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重力轉向和原子復軌,物體在受力後會減重或失重,這是重力轉了向,變成了負力運動。物體在碰撞後出現了扁軌運動,扁軌運動的「扁幅「決定著負力運動的速度,而原子的復軌時間決定了負力運動的距離。
29,「平面復軌「
同類異態包括同類物質的同態之間如水和水,冰和冰,以及同類物質的異態之間,比如水和冰,冰和水汽等不同態之間的作用。
異類同態包括不同化學物質的同態之間的作用,如水和硫酸都是液態,冰和石頭也是異類同態,二氧化碳和水汽也是異類同態,它們的作用也同樣適用牛頓第二定律。
異類異態包括不同化學物質的不同態之間的作用,如水和石頭的作用,鐵和二氧化碳氣體之間的作用都屬於異類異態。
它不適用於不同星體之間的物質的作用,因為不同星體內的重力場不同,況且兩個星體上的物體也不可能發生作用。
兩個物體發生作用後受力的方向相反是易於理解的,因為兩個物體發生碰撞,一定是相向而行,電子層發生了碰撞,那麼雙方的電子只能各自向後作扁軌運動,電子的「扁軌方向」總是與「挾持方向「互相垂直,而原子的「復軌方向「也與電子的」挾持方向「保持一致,所以二物作用,各自的受力方向總是相反的。
原子復軌的時侯其電子的軌道面與原子核同處一個平面內,此時電子作平面運動,這個過程叫「平面復軌」。
【扁軌運動與原子復軌的時侯,電子軌道面必須與原子核運動在同一平面內,其扁軌方向與復軌方向如圖所示】
30,「扁軌傳遞「
這是因為在負力運動的狀態下物體放棄了正力運動,而同一星體內物質的系統力是守恆的。
這就意味著作用的雙方物體儘管大小不同,類別不同,但是組成物質的單位粒子(原子)的運動力是守恆的,那麼雙方碰撞原子的作用(碰撞)力也就相當。
這裡邊有個原子受力如何傳遞的問題。
由於物質的結構極其複雜,不同的結構傳遞方式也不同,比如氣體傳遞與固體傳遞就不同,分子間傳遞與原子之間傳遞也不同,核內與核外傳遞也不同。
一般氣體和液體都是「分子態「,如氫氣,水,二氧化碳等,都是異原子交軌形成的,所以「分子受力「都會著落在原子身上,所以「分子受力的問題就是一個原子受力的問題「。
受力後先是原子的電子層作扁軌運動,壓迫己核,己核作位移以復軌,然己核位移與復軌必會對相鄰原子產生作用力,引起相鄰原子的扁軌運動,導致相鄰原子作同方向的位移,這就叫」分散傳遞。
【圖中上部分是三個原子的正常狀態,各居其地,下部分表示由於受力,A原子的電子作扁軌運動入侵了B原子的地盤,迫使B原子的電子作同樣的扁軌運動,又迫使C原子的電子也向右作扁軌運動】
分散傳遞並不是定向傳遞,而是向周圍擴散型的傳遞,分子受力後力由原子承擔,按原子的挾持方向傳遞。
電子網絡不但將原子的電子軌道固定,還將原子核也包裹起來,禁止移動。
【電子網絡示意圖(平面),由於電子普遍交軌(只畫了一個電子層),不但電子的運動被」定型「,內部的原子核(紅圈)也被限定在一個狹小範圍中】
既然固體的核與電子都被網絡固定,當其受到外來的作用時,難道只有死撞不成?
意識論是免撞論,基本是不允許接體性碰撞的,因為「接體必散,物質湮滅「,這一來,固體既不能動,又不能碰撞,萬一被撞,物體豈不消失了?
31,「網絡振動「
固體發生碰撞,有三種方法可以避免物質的湮滅,一,內部振動,二,致半發射,三,裂網或變網。
一,內部振動。
電子網絡雖然普遍交了軌,核與電子都被定型,但決不是「固定「的一動不能動,網絡受力是可以振動的。
因為電子軌道被固定,所以原子也不能移動,又必須躲避,所以電子只能作扁幅非常小的扁軌運動,所以導致原子核也可以作一個幅度極小的復軌動作。
這只是一個振動周期的前半部分,當電子以一個小幅偏移躲過了撞擊後,卻因此進入了別的原子的領地,人家也不能動,所以只能反撞以保衛領地,於是把入侵者趕出去,這是振動周期的後半部分,方向與上次相反。
【電子網絡中的」雙向復軌「,共分四步,一,A原子受力後入侵了B原子,二,B原子被趕走,三,B原子受到另一方向的原子作用力向A原子運動,四,B原子趕走了A原子,雙向復軌完成】
如果只是來回幾次「雙向復軌「,那並不叫」振動」,凡「振動「必須是多次的雙向復軌,這就是我們說的振動的頻率。
振動具有傳遞性,因為固體中的扁軌運動不會導致物質位移,這就必然導致原子核的反向作用,使電子作反向的扁軌運動,即前邊說過的「雙向復軌」,
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網絡振動會逐走大量的電子,這些被逐電子又叫聲電子,是網絡振動中躲避不及的電子,為免撞而出逃,聲音就是電子波,是隨著晃動而一批一批出逃的,所以具有頻率性,振動的頻率也就是聲音的頻率。
詳見《聲論》
二,致半發射
上邊說的網絡振動是固體中的一部分發生了振動,而且是一少部分發生了振動,這才會振動發聲。
振動意味著受了力,如果一個固體中的全部網絡都受了力,那就不是振動的問題了,而是發射的問題,也就是說,該固體出現了位移。
這是因為受力小,因此受力傳遞只能傳遍一部分,可叫「受力部「,不能傳遞到其餘部分,可叫「靜止部」。
如圖受力部和靜止部
【固體受力,如果力小,不能傳遍整個固體,就會形成兩個部分,受力部(藍色)與靜止部(紅色)】
32,「受力部與靜止部「
本來物體受力就該移動,但是只有少部分受力,而大部分沒有受力,那麼該移動的就是這小部分,大部分仍然保持靜止。
這就出現了二部較力,「受力部「受力要走,「靜止部「未受力要在,但是這兩個」部」又是統一在一個網絡中,互相連成一體,該怎麼辦呢?
這就要看兩個部那個含的力更大,那個部含的力大,該物體就跟著那個部。
顯然,根據系統力守恆,系統內的原子含力基本相當,所以那個部包含的原子多,自然力也就大,如果受力部大於靜止部,那麼受力部將「挾持「靜止部,帶著靜止部作負力運動。如果靜止部大於受力部,那麼靜止部將挾持受力部繼續保持靜止狀態。
但是按照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那麼如果受力部小於靜止部,該物體仍然保持靜止狀態,施加的作用力那裡去了呢?
發射有兩種,致半發射和互相發射。
由於作用力總是等於反作用力,所以兩個固體相撞,雙方受到的力是相等的,但是,如果兩個固體大小不等,也就是包含的原子數不同,構成也不同(化學式),那麼相等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兩個物體上,結果怎麼樣呢?
二物體作用,雙方的受力是相等的,但是有的運動快,有的運動慢,有的距離遠,有的距離近,這是因為雙方的原子數不等所致,相等的力作用在體量不相等的物體上,那麼每個單位粒子「分「得的力自然不等,於是受力運動的速度和距離也相應不等,這就象一個包含一百個原子的物體與一個包含二百個原子的物體相碰撞,前者每個原子分到的力是後者的二倍,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那麼前者的速度必然是後者的二倍,跑出的距離也是後者的二倍。
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下講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