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狄拉克:我們應當把數學美作為我們的指引燈塔

2020-11-23 光明網

  我們應當把數學美作為我們的指引燈塔,去建立一些有意義的理論——首先它們得具備數學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

  人物簡介

  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並對量子電動力學早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1933年,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論裡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丁格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爾溫·薛丁格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責任編輯:張亞如]

相關焦點

  • 保羅·狄拉克:「像羚羊一樣害羞」的諾獎得主
    1902年8月8日,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誕生。作為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他因狄拉克方程而獲得1933年諾貝爾獎。  作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保羅·狄拉克還以沉默寡言而著稱。此後兩年,他留在那裡學習數學,然後作為數學研究生進入劍橋聖約翰學院。在物理學家海森堡1925年引入新的量子力學後不久,狄拉克就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1926年,他在劍橋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  在量子力學界的幾位著名物理學家中,與玻爾是運動健將、海森伯彈得一手好鋼琴、薛丁格善於作詩等不同,狄拉克的標籤是沉默和安靜。
  • 科學網—保羅·狄拉克:像羚羊一樣害羞的物理學家
    保羅·狄拉克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1933年,狄拉克與薛丁格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 父親是人生旅中的燈塔,給我們指引著方向
    : 仔仔愛影視 舉報   父親/李景茂  父親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要我們把他寫的筆記
  • 守望我們心中的燈塔
    燈光打在樹上,樹便塗抹上黛色的粉底,生命也愈加顯得生動;落在地上,路肩便掛上了銀色的披風,道路也變得明朗起來;照在身上,時小時大、時明時暗的影子就靜聽著我們說笑了。那時的我們,總能感受到靜謐的夜晚帶來的安詳。後來才慢慢懂得,那一盞燈,又何嘗不是自己守望的人生智慧。
  • 燈塔科普,古代西方留下了許多美麗壯麗的燈塔,我們國家有嗎?
    燈塔不僅是一座能在遠處閃閃發光的建築,也是英雄的象徵遺世的孤獨、自由和獨立,他守護生命指引方向,給人希望。一般燈塔施工埃及FA羅斯島站點安妮公主是燈塔學者。接下來,我將整理燈塔,並試圖解釋以下幾點,以回答我的問題:著名的燈塔是什麼?他們分布在哪裡?不同國家燈塔的特點、分布和發展情況如何。
  • 「燈塔工廠」亮了嗎?
    ——亨利·大衛·梭羅  公元前約270年,託勒密二世委派希臘建築師、尼多斯的索斯特拉圖斯在法羅斯島東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燈塔,為進入亞歷山大港的船隻指引方向。  自此,在人類航海史上,燈塔展示出了巨大的引航價值。茫茫大海,燈塔的光芒掃向海面,指引黑夜行駛的船隻安全航行,成為海員的希望。  隨後,燈塔的價值不斷深化,成為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一個關鍵信標。
  • 親子閱讀時間《你好燈塔》,願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座燈塔
    《你好,燈塔》這本繪本的原版《Hello Lighthouse》,憑藉其絕佳的構思,溫暖的故事,以及精美絕倫和充滿想像力的插畫,一舉拿下了2019年的凱迪克金獎。這可是童書界的奧斯卡啊。除了凱迪克金獎,《你好,燈塔》也斬獲了不少其他童書獎項。《你好,燈塔》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又溫暖的小故事。
  • 散文《夜海上的燈塔》
    他無止地航行著,不為其他,只想找到他心中的那一座燈塔。任憑風吹雨打,只希望早點看到那一絲光芒。前方,就在前方不遠處,出現了光點,以為找到了,找到了所屬的燈塔,揚帆吧,加速朝有光亮的方向駛去。希望就要到來了,就在眼前。近了,越來越近了,可是,當逼近了才發現,眼前的燈塔的光芒正在指引著另一艘船隻,正在完美的配合著,相互依託。他只是默默地望著!
  • 畫啦啦小燈塔全網首發航天科普課程《我們的星辰大海》
    近日,國內新創網際網路少兒素質教育嚴選課平臺畫啦啦小燈塔與芒果TV、中國航天文創(CASCI)強強聯手,震撼推出專屬於中國孩子的航天科普課——《我們的星辰大海》 !「嫦娥之父」重磅力薦,讓孩子收穫廣闊天空作為六一教育旗下的在線少兒素質教育產品,畫啦啦小燈塔基於IB-PYP(國際文憑組織)的教育理念,長期致力於為3-12歲的兒童提供自然科普、思維訓練、健康成長、歷史人文、藝術鑑賞和視野拓展六大主題領域的通識課程內容。
