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力學之《負力論》(七)

2020-08-23 意識物理學

上次說到重力轉向和原子復軌,物體在受力後會減重或失重,這是重力轉了向,變成了負力運動。物體在碰撞後出現了扁軌運動,扁軌運動的「扁幅「決定著負力運動的速度,而原子的復軌時間決定了負力運動的距離。

29,「平面復軌「

  • 那麼牛頓為什麼在他的第二定律中說,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所受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呢?

牛頓的第二定律不但適用於同類異態之間,也適用於異類同態之間以及異類異態之間

同類異態包括同類物質的同態之間如水和水,冰和冰,以及同類物質的異態之間,比如水和冰,冰和水汽等不同態之間的作用。

異類同態包括不同化學物質的同態之間的作用,如水和硫酸都是液態,冰和石頭也是異類同態,二氧化碳和水汽也是異類同態,它們的作用也同樣適用牛頓第二定律

異類異態包括不同化學物質的不同態之間的作用,如水和石頭的作用,鐵和二氧化碳氣體之間的作用都屬於異類異態。

這意味著牛頓第二定律適用於同一星體內的所有物質。

它不適用於不同星體之間的物質的作用,因為不同星體內的重力場不同,況且兩個星體上的物體也不可能發生作用。

兩個物體發生作用後受力的方向相反是易於理解的,因為兩個物體發生碰撞,一定是相向而行,電子層發生了碰撞,那麼雙方的電子只能各自向後作扁軌運動,電子的「扁軌方向」總是與「挾持方向「互相垂直,而原子的「復軌方向「也與電子的」挾持方向「保持一致,所以二物作用,各自的受力方向總是相反的。

原子復軌的時侯其電子的軌道面與原子核同處一個平面內,此時電子作平面運動,這個過程叫「平面復軌」。

【扁軌運動與原子復軌的時侯,電子軌道面必須與原子核運動在同一平面內,其扁軌方向與復軌方向如圖所示】

30,「扁軌傳遞「

  • 那麼雙方受力的大小為什麼也相等呢?也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為什麼相等呢?

這是因為在負力運動的狀態下物體放棄了正力運動,而同一星體內物質的系統力是守恆的。

這就意味著作用的雙方物體儘管大小不同,類別不同,但是組成物質的單位粒子(原子)的運動力是守恆的,那麼雙方碰撞原子的作用(碰撞)力也就相當。

物體之間的作用是原子之間的作用導致的,兩個物體之間的碰撞總是從雙方的原子的碰撞開始的。

這裡邊有個原子受力如何傳遞的問題。

由於物質的結構極其複雜,不同的結構傳遞方式也不同,比如氣體傳遞與固體傳遞就不同,分子間傳遞與原子之間傳遞也不同,核內與核外傳遞也不同。

分離態的氣體和液體中的傳遞方式相似,受力只是「分散傳遞「。

一般氣體和液體都是「分子態「,如氫氣,水,二氧化碳等,都是異原子交軌形成的,所以「分子受力「都會著落在原子身上,所以「分子受力的問題就是一個原子受力的問題「。

受力後先是原子的電子層作扁軌運動,壓迫己核,己核作位移以復軌,然己核位移與復軌必會對相鄰原子產生作用力,引起相鄰原子的扁軌運動,導致相鄰原子作同方向的位移,這就叫」分散傳遞。

【圖中上部分是三個原子的正常狀態,各居其地,下部分表示由於受力,A原子的電子作扁軌運動入侵了B原子的地盤,迫使B原子的電子作同樣的扁軌運動,又迫使C原子的電子也向右作扁軌運動】

分散傳遞並不是定向傳遞,而是向周圍擴散型的傳遞,分子受力後力由原子承擔,按原子的挾持方向傳遞。

固體物質的受力傳遞叫」定向傳遞「,因為固體內部有電子網絡,電子網絡屬於「定向交軌「,電子的軌道是陏機的,定向的。

電子網絡不但將原子的電子軌道固定,還將原子核也包裹起來,禁止移動。

【電子網絡示意圖(平面),由於電子普遍交軌(只畫了一個電子層),不但電子的運動被」定型「,內部的原子核(紅圈)也被限定在一個狹小範圍中】

  • 那麼固體受力怎麼辦呢?

既然固體的核與電子都被網絡固定,當其受到外來的作用時,難道只有死撞不成?

意識論是免撞論,基本是不允許接體性碰撞的,因為「接體必散,物質湮滅「,這一來,固體既不能動,又不能碰撞,萬一被撞,物體豈不消失了?

