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汙染的特點汙染源多、持續性強,擴散範圍廣,難以控制。海洋汙染造成的海水渾濁嚴重影響海洋植物(浮遊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從而影響海域的生產力,對魚類也有危害。重金屬和有毒有機化合物等有毒物質在海域中累積,並通過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對海洋動物和以此為食的其他動物造成毒害。石油汙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積廣大的油膜,阻止空氣中的氧氣向海水中溶解,同時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並禍及海鳥和人類。由於好氧有機物汙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營養化的結果),造成海水缺氧,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汙染還會破壞海濱旅遊資源。
2.什麼是逆溫現象? 在底層大氣,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m(米),溫度降低0.6℃左右。也就是說,在數千米以下,一般是低層大氣溫度高、密度小,高層大氣溫度低、密度大。這種大氣層結容易發生上下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汙染物向高空和遠距離輸送、擴散,從而使城市上空汙染程度減輕。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逆溫層像一層厚厚的被子罩在上空,使上下層空氣減少了流動,近地面層大氣汙染物「無路可走」,越積越多,空氣汙染越來越重。
3.大氣汙染物是如何傳輸和擴散的?進入大氣中的汙染物,受大氣水平運動以及大氣的各種不同程度的擾動運動的影響,會形成不同程度的輸送。大氣的水平運動稱為風。風對汙染物的擴散有兩個作用:一是整體的輸送作用,二是衝淡稀釋作用。風向決定汙染物遷移運動的方向,風速決定汙染物的遷移速度。汙染物總是由上風方被輸送到下風方。在汙染源下風向,汙染要重一些;風速越大,單位時間內汙染物混合的清潔空氣量越大,衝淡稀釋作用就越好。一般來說,大氣中汙染物濃度與汙染物的總排放量成正相關,而與風速則成反相關。在一些特殊的天氣條件下,一個地區排放的汙染物可能隨著上升氣流進入高空,並在高空中隨著氣團較快的傳輸,結果可能會在距離汙染源很遠的地方又隨著下沉氣團降到地表附近,導致了區域間的汙染物傳輸。例如在一些特殊氣象條件下,亞洲的沙塵可能傳輸到北美甚至歐洲地區。汙染物的傳輸使得一個地區的大氣汙染在更大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產生危害,甚至南極和北極的動物也受到了大氣汙染的影響。目前所關注的沙塵暴、PM2.5(細顆粒物)、酸雨等都是由大氣汙染物在大氣中的輸送造成的區域性汙染。
4.大氣包含哪些組分? 大氣就是我們通常俗稱的空氣,是指籠罩在地球外表面的一層氣體,絕大部分集中在距地面1000km(千米)的高度內。其中,與我們人類及其他生物關係最為緊密的底層大氣稱為對流層,其厚度約10km。底層大氣由幹潔空氣、水汽和雜質(汙染物)三部分組成。幹潔空氣是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有氮氣(N2)、氧氣(O2)、二氧化碳(CO2)、惰性氣體(氦氣、氖氣、氬氣)以及少量甲烷(CH4)、氫氣(H2)等。其中氮氣和氧氣是最主要的成分,其體積濃度分別佔大氣總體積的比例為:氮氣78.08%、氧氣20.95%,惰性氣體0.93%,其他氣體所佔比例約為0.1%。大氣環境質量關注的汙染物包括氣態汙染物和顆粒物。氣態汙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甲烷(CH4)、氨(NH3)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顆粒物是包括懸浮在空氣中的塵埃、煙塵、鹽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細菌等固體和液體的微粒。