  • 天文學家將利用中子星作為「宇宙燈塔」
    這個「星系」定位系統,而非「全球」定位系統(GPS),將藉助脈衝星的亮光作為嚮導。從遠距離看,每當脈衝星自轉一周,我們就接收到一次它輻射的電磁波,於是我們就觀察到了一斷一續的脈衝。因此,脈衝星也被稱作「宇宙燈塔」。
  • 私人建造的燈塔為什麼逐漸從海上消失了
    早期的英國,燈塔設施的建造與管理是由私人提供的。由於海上航行經常出事故,為了滿足航海者對燈塔服務的需要,一些臨海人家自己出錢建設了燈塔,然後根據過往船隻的大小和次數向船隻收費,以此作為維護燈塔日常開銷的費用並獲取一定的利潤。
  • 燈塔科普!古代西方遺留下那麼多漂亮宏偉的燈塔,那我國有沒有?
    燈塔,不僅僅是一座會發光、照射遠方的建築物,它更是英雄的象徵——孤獨、自由、遺世而獨立,它守護生命,指引方向,給人希望。一般的燈塔構造西方有門學科叫「燈塔學」,英文是Pharology,主要是研究燈塔的構造、信號、照明等,這些研究者也叫「燈塔學者」,英文是pharologists。注意到沒?
  • 張之香:合作應當是中美關係永遠的選擇
    會議主辦方之一、美中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合作應當是中美關係永遠的選擇,希望今天的研討為下一代人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帶來更多的智慧和指引。 張之香說,中美雙邊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對於中美兩個國家而言,而且對於整個世界的和平繁榮穩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存在海洋安全、網絡安全、氣候變化以及經濟安全等主要問題,所有這些事項的實現,沒有美中合作是無法實現的。
  • 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這其中,數學尤其容易陷入題海戰術。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刷題是駕馭「已知」,研究是發現未知菲爾茲獎得主小平邦彥曾經說過: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
  • 全球變暖我們應當做些什麼?
    全球變暖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我們應當暫停行動嗎?我們應當投入更多資金用於研究碳平衡技術、碳封存技術嗎?印度和中國應當承擔中期減排中的大部分責任嗎?  然而,圍繞全球變暖有個真正的爭論:除了研究之外,在未來的10年或者20年我們還應該做什麼?我們這些經濟學家喜歡從價格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我們認為某些行為具有破壞性作用,通常我們建議對其徵稅。
  • 楊奎松:我們今天應當怎樣反思大躍進
    我們今天應當怎樣反思大躍進問:今年是大躍進運動發生50周年,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報刊上紀念改革開放的文章很多,卻很少見到有人談論大躍進,您認為原因何在?答:很顯然,一個是成功的例子,並且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一個是失敗的例子,與今天好像已全無關係,大家當然樂得談論改革開放,而懶得去回顧那個看似荒唐的大躍進了。
  • 數學之美,藝術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其實是相通的
    伽利略曾說,這應當是一條曲線,這固然對,但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曲線,這直到伯努利時代才徹底解決,這條曲線就被從此命名為最速降線。拋開背後的數學知識,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可能從「最速降線」 問題中找到對工作、生活、感情的啟示。
  • 八大數學預言
    他們提出,空間之中應當瀰漫著一個無形的場,粒子通過與場的作用可以獲得質量。與這個場有關的粒子被稱為「希格斯玻色子」。這是一個純粹由數學推理預言出的粒子。2012年,多年的努力下,千人團隊的科學家終於在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確認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
  • 【科技日報】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這其中,數學尤其容易陷入題海戰術。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   刷題是駕馭「已知」,研究是發現未知   菲爾茲獎得主小平邦彥曾經說過: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
  • 我讀︱伍伶飛:燈塔——海洋文明的歷史景觀
    《輝煌信標:美國燈塔史》,[美]埃裡克·傑·多林著,馮璇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暗礁、洋流、颶風等來自自然的威脅和沉船、碰撞等人類造成的威脅給航海者帶來安全風險,這其實是當時全世界的航海者都面臨的嚴重問題,人們逐漸認識到燈塔是保障航行安全的基本設施。截至1701年,全世界已經有近70座燈塔,這些燈塔絕大部分位於歐洲國家的海岸線上,而新英格蘭地區的燈塔尚付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