31,「網絡振動「

固體發生碰撞,有三種方法可以避免物質的湮滅,一,內部振動,二,致半發射,三,裂網或變網。

一,內部振動。

電子網絡雖然普遍交了軌,核與電子都被定型,但決不是「固定「的一動不能動,網絡受力是可以振動的。

振動的實質是固體受力後網絡將力沿網絡傳遞,每個原子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作扁軌運動,向兩個相反的方向復軌

因為電子軌道被固定,所以原子也不能移動,又必須躲避,所以電子只能作扁幅非常小的扁軌運動,所以導致原子核也可以作一個幅度極小的復軌動作。

這只是一個振動周期的前半部分,當電子以一個小幅偏移躲過了撞擊後,卻因此進入了別的原子的領地,人家也不能動,所以只能反撞以保衛領地,於是把入侵者趕出去,這是振動周期的後半部分,方向與上次相反。

【電子網絡中的」雙向復軌「,共分四步,一,A原子受力後入侵了B原子,二,B原子被趕走,三,B原子受到另一方向的原子作用力向A原子運動,四,B原子趕走了A原子,雙向復軌完成】

一來一往,方向相反,互相入侵,兩次復軌,這個過程叫「雙向復軌」。

如果只是來回幾次「雙向復軌「,那並不叫」振動」,凡「振動「必須是多次的雙向復軌,這就是我們說的振動的頻率。

振動具有傳遞性,因為固體中的扁軌運動不會導致物質位移,這就必然導致原子核的反向作用,使電子作反向的扁軌運動,即前邊說過的「雙向復軌」,

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網絡振動會逐走大量的電子,這些被逐電子又叫聲電子,是網絡振動中躲避不及的電子,為免撞而出逃,聲音就是電子波,是隨著晃動而一批一批出逃的,所以具有頻率性,振動的頻率也就是聲音的頻率。

詳見《聲論》

二,致半發射

上邊說的網絡振動是固體中的一部分發生了振動,而且是一少部分發生了振動,這才會振動發聲。

振動意味著受了力,如果一個固體中的全部網絡都受了力,那就不是振動的問題了,而是發射的問題,也就是說,該固體出現了位移。

  • 為什麼小部分受力就振動,大部分受力就位移呢?

這是因為受力小,因此受力傳遞只能傳遍一部分,可叫「受力部「,不能傳遞到其餘部分,可叫「靜止部」。

如圖受力部和靜止部

【固體受力,如果力小,不能傳遍整個固體,就會形成兩個部分,受力部(藍色)與靜止部(紅色)】

32,「受力部與靜止部「

本來物體受力就該移動,但是只有少部分受力,而大部分沒有受力,那麼該移動的就是這小部分,大部分仍然保持靜止。

這就出現了二部較力,「受力部「受力要走,「靜止部「未受力要在,但是這兩個」部」又是統一在一個網絡中,互相連成一體,該怎麼辦呢?

這就要看兩個部那個含的力更大,那個部含的力大,該物體就跟著那個部。

顯然,根據系統力守恆,系統內的原子含力基本相當,所以那個部包含的原子多,自然力也就大,如果受力部大於靜止部,那麼受力部將「挾持「靜止部,帶著靜止部作負力運動。如果靜止部大於受力部,那麼靜止部將挾持受力部繼續保持靜止狀態。

如果二部原子數相同(在同一重力層中原子的重力與旋力皆相同),或是受力部小於靜止部,則該物體受力仍然保持靜止狀態。

如果受力部大於靜止部,則受力部將「攜帶「靜止部順受力方向運動,這就叫「致半發射「。

但是按照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那麼如果受力部小於靜止部,該物體仍然保持靜止狀態,施加的作用力那裡去了呢?

這就是為什麼物體受力會發聲的原因,雖然受力不動,但作用力被網絡吸收,轉化為網絡振動,並趕跑了很多電子(聲音)。

  • 上邊說的是兩個固體受力後力在固體內部的傳遞和轉化,那麼兩個固體互相作用,雙方受力是如何將力吸收和轉化的呢?

發射有兩種,致半發射和互相發射。

由於作用力總是等於反作用力,所以兩個固體相撞,雙方受到的力是相等的,但是,如果兩個固體大小不等,也就是包含的原子數不同,構成也不同(化學式),那麼相等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兩個物體上,結果怎麼樣呢?

