;衝擊強度按GB/T1732–1993《漆膜耐衝擊測定法》測定;塗層吸水率按照GB/T1738–1979《絕緣漆漆膜吸水率測定法》測試:在室溫下將製備的複合塗層放入去離子水中浸泡48h,取出後立即用濾紙吸乾塗層表面的水,稱量。

    按以下公式計算吸水率:吸水率(%)=(m2−m1)/m1。式中,m1為浸水前塗層質量,g;m2為浸水後塗層質量,g;結果取3次稱量的平均值。

    (3)結構表徵:在100°C將塗膜樣品烘乾後,用傅立葉紅外吸收光譜分析塗層表面官能團的情況,測試範圍在500~4000cm−1;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塗層的表面結構,掃描電壓為20kV;用X射線衍射儀對製備的ZnO粉末進行XRD測試;用雷射粒徑儀分析所製備ZnO粒子的粒徑分布。

責任編輯:鄭必佳

相關焦點

  • 超疏水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在真石、質感塗料中的應用
    超疏水塗層的製備必須同時滿足2個前提:(1)實現塗層表面的低表面能;(2)在具有低表面能的表層構造微納米結構。迄今為止,製備超疏水塗層的方法主要有蝕刻法、溶膠-凝膠法、相分離法、層層自組裝法、模板法、化學氣相沉積法與靜電紡絲法等。
  • 一步「綠色」操作,搞定複雜表面的超疏水塗層
    近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Woonbong Hwang教授僅以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和碳酸氫銨(AB)為原料,通過一步法簡便實現了3D複雜結構基底表面高性能超疏水塗層的綠色、無汙染製備。該策略製備的PDMS基超疏水塗層具有卓越的耐久性,基底普適性強,並且能夠實現超疏水/超親水性圖案化表面的構築。
  • 「產學研」應用於聚丙烯塑料的水性複合塗層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塗層性能測試:根據塗層性能的對應國標進行測試。PP塑料塗料的底漆附著力測試單獨製備測試樣板,即在PP塑料底材上噴塗所製備的水性底漆,表幹後在80℃下烘烤30min實幹。複合塗層的性能制板條件為:分別依次噴塗底漆、水性面漆和水性罩光清漆,採用3塗2烘工藝,製備得到複合塗層,測試複合塗層性能。
  • 北航趙勇教授、王女副教授課題組:靜電紡絲製備多級結構微/納米複合纖維及其應用
    受自然啟發,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利用多種方法實現了超浸潤表面材料的製備。其中靜電紡絲技術由於特殊的多級微/納米複合結構和靈活的材料組成,提供了一種製備超浸潤表面的有效途徑。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勇教授、王女副教授課題組就靜電紡絲製備多級結構微/納米複合纖維,及其在自清潔、油水分離、乳液分離、有機液體分離、定向集水、液體單向透過和智能相應材料等多種領域的應用作了深入研究,並取得進展。
  • 納米氧化鋅及其比表面積分析的重要性
    目前國內外開發納米氧化鋅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應致力把相關的製備技術、儀器分析設備及基礎研究結合起來,得以製備出不同的粒徑大小、結晶型態、及外觀(球形、棒狀、針狀或樹枝狀)等,使得耐米氧化鋅適合於各種產業的應用。  加強制備過程中的分散技術,不產生二次聚集。  加強納米氧化鋅與其他納米材料或有機高分子材料的複合添加技術及相關的設備研究。
  • 鈦合金表面GO/HA/MAO複合膜層的製備及其性能
    本工作將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羥基磷灰石(HA)和兼具多種優異性能的氧化石墨烯(GO)通過溶膠凝膠法與鈦合金表面MAO塗層相結合,在鈦合金表面成功製備了GO/HA/MAO複合膜層,並對其在模擬體液中的磨損腐蝕行為進行了研究。
  •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
    Molecules:摻氧化鋅/氧化石墨烯的電紡明膠墊的製備及其抗菌活性DOI:10.3390/molecules25051043當前的傷口敷料抗菌活性較差且難以降解。在本文中,研究者使用水熱法和並排靜電紡絲技術製備了摻有氧化鋅/氧化石墨烯(ZnO/GO)納米複合材料的明膠墊。通過場發射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X)、X射線衍射法(XRD)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對所製備纖維進行了表徵。結果表明,明膠纖維具有良好的形貌,ZnO/GO納米複合材料均勻地分散在纖維上。
  • 從自然到仿生:超疏水材料的前世今生
    潤溼性是固體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質之一,決定材料表面潤溼性能的關鍵因素包括材料表面的化學組成和表面的微觀幾何結構。因此科學家將靜態水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º的表面稱為超疏水表面。超疏水材料普遍同時具有微納米複合結構和低表面能的化學物質,這也是成為超疏水材料的前提。
  • 清華大學鄭泉水院士團隊《AFM》:耐磨損、耐衝擊、自清潔的超疏水/...
