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7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生物技術巨頭安進(Amgen)近日公布了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偏頭痛新藥erenumab(AMG 334)III期臨床研究ARISE的積極頂線數據。該研究是一項全球性、多中心、隨機、12周、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在577例發作性偏頭痛(episodic migraine,EM)患者中開展,調查了每月一次皮下注射erenumab(70mg)相對於安慰劑預防偏頭痛發作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中的患者每月經歷偏頭痛天數為4-14天,基線偏頭痛天數為8天/月。數據顯示,在12周治療期的最後4周,與安慰劑相比,erenumab使每月偏頭痛天數從基線實現統計學意義的顯著降低(-2.9天 vs -1.8天),達到了研究的主要終點。研究中,erenumab的安全性與安慰劑相似,同時與以往的研究保持一致。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疼痛和鼻咽炎。
進一步的數據分析正在進行中,完整數據將在未來召開的醫學會議上公布。此外,erenumab治療發作性偏頭痛的第二個III期臨床研究STRIVE,調查了erenumab 2種劑量(70mg,140mg,每月一次皮下注射)治療24周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預計將在今年底完成。
今年9月,安進在第5屆歐洲頭痛及偏頭痛信託國際會議(EHMTIC)上公布了erenumab預防慢性偏頭痛的II期20120295研究的詳細數據。該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2種劑量erenumab(70mg,140mg,每月一次皮下注射)使每月偏頭痛天數從基線實現統計學意義的顯著降低(-6.6天 vs -4.2天,p<0.001),達到了研究的主要終點。此外,2種劑量erenumab(70mg,140mg)治療組實現每月偏頭痛天數減少至少50%的患者比例分別為40%和41%,安慰劑組為24%,數據也具有統計學顯著差異(均p<0.001)。該研究中,所有終點評估是將12周治療期的最後4周與基線進行對比。
erenumab(AMG 334)是一種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藥物,通過靶向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發揮抑制作用,該受體被認為在偏頭痛的發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諾華與安進於2015年8月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erenumab(AMG 334)用於慢性偏頭痛和發作性偏頭痛的治療。其中,安進保留該藥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的商業化權利,諾華則擁有該藥在歐洲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商業化權利。
偏頭痛(migraine)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血管性疾病,特徵為反覆發作的劇烈頭痛,多為偏側,一般可持續4-72小時,常伴有噁心、嘔吐、聲光刺激、視覺變化;安靜環境、休息可緩解偏頭痛。該病多起病於兒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達發病高峰,女性多見,男女患者比例約為1∶2~3,人群中患病率為5%~10%,常有遺傳背景。目前,尚沒有藥物能夠治癒偏頭痛。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偏頭痛指定為20個最致殘的疾病之一,偏頭痛患者更可能發生抑鬱、焦慮、睡眠障礙、其他疼痛及疲勞。
據估計,在全球範圍內,大約90%的偏頭痛患者為發作性偏頭痛(EM),其特徵為每月偏頭痛天數可多達14天;其餘10%為慢性偏頭痛(CM),其特徵為每月頭痛天數至少15天,其中8天及以上為偏頭痛。(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原始出處:Amgen Announces Erenumab Significantly Reduces Monthly Migraine Days In Patients With Episodic Migraine In First Phase 3 Study