這導致物體之間的作用後果千差萬別,即作用後雙方的負力運動的速度或是距離的千差萬別。

二物體作用,雙方的受力是相等的,但是有的運動快,有的運動慢,有的距離遠,有的距離近,這是因為雙方的原子數不等所致,相等的力作用在體量不相等的物體上,那麼每個單位粒子「分「得的力自然不等,於是受力運動的速度和距離也相應不等,這就象一個包含一百個原子的物體與一個包含二百個原子的物體相碰撞,前者每個原子分到的力是後者的二倍,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那麼前者的速度必然是後者的二倍,跑出的距離也是後者的二倍。

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下講再說。

相關焦點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七)
    此「確定性」是由「重旋比(還有保留重旋比)調節「決定的,兩種「重旋比調節「都是攤展性的」外拐」,這是正力衰減所致。前邊說過,「軌道調節」只能做到「內拐「(重力收縮時)和」外拐「(攤展時),不能「上拐「和「下拐「,正是這一點決定了軌道是「平面性「的,這又是由「周期性輻射「決定的。
  • 意識力學之《負力論》(十五)
    「限網速度「的意思是物體在快速運動時必須保持「電子網絡「存在,一旦速度超過」限網速度「,網絡就不存在了,固體就會粉碎(解網)。但是所謂的受力運動,雖然是物體因受到外來作用才發生了運動,但並不是說這個「運動」之力是「外來之力加於其上的「。毫無疑問負力運動的物體(包括三態之物),其運動之力只能來自自己,而不是來自外力。固然外部的作用力是導致負力運動的原因,但不是運動的」力源」。
  • 意識力學之《負力論》(十三)
    ,主體卻是原子核之力。【物體(網絡)運動的速度快慢,上邊是低頻擦核,下邊是高頻擦核】「借力」大小決定於受力大小(在電子的扁軌能力範圍內)。掉下來是因為正負力方向不一致,導致負力轉正,二力互反,引發「重力加速度效應「,衛星物質逐步恢復重力,因此「繞轉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在逐漸減小,衛星要想不掉下來,只有加速。
  • 意識力學之《負力論》(十四)
    ,當物體從a』點落到地面時(即O點),地球已經自轉了90°,原來的O點已經到了a點,如果物體沒有參加自轉運動,它應該落在現在的O點,原來的C點上。綜上所述,在星體(慣性系)內部觀察,物體運動是一種運動狀態(速度,方向,規跡),在慣性系外觀察,該運動呈現另一種運動狀態。前者叫」相對運動「,因為它是「運動中的運動」,後者叫」絕對運動,因為它是「靜止中的運動「。
  • 意識力學之《負力論》(六)
    上次說到「重力剪刀差「和「球層理論「,導致星體內各處物質重量不同,內球層重力總是大於外球層重力,所以星體在「正力狀態「下總是保持「同一球層內重旋比相同,因此無論是自轉量還是重量都完全相同,同樣的」內球層與外球層的重旋比總是存在差異(「重旋比差異「)。
  • 意識力學之《光論》(二)
    上次講到基子的一些本質屬性(意識),講到基子的結構,體能和基腦,還講到基子是物質,但是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質——終極粒子,也是宇宙中唯一的有「腦「的粒子。以「隊形「運動是需要」技能「的,因為這意味著基子先要」排列「成一個」固定隊形「(即」隊形「內基子的「隊列間距」不變),然後再以這個隊形作為「運動個體「,向某個方向運動,「共進共退,同向同轉,同快同慢」。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一)
    )代表電子運行軌跡,黑色箭頭指向的是電子遷移軌道(綠色曲線)】天文學家早就觀察到銀核物質不帶電,它的氫叫「中性氫「,也就意味著那兒電子很少或沒有電子,本論認為銀核基本上都是」巨型質子「組成,因為銀核形成是在「宇宙泡「時代,那時不缺能,所以沒有出現「原子結構「,尤其是在「宇宙泡「的中心,內部有極大的「泡壓「,既使有」小包「(即電子),它們只能存在於宇宙泡
  • 意識力學之《光論》(十)
    37,」四大趨勢」上次說到宇宙進化的「四大趨勢」,一是物質粒子(如質子和電子)的身體越來越「小型化「,二是物質的運動系統(如星系,星體)都是從高溫走向低溫,三是物質從「宏觀上「從「合」走向「分「(即原來的「統一宇宙「變成如今的「散碎宇宙「),四是物質從」微觀上「從」分「走向合(即從原來的
  • 意識力學之《光論》(十一)
    如果電子老去,就會出現在「二維螺旋軌道「(即星體原子的軌道)上「吸收小於輻射「的情況。而電子要繼續在自己的「地盤」上運動,輻射必須是特定的,減少輻射必將「脫軌「。這個時侯,電子只能從自己的身體上「抽取能量「用於輻射,這就叫「衰變「。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五)
    )隊列向右運動,即運動者腳下的黑線代表其運動的路徑(即圖示的個體軌跡),所有的個體軌跡合成隊列的整體軌跡】我們一般常說「電子運動軌道「,很少說「原子運動軌道「,其實無論是質子電子,還是原子分子等,都是「在軌「的,都有自己的」運動軌道」。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