    因此,製備具有耐磨損、耐衝擊性的超疏水表面,依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性。 鑑於此,清華大學鄭泉水院士團隊通過在3D微骨架中完全填充超疏水介質的策略,製得到高機械穩定性的超疏水微骨架納米填料(MSNF)薄膜。所得的MSNF膜不僅在衝擊(約40.2 J動能)、磨損,刮刀刮擦和循環膠帶剝離後,依舊保持超疏水性。
  • 納米塗層哪家好?如何選擇納米塗層
    對於納米塗層來說,直接對施工後的PCBA板進行極限測試比PCBA加外殼的測試要脆弱一些,畢竟納米塗層是微米級厚度,比如泡水極限,具體要依產品的實際需求進行測試。做好結構防水與pcba納米塗層防水的聯合,即從外觀上下功夫,也要做內部防護與水氣疏導,比如觀方面堅持做到IPX6,再配合納米塗層做到IP67或IP68。iPhone8和iPhoneX正是採用了內外結合防水的工藝。
  • 納米新材料實現超疏水/超親水可逆轉
    中科院化學所功能界面材料研究組以江雷研究員為首的科學家,最近成功地通過調節「光」和「溫度」,實現了納米結構表面材料超疏水與超親水之間的可逆轉變,研製出超疏水/超親水「開關」材料,在功能納米界面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這兩項研究成果在基因傳輸、無損失液體輸送、微流體、生物晶片、藥物緩釋等領域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及其應用
    超疏水表面由於具有良好的自清潔性能,近年來已經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紙張表面的潤溼性可以通過接觸角來進行表徵,超疏水紙張是指紙張表面與水滴接觸時所形成的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的疏水紙。因此,超疏水紙張的製備不僅需要對紙張表面進行疏水改性,同時也需要在紙張表面構建微納米的分級結構。超疏水的基本原理 液滴在光滑表面上的潤溼性取決於固體基材的表面能,由接觸角θ進行表徵,接觸角θ是固—液相界面與沿著固、液、氣三相接觸點作氣—液界面切線所形成的夾角,圖1為其示意圖。
  • 超疏水材料披「鎧甲」,疏水耐磨可兼得
    但是,以往人們製備出的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十分脆弱,難以實現廣泛應用。如何給超疏水材料表面披上堅固「鎧甲」且不影響其疏水性能,成為該領域研究學者努力的方向。這就意味著,在以往的超疏水材料中,超疏水性和機械穩定性兩種特性,在一方的性能有所提高時,必然導致另一方的性能下降。  優化設計出微結構「鎧甲」  新型材料一舉雙贏  要實現同一材料表面的機械穩定性與超疏水性能雙重疊加,就要給機械性能較弱的超疏水材料表面裝上「鎧甲」。
  • 超疏水表面因其優秀的疏水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就目前超疏水表面的製備和實際應用情況來看,穩定性、靈活性、實用性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該塗層同時兼具了超疏水和優異的應變感知性能,可有效地抵抗環境中水、酸液、鹼液、汗液等的幹擾。從研究結果來看,得益於複合塗層中梯度分布的TPE和穩定的微米孔-納米突起複合結構,該多功能塗層既可以與柔性襯底(如柔性織物、聚醯亞胺、聚乙烯等)穩定結合,也可與剛性襯底(如玻璃、金屬等)良好地結合,且符合Wenzel以及Cassie模型,具有非常穩定的超疏水性能(接觸角~162°)。
  • 神奇的「排斥水分子」技術:超疏水材料
    ,它們也立即「跑」回去……這些現象肉眼看上去違背我們的「常識」,背後其實是超疏水材料在「作怪」。2017年5月,德國弗萊堡大學開發出一種具有多層結構的自愈型超疏水塗層。這種超疏水材料通過模仿鯊魚皮結構以獲得良好的水下減阻性能,其表面具有類似蛇褪去外皮的特性,可實現表面受損後超疏水性的快速自愈,從而為艦船、飛機和戰車提供兼具耐久性的防水、防結冰、自清潔能力。
  • 聚苯乙烯/有機修飾α-ZrP複合材料的製備、結構及性能研究
    1、前言近年來,聚合物/無機層狀納米複合材料由於其多方面的優異性能已經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納米無機填料含量很小的情況下,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熱性能等即可得到明顯的改善。目前,對蒙脫土、凹凸棒土等無機層狀物與聚合物的納米複合材料已有不少研究,但對聚合物/磷酸鋯納米複合材料的研究相對較少。
  • 塗層防腐性能上不去?試試這個配方
    近日,江南大學紡 織科學與工程學院 智能紡織化學品研究室的科研人員以腰果酚改性酚醛胺固化劑,將石墨烯摻雜到環氧樹脂(E42)中製備了防腐塗料,並將其塗覆在預處理的基材馬口鐵上。對複合塗層的表面形貌、固化時間、光澤度、附著力、抗衝擊性、硬度,柔韌性和防腐性能進行了測試。
  • 我國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實現產業化
    由上海交通大學承擔的863納米材料專項課題「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的應用與產業化」超額完成了合同規定的指標並實現產品的產業化,該課題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硬質合金拉拔模具內孔和其他耐磨器件表面塗覆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研究得到了製備納米金剛石塗層的成熟工藝,完成了納米塗層結構和性能檢測工作,利用納米金剛石複合塗層技術研究開發出各種塗層拉拔模具和耐磨器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