5.什麼是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例如人們日常生活中廢棄的剩飯剩菜、紙張、塑料、玻璃、電池、螢光燈管等。
6.倫敦煙霧汙染事件 倫敦煙霧事件是1952年12月發生在倫敦的一次嚴重大氣汙染事件。這次事件造成多達12000人因為空氣汙染而喪生,並推動了英國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1952年12月5日開始,逆溫層籠罩倫敦,城市處於高氣壓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氣流動均停止,連續數日寂靜無風。當時倫敦冬季多使用燃煤採暖,市區還分布有許多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火力發電站。由於逆溫層的作用,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等氣體與汙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積,引發了連續數日的大霧天氣。其中,二氧化硫濃度超過3800μg/m3,粉塵濃度高達4500μg/m3。期間由於毒霧的影響,不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都必須開著大燈。室內音樂會也被迫取消,因為人們看不見舞臺。
7.霧霾天氣對情緒有影響嗎? 霧霾天氣對人的情緒會產生影響。首先,霧霾天時太陽光被大氣顆粒物散射和吸收,使日照減少。陽光有助於減少瞌睡和抑鬱感。如秋冬日照時間縮短,一些人會抱怨、瞌睡、疲勞、嗜食碳水化合物,體重增加,情緒不高等。這些人被稱為光飢餓者,女性多於男性。在北歐或靠近極地地區,極夜出現的幾個月裡,人們情緒易低落,出現的症狀與上面敘述的類似。由於這些問題與季節有關,也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因此,也可以將霧霾天出現的情緒問題稱為霧霾天情感障礙。其次,霧霾天時天空昏暗。黑色使人感覺集中、壓迫、抑制、重且低。例如:一個黑色的100克重的木塊與187克重的白色木塊給人的感覺是一樣重。還有一個例子說明黑色的上述心理特性。倫敦泰晤氏河上有一座橋,最初是被漆成黑色。之後發現,在這座橋上自殺的人數高於在其他橋上自殺人數的平均水平。於是人們決定把橋的顏色改成綠色。這之後,在這裡自殺的人數的確下降了。此外,霧霾天時的空氣汙染本身也會影響人們的情緒。嚴重的空氣汙染至少影響3種社會行為:娛樂行為、人際關係以及攻擊。空氣汙染會帶來更多的敵意和攻擊性行為,減少人們的互助行為,抑鬱,易怒,焦慮都會出現或加重。
8.能見度低都是由PM2.5引起的嗎? 能見度低並不都是由PM2.5造成的。溼度、風速、風向等氣象條件及霧、降水、浮塵等天氣現象與能見度降低有密切關係。其中,相對溼度通過改變顆粒物粒徑分布,影響顆粒物消光係數進而影響能見度。一般來說,隨著相對溼度的增加,硫酸鹽、硝酸鹽、氯化鈉及其它水溶性化合物的吸溼增長,特別是當相對溼度超過70%時更加明顯,含有這些化合物的顆粒物粒徑會隨著溼度增加而長大,對光線的消光貢獻增強。此外,秋冬季節常常出現的大霧天氣,是由於空氣中的小水滴聚集,阻礙了人們的視線引起的;同樣,春季發生沙塵暴時,也會出現能見度低的現象,而沙塵顆粒中以較大的顆粒物為主,也含有一定量的細顆粒物,致使沙塵暴爆發時能見度急劇下降。另外,雷雨季節的暴雨也會使能見度降低。
9.PM2.5小時平均濃度、24小時平均濃度指什麼? 根據《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中的規定,PM2.5小時平均濃度指任何1小時汙染物濃度的算術平均值,要求每小時至少有54分鐘的採樣時間。24小時平均濃度指一個自然日24小時平均濃度的算術平均值,也稱為日平均,要求至少有21個小時的平均濃度值或採樣時間。
10.霾天氣可以預報嗎? 霾天氣是可以預報的,但要做到精準預報霾天氣仍有許多困難。這是因為:霾和霧一樣,主要發生在近地層,下墊麵條件非常複雜,影響因素眾多,精準預報存在較大難度;天氣預報是以數據為基礎的,數據主要來源於高空,這必然會影響霾的預報準確率;在霾的預報中,對於水汽凝結的臨界點很難把握,因為臨界點的變化常常是在誤差範圍以內的。另外,氣溶膠的化學組成非常複雜,粒徑分布不同,模擬起來比較困難,而且對計算機的運算和儲存能力要求相當高,這增加了對霾精準預報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