    而轉彎角度越大輻射必須越多,而輻射是物質最大的本領),不象如今的質子電子等基本粒子可以轉極小的圓(主要是現在的粒子小型化了),所以那時的物態叫「集流態「,物質以「隨機隊列「的方式任意漂流,轉彎能力太差。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三)
    攤展總是由「零次重力線「引起的,而「零次重力線「總是隨著正力衰減不斷向裡(銀核方向)遷移,遷移到那裡,那裡就開始攤展,由於銀核沒有重力,所以「零次重力線」退縮到銀核邊上就消失了。)的「零次重力線「區域,零次重力線最初產生於系統邊緣處(右邊的藍色弧線),隨著正力衰減,零次重力線逐漸向內「平移「,當」平移「到雲核時(即雲核外的藍色線圈),就沒有零次重力線了,黃色弧線區域表示一條旋臂】所以「零次重力線」是一個「內移的,逐漸縮小的環「。
  • 意識力學之《力論》(二十四)
    )在自轉中由於外圍物質(黑線圓以外部分)能級不夠導致被切割下來,黑線圓(切割線)內部物質收縮成為藍巨星,切割片則成為脈衝星繼續繞轉恆星】為什麼太陽系中的行星都那麼小,就是因能級低,正力不足,月球與金星都放棄了自轉,而小行星帶的小行星只是塊石頭,並不是星體。
  • 故事樹(之七):黃荊
    (滅,方言,有管教、調教之意),我們這些農村出來的孩子算是從小被「滅」出來的吧。二零一九年夏初四月,應正是黃荊的紫色花蕊在我們童年時期上學小路旁一簇簇開放的時候,方同學聯繫上了遠在廣東的郭同學,我們三人立刻建群,開聊。
  • 大統一理論(七)
    現代漢語詞典中的空間名詞解釋應該與時俱進升級換代(一)【空間】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的表現:三維~(《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720頁。)《語音與空間》(作者 卡倫·艾默利 美國索克生物研究所資深科學家。她關於手語的研究使我們對於人類語音的基本屬性、語音與空間認知的關係、大腦組織中構成語音的決定性因素等形成新的洞察。)
  • 夜空童話(七):夜空為何漆黑(之一)宇宙的條形碼——恆星光譜
    往期回顧:*本篇是夜空童話系列的第7篇文章《夜空童話(七事實上,幾百年來不少先哲和科學家真的就在考慮這個問題:16世紀,迪格斯(Thomas Digges);17世紀,哈雷(Edmond Halley);18世紀,謝諾(Loys de Cheseaux);19世紀,奧伯斯(Wilhelm Olbers)……他們都曾認真思考過這個看上去是幼兒園級別的問題,而且他們還嘗試給出解釋
  • 高維時空的演繹(七)能量的奧秘
    高維時空的演繹(七)能量的奧秘(天雲)於是,總能量一般說來已不再是動能與勢能之和,而是靜止能量(質量)、動能、勢能三者的總量了。(相對論的質能轉換公式E=MC^2)圖片來自於網絡七、更高維時空的能量宇宙無限,維度也無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覺上有覺,佛上有佛。宇宙是一個大生命,宇宙的不同層次,與不同的時空維度、神佛的不同層次相對應著,體現宇宙演化的層次、結構、維度、生命環境、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性。上下通達、循環一體、全息多維、智慧奧妙。
  • 火星探索(七)
    火星的近日點為1.38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一個日地距離,約為1.5億公裡),那麼1.38個天文單位就是2.07億公裡,而火星的遠日點為1.67個天文單位(也就是2.49億公裡)。近日點與遠日點相差了將近4000萬公裡(地球的這一數據約為500萬公裡),而正因為近日點與遠日點的差距,導致了火星在公轉軌道運轉上,所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有明顯差異。
  • (全局詮釋之七)
    在經典圖像中,我們定義的粒子一般是一個點,或者為了避免出現無窮大,我們把粒子設想成一個小球(實在沒有理由設想成其它幾何形狀),比如,像一顆玻璃球,一粒沙,或者更小的顆粒。顯然這個圖像是不合理的,因為如果是小球,那麼小球的材料是什麼呢?不同粒子的材料相同嗎?材料的物理性質是什麼?這些問題都無法回答。
  • 世界12大鐵隕石之(七)「男人」隕鐵
    阿格帕利克隕石(Agpalilik meteorite),也被因紐特人稱為「男人」(the Man),是1963年瓦格∙F∙布赫瓦爾德(Vagn F. Buchwald)在阿格帕利克半島(Agpalilik peninsula)發現的格陵蘭約克角隕石雨中第四塊主要碎片(76°07′59.88″N,64°55′59.88″W)。它重約20.1噸,屬八面體結構,化學類型是Ⅲ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